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聯合推廣任務上線!
本次活動總獎池:1,250 枚 ES
任務目標:推廣 Eclipse($ES)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ES 專場
📄 詳情參考:
Launchpool 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4
Alpha 第11期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7
🧩【任務內容】
請圍繞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動進行內容創作,並曬出參與截圖。
📸【參與方式】
1️⃣ 帶上Tag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發帖
2️⃣ 曬出以下任一截圖:
Launchpool 質押截圖(BTC / ETH / ES)
Alpha 交易頁面截圖(交易 ES)
3️⃣ 發布圖文內容,可參考以下方向(≥60字):
簡介 ES/Eclipse 項目亮點、代幣機制等基本信息
分享你對 ES 項目的觀點、前景判斷、挖礦體驗等
分析 Launchpool 挖礦 或 Alpha 積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對比
🎁【獎勵說明】
評選內容質量最優的 10 位 Launchpool/Gate
聊聊中美貿易談判對A股市場的潛在影響
從短期來看,貿易談判確實會對市場產生一定衝擊,但若將時間軸拉長,這種影響其實相當有限。畢竟,2025年的中國已非2018年可比,我們無需再過度看美國臉色行事。
回溯至2018年,美國對中興實施斷供,中國無奈之下接受了高達14億美元的罰款。當時,這一數字雖被戲謔爲“一人一美元”,但背後的無奈與屈辱,想必每個人都心知肚明。那時,我們受制於人,只能默默承受。
然而,時過境遷,到了2025年,美國已難以再卡住我們的脖子,反倒是我們在某些領域具備了反制能力。比如,美國的F35戰機爲何遲遲無法交付?缺乏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戰機,在戰場上無異於“睜眼瞎”。巴印戰爭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你看不到對手,對手卻在幾百公裏外就將你鎖定,導彈襲來,你連哭的機會都沒有。
上周末,我國嚴打稀土非法出口,公安、國安部門聯合行動。聽說有家企業竟想出用稀土制作筆記本殼的“妙招”,真是讓人哭笑不得。但話說回來,只要我們重拳出擊,任憑對方耍出什麼花樣,供貨量不足的問題依舊無法解決。美元可以無限印制,但商品可不是印出來的。
我國在貿易戰中態度強硬,除了底氣十足外,還希望通過這一契機加速打破美元霸權。只有終結美元霸權,美國才能徹底放棄用貿易大棒來霸凌我們。失去了美元霸權,美國引以爲傲的消費力還剩多少?總有人認爲,只要美國人不消費,全球消費就會萎靡。但別忘了,美國靠金融手段掠奪了別國的財富,金融本身並不創造財富,只是財富的轉移。美國掠奪了別國的購買力來揮霍,一旦喪失這種能力,別國的購買力自然就會釋放出來。
這個地球上有80億人,美國只有3億人,所謂的消費國加起來也就10億人。是滿足10億人消費創造的就業多,還是滿足剩餘70億人消費創造的就業機會多?這筆帳不難算。回顧我國近年來的政策,對內消除貧困,對外推廣“一帶一路”,其實都在朝着這個方向努力。無論誰當美國總統,這個既定的大方向都不會改變。
當然,換一個人當美國總統,具體執行政策可能會有所不同。但爲什麼與特朗普水火不容的拜登上臺後,照樣沒有廢除加徵的關稅?別看昨天美國與我們籤了一份看似不錯的協議,但這波貿易戰真的就此結束了嗎?特朗普翻臉比翻書還快,雖然我們現在實力強橫,讓他有所忌憚,但在後續談判中,他仍可能會出各種幺蛾子。
我們能把希望寄托在特朗普信守承諾、老實認輸上嗎?然後再天真地改變一些內部決策?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我之前就說過,地球上容得下中美兩個國家,但美國容不下我們繼續發展,中國也忍不了美國的霸權壓制,這是無可調和的矛盾。無論是誰來當美國總統,都要面對這個實際問題。
特朗普前期之所以天天坐在白宮等電話,在瑞士又讓貝森特放出超預期的誠意,無非是緩兵之計。假如美國能從別的貿易夥伴身上得到他想要的,他肯定會毫不猶豫地跟我們翻臉,升級貿易戰。但隊友不靠譜,對手又超神,他不得不忍下來。然而,根本矛盾依舊存在,美國國內矛盾重重,他能忍多久?
我都能想得透這一點,那麼我們憑什麼跟着特朗普的節奏去改變自己的政策?衆所周知,A股市場是純純的政策市。我在本月的付費內容中就明確表示,紅五月可期。無論是與特朗普打貿易持久戰,還是像現在這樣雙方達成一個可忍受的協議,都改變不了我們這邊的發展方向。
消費電子板塊可能會因此迎來利好,之前超跌了,現在可能會反彈一把。但消費電子的市場情況真的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嗎?有沒有產生什麼創新和技術來吸引消費者產生換機的欲望?答案顯然是沒有。所以,反彈過後,該跌還得跌。就像我之前看空醫藥板塊一樣,因爲我們集採、搞三明醫改,這個方向已經確定了,不會再有以前的藥代暴利模式。醫藥的盈利模式變了,但之前的漲幅早就透支了未來的正常發展,所以板塊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機會渺茫。
現在特朗普也學着搞藥品集採,要給美國人民謀福利。這種再分配有利於他的統治,反正醫療托拉斯們也不會支持他。但這麼一搞,CRO就更慘淡了。從特朗普開始,說不定會發展出全球性的給醫藥利益集團放血的活動,那醫藥板塊就更不能做了。
至於國內,我們同樣會想方設法慢慢把CPI做上去,把消費做起來。繼續投入大量資源去支持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目標是把競爭對手遠遠甩在身後。就算加徵100%的關稅,我們還有競爭優勢,那你還怕什麼加關稅呢?
大約就是銀行的這波拉升有點超出預期之外。爲了指數,銀行已經盡力了,但這不是常態。大趨勢是人民幣資產會漲起來的,漲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比如之前一直被某些人說的什麼資產負債表坍塌。
這幾年很多人感覺生活艱難、日子難過,根本原因是地產泡沫破裂、房價下跌,通過房地產造出來的貨幣變少了,引發全民對債務問題的恐慌。有錢更願意去還債,這不就是減少了總資產嗎?雖然淨資產不變,但有些帳不是這麼算的。所以,一切刺激內需的根基還是要解決這個跌的問題。無論特朗普怎麼做,我們是不是都得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在這個方向布局又有什麼錯呢?
總有人記得2018年的熊市,喜歡把它跟現在來比。但記得2018年發生了什麼嗎?去槓杆、查影子銀行,這才是當年A股暴跌的根本原因。貿易戰無非是加劇了大家的負面情緒,因此殺得就更狠了。這跟今天有什麼可比的?投資最忌刻舟求劍,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A股既然到了不得不漲的關鍵節點,那無論談判結果如何,它都會漲的,無非節奏變一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