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yFlow AMA:深度解讀美國穩定幣法案,一場重塑加密未來的對話

創新 PayFi 協議 PolyFlow 在近期成功舉辦了一場聚焦“美國穩定幣法案” 的 Special Asia AMA。

在比特幣突破歷史新高11萬美元的背景下,加密行業正加速融入傳統金融體系,而美國穩定幣法案(簡稱“GENIUS法案”)的推進,更是被視爲全球金融體系變革的關鍵一步。

這場AMA匯聚了四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行業先鋒,共同探討法案的深層影響與未來機遇。

Meet the Speakers:四位行業領航者

Raymond

跨境支付公司GeoSwift創始人、PolyFlow 聯合創始人、加密行業早期信仰者。Raymond 早在2011年涉足比特幣投資,也是 Ripple 的早期投資人,親歷加密市場從0到萬億規模的演變,深耕跨境支付與穩定幣實踐。

Andrew

香港金杜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美國執業律師、香港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主要從事包括數字資產、結構性融資、銀團貸款、金融監管、資本市場和資產證券化等法務事務,並並深度參與美國與亞洲金融政策研究。

Gary

CICADA Finance投資人、傳統VC/PE轉型加密的資深實踐者。Gary 擁有15年投資經驗,推動資產管理從傳統模式向鏈上協議化轉型,專注DeFi與RWA賽道。

KK

Hash Global創始人、加密領域早期投資人。聚焦穩定幣與支付賽道,主導投資超80個Web3項目,推動技術與商業場景結合。

一、美國穩定幣Genius法案簡介

Andrew律師首先介紹了Genius法案的基本情況。

該法案旨在建立一個全面的美國法律和監管框架,以支持穩定幣的發展和廣泛應用。穩定幣作爲加密資產市場和傳統金融市場之間的橋梁,具有穩定的價值和靈活性,並可按一對一比例兌換成法定貨幣。然而,由於其與傳統金融體系的緊密關係,全球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都擔心穩定幣市場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該法案有望被納入監管範圍內,並在美國參議院的投票後,有望被送到美國總統那裏簽署成爲法律。

Genius法案的關鍵要點

穩定幣的定義與特性:Genius法案定義支付穩定幣爲價值錨定國家法定貨幣的數字資產,用於支付和結算。穩定幣具有穩定的價值,適合作爲Web3領域的支付工具,且是加密資產市場與傳統金融市場的橋梁。其儲備資產包括銀行存款和政府債券等。

監管框架:法案建立了聯邦和州雙層監管框架。發行規模不超過100億美元的發行主體可選擇遵守州監管框架,其他發行人需遵守聯邦監管制度。聯邦層面的主要監管機構包括聯準會、貨幣監理署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牌照制度:法案確保穩定幣發行人主動申請牌照,規定除持牌發行人外,其他人士不得在美國發行支付穩定幣。數字資產服務提供商不得向美國人士提供或出售非持牌穩定幣。符合條件的外國穩定幣發行人可豁免,但需向美國政府登記。

會計與財務要求:美國本地持牌穩定幣發行人發行的穩定幣在會計上可被視爲現金,可用於衍生品交易保證金和銀行間結算。持牌發行人必須維持100%的合格儲備資產,並每月公布儲備資產規模和組成,經會計師審查。CEO和CFO需確認信息準確性。發行規模超過500億美元的發行人需編制年度財務報告並審計。

合規與風險管理:法案對發行人提出業務活動限制、資本金流動性、風險管理、反洗錢和合規等要求,需遵守美國經濟制裁、反洗錢、反恐怖主義融資和KYC等法律。所有穩定幣發行人都需具備技術能力遵守美國政府的合法指令。

簡單總結下來,Genius法案的提出,反映了美國政府對穩定幣發展的重視和支持。通過建立全面的法律和監管框架,該法案旨在確保穩定幣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同時促進其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這不僅有助於推動加密資產市場的發展,也爲傳統金融市場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隨着法案的推進和實施,穩定幣有望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二、穩定幣的歷史由來

Raymond 作爲行業最早期的一批參與者,從歷史的角度,回顧了穩定幣產生的原因以及穩定幣如何從早期發展至今。美國穩定幣法案的核心價值在於增強市場信心,推動行業共識,這正是加密貨幣從無到有、快速發展的根本動力。

穩定幣的發展歷程

穩定幣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爲幾個階段。2010年,有人首次用比特幣購買披薩,標志着加密貨幣能夠作爲商品的價值尺度用於支付商品的對價,這一事件具有標志性意義。早在2013年,市場上已經出現了許多加密貨幣的支付方式,如當時加拿大溫哥華出現了可以用比特幣取現的ATM機,同年日本東京也有商家接受比特幣支付。然而,比特幣價格波動大,限制了其作爲支付工具的使用,更多被視爲投資工具。

