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odd 來源:X,@0x_Todd
從現在的結果上看,在以太坊 L1 主網的 gas fee 降到 5 年最低後,很多項目又覺得部署在 L1 似乎也並非不可,所以很多人會問,那麼現在的 L2 在解決什麼核心問題呢?
有個古老的話題,叫做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以 Vitalik 的解釋來說,就是【安全性】、【去中心化】和【可擴展性】三者之間只能選其二。
回歸到技術本質,這就是 L2 應該解決的問題:
第一,狀態摘要放 L1 上,由主網維護【安全】;
第二,在排序器上下功夫盡量保持【去中心化】;
最後,【擴展性】由 L2 在鏈下盡可能巧妙地實現。
不同 L2 解決方案各有千秋,OP 系 Rollup 和 ZK 系 Rollup 大家都很熟悉了。今天想聊點不一樣的,比如 Based-Rollup。
Based L2 方案也是最早 V 神提出的,而 L2 例如 Taiko 一直在推 Based Rollup 思路。
PS:注意,它是 Based,這和 Coinbase 的 Base 沒關係,Base 也是 OP 系的。
衆所周知,一個標準 OP 系 L2 系統,排序器的權力很大,它可以決定誰的交易在前,誰的交易在後,哪怕不作惡也能通過 MEV 獲利。這也是爲什麼例如 Metis 會提出搞去中心化排序器。
不同 L2 對於 MEV 的處理方案也是不同的:例如 Arb 的話,主張公平對待 MEV(嚴格按照先來後到),而 OP 則比較鼓勵,認爲 MEV 是自由市場行爲,所以對 MEV 抽稅。但是無論怎麼樣 L2 排序器都是地位斐然。
於是 Based-Rollup 選擇揮刀向排序器——它的理念,是直接讓 ETH L1 來做排序,這樣來限制 L2 排序器的權力。
引用 @taikoxyz 文檔裏的一張圖:
你可以看到,它是一個三步走:
第一步,L2 搜索者將 L2 交易打包並發送給 L2 區塊 Builder;
第二步,L2 區塊 Builder 構建區塊;
第三步,L1 搜索者將 L2 區塊包含在他們在 L1 構建的區塊裏。
而這裏的 L1 搜索者和 L2 builder 它可以是同一個人。
這又是一個巧妙的「打兩份工」的思路,其實 L1 搜索者的設備性能是有冗餘的,多做一份 Taiko L2 的區塊構建一點壓力都沒有。
說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把 ETH 和 L2 比喻是省和市的關係,那麼 Based Rollup 的思路就是:讓市長(L2 builder)兼任副省長(L1 searcher),這樣其實就動用了 L1 的資源來保護 L2 的安全。
Taiko 從 TGE 到現在正好一整年了,Token Unlock 也馬上開始,所以 Taiko 一年來還醞釀了一個新的思路,叫做 Based Booster Rollup/BBR。
Booster Rollup 還可以作爲 L1 的鏡像,那個思路也很有意思,不過由於篇幅有限,關於 Booster Rollup 的分析下一篇再展開。
13643 熱度
10183 熱度
10258 熱度
9344 熱度
49351 熱度
4599 熱度
32188 熱度
21998 熱度
33386 熱度
149467 熱度
以太坊 Gas 費便宜了 L2 在解決什麼核心問題?
作者:Todd 來源:X,@0x_Todd
從現在的結果上看,在以太坊 L1 主網的 gas fee 降到 5 年最低後,很多項目又覺得部署在 L1 似乎也並非不可,所以很多人會問,那麼現在的 L2 在解決什麼核心問題呢?
有個古老的話題,叫做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以 Vitalik 的解釋來說,就是【安全性】、【去中心化】和【可擴展性】三者之間只能選其二。
回歸到技術本質,這就是 L2 應該解決的問題:
第一,狀態摘要放 L1 上,由主網維護【安全】;
第二,在排序器上下功夫盡量保持【去中心化】;
最後,【擴展性】由 L2 在鏈下盡可能巧妙地實現。
不同 L2 解決方案各有千秋,OP 系 Rollup 和 ZK 系 Rollup 大家都很熟悉了。今天想聊點不一樣的,比如 Based-Rollup。
Based L2 方案也是最早 V 神提出的,而 L2 例如 Taiko 一直在推 Based Rollup 思路。
PS:注意,它是 Based,這和 Coinbase 的 Base 沒關係,Base 也是 OP 系的。
衆所周知,一個標準 OP 系 L2 系統,排序器的權力很大,它可以決定誰的交易在前,誰的交易在後,哪怕不作惡也能通過 MEV 獲利。這也是爲什麼例如 Metis 會提出搞去中心化排序器。
不同 L2 對於 MEV 的處理方案也是不同的:例如 Arb 的話,主張公平對待 MEV(嚴格按照先來後到),而 OP 則比較鼓勵,認爲 MEV 是自由市場行爲,所以對 MEV 抽稅。但是無論怎麼樣 L2 排序器都是地位斐然。
於是 Based-Rollup 選擇揮刀向排序器——它的理念,是直接讓 ETH L1 來做排序,這樣來限制 L2 排序器的權力。
引用 @taikoxyz 文檔裏的一張圖:
你可以看到,它是一個三步走:
第一步,L2 搜索者將 L2 交易打包並發送給 L2 區塊 Builder;
第二步,L2 區塊 Builder 構建區塊;
第三步,L1 搜索者將 L2 區塊包含在他們在 L1 構建的區塊裏。
而這裏的 L1 搜索者和 L2 builder 它可以是同一個人。
這又是一個巧妙的「打兩份工」的思路,其實 L1 搜索者的設備性能是有冗餘的,多做一份 Taiko L2 的區塊構建一點壓力都沒有。
說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把 ETH 和 L2 比喻是省和市的關係,那麼 Based Rollup 的思路就是:讓市長(L2 builder)兼任副省長(L1 searcher),這樣其實就動用了 L1 的資源來保護 L2 的安全。
Taiko 從 TGE 到現在正好一整年了,Token Unlock 也馬上開始,所以 Taiko 一年來還醞釀了一個新的思路,叫做 Based Booster Rollup/BBR。
Booster Rollup 還可以作爲 L1 的鏡像,那個思路也很有意思,不過由於篇幅有限,關於 Booster Rollup 的分析下一篇再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