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Web3盛會風雲錄:人氣驟減,熱點轉移,大佬齊聚2025香港Web3嘉年華於4月6日至9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這場由萬向區塊鏈實驗室與HashKey Group聯合主辦的行業盛會已是第三屆。雖然主辦方聲稱有近400位全球頂尖專家學者與行業領袖參與,展會面積也較去年增加50%,但現場氣氛似乎不如往年熱烈。多位與會者反映,今年的人流量與展位數量明顯減少。展位僅有不到100家,相比去年150多家和新加坡Token2049的300家展位相形見絀。有人甚至戲稱這是"最冷的一次大會"。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包括:市場低迷、之前的共識大會分散了注意力、行業缺乏新熱點等。盡管如此,部分展位仍然人氣爆棚。某交易平台的展臺規模最大,吸引了大量人流。此外,MEME類別的GMGN也備受關注。在熱門話題方面,Payfi依然是焦點,多家傳統金融機構積極參與Web3支付相關討論。RWA(真實世界資產)也成爲一大亮點,吸引了包括數據交易所在內的多家機構關注。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備受矚目的一些概念似乎失去了吸引力。DePin賽道乏人問津,Solana與Sui在主會場的曝光度也不高。TON生態從去年的獨立論壇降格爲參展區,人氣大不如前。比特幣生態更是無人問津,BTCFi表現平平。從參會羣體來看,KOL成爲主力,有人戲稱此次大會是"KOL人才市場"。相比之下,VC機構的存在感明顯下降,這與上一輪牛市中VC的高調姿態形成鮮明對比。雖然主會場人氣低迷,但週邊活動卻異常火爆。100多場Side event中,既有嚴肅的技術論壇和黑客松,也有輕鬆的遊輪派對和夜場活動。各大交易平台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吸引人流。值得注意的是,華人依然是香港大會的主力軍,而海外參與者似乎有所減少。大會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華人大佬們的聚首。在BUIDL 2025活動現場,多位業界知名人士齊聚一堂,展現了難得的和諧場面。這些曾經有過矛盾的大佬們在酒桌上的親切互動引發了市場的廣泛猜測。與華人大佬們受追捧不同,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的處境似乎不太理想。在以太坊價格低迷的背景下,Vitalik面臨不少批評和質疑。有趣的是,有人提到某交易平台創始人比Vitalik更受歡迎,這或許反映了當前市場對流動性的關注度高於技術創新。總的來說,本次香港Web3大會折射出了行業的現狀:熱點與創新不足,真實應用尚未顯現,熊市初現端倪。交易所急於拉新,項目方舉步維艱,散戶苦守山寨幣,VC的資金也所剩無幾。然而,熊市也不乏優點,它爲優質項目脫穎而出提供了機會。盡管香港的Web3發展面臨挑戰,但其生態已初具雛形。從政策角度看,無論是RWA試點還是穩定幣監管,香港在Web3領域的開放度仍居全球前列。政府已投入大量資金支持Web3生態建設,吸引了衆多企業落戶。雖然香港作爲窗口的作用目前效果有限,但從長遠來看,作爲規範與開放並重的地區,香港仍是傳統機構進軍Web3的理想之地。也許,我們應該對香港的發展多一份耐心和期待。
2025香港Web3嘉年華:人氣驟減 熱點轉移 大佬齊聚
香港Web3盛會風雲錄:人氣驟減,熱點轉移,大佬齊聚
2025香港Web3嘉年華於4月6日至9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這場由萬向區塊鏈實驗室與HashKey Group聯合主辦的行業盛會已是第三屆。雖然主辦方聲稱有近400位全球頂尖專家學者與行業領袖參與,展會面積也較去年增加50%,但現場氣氛似乎不如往年熱烈。
多位與會者反映,今年的人流量與展位數量明顯減少。展位僅有不到100家,相比去年150多家和新加坡Token2049的300家展位相形見絀。有人甚至戲稱這是"最冷的一次大會"。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包括:市場低迷、之前的共識大會分散了注意力、行業缺乏新熱點等。
盡管如此,部分展位仍然人氣爆棚。某交易平台的展臺規模最大,吸引了大量人流。此外,MEME類別的GMGN也備受關注。在熱門話題方面,Payfi依然是焦點,多家傳統金融機構積極參與Web3支付相關討論。RWA(真實世界資產)也成爲一大亮點,吸引了包括數據交易所在內的多家機構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備受矚目的一些概念似乎失去了吸引力。DePin賽道乏人問津,Solana與Sui在主會場的曝光度也不高。TON生態從去年的獨立論壇降格爲參展區,人氣大不如前。比特幣生態更是無人問津,BTCFi表現平平。
從參會羣體來看,KOL成爲主力,有人戲稱此次大會是"KOL人才市場"。相比之下,VC機構的存在感明顯下降,這與上一輪牛市中VC的高調姿態形成鮮明對比。
雖然主會場人氣低迷,但週邊活動卻異常火爆。100多場Side event中,既有嚴肅的技術論壇和黑客松,也有輕鬆的遊輪派對和夜場活動。各大交易平台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吸引人流。值得注意的是,華人依然是香港大會的主力軍,而海外參與者似乎有所減少。
大會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華人大佬們的聚首。在BUIDL 2025活動現場,多位業界知名人士齊聚一堂,展現了難得的和諧場面。這些曾經有過矛盾的大佬們在酒桌上的親切互動引發了市場的廣泛猜測。
與華人大佬們受追捧不同,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的處境似乎不太理想。在以太坊價格低迷的背景下,Vitalik面臨不少批評和質疑。有趣的是,有人提到某交易平台創始人比Vitalik更受歡迎,這或許反映了當前市場對流動性的關注度高於技術創新。
總的來說,本次香港Web3大會折射出了行業的現狀:熱點與創新不足,真實應用尚未顯現,熊市初現端倪。交易所急於拉新,項目方舉步維艱,散戶苦守山寨幣,VC的資金也所剩無幾。然而,熊市也不乏優點,它爲優質項目脫穎而出提供了機會。
盡管香港的Web3發展面臨挑戰,但其生態已初具雛形。從政策角度看,無論是RWA試點還是穩定幣監管,香港在Web3領域的開放度仍居全球前列。政府已投入大量資金支持Web3生態建設,吸引了衆多企業落戶。
雖然香港作爲窗口的作用目前效果有限,但從長遠來看,作爲規範與開放並重的地區,香港仍是傳統機構進軍Web3的理想之地。也許,我們應該對香港的發展多一份耐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