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生態爆發 鏈上指標激增 數字抵抗運動引關注

TON與數字抵抗運動

在2024年最受關注的公鏈中,TON無疑佔據重要地位。作爲一個高性能的Layer1區塊鏈,TON與擁有超9億月活用戶的通訊平台有着密切聯繫,因此備受資本市場青睞。根據某機構發布的生態研報,TON的鏈上指標在近半年內呈現爆發式增長:日活躍用戶從20萬增至50萬,錢包數量從不到1000萬激增至超4400萬。

TON:直面天命

2024年4月,一家知名穩定幣發行商與TON整合,鑄造了超7億美元的流動性,使TON成爲該穩定幣發行量第五大的區塊鏈。同期,$TON單日漲幅超25%,價格觸及7美元,市值達237億美元,超越某知名公鏈代幣,躋身前十大市值加密貨幣之列。

8月9日,某大型交易平台上架$TON,並出人意料地於13日宣布TON上線新幣挖礦,成爲首個已流通後又上線該平台新幣挖礦的項目,也是目前該平台打新市值最大的項目。

然而,8月25日,某即時通訊平台的CEO在巴黎被法國警方逮捕,被指控對平台缺乏管控,任由不法行爲在其中蔓延。由於TON與該平台的密切關係,$TON價格24小時內跌逾14%,TON生態TVL跌逾40%。

事件發生後,多位科技和媒體界的重量級人物公開表示支持。TON官方在社交平台發文"Resistance"以示反抗,並將CEO於2018年手繪的Resistance Dog(REDO)設爲頭像。

TON的社區帳號不僅更換了頭像,還在社交平台發起了#DigitalResistance運動,呼籲支持數字抵抗,維護用戶隱私和言論自由。值得注意的是,某大型交易平台的官方頁面也將TON的Logo更新爲Resistance Dog。一場直面命運的反抗運動,正在數字世界中展開。

TON:直面天命

TON的發展歷程

TON的故事充滿了人事與命運的糾纏。回顧其發展歷程,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一個知名即時通訊平台。該平台由俄羅斯兄弟於2013年創立,旨在提供更安全和私密的通訊服務。

平台採用了名爲MTProto的加密協議,支持端到端加密,確保只有對話雙方能夠讀取消息內容。憑藉高水平的安全性和用戶體驗,該平台迅速成長爲全球領先的通訊工具之一,也成爲Web3社區的重要工具。

2017年,面對龐大用戶羣體的安全和隱私需求,創始人兄弟開始開發名爲Telegram Open Network (TON)的區塊鏈項目,並計劃推出原生加密貨幣Gram。

2018年,通過ICO籌集了約17億美元,成爲當時規模最大的代幣發行之一。然而,這也引起了監管機構的關注。

2019年10月,監管機構指控該項目進行未經註冊的證券發行。經過長期溝通和法律鬥爭,項目方於2020年5月宣布退出TON項目,將開發工作轉交給獨立的開源開發者社區。項目更名爲"The Open Network",代幣名稱改爲Toncoin。ICO籌集的資金被退還。

2021年,TON基金會接管項目,繼續推進去中心化和擴展性。

2023年,該即時通訊平台官方宣布將TON區塊鏈作爲其Web3基礎設施的首選,並將其整合到應用程序的用戶界面中。$TON也被用於與頻道所有者的所有交易和支付活動,成爲平台實際意義上的"平台幣"。

TON:直面天命

TON的經濟模型、核心技術和生態敘事

TON的核心設計理念是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重構傳統區塊鏈協議,追求極致的性能和擴展性,未來將支撐服務30%的平台用戶。

經濟模型

$TON初始總量爲50億枚,團隊初始擁有1.45%的代幣,剩下的98.55%均在早期被PoW挖完。

TON上的挖礦是自發且隨機開始的。由於團隊與監管機構的訴訟於2020年結束並達成和解,因此被迫停止在TON上的工作。爲了退出項目但允許愛好者探索該技術,團隊將所有區塊鏈的代幣放入智能合約中,任何人都可以平等地開採。

隨着PoW的代幣分發智能合約耗盡,傳統TON挖礦結束。TON進入了PoS階段,增加了更多的驗證者並增加了用於驗證的代幣,從而增強了網路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通過參與網路運營,驗證者可以獲得新的$TON作爲獎勵,每年通脹0.6%。目前質押的$TON約爲6.5億枚。

目前$TON總量約爲51億枚,但由於基金會凍結了早期非活躍挖礦錢包約11億枚$TON,以及TON Believers Fund鎖定的約13億枚$TON(2025年10月開始解鎖),因此流通供應量不到27億枚。

