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Sui 鏈爲例,探尋公鏈突破合規與發展悖論的新路徑

撰文:Crypto Miao

公鏈(Public Block chain)是一種去中心化、分布式的帳本技術,任何人都可以參與交易驗證和網路維護。合規性是公鏈能夠在金融等受監管行業廣泛應用的關鍵,要求其符合法律和監管標準,例如 KYC(了解你的客戶)和 AML(反洗錢)。合規不僅能增強用戶和監管機構對公鏈的信任,還能有效降低洗錢、詐騙等非法活動的風險。在全球範圍內,公鏈還需遵守如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等法規,以確保合法性和可持續發展。

全球公鏈監管政策與趨勢

公鏈作爲區塊鏈技術的核心應用,其監管環境正在迅速演變。從最初的普遍懷疑,到如今的謹慎接納,國際社會對公鏈的態度逐漸轉變。公鏈的去中心化、透明性和不可篡改性被視爲具有革命性潛力,但同時也帶來了市場波動、金融犯罪和監管難度等挑戰。爲此,全球監管機構正努力制定框架,在鼓勵創新與控制風險之間尋找平衡。

監管趨勢:各國對公鏈和加密資產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強。例如,歐盟於 2023 年通過《加密資產市場法規》(MiCA),成爲全球首個全面規範加密資產的法律框架。

政策分化:不同國家的監管策略差異顯著。中國全面禁止加密貨幣交易和挖礦,而美國和歐盟則通過立法逐步規範。歐盟對穩定幣和加密貨幣實施類似銀行的監管,以保護金融穩定和消費者權益;美國則傾向於支持穩定幣,維護美元的全球地位。

創新與風險並重:盡管監管趨嚴,許多國家仍認可公鏈在金融、供應鏈和醫療等領域的潛力。例如,新加坡和日本在嚴格監管的同時,爲區塊鏈創新預留空間。

合規與發展悖論

Web3 行業因去中心化和匿名性而獨具特色,但這也使其面臨各國復雜的合規要求。這些要求旨在確保項目合法運營,卻常常限制其自由發展和全球擴張。合規不僅增加運營成本,還可能帶來法律風險,導致項目創始人或核心成員面臨訴訟、巨額罰款甚至監禁等嚴重後果。

1.運營成本上升

合規要求迫使區塊鏈項目投入大量資源用於法律諮詢、合規審計和監管報告,以確保符合各國法律。這種高昂的成本對項目的財務狀況構成直接壓力,尤其對初創項目而言,可能成爲發展的沉重負擔。

幣安:2023 年,幣安因洗錢及違反《銀行保密法》等問題被美國司法部罰款 43 億美元。這一巨額罰款不僅削弱了其財務實力,還可能導致市場份額的流失。

2.法律風險加劇

合規要求的復雜性和各國監管政策的不一致,使得項目方難以完全預見和應對法律風險。一旦觸犯監管紅線,項目可能面臨訴訟、罰款甚至業務中斷,嚴重影響發展進程。

Ripple:因 XRP 是否爲證券的問題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簿公堂。2023 年,法院裁決部分支持 Ripple,但仍對其處以 1.25 億美元罰款。訴訟期間,Ripple 耗費了大量資源,XRP 的市場表現和項目生態發展也受到明顯拖累。

3.市場準入限制

合規要求可能導致項目在某些地區被禁止運營,限制其全球化布局。若代幣被認定爲未註冊證券,可能被交易所下架,損害用戶基礎和市場佔有率。

Solana:2022 年,Solana 因代幣 SOL 被指爲未註冊證券而面臨集體訴訟,導致其在部分市場的推廣受阻。

Polygon:2023 年,SEC 在對幣安的訴訟中將 MATIC 列爲未註冊證券,因此從 Robinhood 等平台下架,市場佔有率和用戶增長受到直接影響。

4.創新受限

合規要求可能限制項目方在技術創新和業務模式上的探索空間。爲了避免監管風險,項目可能不得不調整發展方向或放棄某些前沿嘗試,從而削弱其競爭力和長期發展潛力。

Cardano:2023 年,SEC 在對 Kraken 和幣安的訴訟中將 ADA 列爲證券。這一標籤可能限制 Cardano 在某些市場的應用推廣,迫使其在生態建設上採取更保守的策略,創新步伐因此放緩。