爲了解決這一問題,一些人開始嘗試發行穩定幣。穩定幣1.0時代,出現了如USDT、USDC等與法幣1:1錨定的穩定幣。這些穩定幣通過美元或其他等價資產進行抵押,以確保其穩定性。隨後,穩定幣2.0時代出現,人們開始嘗試用比特幣或以太坊等加密資產作爲抵押發行穩定幣。這一時期,抵押比率不再是1:1,而是1.2或1.15:1,以覆蓋加密資產的價格波動。

進一步發展,出現了算法穩定幣,如Luna和UST。這些穩定幣通過自身發行的數字資產作爲抵押,但這種模式存在風險,因爲其底層邏輯脆弱,容易受到市場衝擊。這些事件表明,穩定幣的核心在於其錨定資產的穩定性。

美國穩定幣法案的核心要點

美國穩定幣法案的核心在於明確穩定幣的定義和發行要求。法案規定,穩定幣必須以法幣1:1的比例發行,確保其穩定性。這一規定有助於澄清市場上對穩定幣的誤解,明確穩定幣的定義。許多項目方曾試圖以客戶資金作爲抵押發行穩定幣,但這並不符合穩定幣的真正定義。穩定幣必須以自有資產作爲抵押,而非客戶資金。

從整個行業的角度來看,美國穩定幣法案對整個行業的最大貢獻在於增強了市場的信心和對未來發展的期望。這種信心的建立,源於越來越多的人對穩定幣價值的共識。正如黃金因其被廣泛認可的價值而成爲有價物體,穩定幣也因共識而逐漸被市場接受。這種共識推動了穩定幣市場的快速增長,從幾乎爲零發展到如今的3萬億至4萬億美元規模。

三、穩定幣政策驅動因素的多維剖析

Gary 從一個一線金融從業者的角度,親臨美國市場一線,給出了對於美元穩定幣政策的本質剖析。

美元擴表,以增強美元全球影響力

美國此次穩定幣政策的核心目標之一,是讓各國基於美元資產和美債發行美元穩定幣。這背後實則關聯着一個大規模擴表的策略。與以往聯準會直接發行貨幣擴表不同,此次是將鑄幣發行權賦予其他主體,這也就意味着聯準會實質上放棄了一部分M2鑄幣發行權。那麼,美國爲何要做出這樣的選擇呢?其根本目的還是爲了擴表,進而增強美元的全球影響力。

然而,這一舉措也引發了諸多疑問。既然目的是擴表和提升影響力,爲何又要放棄發行權,甚至可能隨之失去的結算權呢?當下,SWIFT結算佔比呈下降趨勢,按理說美國應加強控制,可爲何此時卻進一步放開呢?比如,若日本金融廳發行了滿足Genius法案基礎需求的USDJ,在日本本國貨幣循環中既能滿足市場需求,又能像穩定幣那樣超發、增發。美國通過此次法案,爲其他國家發行穩定幣留出空間,允許在國外發行並進一步推廣,看似是放棄了鑄幣和結算的潛在權力。

美元控制力的式微與新趨勢的衝擊

美國在過去幾年間,已然逐步喪失了對全球貨幣的掌控權,這是不爭的事實。從2019年到2023年,美國超發貨幣高達40%,貨幣大幅貶值。爲了收回超發部分,美國採取了提升利率、增加準備金率等多種手段,但收效甚微。全球多地開始脫離美國管制,構建自己的貨幣間結算系統,香港的M-bridge討論日益頻繁,便是例證。

過去5年,美元對全球的控制影響力快速下降,今年更是出現了美債危機、美元資產危機以及匯率危機。人們紛紛將目光轉向瑞郎、新幣和日元等貨幣。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被問及是否購買美元美債和美股資產時,雖鼓勵大家購買,但自己卻投資了900億日債基金,這一舉動無疑暗示了美元當前的風險。

造成美元控制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兩條線索。其一,美國在過去20年,尤其是進入2019年之後,Covid 逐漸失控,2019年成了關鍵的觸發點,導致美元全球控制力下滑。其二,新趨勢的出現,美國已無法掌控。

過去4年,以crypto進行結算的比例大幅攀升。尼日利亞2.23億人口中,超50%的人使用crypto結算,這些結算雖本質上是用USD,但與美國發行的美元無關,也不受FDIC等美國監管機構約束,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趨勢。目前,傑瑞、印度、巴西、班格拉大學等國家和地區在全球消費金融日常結算體系中的發展迅猛,呈現出指數級增長態勢。

