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重磅預測:穩定幣將迎萬億資金湧入!USDC增速領跑,GENIUS法案引爆美國國債需求新紀元

高盛集團最新報告預測,萬億級資金即將湧入穩定幣市場,預示全球金融體系將發生結構性轉變。本文深度解析高盛對USDC高達770億美元增長預期的背後邏輯,GENIUS法案如何爲合規穩定幣鋪平道路,以及這場由USDT和USDC主導的穩定幣競爭格局將如何重塑加密貨幣投資策略與美國國債需求前景。

【高盛報告揭示:穩定幣市場萬億級增長通道開啓】 高盛集團本週發布報告預測,數萬億美元資金可能很快將湧入穩定幣這一加密貨幣領域關鍵賽道。此預測基於上一季度穩定幣已處理的驚人7萬億美元交易量,表明全球金融正面臨一場結構性巨變。此判斷與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向華爾街的傳達不謀而合,他指出穩定幣將在美國政府債券需求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市場已提前響應,穩定幣總估值在8月已膨脹至2710億美元。高盛在這份周三發布的新研究報告中指出,支付領域是穩定幣最顯性的增長路徑,盡管當前絕大多數穩定幣活動仍集中於加密貨幣交易和美國境外的美元敞口需求。

【USDC vs. USDT:合規時代下的穩定幣霸主之爭與投資機遇】

(來源:高盛報告) 高盛研究人員指出,全球穩定幣市場目前由泰達公司的USDT主導,其持續保持最大發行方的頭座。而第二大發行方Circle則押注於近期通過的美國立法和潛在親加密的川普政府,將提供一個有利於擴大其USDC採用率的監管環境。報告預測,Circle發行的USDC在2024年至2027年間規模可能增長77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約爲40%。高盛將這一擴張描述爲“穩定幣淘金熱”的開端,並由立法明朗化和數字資產更廣泛融入金融體系所驅動。高盛同時強調,穩定幣雖能重塑金融的某些方面,但預計不會取代Visa和萬事達等成熟的消費者卡網路。這些公司很可能仍將處於支付基礎設施的核心,處理爭議解決、獎勵和交易分發等領域。

【GENIUS法案成催化劑:萬億級美元國債需求引擎啓動】 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強調,穩定幣不僅僅是一種利基加密產品。據《金融時報》報道,他已私下告知華爾街,與美元和美國國債1:1掛鉤的數字代幣,可能成爲政府債券需求的一個主要新來源。公開場合,他表示穩定幣將“鞏固美元作爲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爲全球數十億人擴大接入美元經濟的途徑,並導致對美國國債需求的激增”。

貝森特的樂觀情緒源於GENIUS法案於7月簽署成爲法律,該法案爲穩定幣提供了清晰的聯邦框架。白宮表示該法案“協調了州和聯邦的穩定幣框架,確保了全國範圍內公平一致的監管”。根據該法,發行方必須持有高度流動、超安全的資產(如現金和短期國債)作爲1:1的儲備。合規的穩定幣現在可能成爲一個數萬億美元的美國債務需求引擎。

【合規優勢顯現:USDC如何搶佔穩定幣市場新機遇】 高盛分析師認爲,GENIUS法案可能改變穩定幣市場的力量平衡,Circle的USDC有望從Tether公司主導的USDT手中奪取市場份額。這項裏程碑式的法律確立的標準與Circle的運營模式相符,但長期以來一直引發對Tether儲備透明度的質疑。目前市值達1650億美元的Tether(USDT)相比USDC的660億美元,正面臨調整壓力。該公司已表示正致力於符合GENIUS法案,但高盛指出,監管的明朗化更有利於擁有經審計儲備的美國發行方,這可能長期賦予Circle優勢。

對Circle而言,監管清晰化來得正是時候。該公司今年早些時候的IPO提升了其知名度,而與Robinhood等公司的合作則展示了穩定幣嵌入更廣泛支付和金融系統的潛力。相比之下,Tether必須證明它能夠在適應更嚴格標準的同時,不失去其全球用戶基礎,尤其是在其佔主導地位的新興市場。

結語: 高盛的報告與美國的立法進程清晰地指向一個未來:穩定幣已從加密貨幣領域的交易工具,躍升爲連接傳統金融與數字資產世界的關鍵橋梁,並可能成爲美國國債的長期、穩定買家。GENIUS法案的實施爲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合規確定性,這將極大地推動機構資金入場。對於加密貨幣投資者而言,關注合規龍頭如USDC的增長潛力,以及洞察穩定幣收益率變化與國債市場的聯動,將成爲未來重要的投資策略。這場由USDT和USDC主導的競賽,不僅關乎穩定幣本身的未來,更將深度影響從華爾街到華盛頓的金融格局。

USDC0.02%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2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GateUser-903188aevip
· 12小時前
市场唱多在巅峰 🐂
查看原文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