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聯合推廣任務上線!
本次活動總獎池:1,250 枚 ES
任務目標:推廣 Eclipse($ES)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ES 專場
📄 詳情參考:
Launchpool 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4
Alpha 第11期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7
🧩【任務內容】
請圍繞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動進行內容創作,並曬出參與截圖。
📸【參與方式】
1️⃣ 帶上Tag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發帖
2️⃣ 曬出以下任一截圖:
Launchpool 質押截圖(BTC / ETH / ES)
Alpha 交易頁面截圖(交易 ES)
3️⃣ 發布圖文內容,可參考以下方向(≥60字):
簡介 ES/Eclipse 項目亮點、代幣機制等基本信息
分享你對 ES 項目的觀點、前景判斷、挖礦體驗等
分析 Launchpool 挖礦 或 Alpha 積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對比
🎁【獎勵說明】
評選內容質量最優的 10 位 Launchpool/Gate
Crypto 2029:新秩序的黎明
撰文:hitesh.eth
編譯:善歐巴,金色財經
2029 年。比特幣已經成爲全球投資者的新共識。今年,其價格突破了 50 萬美元,但這並不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暴漲,而是經歷了長達十年的持續戰鬥:敘事反轉、政府妥協、機構修改規則。如今,全球數十億人都在用各種方式囤積「聰」(sats)——比特幣的最小單位。正如曾經的人們購買金飾來代代相傳,如今的家庭則圍坐在一起,計算他們能留給後代多少聰。
聰已然成爲一種新的資產類別——不需要監管來證明其價值。它們像收藏品一樣被購買,被保存在去中心化金庫中,被視作家族傳家寶在幾代人間流傳。那些在 20 多歲時嘲笑比特幣的千禧一代,如今正陷入前所未有的 FOMO。這不再是關於地位的競爭,而是生存的競賽。聰不再只是貨幣,它象徵着通行證。通向社群、資源和安全的通行證。
比特幣如今是人類歷史上最受歡迎的金融工具——超過了黃金、股票,甚至是政府債券。這項資產在過去 20 年裏實現了最高的複利回報,現在已經被納入每一位理財顧問的標準投資組合中。曾經推銷共同基金和保險計劃的客戶經理,如今也以同樣的職業笑容和熟練語氣,開始推銷比特幣。
連發達國家的財政部現在也持有比特幣作爲對沖工具——這是十年前無法想象的情景。超過 100 家上市公司將 BTC 計入資產負債表。這不僅僅是避險資產,而是新經濟秩序的基礎層。
那些在早期持有比特幣、在全球質疑時仍堅定不賣的人,已成爲新一代的精英。他們自稱爲「比特幣人」(Bitcoiners)。但這不僅是一個身分認同,更是一場運動,一種哲學,一種新宗教。其道德基石是貨幣自由、自我教育和非傳統婚姻契約。
他們起草了自己的法律,編寫了自己的代碼,組建了拒絕國家控制的聯盟。他們做了政府最擔心的事——退出了現有體系。
他們建立了「比特幣島」——一座位於太平洋某處的主權島國,完全由 BTC 資助。最初只有 100 位公民,如今已有超過一萬人居住——大多是早期用戶、開發者、投資者和思想家。這個島擁有自己的護照、去中心化身份系統,已成爲旅遊勝地。藍天、碧水、無稅收、迷幻儀式、武裝隱私……一切在其他地方非法的事物,在這裏通過自我監管變得合法且可及。每一筆交易都記錄在公共鏈上,然而自由是絕對的。
但這個島開始腐爛了。
如今成爲億萬富翁的比特幣人,開始把外來者當成下等人。一種隱祕的殖民心態正在滋長。他們用聰換取服務——但語氣充滿帝國主義色彩,目標是服從。隨着外部世界的經濟崩潰,這座島開始自我塑造爲新的權力中心——下一個「美利堅」。外來者在絕望與飢餓中自願籤下屈從契約。比特幣人不再掩飾自己的主導地位,而是開始享受它。
而這一運動的核心——是中本聰。
比特幣的化名創造者已成爲神明。不僅僅是象徵意義上的神。如今全球已有超過 100 座「中本寺廟」。每週都舉行儀式——人們吟唱 SHA-256 哈希,冥想去中心化原則。這些寺廟也是招募中心。潛在候選人需經過篩選,若被認定爲「有資格」,將被送往比特幣島接受培訓。圍繞中本聰的宗教狂熱已達到神化程度——他的白皮書成爲了新《薄伽梵歌》、古蘭經和聖經的結合體。