供應鏈金融領域同樣如此。我曾投資的一家北美公司,流通市值達數百億。2022年我建議其使用USDT結算,當時因違法不敢嘗試,可到了2023年,其使用比例已達千分之五,2024年更是上升到5%。這表明,在中小微企業的貿易結算中,crypto結算比例迅速增大,而這些原本都是美國貨幣表外的資產。該公司預計,2025年基於自然增長,crypto結算比例將超過15%,這一趨勢已然十分明顯。

綜合來看,無論是美元自身在傳統金融體系中的問題,還是crypto發展引發的問題,都指向了一個事實:美元對全球的掌控力正在迅速下降。這也是Genius法案推出的背景基石,美國此時若不採取行動,美元影響力將持續下滑。

美國穩定幣政策的深層邏輯與影響

今年,參議院大刀闊斧地推進這一政策,美國體制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可見一斑。這看似是一種“將計就計,以退爲進”的策略,美國實際上放棄了部分美元鑄幣權和結算權,將這一事務推向市場。政策推行後,美國金融機構只是起到“打樣”作用,告訴日本、越南、中東等國家和地區,只要有美債美元資產,就可以1:1發行自己的美元穩定幣。

美國雖不願看到超發,但又不得不接受,因爲這是擴表的基石。過去,美元基於黃金和儲備以及美元信用,如今其他國家已進入以美元資產美債爲基石的新階段。此次政策的本質,是通過以退爲進的方式,放棄美元絕對發行權,將美債換成黃金,讓全球以此爲錨定發行貨幣。

這是美國借鑑 Web3 Restaking 模式的經典做法。Restaking 模式的核心是將貨幣質押在某個資產上,衍生出影子貨幣並流通,圍繞影子貨幣構建生態資產,crypto 過去兩年的發展精髓就在於此,而美國政府和金融體系迅速學習並運用了這一精髓,有效解決了美元全球控制力下降的核心問題。

此次政策實施後,美國金融系統將經歷一場“地震”。短期內,美元資產會劇烈波動,影響傳統金融機構的資產發行和流通,但長期來看,將進一步推廣美元價值。紐約金融界已炸鍋,香港的證券機構也紛紛前往新加坡尋求合作機會,其中蘊含着衆多新機會。

四、穩定幣在金融領域的關鍵作用與市場影響

在了解了上述美國穩定幣法案的介紹,背景以及驅動因素之後,我們一起來探討Genius法案對後續市場的影響。

穩定幣——法幣美元的 RWA

Hash Global 的 KK,從一個投資人的視角來看本次穩定幣法案,又會有什麼不一樣的見解呢?

在金融領域,穩定幣是一個備受矚目的顯性賽道,大家期待已久。我們早在三年前就開始投資RWA交易所,與新加坡持牌機構溝通,但整個進程非常緩慢。我們一直認爲,今年真正能在Web3市場脫穎而出的,主要是穩定幣和貨幣市場基金。

穩定幣之所以重要,是因爲它被視爲美元法幣的Web3版本,其現實資產對應的就是美元。而貨幣市場基金則是鏈上資金真正需要的。穩定幣法案的出臺,我認爲會加速進程,讓鏈上的資金越來越多。只有鏈上有資金,才會有流動性,有了流動性,才會吸引優質資產上鏈。

年初,大家就預計美國和香港會相繼通過穩定幣法案。現在法案通過後,我們看到傳統金融機構,包括全球最大的兩個支付網絡Visa和MasterCard,都在積極擁抱穩定幣,以解決跨境支付和支付端的問題。他們也會將穩定幣的力量用到實處。

我之前和一些朋友聊過,現在發行穩定幣,有點像當初銀行開始發行信用卡。每家銀行都想做信用卡業務,因爲它們可以在支付網絡和結算網路中分得一杯羹,無論是作爲發卡行還是收單機構。現在法規出臺,大家都具備發行條件,既然能發,爲什麼不發呢?只要有場景、有用戶,就能賺錢。這個過程會加速爲Web3的鏈上金融世界帶來資金。只有有了足夠多的資金和各類機構,Web3市場才能真正發展起來。

穩定幣傳統金融體系的融合發展

同樣,有着從事跨境支付行業20經驗的 Raymond,也給我們帶來了他看着 crypto 行業發展,或者說是穩定幣, Web3支付逐漸走向主流的深刻觀察。

在最近的多倫多Consensus大會上,我們明顯感受到今年的會場與以往有很大不同,更多的人開始關注Web3支付賽道。這反映出支付領域已成爲當前行業熱點。作爲從業人員,已經早已提前布局並與行業內人士進行了諸多有益的探討。例如,我們在2022年作爲傳統支付公司,搭建了PolyFlow平台,積極參與開發Web3支付賽道。

