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Nona 本週聚焦 《Qubic「和平佔領」門羅幣 51% 算力:只爲證明,不爲攻擊》 這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證明,證明只要提供足夠誘人的經濟收益,礦工們就會自願「倒戈」。這不僅僅是門羅幣的故事。這是對所有 PoW 網路的警告。 《Uniswap 提議成立 DUNA 實體,DAO 合規化進程再次踏上探索階段》 在 DeFi 遇冷的當下,Uniswap 正計劃通過一盤合規化的「大棋」來爲其費用開關掃清障礙,DUNA 能否借此推動 DAO 合規化進入新階段? 《以太坊劍指新高,是單純的機構購買力還是生態復蘇?》 時隔3年零8個月,以太坊重回4400美元,劍指新高,是單純的機構購買力還是生態復蘇? 《復刻 Web2 雲服務的 EigenLayer,正在探索金融之外的新場景》 但發展至今,EigenLayer 的目標已經不再限於可以爲參與質押的用戶帶來更多收益,而是以再質押爲基礎搭建一套 Web3 版本的雲平台。處在以「收稅」爲主要盈利模式的 Web3,a16z不惜單次投入上億美元押注的 EigenLayer 玩出了一套新的東西。 《專訪 EX.IO 聯合創始人吳晨:香港 Web3 合規賽道,給監管多一點「愛」》 吳晨以其在傳統金融與 Web 3 領域的跨界經驗,帶領 EX.IO 在嚴格的監管環境中找到突破口,特別是在 RWA 市場的創新實踐,爲傳統資金進入 Web 3 提供了高效路徑。 精選推薦 《解構銀行:《GENIUS法案》引領的立法變革將 Crypto 推向金融科技主流〉 今天的文章探討立法變革如何解構我們熟知的銀行。我們認爲,如果區塊鏈是資金軌道,而萬物皆可市場化,那麼用戶終將把閒置存款留在他們偏愛的應用中。久而久之,這些餘額會在擁有巨大分發能力的平台上累積成山。 《Mystonks 拒絕 620 萬美元提現引爭議,到底是不是競爭對手抹黑?》 圍繞事件的多方敘述中,既有投資人指控,也有競爭對手策劃的推測。這些信息均來自第三方社交媒體討論,缺乏獨立證據佐證。Biyapay 官方尚未就相關指控公開回應,涉事用戶 @Caroline 亦未正面回復與 Biyapay 關係的質疑。 《中資銀行系券商 RWA 首秀,招銀國際首發 Solana 鏈上基金》 今年 7 月 14 日,招銀國際正式獲得香港證監會(SFC)批準,成爲香港首家取得虛擬資產交易服務等相關牌照的中資銀行系券商。此舉標志着繼國泰君安國際、天風國際證券等中資券商升級虛擬資產牌照後,傳統金融巨頭正式入場香港數字資產市場。 《穩定幣新戰場:Stripe 和 Circle 的 Layer 1 之爭》 那爲什麼 Stripe 和 Circle 都在談 L1?因爲 「支付鏈」 正在成爲獨立賽道。以 Tether 爲中心的一批 L1 (Stable 和 Plasma)正在推動一個敘事:穩定幣需要原生、面向支付的底層 —— 穩定幣做 gas、可預期的費用、亞秒級結算 —— 而不是永遠作爲 「客人」 寄居在通用公鏈上。 《叛離與獨立:重新審視應用鏈論點》 在 2022 年,Appchain 可能是相對邊緣的技術選項。步入 2025 年,隨着越來越多 Appchain,特別是 Unichain 和 HyperEVM 的推出,市場的競爭格局正在悄然變化,並且形成了圍繞 Appchain 所展開的趨勢。本文將從此出發,討論我們的 Appchain Thesis。 本週不容錯過的十條新聞 花旗銀行考慮爲穩定幣和加密貨幣 ETF 提供托管及支付服務 白俄羅斯國家銀行起草規則以支持加密貨幣支付 Circle 及其股東計劃出售 1000 萬股股票,股票發行總額約爲 16.3 億美元 BitMine 計劃增發 200 億美元普通股以購買更多以太坊 港股上市公司復星國際擬申請香港穩定幣牌照 哈佛管理公司披露持有價值約 1.17 億美元的貝萊德比特幣 ETF 份額 新加坡交易所或在年底前上市加密貨幣永續期貨合約 Ledger 首席技術官:隱私公鏈 Monero 疑似遭遇 51% 攻擊 pump.fun 發幣後首次賣出約 8.6 萬枚 SOL 美 SEC 推遲 Bitwise 和 21Shares Solana ETF 申請決議至 10 月 16 日
周末薦讀:Mystonks 合規資質與托管安排成焦點,Qubic 對門羅幣發起 51% 攻擊
整理:Nona
本週聚焦
《Qubic「和平佔領」門羅幣 51% 算力:只爲證明,不爲攻擊》
這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證明,證明只要提供足夠誘人的經濟收益,礦工們就會自願「倒戈」。這不僅僅是門羅幣的故事。這是對所有 PoW 網路的警告。
《Uniswap 提議成立 DUNA 實體,DAO 合規化進程再次踏上探索階段》
在 DeFi 遇冷的當下,Uniswap 正計劃通過一盤合規化的「大棋」來爲其費用開關掃清障礙,DUNA 能否借此推動 DAO 合規化進入新階段?