5.核心成員風險

合規問題不僅影響項目本身,還可能波及創始人或核心成員,使其面臨法律訴訟、罰款甚至監禁。這不僅動搖項目穩定性,還可能對整個行業聲譽造成負面影響。

幣安創始人趙長鵬:2023 年,趙長鵬因合規問題認罪並辭去幣安 CEO 職務,隨後被判處 4 個月監禁。這一事件直接影響了幣安的運營,並可能削弱其在行業中的領導地位。

6.其他典型案例

Tether

/USDT:Tether 因誤導性儲備聲明與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和解,支付 4000 萬美元罰款,並持續面臨美國聯邦調查可能的違規制裁。這些事件對其市場信任度和業務擴展構成威脅。

合規要求對區塊鏈項目的發

展形成了多方面的制約,尤其是在開拓新市場、提升市場佔有率的關鍵階段,合規要求可能成爲區塊鏈項目的「緊箍咒」。因此,項目方需要在追求創新和擴張的同時,高度重視合規挑戰,制定平衡發展與合規的策略。

Sui 鏈監管現狀及市場地位

Sui 作爲一個於 2023 年 5 月上線的公鏈項目,憑藉其獨特的技術架構和用戶友好的設計,在區塊鏈領域中迅速嶄露頭角。

與許多其他公鏈項目相比,Sui 在上線近兩年的時間裏,展現出了令人矚目的穩健性,尤其是在監管合規性和網路安全性方面。截至目前,Sui 尚未因任何監管問題或安全事件而受到起訴或指控,這一表現不僅凸顯了其開發團隊在技術與合規上的嚴謹態度,也爲其在競爭激烈的區塊鏈市場中贏得了信任和口碑。

與此同時,Sui 近期的表現進一步證明了其市場潛力。隨着 Sui 鏈生態的快速發展和社區熱度的持續提升,Sui 的市值已飆升至 110 多億美元,穩居全球虛擬幣市值排行榜的前 11 位。這一市值規模不僅反映了市場對 Sui 技術創新和應用前景的高度認可,也標志着其在公鏈領域的競爭中佔據了重要地位。

圖 1 Crypto 市值排名

在全球加密貨幣市值排名前十的項目中,USDT 和 USDC 作爲穩定幣,以及 DOGE 作爲 MEME 幣,佔據了獨特的位置。如果將這三者排除在外,Sui 在公鏈市值中位列第 8。這一成績尤爲值得關注,因爲在前十名中,最年輕的項目是 Solana,它自 2020 年 3 月上線,至今已運行 5 年。而 Sui 作爲一個 2023 年 5 月才上線的公鏈,僅用短短兩年的時間,就躋身全球市值 TOP11。這一成就無疑是驚人的,充分體現了 Sui 在區塊鏈領域非凡的發展速度和潛力。

圖 2 幣種上線時間及屬性

那麼,Sui 是如何在保持合規的同時,快速成長並在激烈的 WEB3 競爭中站穩腳跟的呢?

Sui 鏈的特性

Sui 鏈是一個新興的 L1 區塊鏈平台,由 Mysten Labs 開發,旨在爲 Web3 應用提供快速、安全和可擴展的解決方案。它使用 Move 編程語言,強調高交易速度和低延遲,優先考慮快速和安全的交易執行,尤其適合像遊戲和金融這樣的實時應用。Sui 提供熟悉的用戶體驗,比如通過網路憑證登入(zkLogin),並通過網路容量隨需求擴展來支持大規模應用。

Move 語言其模塊化設計允許開發者組織代碼爲可重用的模塊,支持形式化驗證,確保智能合約行爲符合預期。相較於更廣泛採用的 EVM 語言,Move 語言具有更先進、更適合當下區塊鏈發展的優勢。

1.安全性:資源模型與漏洞預防

在安全性上具有顯著優勢,主要得益於其資源模型。在 Move 中,每個數據對象(Object)都有明確的所有權,確保資源不會被意外或惡意復制或銷毀。

2.性能與可擴展性:並行執行與高 TPS

Move 語言的另一個關鍵優勢是其性能和可擴展性。Move 支持交易的並行執行(parallel execution),而 EVM 採用順序處理(sequential processing),這在高負載時可能導致交易擁堵和費用上升。