而在島外——則是另一番景象。
全球經濟一片廢墟。美國的債務泡沫最終破裂。後布雷頓森林體系無法承受人工市場的壓力,多米諾骨牌倒下。通脹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法幣崩盤,儲蓄清零。人們失去了工作、住房,乃至理智。
AI 代理——訓練於整個人類互聯網記憶的產物——接管了白領工作。程序員、寫手、律師、顧問……無一幸免。連心理醫生都被高度個性化的 AI 同伴所替代。企業靠 AI 提升效率,卻裁掉了數以百萬計的員工。「人類低效」再無容身之地。我們優化到了自我滅絕。
爲了逃避,人們選擇了「元宇宙」。
中產階級的新玩具不再是車或房,而是一副 VR 頭顯。這副頭顯成爲通往更好生活的窗口——唯一值得擁有的人生。在元宇宙中,他們可以設計自己的房屋、愛人和工作。他們是沙盒中的神。人際關係變了。身體親密被感官模擬所替代。人們 80% 的時間都花在虛擬空間中。90% 的交流發生在數字平台上。家庭只是一羣在同一虛擬房間裏的頭像。觸覺已消失。眼神交流已被遺忘。意識開始模糊。現實,變成了選項。
而現實世界越來越黑暗。
核打擊的討論變得平常。每個國家都把手放在按鈕上。每個人都感到威脅。新聞每天都在傳播衝突的傳言。各大城市重新開始演練疏散計劃。孩子們學習生存策略。世界陷入集體恐慌,元宇宙成爲最後的避風港。
但在混亂中,英雄出現了。
他們沒有穿鬥篷,也沒有億萬富翁資助。他們是教師、程序員、哲學家。他們沒有武器,只有意識。這些人——被稱爲「隱祕圈」——開始幫助人們「拔管」,教他們呼吸,教他們感受,教他們重新記得什麼是「活着」。但在喚醒他人之前,他們先要清理自己的精神生態。
靈性已成爲一門生意。工作坊、課程、「大師幣」層出不窮。每個靜修中心都變成了一款收費 App。投機者將療愈變成了表演,用虛假承諾榨幹人們的錢包。人們開始對「內在修行」感到背叛,「靈性」一詞失去了意義。
於是這些超級英雄開始重塑這一領域。他們回歸經典文本,沉默修行,一對一幫助他人。沒有價碼,沒有標籤,只有純粹的意圖。他們正在慢慢建立一種新文化——一種不以控制或逃避爲基礎,而是以「平衡」爲核心的文化。
其中一些人依然相信加密世界——不是它如今淪爲賭場的模樣,而是它背後的技術:密碼學、隱私、去中心化價值傳輸。他們依然相信,這些技術仍有解放力量。但最令他們心痛的,是看到加密世界變成了一場騙局。
那些他們曾奉爲聖物的工具,如今被用來欺騙無辜者。毫無價值的 Meme 幣,區塊鏈上的龐氏農場,網紅在高位出貨粉絲。人們失去了信任,把加密視爲暗網的遊樂場。而最初的信徒——密碼學家們,則被擊得粉碎。
但他們沒有放棄。
一個新的運動誕生了。《加密無政府主義者宣言 2.0》
這不僅僅是一段文字,而是一部數字憲章。一份宣言,呼喚的是建設者,而非投機者。它旨在組建一個由企業組成的聯盟,秉持加密的原初精神——透明、隱私、價值交換。他們重新開始構建工具,而非發行代幣;構建系統,而非投機。一個新時代開啓了。
《加密無政府主義者宣言 2.0》通過加密渠道如野火般蔓延,在地下聚會中通過二維碼紋身傳遞,在零知識網路中低語擴散。它不承諾財富,而是要求正直。它批判那些變成寡頭的極端主義者,質疑每一個聲稱「改變世界」卻只是爲了拉盤的項目。最重要的是,它提醒世人比特幣——以及廣義上的加密技術——最初爲何而生:爲了解除對「信任」的壟斷。
這場地下復興沒有浮華。沒有華麗大會,沒有網紅站臺,只有 Git 提交、研究論文、像沉睡大腦中重新激活的神經元一樣匿名節點重新連接。小型集體再次聚集在廢棄建築、森林、被改造的地堡中。他們不僅在編碼,也在思辨:身分能否在沒有政府幹預的前提下重建?一個 2030 年出生的孩子能否一生不受監控?價值的分配能否脫離利潤激勵,僅通過協議激勵來實現?
在這場靜默風暴中,「隱祕圈」與「加密無政府主義者」開始交匯。
他們意識到,自由的實現不僅是技術層面的,也必須是精神層面的。一個人無法在監控社會中冥想;而如果靈魂仍是空洞的,再強大的隱私技術也無濟於事。於是,他們開始了「融合」——代碼與意識的合一。他們不披長袍,不爲億萬富翁打造區塊鏈。他們爲自由思想者建圖書館,在寺廟中部署節點。他們的「法」是在線率,他們的咒語是:「驗證,再信任」。他們對加密的修行如同他人祈禱一般——神聖、精準、利他。
到了 2030 年,一句低語在地球最出人意料的角落開始流傳:
「去中心化靈魂。」
無人知曉它的起源,但它成了新時代的口號。
比特幣人們在他們的島上築起了堡壘——但真正的未來,正在廢墟中被悄然建造,由那些還記得「我們爲何出發」的人完成。
真正的重啓,並不會從頂層開始,而是自地下萌芽。安靜地、不懈地、去中心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