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市場的ETF 是牛市的起點還是短期反彈?

近期加密市場最大的事情莫過於比特幣現貨ETF的事情了。 一會說是假消息,一會又又最新進展,美國證券託管清算機構DTCC也是上線了貝萊德的ETF代碼,不過玄幻的是刪除了,然後又重新上線了。

各種消息真真假假,然後幣圈的分析師們分裂了:因為觀點完全相反。 這說明市場目前的分歧非常大,讓人難以捉摸。

StarEx也聊聊自己的看法:為啥現在市場的分歧這麼大? 什麼原因導致的?

最近受比特幣ETF有最新進展消息的影響,BTC表現很強勢。 四年一次的“減半”、ETF、高達76%的BTC供應處於長線資金的持倉下、“數字黃金”避險、持續的算力提升等因素支撐,說牛市要來了似乎沒什麼問題。 這些更多是基於加密市場本身的理由。

有些分析師認為風險很大,需要逃頂的主要理由是基於宏觀環境,現在的宏觀環境不用說大家也能感受到多麼嚴峻,全球很多大佬和投資機構的警告徹骨的寒意:比如說馬斯克說要發生有史以來最大金融危機; 紅杉資本說衰退會很長,不會V型復甦; 彭博社說衰退不可避免等等。

現在俄烏戰爭、巴以衝突還在進行; 美聯儲強勢的加息、縮表進程還在繼續,且短期內不會結束,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已經縮減至8萬億美元以下。 還有一個比較恐慌的指標:美國10年和30年期的國債收益率持續走高,已經達到約5%,觸及2007年的水準,這意味著美國國債持續加速下跌,資金加速拋售美國長周期國債。

按照歷史經驗,美國長周期國債大幅下跌往往預示著經融危機,一旦發生黑天鵝,金融危機,加密市場跟著大跌也是可能的。 所以很多分析師說注意風險,也能理解。

StarEx認為未來ETF對加密市場的拉動作用要遠遠大於“減半”

對於比特幣來說,明年4月份再次減半,區塊產量從6.25個減少至3.125個,按照以往週期的表現,每次比特幣“減半”都會帶來比較大的牛市,甚至最高的時候漲幅超過100倍。 但是每一次的“減半”,幅度都在減小,主要原因是市值不斷變大和剩餘產量越來越低。 比特幣總理2100萬個,而現在已經挖出約1950萬個,剩餘並不多了。 所以也有分析師認為此次減半或許沒那麼大的預期。

“減半”這個事件更多是由成本驅動的,它並不能顯著帶來BTC的需求,而ETF則不同,此次市場對ETF的預期明顯要高很多。 加密市場已經申請了10年左右的比特幣現貨ETF,但是美國SEC此前都是拒絕的,此次申請浪潮,市場之所以期待非常大,是因為很多全球頂級的資產管理機構都進行了申請,而美國SEC不是上來就拒絕,而是受理了它們的申請檔。

分析師普遍預計此次的比特幣現貨ETF通過只是時間問題,而ETF背後的海量資金面對加密市場這個“小水塘”簡直太有想像力了。 目前整體加密市場總市值只有1.2萬億美元,而貝萊德管理近9萬億美元資產,富達集團也管理4萬億美元資產,景順也管理超過1.4萬億美元資產,這代表什麼? 一方面加密市場的池子還太小了,很難讓高凈值的機構和個人全面進入,另一方面也說明潛力還非常大,這也是ETF的利好原因。

所以ETF一個小的動態都能讓加密市場大幅波動,而此前美國的加息、失業率、美股走勢等指標已經幾乎對加密市場無感了。

StarEx認為未來傳統資金通過ETF進行加密資產配置的需求會激增,這個將成為加密市場牛市的關鍵推動力量,而過去“減半”的影響將越來越低。

**StarEx對後市的看法? **

StarEx覺得之所以大V們分歧這麼大,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BTC的定位有些模糊。 它時而與美國納斯達克和黃金走勢一致,時而完全背離。 說它是「數字黃金」能避險吧,有時候黃金在漲它卻跌了,還有時候它完全是特立獨行,不受其他資本市場因素的影響。

StarEx認為現階段BTC最大的影響因素是流動性,當下的上漲更多是基於ETF的情緒帶來的。 還是以場內資金為主,尤其是東亞的資金。 面對當下市場的上漲,大家先別過於興奮,StarEx認為更多的還是ETF的fomo情緒,除非ETF確實落地了,否則可能還會回調。

未來數月,如果發生黑天鵝誘發金融危機,那麼短期市場流動性受恐慌影響必然大幅下降,大部分市場都會呈現利空走勢。 緩過這個階段,隨著ETF通過、減半、美聯儲重新調整貨幣政策等因素帶來流動性的真正利好,加密市場就迎來牛市的趨勢行情。

未來的ETF確實充滿想像力,它可能會讓加密市場成長到非常大的規模,短期大家謹慎追高。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