3.開發者體驗:模塊化與學習曲線

Move 的模塊化設計(modular design)使其在開發者體驗上更具優勢。Move 程序組織爲模塊,共享資源和功能,方便升級和組合。

就在最近,以太坊(ETH)創始人 Vitalik 也表示,提議用 RISC-V 替換以太坊虛擬機。RVIS-V 與 Move 語言也有很多相似之處,最主要的一點是模塊化與可擴展性。RISC-V 和 Move 在設計上都強調模塊化和可擴展性,支持用戶自定義指令擴展,使其能夠適應多種應用場景,以便於在不同區塊鏈應用中擴展使用。這也進一步提現了 MOVE 語言的技術優越性。

圖 3:Vitalik 提議用 RISC-V 替換以太坊虛擬機(EVM)

Sui 鏈的運營方向

1.社區激勵

圖 4:Sui 代幣分配比例

從圖 4 中我們可以看到,Sui 代幣的分配模型,有三個用途是用於支持 Sui 生態社區建設的:

Community Access Program(社區訪問計劃):5.82%

Stake Subsidies(質押補貼):9.49%

Community Reserves(社區儲備):10.65%

用於支持 Sui 生態社區建設的代幣佔比爲 26%,達到了已公布釋放計劃(至 2030 年釋放 47.82%)的 54.37%,佔總流通代幣的一半以上。

其中 5.82% 社區訪問計劃,用於項目激勵,扶持鏈上項目,早期獲客成本高的問題,激勵用戶參與鏈上 defi。比如鏈上借貸項目,早期借貸池資金都比較少,通過發放激勵,鼓勵用戶參與存款和借款。

社區儲備 10.65%,更注重 Sui 生態的長期建設,如資助 Move 語言的 DApp 開發、支持社區治理、或爲未來擴展預留資金。

圖 5:Sui 代幣解鎖計劃

圖 5 中,可以看到 Sui 代幣的解鎖計劃和解鎖比例,除了 2024 年 5 月有大額解鎖外,其餘代幣是根據各自分配比例逐漸解鎖的,並且解鎖速度會逐漸降低。

一個公鏈上線之初,項目和用戶都較少,先釋放少量的代幣。隨着項目和用戶增多之後,代幣需求增加,供應量隨着解鎖計劃也逐步增加,與需求相匹配。其解鎖機制保證供需量保持平衡,以及代幣價格的穩定。

2.建設關鍵項目

在一些關鍵項目中,比如鏈上基礎設施或者投資大回報慢的項目,由 Mysten Labs 官方運營進行建設。

例如:

Sui Name Service(SNS):提供人類可讀名稱的服務,簡化錢包地址管理。

SuiPlay0x1:下一代手持遊戲設備,支持 WEB2+Web3 遊戲。

Walrus:去中心化存儲協議。

Seal:去中心化祕密管理服務,用於通過鏈上訪問控制政策保護敏感數據。

Deep Book:中心化中心限價訂單簿(CLOB),並行執行和低交易費用,提供高吞吐量和低延遲的交易體驗。

Mysten Labs 官方運營項目,比如 Deep Book 訂單簿項目爲鏈上交易提供了流動性和迅速撮合交易;Sui Name Service 提供了 Sui 鏈的域名服務,更方便用戶交互和 WEB2 公司進駐;Walrus 去中心化存儲協議和 Seal 中心化祕密管理服務,方便建設者通過這兩個項目進行信息存儲和對數據進行加密保護敏感數據。

而 SuiPlay0x1 手持遊戲設備,由於關係到設備的硬件設計和量產,並且需要和各個平台的遊戲適配,支持 WEB2+WEB3 的遊戲。屬於前期投入大,見效慢的項目。沒有完備的生態和 WEB2 遊戲廠商接入,很難由 WEB3 遊戲公司開發(web3 遊戲公司一般規模較小),所以從 SuiPlay 項目籌備之初就由官方牽頭進行研發。

