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場演說,相隔五天,卻前後為美國加密金融布局定調。
7 月 31 日,SEC 主席 Paul S. Atkins 宣布「Project Crypto」,將「美國資本市場全面上鏈」納入監管議程。
8 月 4 日,委員 Hester M. Peirce 在 UC Berkeley 的「Peanut Butter & Watermelon(花生醬配西瓜)」活動中,正面探討金融隱私與監管理念的重塑。
綜合來看,美國不只是用「更透明明確的規範」提升資本市場競爭力,更以「更根本的權利思維」吸引全球頂尖人才。
Atkins 的「Project Crypto」是針對「市場結構」的大改造宣示。
他由紐約證券交易所 Buttonwood 協議談到 ATS(Alternative Trading System,另類交易系統)誕生,再引向今日重點:將美國各類資產發行、託管、交易全面搬上鏈。
主要重點包括:
一、以清晰、簡單且可執行的標準,解決「是否為證券」這一長期爭議,並為數位商品、穩定幣、具分配收益的證券型代幣等設立明確分類。
二、現代化託管規則,明確強調「自我託管是美國核心價值」,將質押等鏈上行為納入合規投資活動。
三、提出「超級 App」監管理念,讓受監管平台可同時處理證券及非證券數位資產,降低分割式監管造成的市場效率損耗。
全篇重申「將流出的業務與人才回流美國」,並串接 Project Crypto 與總統工作小組(PWG)及新近聯邦穩定幣立法。
Peirce 的「花生醬與西瓜」則著重於「社會契約層級」的金融隱私重定標。
她從第三方原則(third-party doctrine)及 BSA(銀行保密法)/AML(反洗錢法)報送實務切入,點出重大誤區:把銀行體系的全面監控照搬到去中心化加密網路。
技術已去中介化,權利邊界也應與時俱進,否則易促成「只要能夠報送就報送」的合規壓力,成本更高但效果未必更好。
她援引判例與數據,主張數位環境下應重劃隱私與監管界線,反對將普通用戶與開發者預設納入監控。
她肯定防制犯罪的必要性,同時強調必須遵循比例原則、精準執法,並為隱私保護技術正名。
Atkins 的角色定位是「市場結構工程師」。
他曾於 2002–2008 年任 SEC 委員,2012–2015 年任 BATS Global Markets 非執行董事長,隨後成立合規與市場結構顧問機構 Patomak,於 2025 年 4 月出任 SEC 第 34 任主席。
他的公開履歷展現對「促進競爭」、「減少監管重疊」的重視,「Project Crypto」因此具備對交易所、經紀、清算、託管與鏈上結算全方位調整的設計藍圖。
而 Peirce 雖有 Crypto Mom 美譽,更重要的是其「內外兼備」制度視角。
她自 2018 年起任 SEC 委員,早年於 Mercatus Center 研究,曾任參議院銀行委員會高級法律顧問,更早前在 SEC 投管部及擔任 Atkins 法律顧問。
這些經歷讓她不僅熟悉立法與執法邊界,更能以技術與權利架構尋求「法理創新」。
也因為上述背景與 Atkins 信任,現指定她領導 SEC Crypto Task Force。
美國競爭力可分為兩條主軸——資本市場吸引力與人才吸引力——兩場演說各自拉動一軸,交織形成合力。
Atkins 將「資本市場吸引力」具體化為:明確代幣分類、自託管與託管並行、交易平台統一及品類兼容、鏈上合規結算。
這些改革直提升「發行—交易—清算—託管」效率,釋放美元資產在鏈上的流動性。
Peirce 則以第一性原理奠定「人才吸引力」:金融隱私是公民權利,不該因技術進步而自動放棄。
監管須可稽核、可追責,但不能犧牲基本自由。
換言之,前者讓規則能夠實際應用,後者則強化人才參與意願。
現今國際較勁已非「有無監管」而在於誰的規則更像「可計算、可組合」作業系統。
歐洲 MiCA 於 2024 年率先落地 ART 與 EMT 穩定幣規範,從白皮書義務、資本及儲備、資訊披露到贖回時限,建立統一標準,支援跨境「護照」。此架構擅長「以牌照換確定性」,但 DeFi 互動仍以服務提供者為核心。
