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聯合推廣任務上線!
本次活動總獎池:1,250 枚 ES
任務目標:推廣 Eclipse($ES)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ES 專場
📄 詳情參考:
Launchpool 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4
Alpha 第11期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7
🧩【任務內容】
請圍繞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動進行內容創作,並曬出參與截圖。
📸【參與方式】
1️⃣ 帶上Tag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發帖
2️⃣ 曬出以下任一截圖:
Launchpool 質押截圖(BTC / ETH / ES)
Alpha 交易頁面截圖(交易 ES)
3️⃣ 發布圖文內容,可參考以下方向(≥60字):
簡介 ES/Eclipse 項目亮點、代幣機制等基本信息
分享你對 ES 項目的觀點、前景判斷、挖礦體驗等
分析 Launchpool 挖礦 或 Alpha 積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對比
🎁【獎勵說明】
評選內容質量最優的 10 位 Launchpool/Gate
關稅戰烽火再燃,特朗普“雙線開戰”,幣圈暗流湧動
關稅戰硝煙再起,美國竟同時對歐盟與自家科技巨頭蘋果公司“揮舞關稅大棒”。5月12日,中美《聯合聲明》的發布,曾讓關稅戰第一階段暫時偃旗息鼓。然而,特朗普僅休整十日,便迫不及待地開啓了第二階段的關稅攻勢,將矛頭直指歐盟與蘋果。
5月23日,特朗普放言,建議對歐盟商品加徵50%的關稅,且自6月1日起正式生效,僅剩一周緩衝期。要知道,4月時特朗普就曾揚言對中國商品加徵50%關稅,此舉被外界視爲“瘋狂”且極具敵意。如今,他竟將同樣的手段用在了盟友歐盟身上,還聲稱一周後立即開徵,生怕歐盟誤以爲他只是虛張聲勢。那架勢仿佛在說:“我沒開玩笑,下周就真收50%關稅,歐盟你們可聽好了!”此前,美國與歐盟確實就關稅問題達成90天延期協議,打算慢慢談,可特朗普如今卻沒了耐心,直接翻臉。
此言一出,金融市場瞬間風聲鶴唳。美股三大指數期貨直線跳水,跌幅均超1%;歐洲斯托克600指數下跌2%;德國DAX指數更是暴跌3%。
早在2025年4月,特朗普就公開宣稱“歐盟成立就是爲了搞砸美國貿易”,還列舉了歐盟的“六大罪狀”,包括貿易壁壘、增值稅、企業罰款、貨幣操縱等。他指出,歐盟對美國商品的平均關稅爲3.5%,高於美國的2.4%,尤其在農產品領域存在“系統性”關稅歧視。基於此,特朗普認爲美國應對歐盟加徵25%左右的關稅,以彌補雙方關稅差距。特朗普團隊甚至將歐盟定義爲“經濟敵人”,副總統萬斯稱“歐盟是依賴美國的奴隸”,貿易談判代表格裏爾則稱“歐盟是剝削美國的寄生蟲”。
在與美國的談判中,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於4月7日提出工業品“零關稅互免”方案,涵蓋汽車、機械等87%的商品類別。但特朗普當場否決,稱“完全不夠”,還提出了一系列附加條件。他要求歐盟在農產品領域立即對美國全面開放市場,在數字稅領域永久豁免美國企業,在政府採購方面給予美國企業與歐洲企業同等競標權,放寬食品安全標準至與美國等同以便美國食品出口,同時歐盟必須承諾購買3500億美元的美國液化天然氣以抵消貿易逆差,並擴大對美軍購。
歐盟若不同意,美國自4月起就已對歐盟商品實施10%的基準關稅。在此基礎上,自4月15日起,美國對歐盟鋼鋁產品(含汽車)額外加徵25%關稅,5月15日又將範圍擴大至大豆、堅果等農產品。歐盟也毫不示弱,4月15日宣布對美鋼鋁、鑽石、牙線等加徵25%關稅,5月15日宣布限制美企參與歐洲5G建設與政府採購。4月17日,歐盟宣布援助巴勒斯坦16億歐元,被外界解讀爲“通過中東議題反擊美國”。同時,歐盟還公布了1160億歐元的報復清單,美國汽車、飛機均在其列,還威脅要對美國的數字服務徵收關稅。
從實體商品貿易來看,美國對歐盟確實存在1000多億美元的逆差,但在服務貿易領域,美國對歐盟卻有1000多億美元的順差,雙方總體上處於平衡狀態。因此,歐盟覺得自己並不懼怕美國,在關稅戰中雙方實力相當。