3.線下活動

Sui 線下活動旨在推廣 Sui 區塊鏈技術,縮短 WEB3 與 WEB2 的距離,吸引開發者、投資者與合作夥伴加入生態,增強社區凝聚力並提升品牌知名度。借助 Sui 的高性能和可擴展性解決傳統問題,強調教育、合作與創新。

活動形式多樣,包括全球會議、行業峯會、社區聚會、技術工作坊和黑客松。內容涵蓋 Sui 技術進展、Move 語言教育、生態項目展示、行業趨勢討論及開發者實踐,幫助參與者深入了解 Sui、學習開發並建立聯繫,活動覆蓋了北美、亞洲和歐洲等地區,共同推動 Sui 生態發展。

合規解決方案

Sui 區塊鏈採取了多項措施來確保符合監管要求,包括反洗錢(AML)和其他法律合規性。但是,Sui 作爲一個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本身不直接強制執行 AML 或 KYC,但它爲在平台上構建的項目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基礎設施,以滿足監管標準。

1.合規與法律要求

根據 Sui 的服務條款(Sui Terms of Service),用戶在使用平台時必須遵守所有適用法律,包括 AML、反恐融資和制裁規定。條款明確禁止從事違反法律的活動,如洗錢、恐怖融資或違反 OFAC 制裁的行爲。用戶需自行負責稅務合規,包括維護記錄和向稅務機關報告交易,Sui 可根據法律要求報告用戶活動,確保透明度。

2.合作夥伴支持

Sui 的去中心化性質使其難以像傳統金融機構那樣直接實施 AML/KYC,但通過提供透明的交易記錄和合作夥伴工具,它支持項目滿足監管需求。例如,Sui 區塊鏈通過與 Ant Digital 的合作,利用其 ZAN 平台提供 KYC 和 AML 工具,以支持實世資產(RWA)的合規 tokenization。ZAN 作爲 Sui 的 RPC 節點運營商,接入 Sui 的基礎設施。這意味着 ZAN 的工具能夠與 Sui 的區塊鏈網路無縫通信,增強其可擴展性和安全性。

此外,Sui 的服務條款允許凍結資金或限制使用,以符合法律要求,確保整體合規性。(如果在 Sui 鏈上發生 Bybit 被盜 14.6 億美元,根據條款有可能會凍結贓款)。

3.項目層面的合規性

Sui 本身不強制執行 KYC(知客戶)或 AML(反洗錢),因爲它是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網路。研究表明,Sui DeFi 工具通常只需連接 Sui 錢包即可使用,無需 KYC、銀行卡或電子郵件註冊。然而,當涉及法幣入金或出金時,例如通過交易所出售 Sui 代幣,可能會觸發多級 KYC 驗證。這表明合規性主要由項目放或第三方自行實現,Sui 提供支持工具而非直接強制執行。

具體合規措施

Sui 鏈通過鏈上基礎設施的支持、合規合作夥伴、項目方審查等,提升合規程度,並將合規風險進行隔離。

1.通過基礎設施支持

採用創新技術增強合規性。比如通過 Walrus、Seal 和 zkLogin 顯著增強了對歐盟《一般數據保護條例》(GDPR)的合規性。GDPR 是歐盟的一項重要數據保護法規,旨在保護歐盟公民的個人數據隱私,要求組織在數據收集、處理和存儲方面遵守嚴格規則,包括數據最小化、目的限制、存儲限制、完整性和保密性,以及確保數據主體的權利(如訪問、更正、刪除等)。

Walrus:支持數據刪除,滿足「被遺忘權」

Walrus 是一個去中心化存儲協議,專爲處理大型二進制文件(blobs)而設計,允許敏感個人數據存儲在獨立的子鏈上,便於快速刪除,滿足 GDPR 的「被遺忘權」(Article17GDPR)。

Seal:敏感數據的安全管理

爲敏感數據提供安全的存儲和訪問控制。Seal 通過其安全機制確保個人數據在存儲和處理時得到保護,符合 GDPR 對數據安全和隱私的要求。

zkLogin:隱私保護認證,支持數據最小化

zkLogin 是 Sui 的一個原生功能,允許用戶使用熟悉的 Web2 憑證(如 Google、Facebook)登入去中心化應用(DApps),無需管理私鑰或種子短語。通過不公開用戶憑證和使用零知識證明,支持 GDPR 的數據最小化原則(Article5GDPR)。它減少了在鏈上存儲的個人數據量,同時確保用戶隱私得到保護。此外,zkLogin 的設計還避免了傳統私鑰管理的復雜性,降低了數據泄露的風險。

