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專屬 #WXTM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總獎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贏!
🎯 關於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個以數字資產爲核心的區塊鏈協議,由 Rust 構建,致力於爲創作者提供設計全新數字體驗的平台。
通過 Tari,數字稀缺資產(如收藏品、遊戲資產等)將成爲創作者拓展商業價值的新方式。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WXTM 或相關活動(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形式不限(觀點分析、教程分享、圖文創意等)
添加標籤: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動截圖(如充值記錄、交易頁面或 CandyDrop 報名圖)
🏆 獎勵設置(共計 70,000 枚 WXTM):
一等獎(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獎(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獎(10名):2,000 枚 WXTM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主題相關、邏輯清晰、有深度)
用戶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附帶參與截圖者優先
📄 活動說明: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和小號刷量行爲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
以太坊財庫公司再度增持10605枚ETH 百億美元級機構爭奪戰升級
以太坊財庫公司再度大幅增持ETH,機構爭奪戰升級
近日,一家專注於以太坊投資的財庫策略公司再次增持了10,605枚ETH,使其總持有量達到345,362枚,價值約12.7億美元。這是該公司上市不到半個月內的第二次大規模增持行動。
作爲一家聚焦以太坊投資的企業,該公司於7月宣布在納斯達克上市,初始計劃持有40萬枚ETH,市值接近16億美元。7月底,公司已進行過一次1.5萬枚的增持。
該公司的積極擴張恰逢多家上市公司競相購入ETH的關鍵時期。隨着監管環境逐漸明朗,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開始將ETH納入其資產配置。
百億美元級別的"軍備競賽"全面升級
以太坊財庫領域已成爲機構必爭之地。僅僅兩周時間,整個行業格局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據報道,7月21日某公司宣布上市時,其他兩家公司的ETH儲備分別爲30萬和28萬枚,均低於該公司計劃的40萬枚初始規模。然而到8月5日,一家公司的持倉量已飆升至83.3萬枚(市值30億美元),增幅高達177%;另一家公司的儲備量也達到了49.8萬枚(市值18億美元),增幅78%,並公開宣布要衝擊100萬枚目標。甚至一些原本專注比特幣的礦工也緊急轉向,積累了大量ETH。
這種瘋狂增持潮印證了某銀行的預測:財庫公司已購買超過1%的ETH流通量,這一比例可能飆升至10%。一場百億美元級別的"軍備競賽"正在全面升級。
在這場白熱化競爭中,某公司憑藉"資本+策略"的雙重優勢異軍突起。首先是近16億美元的初始資本提供了雄厚彈藥。但更爲關鍵的優勢在於其差異化打法。當競爭對手還在瘋狂囤幣搶佔市場份額時,該公司已通過再質押和DeFi協議組合,將收益率提升至4-5.5%。在低利率環境下,這種穩定高收益成爲吸引機構資金的"殺手鐧"。
年化4-5.5%,解析高收益策略
要理解如何實現4-5.5%的年化收益,需要了解其核心定位------"以太幣生成公司"。
這個概念可以用石油經濟來類比:傳統加密投資像買原油囤積等漲價;而該公司選擇成爲"石油公司",讓資產本身產生現金流。
他們發現,ETH不僅是資產,更是生產工具。通過特定協議,質押的ETH實現了"一魚多喫"------既爲以太坊主網提供安全保障,又同時爲預言機、跨鏈橋等協議提供服務,每項服務都帶來額外收益。
就像銀行存款不僅能賺利息,還能同時"打工"賺外快。某協議165.91億美元的總鎖倉價值印證了這一模式的吸引力,而該公司已成爲該生態最大的機構參與者之一。
除了再質押收益,公司還通過參與DeFi協議獲取回報。當ETH基礎質押收益僅約3%時,這種組合策略將總收益提升至4-5.5%。
至此,ETH從"等待升值"的靜態資產,轉變爲"持續創造價值"的生產性資產。
不同於傳統加密投資模式
市場總喜歡找參照物。當該公司出現時,幾乎所有人都在問同一個問題:"這是下一個某知名加密投資公司嗎?"
確實,表面上看,兩家公司都在做同一件事------用上市公司的身分大量持有加密資產。但深入觀察,你會發現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式。
某知名加密投資公司的邏輯簡單粗暴。發債買比特幣,賭幣價漲覆蓋利息。但這個模式的效率正在急劇下降。在2021年時,該公司每12.44個BTC便能爲股東產生一個基點的收益。而到了2025年7月,需要62.88個BTC才能達到同樣效果。規模擴大5倍,效率卻降至五分之一。
相比之下,新興公司走的是另一條路。通過質押和DeFi參與,ETH每天都在產生約5%的年化現金流。不用等幣價漲,不用祈禱牛市------這是實實在在的收入,而非紙面財富。
根本差異在於資產屬性:比特幣是數字黃金,它的價值在於稀缺性和共識。而以太坊是數字基礎設施,它的價值在於能夠支撐整個生態系統的運轉。
我們現在可以從早期加密投資時期追溯歷史,會發現我們正在經歷邁向加密財庫演變的第三個階段:
先驅者紅利期(2020-2023):當時不被看好的某公司證明了上市公司可以通過持有加密資產獲得溢價。
模式復制期(2024-2025):成功引來的模仿者出現。效仿者股價暴漲後暴跌。多家公司紛紛跟進,但效果不佳,簡單囤幣模式暴露風險。
模式進化期(2025-):以新興公司爲代表的新模式------不是囤積資產,而是運營資產,創造多元化的收入來源。
然而,要實現這種從囤積資產到運營資產的模式進化,絕非易事。這不僅需要對加密世界的深刻理解,還需要駕馭傳統金融合規迷宮的經驗。
團隊背景深厚
新興公司的核心團隊由多位行業資深人士組成,他們的背景涵蓋了傳統金融、區塊鏈技術和合規監管等多個領域。
團隊成員包括在大型科技公司推廣以太坊應用的先驅、曾主導數億美元融資並購的商業專家、既管理過傳統風險又參與過DeFi協議開發的復合型人才、擁有二十年銀行級系統經驗的技術專家,以及來自知名支付公司和投資公司的高管。
這支"以太坊復仇者聯盟"試圖重塑機構加密投資的格局。他們的目標是成爲傳統金融與加密世界之間的橋梁,打造一個受監管的金融載體,讓更多機構能夠安全、合規地參與以太坊生態。
行業發展引發爭議
隨着機構資本大規模進入以太坊生態,一些爭議也隨之而來。有人擔心,當單一實體控制大量ETH時,這是否會改變以太坊的去中心化本質?
技術風險方面,智能合約漏洞、質押罰沒可能導致100%的ETH損失,再加上長達數周的解鎖期,流動性成了一個關鍵問題。
社區中也出現了不同聲音。有人認爲,從"構建去中心化以太坊"到"向企業出售大量ETH",最終可能導致"Web3成爲華爾街2.0"。
以太坊創始人也曾表示不應該全速追求大型機構資本。當70%的質押ETH集中在少數池中時,這種擔憂是否正在成爲現實?
同時,盡管4%-5.5%的質押收益看似誘人,但歷史告訴我們,所有超額收益終將被套利者抹平。監管環境雖然看似向好,但政策風向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
結語
當以太坊從理想主義者的實驗逐漸轉變爲華爾街的投資產品時,這究竟是成熟的標志,還是初心的背離?這個問題值得業界深思。
每個成功的技術最終都可能走向體制化。互聯網、移動支付、社交媒體都經歷了這個過程。以太坊的未來走向,以及它如何平衡去中心化理想與機構化現實,將是一個值得持續關注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