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召集令】
廣場家人們注意啦!Gate Travel 已經上線~ 機票+酒店一站式預訂,還能用加密貨幣直接付款 💸
所以說,你的錢包和你的旅行夢終於可以談戀愛了 😎 💕
現在廣場開啓 #GateTravel旅行分享官# 活動,邀你來秀旅行靈感 & 使用體驗!💡
🌴 參與方式:
1️⃣ 在【廣場】帶話題 #Gate Travel 旅行分享官# 發帖
2️⃣ 你可以:
你最想用 Gate Travel 去的目的地(私藏小島 or 網紅打卡點都行)
講講用 Gate Travel 訂票/訂酒店的奇妙體驗
放放省錢/使用攻略,讓大家省到笑出聲
或者直接寫一篇輕鬆的 Gate Travel 旅行小故事
📦 獎勵安排,走起:
🏆 優秀分享官(1 名):Gate 旅行露營套裝
🎖️ 熱門分享官(3 名):Gate 旅行速乾套裝
🎉 幸運參與獎(5 名):Gate 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
*海外用戶 旅行露營套裝 以 $100 合約體驗券,旅行速乾套裝 以 $50 合約體驗券折算,國際米蘭旅行小夜燈以 $30合約體驗券折算。
📌 優質內容將有機會得到官方帳號轉發翻牌提升社區曝光!
📌 帖文將綜合互動量、內容豐富度和創意評分。禁止小號刷貼,原創分享更容易脫穎而出!
🕒 8月20 18:00 - 8月28日 24:00 UTC+
別再讓加密貨幣復雜化
來源: Cointelegraph 原文: 《 別再讓加密貨幣復雜化 》
觀點來自:Overclock Labs首席財務官Cheng Wang
加密貨幣主流化面臨一個被嚴重忽視的障礙:使用邏輯模糊與自我強加的復雜性。當技術已成熟到能兌現早期願景時,對行業術語和技術玄學的執着,正阻礙着十億級新用戶的湧入。
加密貨幣的可用性危機
這是一個頑固的悖論:在宣揚去中心化與金融普惠的同時,技術壁壘卻將參與權集中給了少數技術精英與機構玩家。盡管DeFi協議具有顛覆金融的潛力,但主流用戶仍因界面晦澀和技術門檻望而卻步。
數據表明,盡管加密貨幣認知度提升,活躍錢包地址僅佔潛在用戶的極小比例。更堪憂的是行業對"技術小白"的排斥文化——這種心態恰似2008年金融危機前金融業的故弄玄虛,當時復雜金融工具掩蓋的系統性風險最終引發了世代罕見的經濟衰退。
對於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路)和去中心化應用等項目,這種復雜性人爲割裂了加密創新與傳統行業的融合。結果如何?革命性技術仍被技術貴族壟斷,與我們" democratizing access to financial and technological infrastructure"(金融與技術基礎設施民主化)的初心背道而馳。
互聯網的成功啓示
其他技術早已攻克此難題。以互聯網爲例,我們無需輸入"192.168.1.1"這類IP地址訪問網站,而是使用域名系統。這種進化並非簡化技術本身,而是讓終端用戶對其無感。
當下的加密貨幣體驗仍停留在"前DNS時代":要求用戶管理復雜錢包地址,理解技術概念才能參與。科技巨頭深諳此道——使用Venmo轉帳無需理解SWIFT網路,Netflix也通過無縫體驗而非技術說教革新娛樂產業。這些平台的成功不在於技術復雜度,而在於將其完美隱藏。
彌合主流化鴻溝
中心化交易所在用戶體驗上遙遙領先,證明加密貨幣完全可以既強大又易用。但DeFi生態仍像早期的命令行界面:連接錢包、理解Gas費、操作智能合約等門檻將大衆拒之門外。
解決方案不是技術降級,而是體驗升級。以Layer擴容方案爲例,與其要求用戶理解Rollup原理,不如通過直觀界面呈現"更快更便宜"的核心價值。
頭部DeFi協議已開始推行免Gas交易、人類可讀地址等改進,但這些修補式優化遠未達到"以用戶體驗爲核心"的重構標準。
破局之道
加密貨幣行業需要一場哲學轉向:技術復雜度應是後臺考量,而非前端特性。每個項目都該自問:"我祖父能用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問題絕不在老人,而在設計失敗。
我們需要:
最重要的是,必須摒棄"技術壁壘是優質用戶過濾器"的謬論。每一個因復雜而卻步的用戶,都是對金融民主化使命的背叛。
下一波加密創新不會來自疊加復雜度,而源於讓現有技術全民可用。成功的標準應是"將復雜性隱藏於人人可用的界面之後",而非架構的精妙程度。
在爭取監管明晰化的同時,我們更需追求使用邏輯的明晰化。加密貨幣的未來不取決於我們如何解釋復雜性,而在於我們能否讓它徹底隱形——唯有如此,數字經濟普惠化的承諾才能真正兌現。
觀點來自:Overclock Labs首席財務官Cheng Wang
相關推薦:盡管ETF資金流入達30億美元,比特幣(BTC)漲勢或在10萬美元關口受阻
本文僅供信息參考,不構成法律或投資建議。所述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代表Cointelegraph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