5月15日,美國再度向歐盟施壓,試圖讓歐盟在談判桌上乖乖就範,可歐盟卻亮出了談判底牌。歐盟官員宣稱,美國給英國和中國的條件無法讓歐洲滿意,換句話說,美國給歐盟的條件必須比給英國和中國的更優厚,至於特朗普提出的那些條件更是免談。歐盟多國已明確拒絕接受類似美英協議的10%基準關稅條款,瑞典外貿大臣本傑明·杜薩甚至強硬表態,如果歐盟只能獲得與美英協議同等的條件,美國就等着歐盟的報復吧。
也就是說,歐盟連10%的基準關稅都不接受,其談判要求是零關稅,否則就要報復美國。5月23日,特朗普再次強硬表態,要對歐盟徵收50%的關稅。至於是否會在之前10%的基準關稅和25%的額外關稅基礎上疊加徵收,目前尚未明確,但最低也是50%的關稅。若美國真對歐盟徵收50%的關稅,那將不再是貿易壁壘,而是貿易“柏林牆”,美歐貿易基本斷絕,全球貿易體系也將再次站在懸崖邊緣。
然而,特朗普似乎對發動關稅戰毫無壓力,也不擔心會有什麼後果和風險。因爲就在同一天,他還順手發動了另一場關稅戰,宣布對美國企業蘋果公司徵收25%的關稅。蘋果公司作爲一家美國企業,卻受到了特朗普的“特殊對待”,要按國家標準繳納關稅。理論上,蘋果的產品應屬於生產制造國,要麼是美國,要麼是中國,要麼是印度,蘋果公司本身並不具備國家屬性。但特朗普卻要求蘋果公司的產品必須在美國制造和生產,否則就必須向美國支付至少25%的關稅。
很明顯,這25%的關稅是單獨向蘋果公司徵收的,且不會因此免除其作爲“某國產品”的身分,也就是說蘋果的產品可能會被收取雙重關稅。特朗普這麼做並非針對中國,而是針對印度。自中美貿易戰以來,蘋果公司不斷將產能從中國遷移到印度。巔峯時期,蘋果全球90%的產品都在中國生產,如今已有15%的產能轉移到了印度。但這並非特朗普所願,他帶着美國付出巨大代價與中國打貿易戰,是爲了讓美國重新偉大,而不是單純爲了削弱中國。可打了幾年,產能並未回流美國,美國不僅沒有重新偉大,反而陷入了財政危機,特朗普自然要改變策略。
對於特朗普的要求以及他對“美國制造”的執念,蘋果並非不知情,特朗普確實很久以前就反復提及此事,但蘋果實在是做不到。2017年12月,蘋果CEO庫克接受《財富》雜志採訪時表示:“中國非常重視制造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職業技術教育。他們把模具制造視爲一門藝術而非低端工種。而在美國,不是所有人都不想幹這行,而是根本沒有人會了。”以iPhone外殼模具爲例,其精度要求達到微米級(0.01毫米),需要數十年經驗積累的熟練技工操作,美國職業教育體系已無法提供足夠的中級技術人才。
2019年,庫克在白宮圓桌會議發言時,向特朗普解釋蘋果無法將生產線完全遷回美國的原因:“美國的供應鏈和工人技能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在深圳,我們需要的所有供應商都在30分鍾車程內;而在美國,你可能連合適的螺絲都找不到。”2019年,蘋果曾嘗試在德州奧斯汀生產高端Mac Pro,但最終結果顯示,德州工廠產能僅爲中國工廠的1/20,單位成本高出30%。到2025年,德州的Mac Pro組裝線僅象徵性保留約500個崗位,年產量不足10萬臺,與蘋果全球每年2億的銷量相比微不足道,僅有政治象徵意義。
2025年,庫克多次公開表示,美國模具工程師的規模僅能“塞滿一個會議室”,而中國同一省份可召集“填滿幾個足球場”的同類技術工人。這種差距源於中國系統性培養的“深度技能”產業集羣。中國有那麼多模具工程師,是因爲長期推行的“大國工匠”計劃,累計培養了1700萬高級技工,其中模具領域佔35%。沒有這些模具工程師,制造產品連開模都得求別人。庫克在2025年股東會議上強調:“制造業競爭力不是靠口號,而是每平方公裏的工程師密度。”可以說,庫克已經多次公開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蘋果沒有把產能搬回美國並非蘋果的問題,而是美國自身的問題。
對於這些解釋的合理性,特朗普其實是認可的,所以這七八年他都默認了現狀。但如今美國實在撐不住了,特朗普也顧不了那麼多了。他不管蘋果的理由有多合理,也不管這事到底是不是美國的問題,只要求蘋果把工廠搬回美國,至於怎麼辦,讓蘋果自己想辦法,不回來就徵收巨額關稅。