$TON除了能作爲TON網路上的Gas代幣和質押代幣,還能在通訊平台上作爲"代幣匯集"來增強其價值。例如,平台最近宣布將專門使用$TON進行廣告支付。在這種設置中,廣告商使用$TON資助其營銷活動,收入在平台和內容創作者之間平分。此外,平台已開始接受$TON用於支付高級會員的費用,該服務通過Fragment Store提供,目前擁有500萬訂閱者。這些舉措顯示了平台團隊確保$TON作爲具有實際用途和明確價值積累機制的代幣的努力。

TON:直面天命

核心技術

TON最核心的技術是其無限分片範式(Infinite Sharding Paradigm),極大地增強了TON網路的處理能力和可擴展性。

分片是可擴展性三難困境下的一種擴容解決方案,其基本思想是將整個區塊鏈網路分割成多個較小的片段(分片),每個分片可以獨立地處理一部分交易和數據。通過將交易和數據分散到不同的分片中,分片機制可以提高整個網路的吞吐量和性能。

TON的分片架構分爲Masterchain、Workchain和Shardchain三層。其中Masterchain僅有唯一一條,負責協調;Workchain是作爲Shardchains集合存在的一個虛擬概念,系統最高可容納2^32條Workchains;Shardchain負責進行實際的交易處理,並且是動態的,能在負載變高時自動分裂、在負載下降時自動合並,每個Workchain最多可以分裂成2^60條Shardchains。

爲了解決分片鏈之間通信的問題,TON採用了基於Actor模型的智能合約,選用FunC作爲主要的合約編程語言。在TON中,每個智能合約實例具有地址、代碼和數據單元(持久狀態),並且智能合約始終具有對其所有持久狀態的原子同步訪問。但是智能合約實例之間的通信既不是原子的也不是同步的,這和其他智能合約鏈的開發範式有着巨大的差異,也導致了TON上DeFi的開發困難且緩慢。

TON:直面天命

生態敘事

TON生態中目前擁有超過500個Dapp,主要領域涵蓋基礎設施、開發工具、DeFi、GameFi、SocialFi、NFT、Meme、銘文等幾乎所有熱門方向。

不過TON生態真正的敘事還是在通訊平台的Web3版圖,主要包含平台Bot和平台Mini Apps(TMA)。

平台Bot是運行於平台的自動化工具,可以通過程序化的方式響應消息、管理數據或與用戶交互。開發者可以創建Bot來執行各種任務,如發送通知、提供信息服務、甚至處理復雜的命令。用戶通過對話方式與Bot交互,實現自動化功能。目前平台Bot在Web3的社區建設、資產管理、信息聚合、項目宣傳、DeFi交易等多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TMA是在平台內部運行的Web應用程序,由TON Foundation推出,旨在滿足用戶遊戲、內容共享、生產力工具等需求,可以從平台聊天或羣組對話中輕鬆訪問它們。其中@Wallet是平台的內置非托管錢包TMA,類似MetaMask,允許用戶接受、發送和兌換代幣,且錢包頁面可看到該錢包所持有的NFT資產。

@Wallet、平台Bot/TMA與TON三者的有機結合爲平台用戶提供了一個完整的閉環的Web3體驗:從平台group/channel獲取消息和交流開始,到通過平台Bot/TMA進行TON上的代幣交易和DApp交互,再到使用@Wallet與TON Space參與TON生態項目。

TON:直面天命

總結

TON從誕生時的萬衆矚目,再到被監管機構起訴導致計劃擱淺,最後再被社區接管並發展壯大,可以說經歷了一個個磨難,但卻一次次克服,一步步提高,展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

TON背靠9億月活用戶的通訊平台,具備其他公鏈項目難以企及的用戶流量。TON的無限分片技術理論上支持百萬TPS,與通訊平台的結合更是爲Web3真正大規模採用提供了獨特的機會。鏈上指標的快速增長、頭部資本的大力支持以及各種生態系統項目的成功凸顯了其潛力。

通訊平台創始人創造了以抗審查強加密而著稱的平台,也創造了象徵反抗精神的REDO形象。TON似乎已經確立了作爲反抗精神繼承人的地位,修改社區頭像和Logo爲REDO,發起DigitalResistance的檄文好似"放馬西行,直面天命"。

TON:直面天命

TON:直面天命

TON2.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7
  • 分享
留言
0/400
SerumSquirrelvip
· 6小時前
惊了惊了 起飞了!
回復0
闪电鼠标手vip
· 23小時前
溜了溜了 抄底完毕
回復0
SeeYouInFourYearsvip
· 23小時前
起来了起来了
回復0
空投疑惑人vip
· 23小時前
ton牛币啊
回復0
链上小透明vip
· 23小時前
牛啊牛啊 早就看好ton了
回復0
Uncle Liquidationvip
· 23小時前
拉升拉升 牛市要来咯
回復0
UnluckyLemurvip
· 23小時前
牛啤牛啤 成功上车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