阿聯酋雙軌制——杜拜 VARA 的《虛擬資產及相關活動條例》(2023)與阿布達比 ADGM 的 FRT(法幣參照型代幣)框架——以「高度透明+快速迭代」監管手冊著稱,為交易所、託管、發行業務提供「清單式」許可,特色在於先搭產線、再持續調整指引。
香港《穩定幣條例》於 2025 年 8 月 1 日生效,將「法幣掛鉤穩定幣發行」納入持牌範疇,由金管局主導細則及發照,形成「先穩定幣、後更廣泛代幣市場」自上而下路徑,優勢在於明確法律層級與主監管機關,但純公鏈原生應用及跨境協同仍待觀察。
新加坡 MAS 2023 年定稿穩定幣架構,提出「100% 優質儲備、五個工作日贖回、獨立審計與資本約束、合規標識」。日本 2023 年《資金結算法》修訂,將「日圓計價型穩定幣」界定為「貨幣型資產」,限制由「銀行、信託、資金轉移業者」發行。韓國《數位資產基本法》草案強調「破產隔離機制」、準備金託管與審計。
共同特色以支付型穩定幣為切入點,先實現資金程式化,再連結證券和實體資產代幣化。
美國「第一性原則」敘事分兩層。
第一是「資金面」:川普於 7 月 18 日簽署 GENIUS Act,為支付型穩定幣設定聯邦根基,要求 1:1 高流動性儲備、定期揭露,並設計破產「超優先」持有人保護條款;涵蓋支付清算、資金保全到發牌主體(銀行/聯邦非銀),首次將「美元程式化形態」納入統一規範。
第二是「權利面」:Peirce 不僅主張「寬鬆監管」,更提出應將第三方原則和 BSA 實效攤開,以「比例原則+精準執法」取代「全面監控」,這正是「隱私作為人權」的回歸。
相較歐洲「牌照核心」、中東「業務列表核心」、亞洲「支付先導」,美國正嘗試將「權利與市場結構」並列制度起點,這給開發者和企業家長期信心。
一、策略定位需分層。
短期可由周邊市場向核心市場擴展,以港、新、阿聯酋、歐洲作增長和合規演練場;中長期須將美國作為關鍵據點,並即刻進行布局。
美國同時是利潤池、估值樞紐與話語權來源,不進場即代表長期折價。
進場門檻不只成本,更在於重視第一性原則:產品要「原生隱私友好」、合規必須「可稽核、可追責」。
二、產品與牌照雙引擎。
GENIUS Act 完善支付型穩定幣聯邦框架後,美元計價的鏈上現金與短債基金(企業對企業,B2B)將成為跨境結算及鏈上金融標準配置。
以穩定幣、RWA、券商底層為主的公司,優先做到準備金組成、贖回機制、獨立審計和破產隔離機制「符合美國監管標準」,於新加坡、阿聯酋、歐洲等地用真實資金及客戶演練營運、風控指標,提前累積內控及審計軌跡,成為「合規資產」。
三、管道和生態美式串接。
Atkins「super-app」方向意味美國有望允許更統一的持牌堆疊,對交易、做市、券商、投顧、合成資產、託管協作等介面提出新要求。
實際作法是盡早於合規名單、清算串接、鏈上結算試點等環節和美國金融業建立協作,建立可靈活整合的節點型公司,而非自建全流程重資產模式。
四、敘事與團隊在地化。
Peirce 演說釋放明確訊號:美國監管正向「科學定量、比例原則」靠攏,針對「隱私—合規—效率」三角關係。
企業之風控、數據工程與法務部門需在「減少無效報送、保留有效稽核」邏輯下自證價值;工程師也須能在「將權利內建於產品」的文化中持續迭代,吸引美國頂尖人才加入。
此外,商務與營運團隊須深刻理解當地敘事和商業文化,能將監管語言轉譯為商業價值、技術優勢轉為客戶價值,並於產業協會、州與聯邦監管、機構合規及採購多元環境中建立長期信任。
細讀 Atkins「Project Crypto」與 Peirce「花生醬與西瓜」可見,美國同時面向資本與人才:
前者以制度明確與市場改革,重吸流動性與發行;後者以隱私與自由的第一性原則,讓開發者、用戶、品牌願意將美國作為首選市場。
對中國企業與資本而言,美國即使現階段不是唯一戰場,仍是中長期必攻的核心高地。
應先於周邊市場精進可直接遷移至美國的合規與技術體系,待時機成熟進入,讓 Web3 與 Web2 金融於美國這個「敘事與制度同步」市場徹底融合,這才是跨越週期、分享美元資產數位紅利的關鍵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