但實際上,這根本行不通。因爲美國並非缺工廠,而是缺工人。現實中的美國是一個嚴重缺乏工人的國家,到處都招不到人。那麼多工廠離開美國,並非本意,誰不想在自家門口建工廠呢?但連工人都招不到,還怎麼建工廠?根據美國自己的公開數據,美國機械工具技術崗位空缺率達37%,遠遠高於全行業平均的6.7%,這足以證明這些崗位急需人手。
爲什麼急需人手?因爲工資低,沒人願意幹,就這麼簡單。在空缺率高達37%的情況下,該崗位平均年薪才4.2萬美元,月薪合3500美元。在美國,幾乎幹啥都比進工廠強,進工廠只比刷盤子好一點,與其技能要求和工作強度完全不成正比。這就好比在中國,一個工廠以3500人民幣的平均工資招聘工人,空缺率高太正常了,能把人招滿才奇怪。
爲什麼美國工廠給工人開的工資那麼低?其實並不低,3500美元一個月,比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要高,而且高得離譜。只是因爲美國從海外賺的錢太多,導致全民崗位整體收入變得太高,才顯得工廠給工人開的工資低。所以美國工廠給工人的工資已經高到極限了,沒辦法再提高了。如果非要提升產能,那就需要更多的工人,就必須給工人開更高的工資。如果生產的產品售價也能暴漲,那沒問題。但如果要求產品價格不能漲,那工廠還不如關門倒閉算了。
可特朗普現在的要求不僅是把產能搬回美國,還要求不能漲價。要求把產能搬回美國,是爲了美國好,可以增強美國的戰備國力;也是爲了美國老百姓好,可以提升美國工人的工資。同時要求工廠生產的產品不能漲價,也是爲了美國老百姓,因爲物資價格不能漲,否則會導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下降。把工廠搬回美國是國策,上利國家,下利百姓,特朗普不明白,這麼好的事,企業爲什麼不願意在美國開廠?
但企業主也有話說。既然上利國家,下利百姓,那特朗普自己怎麼不在美國開廠?他在美國開過哪怕一家工廠嗎?他全家族在美國開過哪怕一家工廠嗎?這麼好的事,他爲什麼不自己去幹?蘋果公司在美國的直接僱員就高達9萬人,幾乎都是白領崗位,制造業崗位寥寥無幾,但那可是9萬高工資且坐辦公室的崗位。特朗普要是把蘋果折騰垮了,這9萬高工資辦公室崗位的就業誰來負責?
蘋果的CEO庫克很明確地公開表示,如果非要在美國本土制造,iPhone的價格將飆升43%,而且這還是建立在美國能提供充足工人,工資不漲的基礎上。但美國人根本不願意去工廠工作,他們確實想要美國偉大,但只希望別人進工廠,而不是自己進,除非大幅提升工人的工資。
可實際上,美國的工廠連目前美國工人的工資都負擔不起了。如果要大幅提升工人工資,就必須大幅提升產品價格,然後高價賣給工人。那這就是滯脹,可怕的滯脹。看似工資條漲了,實際生活質量反而連年下跌,同時整個經濟都紊亂了,還是招不到工人,因爲其他白領崗位漲薪更猛。
美國人想要的“美國制造”,是別人低薪進工廠,或者自己高薪進工廠,絕不存在自己低薪進工廠的可能性,並且自己買到的產品還不準漲價。這種既要又要的想法聽起來美好無比,但不過是許願式治國,實際上根本做不到,大家都等着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罷了。
如果願意斷絕世界貿易,那確實可以把崗位搬回美國,但由此帶來的物價暴漲和生活質量暴跌,美國的紅脖子們又不願意接受。所以,這事根本就不可能做到。但美國的紅脖子們不信做不到,特朗普也不信做不到,所以他們想試試。他們堅信既可以把工廠搬回美國,又能讓美國紅脖子的生活水平比現在還高。
這種幻想的執念之深,讓特朗普開始窮盡一切可能去探索實現的可能性。在和中國硬碰硬發現無法滿足自己的願望後,他開始折騰歐盟和蘋果公司了,即便一個是自己的盟友,一個是自己本國的公司,也毫不留情。
只要美國的紅脖子們和特朗普依然抱有這樣不切實際的幻想,依然每天不停地許願,特朗普就只能不停地嘗試。我們不妨拭目以待,等他們撞得頭破血流,認清現實之後,再正常地說話。更何況這一輪特朗普折騰的是歐盟和蘋果,對我們而言,影響有限。等特朗普折騰完了依然失敗,其在國內的民意支持必將大損,那中國的談判籌碼就更多了。
在這場關稅戰的背後,幣圈也暗流湧動。貿易局勢的不穩定,往往會對全球經濟產生連鎖反應,進而影響幣圈的走勢。投資者們都在密切關注着這場關稅戰的走向,試圖從中尋找投資機會,規避潛在風險。畢竟,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的政策變動,都可能如蝴蝶效應一般,在幣圈掀起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