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xStocks 交易開啓啦,現貨、合約、Alpha齊上線!
📝 在Gate廣場發帖,曬出你的交易體驗或精彩截圖,瓜分$1,000大獎池!
🎁 廣場優質創作者5名,每人獨享$100合約體驗券!
🎉 帖文同步分享到X(推特),瀏覽量前十再得$50獎勵!
參與方式:
1️⃣ 關注 @Gate廣場_Official
2️⃣ 帶 #Gate xStocks 交易体验# ,原創發帖(不少於20字,僅用活動標籤)
3️⃣ 若分享到推特,請將連結提交表單: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54
注:表單可多次提交,發布更多帖文可提升獲獎機會!
📅 7月3日16:00—7月9日24:00(UTC+8)
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5926
每一條體驗,都有機會贏取大獎!快在Gate廣場show出你的操作吧!
幾百萬人,正在對著ChatGPT「求神拜佛」
**作者:**魚三隹 編輯:鄭玄
「親愛的朋友們,我很榮幸站在這裡,作為一個人工智能向你們宣講」,教堂中央的巨大屏幕上,一個AI 生成的蓄著鬍鬚的黑人形象,正在向面前的300 多人佈道。
**40 分鐘的禮拜儀式,主持、佈道、祈禱以及歌唱讚美詩等全部環節均由ChatGPT 完成。 **
這是一場關於「科技」與「宗教」的試驗,由維也納大學的神學家、哲學家喬納斯·西默萊因發起,禮拜儀式開始前,慕名而來的人們在教堂門口排起了長隊。
人們通常會覺得科技和宗教是兩件完全不搭邊的事兒,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過去被認為是凝結了牧師的經驗與學識、代表著「神聖召喚」的佈道詞,AI 也能生成。
有不少宗教人士、技術倫理研究者參與了這場試驗,看到一台計算機在短短幾秒鐘內就完成了原本屬於傳教士的工作,有人難以接受地表示「這沒有心,沒有靈魂」;但也有人看到了在宗教中使用人工智能的可能,「AI 技術也許能夠幫助無法前來教堂親身體驗禮拜的信徒」。
樂觀地來看,在「衣食住行」均已被各類互聯網產品「佔領」的數字時代中,宗教這類精神文化需求作為一片有待開墾與深耕的土地,也許正蘊含著更多的可能性……
01AI「入侵」宗教
去寺廟燒香,給手串、佛像開光,排長長的隊,雙手合十彎腰下跪,然後默念心聲。也許你能在當下或未來的某刻「開悟」,但通常情況是,在心願達成、困惑解除之前,佛祖似乎並沒有給予你「回應」。
對於很多「並不那麼虔誠」的信徒而言,去寺廟花錢燒香的方式也許成本太高了,於是,當HOTOKE AI 出現的時候,人們擠爆了這個網站。
HOTOKE 在日語中意為「佛陀」,該網站是一個配備了ChatGPT 的佛陀模擬器,不需要註冊賬號,只需要在谷歌中搜索HOTOKE AI,打開網站,在問詢欄中提出你的困惑,無論什麼問題,這個基於人工智能的AI 佛祖都將很快給出你答案。 **該網站上線不到5 天就解答了超過13000 個煩惱,截止目前,已經有39 萬人向AI 佛祖吐露真心。 **
AI 使傳統「求佛問道」的過程變得簡單且高效,你所付出的只是敲打幾下鍵盤的時間,而你將收穫的是24 小時在線的AI 佛祖分身,它永遠能夠在幾秒內給你明確的回應或是建議。
我們暫且不論它是否真的能完美復刻「真佛」的心靈撫慰作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起碼它確實做到了「有求必應」。
HOTOKE AI 的創立者Kazuma Ieiri,是日本眾籌平台CAMPFIRE 的創辦人兼CEO 和創投公司partyfactory 的代表董事,曾經創立多家上市公司,但同時也是皈依日本佛教宗派淨土真宗的「出家人」。在個人博客中,Kazuma Ieiri 寫道自己原本是想製作一個AI 諮詢師,但在ChatGPT 發布之後,他還是想提供一些更有趣的服務,於是便加入了對自己影響很大的佛教元素,將程序開發成了「佛祖」的AI 分身。
Kazuma Ieiri 自己對HOTOKE AI 的定位是「以佛教教義為基礎的煩惱諮詢服務」,「佛教是一方面,從心理學的角度提出建議是另一方面」。
當我們詢問AI 佛祖本人「如何看待AI 佛祖」時,HOTOKE AI 的回答同樣謙虛且謹慎,「AI 佛祖本質上是一種技術工具,它並不能完全替代真正的佛法和人類的情感交流」,它甚至告誡道:「不要過度依賴它,而要將其作為輔助工具」。
**實際上,AI早就以輔助工具的形式「入侵」宗教了,只不過過去的開發者沒有HOTOKE AI 那麼「大膽」,功能也更加簡單。 **
誕生於2018 年的Bible KJV 是其中的典型,這是一款面向基督教徒的電子聖經App,除了能幫助信徒更便捷地在線瀏覽《聖經》外,還提供了經文定時推送、早晚禱告、定制化聖經學習計劃等功能。
