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MBG任务挑战# 發帖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想要瓜分1,000枚MBG?現在就來參與,展示你的洞察與實操,成爲MBG推廣達人!
💰️ 本期將評選出20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可輕鬆獲得50枚MBG!
如何參與:
1️⃣ 調研MBG項目
對MBG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MBG相關活動(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現貨交易),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現貨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MBG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下列活動連結):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質押ETH、MBG即可免費瓜分112,500 MBG,每小時領取獎勵!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過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請好友註冊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機器經濟已來臨,機器人將擁有錢包
來源: Cointelegraph 原文: 《 機器經濟已來臨,機器人將擁有錢包 》
觀點來自:OpenMind首席運營官Paige Xu
我們都喜歡Uber Eats那樣的便利時刻。你輕點手機,一個墨西哥卷餅就在路上了。但如果這次沒有人類司機穿梭於車流中爲你送餐呢?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沿着人行道嗡嗡作響的機器人,由傳感器和AI引導,或者一輛配備人形機器人的自動駕駛汽車將食物送到你家門口,解決了最後一公裏的難題。
這種體驗的美妙之處在於你看不到的幕後操作。
在穿越城市的過程中,這個機器人不僅在完成配送訂單,還在進行交易。它使用鏈上美元支付通行費,以穿越私人智能道路;它給一個去中心化的導航預言機支付小費,以獲得最快的繞行路線;然後,它在一個太陽能充電亭進行微支付補給;當它完成你的配送的那一刻,它賺取的服務費會存入自己的鏈上金庫。這就是機器對機器商業的模樣。
過去十年,我們一直在將自主權交給算法,讓它們推薦我們的音樂、策劃我們的新聞、交易我們的股票。但現在,我們正在給這種自主權加上金錢——隨之而來的是行動力。
通過接入去中心化金融(DeFi)、智能合約和機器可讀的API,錢包爲機器開啓了真正的自主權,讓它們能夠實時與充電站、服務提供商和同行協商條款;通過提供配送、數據收集和基礎設施維護等服務賺取收入;爲運營需求(如燃料、維修和軟件更新)進行支出。
本質上,機器人從工具演變爲代理人,成爲經濟中的獨立參與者。
幾個世紀以來,勞動意味着人類執行任務以換取工資。如今,我們正見證合成勞動的開端,機器人和AI代理在鏈上提供服務並賺取收入,甚至可能自給自足。
一個配送機器人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選擇高薪工作,一架無人機可能在天氣危機期間動態定價其服務,而一個AI律師代理可以爲需要快速監管審查的初創公司競標微型合同。
這些代理是爲優化而設計的,而且絕對不會請病假。這改變了勞動、價值創造乃至“工作”本身的定義。
根據Coinbase開發者平台AgentKit負責人Kevin Leffew的觀點,我們正進入一個機器不僅是工具、而是真正參與經濟的時代。這是軟件參與市場的結構性轉變,通過賺取、支出甚至獨立運營來實現。
如果你的配送機器人賺取收入,那麼問題來了:這筆收入歸誰所有?公司?機器人的DAO?你這個用戶?還是……無人所有?
如果機器人能比人類更快地進行交易、支付小費、收費和協作,那麼被它們取代的人會怎樣?
機器經濟承諾了效率,但也威脅到將人類從價值鏈中去中心化。爲了理解這一點,我們需要新的所有權模型。也許每個市民都能獲得所在城市運營機器人的一份股份;也許配送機器人需要支付地方稅;也許你每次接受配送都能獲得代幣。
爲AI提供財務自主權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參與者類別,承諾在經濟格局中推動價值,同時帶來新的對齊挑戰。
“自主機器經濟”的承諾令人着迷,因爲它意味着沒有中間商和低效。賺取、支出並自我優化的機器融入我們生活的背景,就像Uber Eats遇上DeFi再遇上《機器人總動員》中的Wall-E。
最終,機器人會不會在數量上超過零工工作者?或者,自主代理是否會形成DAO,集體擁有它們運營的基礎設施?
當你的配送無人機在高峯時段向你收取更多費用,不是因爲它邪惡,而是因爲它理性且追求利潤最大化時,會發生什麼?
機器支付通行費並與其他機器人協作,通過每一次微交易完全重寫了市場的邏輯。
在這個經濟中,代碼就是勞動,錢包就是自主權,數據就是貨幣。如果機器人能夠賺取、支出和交易,它們就需要約束和問責。不僅僅是協議,還需要法律框架。
如果我們現在不劃定界限,下一次機器人出現在你家門口時,它可能不僅僅是想送餐;它可能還想買下你的房子。
而且你猜怎麼着?
它已經有了爲此準備好的錢包。
觀點來自:OpenMind首席運營官Paige Xu
本文僅用於一般信息目的,不應被視爲也不構成法律或投資建議。此處表達的觀點、想法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不一定反映或代表Cointelegraph的觀點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