📢 Gate廣場 #MBG任务挑战# 發帖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想要瓜分1,000枚MBG?現在就來參與,展示你的洞察與實操,成爲MBG推廣達人!
💰️ 本期將評選出20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可輕鬆獲得50枚MBG!
如何參與:
1️⃣ 調研MBG項目
對MBG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MBG相關活動(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現貨交易),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現貨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MBG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下列活動連結):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質押ETH、MBG即可免費瓜分112,500 MBG,每小時領取獎勵!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過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請好友註冊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虛擬貨幣如果被罰沒該如何處置?
作者:曾傑律師,資料來源:金融犯罪辯護日記
在涉虛擬貨幣的刑事案件中,例如傳銷類犯罪或非法集資類犯罪,往往會出現一種情況,即公安機關可能會扣押一部分虛擬貨幣資產後,在宣判前就提前將虛擬幣變現,這種行為的法律依據是什麼?虛擬貨幣如果被罰沒,應該遵守什麼流程?
近期,山東省財政廳等17部門聯合發布了一個重要文件引發了許多討論,該文件名為《山東省罰沒物品處置工作規程(試行)》。文件從內容上,是2020年國務院財政部《罰沒財物管理辦法》的細化規定。
兩份文件其實都體現出一個共同原則,即公開拍賣優先的原則。即「**執法機關依法取得的罰沒物品,除法律、行政法規禁止買賣的物品或者財產權利、按國家規定另行處置外,應按照國家規定進行公開拍賣。」**而山東省的規定裡,則更明確了拍賣的優先性,其在第十一條直接明確規定,「除法律,行政法規禁止買賣的物品或財產權利,按國家規定另行處置外,罰沒物品處置方式應當首先選擇公開拍賣。 」
**虛擬貨幣如果作為罰沒物品,是否可以公開拍賣? **
對此問題,關鍵點在於虛擬貨幣,是否屬於法律或行政法規禁止買賣的物品或財產權利?
目前關於虛擬貨幣屬性以及交易行為定性的文件,分別為2021年國務院十部會發布的《關於進一步防範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2017年央行等七部門的發文《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以及2013年央行《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
首先,這些發文和通知並不屬於法律,也不屬於行政法規,僅僅屬於部門的通知或規章。其次,在內容上,三個文件都認可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屬於一種虛擬商品,交易炒作存在一定的風險,有關部門一直在提示交易投資行為,但是,並不認為該種商品屬於禁止交易的商品。
值得討論的是,2021年十部會的通知中提到,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屬於非法金融活動,一律禁止。同時通知也提示,參與虛擬貨幣投資交易活動有法律風險,違反公序良俗的,一律無效。該兩項是否就意味著虛擬貨幣屬於禁止買賣的物品?
從內容上看,並非如此,該兩項條文的規定,分別是關於禁止虛擬幣的相關業務活動的規定,和提示投資交易風險的規定,並沒有對虛擬貨幣交易本身是否被禁止進行規定。所謂的禁止業務活動,是禁止以此為業的的經營行為。而提示交易風險,則從側面顯示該類投資交易需要符合公序良俗,即可以受到法律保護。
從司法罰沒物品的處置的社會效果來看,如果處置程序合法,是有利於社會秩序的,也是有利於公序良俗的,因此,從2021年的條文中,反而可以看出其是支持虛擬幣的司法拍賣活動的。
**是否會以其他方式處置? **
罰沒物品的處置方式,除了公開拍賣,還有定向變賣,移交主管機關、贈送公益事業、銷毀、變賣、退還、產權變更、會商等。
如果虛擬幣作為罰沒物品處置,是否會採取其他方式?
不同的處置方式是針對不同的物品。例如定向變賣,是針對於國家規定的專賣商品或依規定限制流通的罰沒物品,如煙草專賣品、成品油等,應交由歸口管理單位統一收購,或變賣給依規定可接受該物品的單位。移交主管機關的處置方式,是針對文物,管制器具等等特殊物品。
而虛擬貨幣這類物品,直接的定義可參考央行2013年針對比特幣的定義,即不屬於貨幣,但屬於虛擬商品的類別。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比特幣等主流虛擬貨幣如果作為罰沒物品被處置,即使是辦案機關的提前處置,理應透過公開拍賣的方式。
當然,針對一些完全沒有市場價值的虛假幣,空氣幣,處置成本可能大於其實際價值,也可以採取銷毀或變賣等措施。
但也因此產生了一個新的問題──如何在合理標準下確定何謂有市場價值的虛擬幣,何謂空氣幣?筆者認為,可以直接進行處置成本評估來判定,處置成本評估低於實際價值的,可以認為具有拍賣價值,處置成本高於實際價值的,可以認定為空氣幣,直接銷毀。
處置的程序:
根據財政部《罰沒財物管理辦法》,對於一些易損壞,腐敗或者市場價值波動較大的物品,比如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經權利人同意,可以先行處置。
在司法實務中,公安機關查扣相關虛擬貨幣後,先行處置,已經成為了一個並不少見的現象,理由一般在案件中不會明確,但是可以推定為辦案機關認為該類物品屬於市場價值波動較大的物品,因此根據規定可以提前處置。
但是,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根據相關的規定,虛擬貨幣作為罰沒物品的處置,應透過公開拍賣的方式。因此,即便是先行處置,提前處置,在判決生效前處置,也應該是透過公開拍賣的方式變現。而如果是提前處置的拍賣程序,在刑事案件中,就應該有完整的證據體現,拍賣的流程,機構,價格,具體的過程等等,都能夠可以查詢追溯,才能保證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