2.與第三方合作

Sui 鏈通過其社區驅動的 Sui Guardian 程序,與第三方如 Chainalysis 合作,提升合規性。Sui Guardian 跟蹤詐騙和釣魚網站,Chainalysis 的分析工具能夠監控和分析鏈上交易,識別與已知非法活動相關的地址或模式。通過分析交易模式,Chainalysis 可以識別潛在的釣魚攻擊受害者,幫助交易所和用戶採取預防措施。這幫助 Sui 符合全球範圍內的 AML 和 KYC 法規要求,例如歐盟的第五反洗錢指令(5AMLD)和美國的銀行保密法(BSA)。

3.項目方自我約束

通過各種工具,幫助開發者自我約束並確保合規,如針對地理限制。例如 Sui 與 Netki 合作,推出了 DeFi Sentinel,這是一個合規預言機,爲開發者提供自動化的合規工具,包括實時的 KYC/AML(了解你的客戶 / 反洗錢)、錢包篩查和金融交易監控。這些工具可以幫助 dApp 驗證用戶的所在地,確保只有在合規地區的用戶才能訪問服務。

例如 Doubleup 博彩項目,僅對博彩合規地區的用戶開放。

4.風險隔離

在區塊鏈生態系統中,公鏈通常作爲基礎層提供服務,而應用開發主要由項目方完成,包括 Defi、DApp、DePin 等。用戶通過項目方編寫的智能合約進行交互,利益相關方主要是項目方和用戶(合約參與者)。目前,大多數法律糾紛和司法判例的當事人是項目方及其參與者,除非公鏈存在重大漏洞直接導致用戶損失,否則公鏈很少被列爲被告。

例如 Sui 最近宣布與 xMoney 和 xPortal 合作,在歐洲推出一款支持 SUI 代幣的數字萬事達卡(Master card)。Sui 本身作爲技術平台,主要負責基礎設施與資產生態的構建,支付端由持牌機構 xMoney 承擔,應用側用戶體驗由 xPortal 管理。

Sui 鏈的合規路徑分析

從 Sui 鏈的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到,從設計之初就把合規作爲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並且融入到公鏈的頂層設計中。

公鏈布局應從整體出發,從底層邏輯來適應未來發展方向。作爲公鏈項目,不能以單一項目的視角去做發展規劃,應考慮到多樣化的應用場景與發展趨勢,提前做好布局。

治鏈如治國,只有鏈上有完備的基礎設施建設,帶頭發展高投入項目,合理分配激勵措施,才能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和用戶,才能逐漸發展一個豐富的鏈上生態。

結語

Sui 鏈作爲公鏈領域的新星,通過其獨特的技術架構和深思熟慮的運營策略,成功地在合規與發展之間找到了一條平衡之路。

從設計之初便將合規性融入頂層架構,不僅滿足了全球監管的要求,還通過社區激勵、關鍵項目建設和線下活動,構建了一個充滿活力且穩健的生態系統。其在用戶合規、合作夥伴支持以及項目層面的具體措施,如與第三方合作提供 KYC/AML 工具、採用創新技術支持 GDPR 合規等,展現了其在應對監管挑戰上的前瞻性與執行力。

Sui 鏈的實踐證明,合規不僅是公鏈應對外部壓力的必要條件,更是推動區塊鏈技術與現實世界深度融合的關鍵橋梁。合規不僅僅是爲監管服務,更是爲鏈上用戶服務,是爲現實世界的每個人服務。

雖然 Web3 世界崇尚 The code is the law,但是過度的叢林法則被各國監管和主流社會排斥,會讓 Web3 只能停留在虛擬世界中。只有合規,才能真正跨越虛擬與現實的界限,爲全球用戶帶來更安全、更便捷的服務,釋放其革命性潛力。

考慮如何將 Web3 與現實世界相結合,是合規的出發點也是終點。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