《以太坊劍指新高,是單純的機構購買力還是生態復蘇?》
時隔3年零8個月,以太坊重回4400美元,劍指新高,是單純的機構購買力還是生態復蘇?
《復刻 Web2 雲服務的 EigenLayer,正在探索金融之外的新場景》
但發展至今,EigenLayer 的目標已經不再限於可以爲參與質押的用戶帶來更多收益,而是以再質押爲基礎搭建一套 Web3 版本的雲平台。處在以「收稅」爲主要盈利模式的 Web3,a16z不惜單次投入上億美元押注的 EigenLayer 玩出了一套新的東西。
《專訪 EX.IO 聯合創始人吳晨:香港 Web3 合規賽道,給監管多一點「愛」》
吳晨以其在傳統金融與 Web 3 領域的跨界經驗,帶領 EX.IO 在嚴格的監管環境中找到突破口,特別是在 RWA 市場的創新實踐,爲傳統資金進入 Web 3 提供了高效路徑。
精選推薦
《解構銀行:《GENIUS法案》引領的立法變革將 Crypto 推向金融科技主流〉
今天的文章探討立法變革如何解構我們熟知的銀行。我們認爲,如果區塊鏈是資金軌道,而萬物皆可市場化,那麼用戶終將把閒置存款留在他們偏愛的應用中。久而久之,這些餘額會在擁有巨大分發能力的平台上累積成山。
《Mystonks 拒絕 620 萬美元提現引爭議,到底是不是競爭對手抹黑?》
圍繞事件的多方敘述中,既有投資人指控,也有競爭對手策劃的推測。這些信息均來自第三方社交媒體討論,缺乏獨立證據佐證。Biyapay 官方尚未就相關指控公開回應,涉事用戶 @Caroline 亦未正面回復與 Biyapay 關係的質疑。
《中資銀行系券商 RWA 首秀,招銀國際首發 Solana 鏈上基金》
今年 7 月 14 日,招銀國際正式獲得香港證監會(SFC)批準,成爲香港首家取得虛擬資產交易服務等相關牌照的中資銀行系券商。此舉標志着繼國泰君安國際、天風國際證券等中資券商升級虛擬資產牌照後,傳統金融巨頭正式入場香港數字資產市場。
《穩定幣新戰場:Stripe 和 Circle 的 Layer 1 之爭》
那爲什麼 Stripe 和 Circle 都在談 L1?因爲 「支付鏈」 正在成爲獨立賽道。以 Tether 爲中心的一批 L1 (Stable 和 Plasma)正在推動一個敘事:穩定幣需要原生、面向支付的底層 —— 穩定幣做 gas、可預期的費用、亞秒級結算 —— 而不是永遠作爲 「客人」 寄居在通用公鏈上。
《叛離與獨立:重新審視應用鏈論點》
在 2022 年,Appchain 可能是相對邊緣的技術選項。步入 2025 年,隨着越來越多 Appchain,特別是 Unichain 和 HyperEVM 的推出,市場的競爭格局正在悄然變化,並且形成了圍繞 Appchain 所展開的趨勢。本文將從此出發,討論我們的 Appchain Thesis。
本週不容錯過的十條新聞
花旗銀行考慮爲穩定幣和加密貨幣 ETF 提供托管及支付服務
白俄羅斯國家銀行起草規則以支持加密貨幣支付
Circle 及其股東計劃出售 1000 萬股股票,股票發行總額約爲 16.3 億美元
BitMine 計劃增發 200 億美元普通股以購買更多以太坊
港股上市公司復星國際擬申請香港穩定幣牌照
哈佛管理公司披露持有價值約 1.17 億美元的貝萊德比特幣 ETF 份額
新加坡交易所或在年底前上市加密貨幣永續期貨合約
Ledger 首席技術官:隱私公鏈 Monero 疑似遭遇 51% 攻擊
pump.fun 發幣後首次賣出約 8.6 萬枚 SOL
美 SEC 推遲 Bitwise 和 21Shares Solana ETF 申請決議至 10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