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保險IT主業承壓中科軟加碼多元化與AI
隨着金融行業數字化、智能化、場景化加速,保險IT企業正處於產品化、智能化轉型與保險行業IT投入收縮的艱難期。
保險IT頭部公司的中科軟(603927.SH)近期發布2024年財報。作爲國內保險IT解決方案市場的龍頭企業,中科軟長期佔據市場份額首位。不過根據2024年財報,公司保險業務營收同比下降15.31%,毛利率下滑5.65%,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45.76%,扣非淨利潤同比下降46.34%,淨利潤首次出現同比增速爲負。
針對如何扭轉業績頹勢,中科軟方面在回應《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透露,將在鞏固保險IT業務市場地位的基礎上,加大對非保險IT業務領域的開拓,促進保險IT和非保險IT業務的協同發展。
此外,記者注意到,中科軟在2024年業績說明會中也表示:除了進一步提高主營業務毛利率水平,在內部管理上公司將加強成本管理和現金流管理,優化績效考核體系和激勵機制。
北京鑫科金融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甘玉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保險科技企業的盈利核心在於技術深度嵌入業務場景(如核保、理賠、風控)、數據驅動的個性化服務(如新能源車險UBI、健康險定制等),以及大保險概念生態協同下的規模化輸出(如MaaS平台、聯合體)。
主業下滑調整業務結構
中科軟第一大股東爲北京科軟創源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持股23.45%、實際控制人爲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根據公司2024年財報,中科軟在國內保險行業IT解決方案市場份額和IT服務商相關競爭力評估中連續多年均排名第一(數據來源:IDC/CCID),業務涉及保險領域和非保險領域的IT解決方案。
財報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收入66.71 億元,同比增長2.59%。分行業看,公司的保險IT收入爲30.47億元,同比下降15.31%。非保險行業客戶IT收入佔比提升,其中非保險金融IT、政務IT和醫療衛生IT行業具有較高增速,分別爲32.43%、20.38%、37.31%,營業收入分別爲6.85億元、12.86 億元、4.08 億元。
分業務類型看,軟件類業務(包括軟件產品及定制軟件開發等)收入爲49.89億元,同比下降5.14%,整體軟件類業務毛利率爲29.53%,同比下降6.10%;系統集成類業務收入爲16.67億元,同比增長 35.67%。系統集成的本質就是最優化的綜合統籌設計。
利潤上,受客戶IT預算調整,系統集成類業務收入佔比提升及軟件類業務毛利率下滑的影響,2024年公司歸母淨利潤爲3.55 億元,同比下降45.76%;扣非淨利潤爲3.46 億元,同比下降 46.34%。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爲25.80%,同比下降5.65%。
針對部分險企IT投入收縮原因,薩摩耶雲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向記者表示,一是2024年保險行業整體處於深化轉型階段,部分險企爲適應市場和監管變化,將資源更多地傾向於核心業務的優化和其他關鍵業務領域;二是部分保險公司可能面臨一定的經營壓力,爲了降本增效對IT支出進行了壓縮;三是過去幾年保險行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進行了大規模投入,取得了一定成果。2024年部分險企可能放緩了新項目的啓動,更多地是對前期投入的系統和平台進行優化整合、深化應用。
記者注意到,面對2024年的業績滑坡,中科軟也在加快進入非保險金融、政務、醫療衛生、交通運輸等領域的IT市場,實現全年非保險IT 業務實現收入 36.09 億元,同比增長 24.86%,並進行海外業務的開拓, 與泰國SVOA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劍指東南亞智慧保險市場。萬得數據庫顯示,中科軟2025年以來中標的項目共計331項,其中涉及非保險領域的爲324項,成爲主要業務來源。
同時,根據財報,中科軟通過注重現金流的經營策略,全年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現金82.28億元,同比增長27.09%,實現經營性淨現金流12.49 億元,同比增加538.70%。
甘玉濤向記者表示,保險科技公司進入非保險領域謀求增長,其本質是經營戰略方向的選擇,大部分保險科技企業選擇進入的諸如醫療IT、政務等領域,是針對“大保險”概念的布局,特別是再保險市場主體的科技應用更加廣泛。
值得一提的是,中科軟在上述業績說明會中提出:在現有的“產品+實施”解決方案體系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諮詢顧問服務業務,打造“諮詢+產品+實施”三位一體的發展格局。
對於上述發展戰略在組織架構、人才配置、業務流程環節的具體做法,中科軟向記者透露,公司將強調產品和專業服務收入增長,對專業服務進行分類和分級引導,引導業務部門努力提高高技術服務比例;完善對內外部的深入動態分析,制定出公司營銷總戰略以及針對性強的戰術;針對價值鏈形成崗位分工,不斷培養全面型項目經理並強化執行能力。
AI變現尚處早期
監管層面,《保險科技“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行業平均保險信息技術投入需佔營收的比率超1%,其中大中型險企超過1%,小微型險企超1.8%;並設定線上化率、自動化率等量化目標。《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提出,鼓勵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提高營銷服務、風險管理和投資管理水平。加強網路安全防護和數據安全管理,提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和災備水平。
鄭磊表示,從市場規模來看,2024年中國保險科技市場規模突破5800億元,預計到2030年保險科技市場規模將達到1.4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3.7%,這表明保險數字化市場仍處於快速增長階段,遠未達到飽和狀態。生成式AI、物聯網、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爲保險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更強大的技術支撐和創新動力。
行業共識在於,生成式AI在保險產品設計、定價、銷售、理賠等環節的應用不斷深化,能夠實現更精準的風險評估、更個性化的保險產品推薦、更高效的理賠服務等,推動保險數字化向更高水平發展。
公開信息顯示,近年來多家險企正在推動核心系統雲化、AI嵌入核保理賠、數據驅動精準定價等業務環節。例如中國人壽推出的重疾險風險評估,AI核保通過“人機對話”可在1分鍾內在線完成核保告知。中國人保車險的定價,根據每個車主和車輛信息綜合定價等。
記者注意到,中科軟近年來也在加快AIGC應用多場景落地,參與研發保險行業數智化應用。2024年,中科軟基於MaaS平台推出了“中科文瀾”大模型及算法,已通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登記備案,並有專門研發、銷售和實施團隊負責AI相關產品業務的落地及實施。此外,根據公開信息,中科軟已聯合華爲打造保險核心業務系統解決方案,並在2025年開始投入建設災害保險與風險減量新體系。
透鏡諮詢創始人況玉清近期對保險科技公司進行了調研,在他看來,無論是售前產品諮詢、售後理賠,都可以基於大模型技術進行人工替代,很多第三方保險代銷機構已經借助AI技術實現盈利了。由於大模型技術整體還處於非常早期,商用場景還遠沒有打開,對於保險科技公司來說仍有較大機會。
在甘玉濤看來,隨着互聯網保險興起,保險科技行業的競爭已從單一的技術比拼轉向生態整合能力的較量,傳統險企通過開放合作鞏固地位,科技巨頭以平台優勢滲透全鏈條,創業公司則在細分領域尋求突破。未來,AI驅動的效率提升、數據資產的價值挖掘及全球化布局將成爲競爭核心。
(文章來源:中國經營網)
來源:東方財富網
作者:中國經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