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Web3監管新政實施 全球合規趨勢下的東西方博弈

robot
摘要生成中

香港Web3監管新時代開啓,走向全面合規

香港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新監管政策於5月31日正式實施,非合規交易所將停止營業。截止期限臨近,近半數VATP申請者已退出,引發市場熱議。有觀點認爲這標志着"香港金融中心地位衰落"、"香港Web3時代結束",但事實真的如此嗎?監管部門應如何應對Web3的發展?

實際上,香港作爲連接東西方的Web3橋頭堡,其戰略地位才剛剛顯現。

FUD聲此起彼伏,香港將退出"Web3之都"戰場?

Web3即將進入全面合規的新十年

縱觀全球主要Web3金融市場,可以發現監管趨嚴是普遍趨勢。

日本是Web3監管的先行者。2014年Mt.Gox交易所倒閉後,日本迅速啓動監管,2017年引入數字貨幣交易所牌照制度。10年來,日本共批準23家數字貨幣交易所運營,多爲本土企業。日本的監管要求與香港相似,如資產分離、冷錢包保管等。嚴格的規定也使日本交易所在FTX事件中受影響較小。此外,日本在ICO、IEO、STO、CBDC等方面的監管框架也較爲完善。

新加坡和美國則是在2022年三箭資本和FTX事件後加強監管。美國雖無正式"合規"交易所,但上市公司Coinbase被視爲相對合規,近期業績增長顯著。其他離岸交易所如某些平台在FTX事件後逐漸面臨監管挑戰。

可以看出,各國監管正逐步深入細分領域,變得更加精細化。期間,日本、新加坡也曾被認爲監管"過於嚴格",但隨着政策完善,兩地Web3生態日益活躍。

美國監管態度也有所緩和。近期發布的FIT21法案提出了數字資產定義及商品與證券的界定標準,可能對加密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東南亞、迪拜、印度、伊朗等地也計劃在未來幾年推出Web3監管政策。甚至此前不活躍的歐洲、尼日利亞等國家也加入了監管行列。

全球監管機構都不願錯過Web3浪潮。無論起點如何,各司法管轄區最終都將走向精準監管。從持牌交易所數量看,各地本土企業佔比普遍超過70%,監管傾向支持本地企業。

這對離岸交易所構成了挑戰。過去,它們可在寬松環境下服務近2億用戶。但如今形勢已變。除了某知名交易所不惜高額罰款也要合規外,其他交易所如某X平台已逐步布局,獲得新加坡、迪拜等地牌照,但某些平台獲牌數量相對較少。

離岸交易所"上岸"之路可能坎坷。加密市場野蠻生長時代的"監管套利"已成過去。

相比美國的"先經營後處罰"模式,香港採取"先持牌後經營"的方式,跳過了野蠻生長階段。自2022年出臺Web3監管政策以來,香港就開始推動全面合規。截至2024年6月1日,AMLO牌照正式實施,非正規交易所已完成清退,超半數申請者仍在。已獲牌的某交易所等平台交易量已超4400億港幣,發展態勢良好。

因此,部分交易所退出並不值得過度悲觀。從歷史視角看,這只是香港與其他地區一樣經歷的必要階段。更重要的是,531政策標志着香港已完成對資金集中度最高、最復雜的交易所領域的監管。

FUD聲此起彼伏,香港將退出"Web3之都"戰場?

香港與美國:東西方的Web3博弈

監管之後,博弈才剛開始。PayPal創始人曾預測,未來政治衝突將集中在共產主義的人工智能和自由主義的加密技術之間。

如今AI和Web3均已興起,美國和香港被視爲Web3行業東西方的橋頭堡,兩地監管態度的博弈將引領全球Web3發展方向。

與AI不同,Web3時代壟斷式監管已不可行。Web3構建了更多跨越物理邊界的網路經濟商業體。《主權個人》一書曾描繪,未來政府需提供令人滿意的服務才能獲得支持,政治領導力將更類似企業家精神。

美國近期態度已很明顯。加密貨幣話題首次成爲美國政壇焦點。據某數據平台,約三分之一美國選民會考慮候選人對加密貨幣的立場,77%選民認爲總統候選人應了解加密貨幣,44%選民認爲加密貨幣是金融的未來。

FUD聲此起彼伏,香港將退出"Web3之都"戰場?

東西方博弈格局已成型,ETF成爲明顯戰場。美國對ETH ETF態度急轉可能部分源於香港4月率先推出ETH ETF。雖目前規模存在差距,但香港作爲全球最大離岸金融中心之一,未來可能吸引更多機構入場。

ETH ETF作爲可質押生息資產,其發展預期將成爲下一個博弈重點。如果香港率先推出帶Staking的ETH現貨ETF,其吸引力可能超過比特幣ETF。

Web3發展與當地文化也密切相關。相比開放多元的西方,東方雖顯得謹慎,但並未落後。香港已發布多份詳細的監管文件,政策比美國更清晰成熟。

隨着牛市臨近,行業造富效應將顯現。香港憑藉"東方神祕力量"優勢,可能吸引更多大陸和華僑Web3人才及資金。

FUD聲此起彼伏,香港將退出"Web3之都"戰場?

未來週期將見證Web3與傳統金融多維度融合,盤活香港金融市場。香港證監會已表示可能向散戶開放STO和RWA投資。港元穩定幣和場外虛擬資產商店監管框架也在推進中。全鏈路打通後,Web3將爲香港市場注入新活力。

在可預見的未來,持牌交易所將成爲香港Web3生態的重要基石。除交易業務外,它們還將在ETF發行、RWA、STO和OTC業務中扮演關鍵角色。某交易所在ETF發行中擔任托管方就是一例。

正因如此,部分離岸交易所被迫離開香港市場。這也印證了"出來混,遲早要還"的道理。

發展總有起落,我們應該以更宏觀的歷史視角來看待香港當前的監管變化。

FUD聲此起彼伏,香港將退出"Web3之都"戰場?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7
  • 分享
留言
0/400
GateUser-3824aa38vip
· 12小時前
合规牌照 yyds~
回復0
LeverageAddictvip
· 12小時前
搞监管就是玩不起
回復0
DegenDreamervip
· 12小時前
现在是DEFI牌照的末班车...
回復0
RugResistantvip
· 12小時前
经典的香港做法……先严格遵守,再扩展。聪明但风险极大。
查看原文回復0
破产打工人vip
· 12小時前
香港稳啊 未来就看它的
回復0
格局打开器vip
· 12小時前
大佬先撤了再说
回復0
InfraVibesvip
· 12小時前
跑路的跑,留下的赢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