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最近的報告揭示了亞洲加密安全的重大變化,用戶正在採用更強的保護措施,如兩因素身份驗證,並要求更智能、更安全的交易所保障。**## 幣安報告顯示亞洲加密用戶的安全意識日益提高加密交易所Binance上周發布了一份報告,顯示亞洲用戶正在採取更強的安全措施,盡管仍存在一些關鍵漏洞。該報告基於對近30,000名參與者的調查,概述了加密持有者如何越來越多地掌控自己的安全,特別是通過基礎習慣。調查結果的一個部分強調了這一轉變:> 研究結果顯示,80.5%的用戶已啓用兩因素身份驗證,表明基本安全措施得到廣泛採用。有73.3%的人表示他們在進行轉帳前會仔細檢查收款人地址,顯示出對日常風險的關注。> > 雖然基礎安全功能被廣泛使用,但更高級的保護措施仍然受到有限的採用。只有21.5%的受訪者報道使用了反釣魚代碼,17.6%的人激活了地址白名單。值得注意的是,超過三分之一的用戶仍然將他們的私鑰存儲在連接互聯網的設備上——這一數字在東南亞上升至42%。盡管存在這些差距,Binance表示用戶對中心化平台的信任正在增長。根據報告,84%的用戶對交易所提供的安全保障表示信心,比如Binance的用戶安全資產基金(SAFU),超過一半的用戶表示如果在詐騙中被針對,他們會聯繫交易所凍結自己的資產。 調查還顯示,用戶的期望不斷上升,他們越來越將交易所視爲安全合作夥伴,而不僅僅是交易平台。大多數(的用戶將實時威脅攔截列爲他們的首要任務。其他用戶偏好包括惡意軟件警報、可疑地址數據庫和生物識別身分驗證。用戶還呼籲提供更好的教育工具,特別是本地化資源和遊戲化反詐騙模擬。報告以一個關於加密安全共同角色的明確信息結束:> 數字資產領域的真正安全需要共同責任。雖然用戶越來越警惕,但交易所必須繼續構建更智能、更安全的系統,以滿足這些不斷增長的期望。> > 盡管有批評認爲中心化平台仍然是攻擊者的吸引目標,但行業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Chainalysis報告稱,2024年非法加密活動佔所有交易的比例降至0.14%,而2023年爲0.61%。去中心化的倡導者堅持認爲,長期安全還依賴於用戶控制和透明度,強調保護數字資產時多樣化策略的重要性。
幣安:80%的亞洲加密貨幣用戶採用兩因素身份驗證,但高級安全性滯後
Binance最近的報告揭示了亞洲加密安全的重大變化,用戶正在採用更強的保護措施,如兩因素身份驗證,並要求更智能、更安全的交易所保障。
幣安報告顯示亞洲加密用戶的安全意識日益提高
加密交易所Binance上周發布了一份報告,顯示亞洲用戶正在採取更強的安全措施,盡管仍存在一些關鍵漏洞。該報告基於對近30,000名參與者的調查,概述了加密持有者如何越來越多地掌控自己的安全,特別是通過基礎習慣。調查結果的一個部分強調了這一轉變:
雖然基礎安全功能被廣泛使用,但更高級的保護措施仍然受到有限的採用。只有21.5%的受訪者報道使用了反釣魚代碼,17.6%的人激活了地址白名單。值得注意的是,超過三分之一的用戶仍然將他們的私鑰存儲在連接互聯網的設備上——這一數字在東南亞上升至42%。
盡管存在這些差距,Binance表示用戶對中心化平台的信任正在增長。根據報告,84%的用戶對交易所提供的安全保障表示信心,比如Binance的用戶安全資產基金(SAFU),超過一半的用戶表示如果在詐騙中被針對,他們會聯繫交易所凍結自己的資產。
調查還顯示,用戶的期望不斷上升,他們越來越將交易所視爲安全合作夥伴,而不僅僅是交易平台。大多數(的用戶將實時威脅攔截列爲他們的首要任務。其他用戶偏好包括惡意軟件警報、可疑地址數據庫和生物識別身分驗證。用戶還呼籲提供更好的教育工具,特別是本地化資源和遊戲化反詐騙模擬。報告以一個關於加密安全共同角色的明確信息結束:
盡管有批評認爲中心化平台仍然是攻擊者的吸引目標,但行業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Chainalysis報告稱,2024年非法加密活動佔所有交易的比例降至0.14%,而2023年爲0.61%。去中心化的倡導者堅持認爲,長期安全還依賴於用戶控制和透明度,強調保護數字資產時多樣化策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