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餘家券商 48 小時激辯「穩定幣」,香港新規引爆金融圈新戰場

撰文:阿布,察訪區塊鏈

幾乎在一夜之間,金融圈的聚光燈驟然轉向「穩定幣」。

5月29日至30日短短48小時內,「穩定幣」關鍵詞相關的券商路演會議密集湧現。進門財經平台上,中信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招商證券、國金證券、東吳證券、西部證券、國盛證券等十多家一線券商爭相發聲,兩天累計召開13場相關會議。中金、廣發等機構也已排定議程,未來數日將繼續加碼這一主題。

資本市場聞風而動。A股及港股市場上,穩定幣概念股全線飄紅:連連數字單日暴漲近45%,雄帝科技兩日最大漲幅達44%,海聯金匯、朗新集團、衆安在線等紛紛跟漲。沉寂多年的穩定幣概念,在5月突然成爲資本追逐的焦點。

香港立法破冰:全球首個穩定幣全面監管框架落地

這場資本躁動的核心引擎,來自香港的一紙法案。

5月下旬,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正式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香港《穩定幣條例》落地:合規先行下的全球金融新範式與人民幣數字化機遇),成爲全球首個針對法幣穩定幣建立全面監管框架的司法管轄區。根據草案要求,未來任何在香港發行法幣穩定幣的機構必須向金融管理專員申領牌照,且僅持牌機構發行的穩定幣可向零售投資者銷售。香港特區政府駐滬辦公開發文確認,該法案預計將在今年內生效。

「這絕非簡單的區域政策,而是重構全球加密資產規則的裏程碑。」一位參與多場路演的券商分析師向記者直言,「香港用清晰的監管框架爲穩定幣賦予『合法身分』,直接激活了市場對合規化發展的預期。」

跨境支付的「隱形冠軍」:27.6萬億美元交易量超Visa、萬事達總和在券商密集路演中,一個令人震撼的數據被反復提及:東吳證券研報援引CEX.IO交易所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穩定幣總轉帳量已突破27.6萬億美元——這一數字甚至超過傳統支付巨頭Visa和Mastercard全年交易量的總和。

「當人們還在討論比特幣漲跌時,穩定幣已悄然重塑全球支付生態。」國泰君安分析師在電話會議中指出。其低費率、瞬時到帳的技術特性,在跨境匯款、DeFi借貸等場景展現出碾壓性優勢。尤其對於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穩定幣可能成爲突破傳統SWIFT體系的新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RWA」(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成爲與穩定幣綁定出現的高頻詞。香港勝利證券生態合夥人陳辰向記者解釋:「穩定幣是鏈上交易的『貨幣錨』,RWA則是連接實體資產的『價值錨』——前者需要真實資產背書建立信任,後者需要穩定幣提供流動性,兩者構成數字金融的閉環生態。」

狂歡下的冷思考:概念炒作還是趨勢革命?

盡管資本熱情高漲,市場內仍存在清醒的聲音。

「當前部分個股漲幅已脫離基本面支撐。」一位私募基金負責人向記者坦言,A股多家所謂「概念股」與穩定幣核心業務關聯度存疑,真正的技術布局者仍集中在銀行與頭部科技企業。

監管風險同樣不容忽視。在港版《穩定幣法案》推進的同時,美國《GENIUS法案》也在參議院取得進展,全球監管框架仍處激烈博弈期。而全球第二大穩定幣USDC發行商Circle啓動IPO籌資6.24億美元的消息,既預示行業成熟度提升,也暗含估值泡沫隱憂。

市場在亢奮與質疑中迎來關鍵分野:當香港的監管沙盒推開大門,穩定幣終於從灰色地帶走向金融舞臺中央。跨境支付的萬億級痛點、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需求,賦予這場技術革命遠超加密貨幣範疇的深層意義。

但歷史經驗警示我們,任何金融創新都需穿越「概念炒作」的迷霧方能沉澱真實價值。香港法案年內實施在即,全球監管框架加速碰撞,留給市場參與者的時間窗口正在收窄——唯有真正掌握核心技術、深耕合規場景的企業,才可能在這場數字金融變局中成爲最後的贏家。

加密老炮的冷眼旁觀:機構FOMO入場,草根時代終結?

「當西裝革履的投行經理開始大談穩定幣,我知道這個行業徹底變天了。」 加密資產做市商Lucas Chen在Telegram羣組發出這條消息時,配了個苦笑的表情包。這位經歷過三輪牛熊週期的資深玩家,親眼見證着穩定幣從極客玩具演變爲金融基礎設施的蛻變。

玩家視角:從草根狂歡到機構戰場

「2017年我們用USDT只是爲了逃過交易所審核,現在香港金管局竟要給穩定幣發牌照了。」 Lucas向記者展示他的鏈上錢包,六種穩定幣資產在DeFi協議間自動套利,「但新規意味着我們這些『野生』玩家遲早要被收編。」

他的擔憂不無依據。香港《穩定幣條例草案》明確要求發行方滿足資本充足率、儲備資產托管等傳統金融標準,這恰恰擊中了去中心化穩定幣的命門。某匿名DeFi協議開發者坦言:「現在DAI這樣的超額抵押穩定幣根本達不到香港的流動性要求,要麼改制要麼退出。」

而更深刻的變革發生在用戶層面。BitMart Labs創始人Sheldon Xia向記者透露,其交易所港元穩定幣充值用戶中,企業帳戶佔比從年初的12%飆升至5月的37%:「跨境貿易公司正在用穩定幣支付供應商貨款,單筆交易能省下3%的換匯成本和兩天時間——這才是真實的商業需求,比炒幣更有生命力。」

技術信仰者的堅持:真正的革命在鏈上

「別被券商熱炒的概念股迷惑了,」 Web3基礎設施公司Term Labs CTO Alan Zhou在加密社區AMA活動中直言,「穩定幣的核心價值在於能否成爲Web3世界的『血液』,而現在香港監管的只是『輸血袋』。」

他展示了一組對比數據:當前27.6萬億美元穩定幣轉帳量中,中心化交易所間轉帳佔比高達76%,而真正用於智能合約、去中心化交易的不足15%。「這就像用高鐵運送礦泉水——技術潛力被嚴重浪費。只有當穩定幣像USDC那樣深度集成進Compound、Aave這些DeFi協議,實現鏈上借貸、衍生品交易的自動化清算,才算完成金融範式的進化。」

這番言論在加密社群引發強烈共鳴。有開發者曬出基於ERC-7231標準的新型穩定幣代碼,允許用戶在保持美元錨定的同時,將代幣綁定房產、國債等現實資產收益權。「香港法案只是起點,當RWA與穩定幣在鏈上深度融合,才是傳統金融真正的『鏈改』時刻。」

新舊世界的碰撞已不可避免:一邊是券商電話會議裏分析師亢奮地宣稱「跨境支付藍海」,一邊是加密原住民警惕機構資本的「殖民」;一邊是立法者謹慎搭建監管沙盒,一邊是開發者狂奔在代碼重構的前沿。

當香港中環的銀行家與深水埗的極客共同凝視着穩定幣這枚幣,他們看到的或許是截然不同的兩面——但歷史告訴我們,真正推動技術革命的,往往是兩面碰撞時迸發的火花。隨着6月Circle登入紐交所,香港首批穩定幣牌照發放進入倒計時,這場關乎金融未來的實驗,才剛剛揭開序幕。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