過去,傳統金融行業與Crypto行業之間存在明顯矛盾和對立。傳統金融對Crypto行業持保留態度,而Crypto行業從業者則追求自由,反感傳統金融的嚴格監管。然而,隨着行業不斷發展,兩者的互動和聯繫日益緊密,越來越多的市場需求促使雙方坐下來探討如何實現融合。

我們近期也在與行業巨頭進行有益嘗試。例如,前幾個月我們與Ripple合作,探索在全球支付清算網路中實現瑞普的XRP、穩定幣與各國法幣之間的打通。像USDC的發行方,他們推出的CPN項目,從金融機構兩個端點出發,探索如何從通過合規出入金搭建清算網路。同時,我們也看到各大交易所紛紛推出自己的支付工具,如OKX的Pay等。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從業人員的努力,還要看到傳統金融巨頭如Visa等的積極參與。我們最近也與Visa籤訂了協議,探討如何利用Visa通道實現跨境支付,並借助我們的全球支付網絡。多年來加密行業所有的發展都指向一個核心問題:穩定幣及區塊鏈不僅僅是記帳體系,更是實現資產有效轉移的重要工具。

在合規合法的框架下,如何進一步推動這種有效轉移,是我們所有從業人員正在努力的方向。我作爲加拿大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的顧問,經常與監管部門和銀行交流。我常問他們一個問題:是不是所有傳統金融的資金都是幹淨的?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那麼是不是所有外部流入的資金都是“髒錢”?答案同樣是否定的。如果Crypto行業裏流動的都是“髒錢”,這個行業不可能發展到今天,也不會吸引衆多資產投資和聰明人加入。這說明行業滿足了世界上很大一部分合法流動資產的痛點。

在這種思路下,我們再看美國和香港推出的穩定幣法案,這些政策不僅增強了行業信心,還將促使大家開發更多真正解決實際問題的行業解決方案。這就是我的觀點。

美國銀行金融體系的巨大變革

Gary 對此看到的是一個巨大的機會,一個從傳統金融到穩定幣,再到加密金融的變革。

從本質上講,傳統金融系統在過去1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制定了一系列規則,但有一些規則逐漸變得復雜且僵化,反而不利於金融的持續快速發展。而新興的Crypto行業在過去16年中已經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尤其是在支付和結算系統方面發展迅速。然而,由於缺乏有效規制,Crypto行業也出現了一些不合規甚至“不幹淨”的問題。

因此,當前的關鍵節點是通過合規法案來規範現行國家體系下的金融發展,結合靈活的金融資產,推動傳統金融與新興金融的融合。這不僅是必要的,而且已經逐漸成爲行業發展的趨勢。此次穩定幣法案的推出,可以說是一個裏程碑式的事件。這些變化超出了許多傳統金融人士和新興金融從業者的預期,過去一年的推進速度之快令人矚目。

後續法案的實施,使得傳統金融有機會與新興金融接軌,銀行和金融機構逐漸成爲類似“公鏈”的存在,能夠自主發行貨幣和基於貨幣的資產。這一轉變實際上已經醞釀了很長時間,如今終於迎來了關鍵節點。從某種意義上講,銀行和金融機構在合規的基礎上,開始搭建自己的資產和生息體系,將傳統資產轉移到區塊鏈上,實現公開透明、可記錄、可追溯的交易。這不僅是技術的進步,更是金融模式的重大變革。高盛、花旗等銀行在過去5年中,爲了確保記帳的透明性和真實性,已經受到聯準會和FDIC等監管機構的要求,採用區塊鏈技術進行記錄。

此次變化之後,銀行與區塊鏈生態的融合將更加緊密。銀行自己發行穩定幣,開發自己的資產和生態系統,這將極大地推動傳統金融與新興金融的聯通。未來一個月內,美國金融系統下的各類資產管理機構和職能系統都將發生巨變,大家將迅速調整策略,看誰能在這場變革中脫穎而出。

除了香港頒布的穩定幣法案和相關執行條例外,全球其他地區如日本、新加坡和迪拜也將迅速響應,出臺類似的穩定幣立法。誰能最快對接這些法案並整合自己的金融系統,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優勢。通過影子貨幣的方式快速激活生態系統,將帶來巨大的歷史機遇。因此,將這一變革稱爲“Genius”也不爲過。

關於 PolyFlow

PolyFlow 是首個模塊化 PayFi 基礎設施,致力於連接現實資產(RWA)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作爲 PayFi 網路基礎設施層,PolyFlow 將傳統支付、加密支付與 DeFi 融爲一體,去中心化處理真實支付場景。PolyFlow 提供打造 PayFi 場景所需的基礎設施,確保合規、安全及現實資產無縫對接,助力構建新一代金融範式與行業標準。

了解更多:X|Telegram|Medium| DAPP| 官網

媒體聯絡:media@polyflow.tech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