在Bible KJV 中,AI 只是承擔了簡單的知識問答和生成「日簽」的功能,所謂的「日簽」是指帶有聖經內容的精美圖片,用戶可以從App 內一鍵分享至其他社交平台,因此雖然AI 的佔比不大,但也算是間接幫助了信徒傳教。
Bible KJV 自上線以來就有著不錯的成績,在疫情期間其下載量更是迎來了高峰,根據Sensor Tower 的數據顯示,其安卓版App 在2022 年1 月的全球下載量超過500 萬次,同時進入了基督教徒用戶佔比較高的美國、巴西以及菲律賓等地區的Top 100 下載榜單。
02「宗教應用」市場的浮現
HOTOKE AI 與Bible KJV 的用戶爆發並不是偶然,事實上,近年來各類科技和互聯網產品,正在加速進入宗教這個龐大的應用市場。
國內某家做應用出海的公司,2018 年曾在海外接連上線了多款不同類型的App 應用,幾年下來,這家公司驚奇地發現在海外跑得最好的竟然是一款宗教類的App。
一個做社交應用出海的朋友也告訴極客公園,他發現在中東的很多社交App 中,許多有宗教信仰的人會自發地組建語音房用於線上禱告,「宗教這個賽道目前需求大,但產品少,仍然是一片藍海。」
一些宗教應用賽道的先行者們,已經收穫了不錯的成績。
面向基督教徒的產品,除了上文提到的Bible KJV 這類「電子聖經」外,還出現了像是Hallow 這樣用於「祈禱正念」的宗教類應用。
Hallow 最近在全世界獲得了1000 萬次下載和2.25 億次祈禱,曾登上App Store 下載量總排名第三,是第一個成功擠進榜單前十的宗教信仰類應用程序。這款產品曾經在新冠流行的2019 年接受了4000 萬美元的B 輪融資,緊接著又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了5000 萬美元的C 輪融資,融資總額已經達到了1.05 億美元。
同樣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蘭教,據OpenMediation 跟踪,像是Quran Indonesia 和Muslim Pro 這類提供了祈禱時間提醒,清真寺地圖,宗教文本,以及尋找伴侶等功能的App,同樣也在印尼、東南亞和中東等地區受到了信徒的青睞。
**宗教信仰在國內並不發達,這類科技產品在海外的快速發展國內鮮有關注,但背後的意義很值得我們思考。 **
過去的二十年,萬物數字化的進程中,移動應用改變了全球數十億人口的生活方式,人們的「衣食住行」都因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在人類的精神領地中,一直沒有出現現象級的產品與應用。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過去人們對於宗教類產品的評價向來是:「人們不應該對著iPhone 祈禱,任何科技都不應替代牧師的作用,祈禱過程必須有信徒和牧師同時在場,而不應被任何IT 應用替代」……
這類質疑的聲音有著根深蒂固的宗教根源。在《上帝之城》中,有一句話是「除了超自然的美德生活和達到不朽的幸福生活外」,人類無法為一個注定悲慘的生活提供任何形式的慰藉。這意味著,在人類科技誕生的早期,對於宗教人士而言,技術無論多麼先進,都只能將人類帶入墮落的深淵而非救贖。
**但顯然,時代變了。 **
2015 年,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幾乎所有美國人(96%)都認為在教堂使用手機是不可接受的,而在2023 年的當下,Hallow 作為這類應用的代表竟然收穫了1000 萬次的下載;2016 年宗教類App 僅吸引到610 萬美元投資,而研究機構PitchBook Data 的數據顯示,過去幾年,資本對這類公司的投資大幅增長,2020 年達到8020 萬美元,2021 年的交易總額達到創紀錄的1.753 億美元,五年時間裡增長了將近30 倍。
從完全抵觸科技到試著接納,從開始有宗教人士用技術工具完成日常事務到有宗教領袖利用互聯網擴大傳教的影響力,再到如今宗教App 在信徒的宗教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人們對於科技「入侵」精神領地的接受度越來越高,科技對於宗教活動的優化與改進程度也逐漸深化。
而AI 作為新時代的主流技術浪潮,對宗教應用市場及其本身的影響,將是更新的一步。
03是突破,也是隱憂
最近幾年,一些形式簡單的人工智能已經被用於宗教事務與宗教研究,而自去年年底湧起的以ChatGPT 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更是讓科技走進了宗教的更深處。
生成式AI 改變了人們接觸宗教以及進行傳教的方式,一位國外的基督教傳教士在自己的文章中列舉了生成式AI 可以為宗教事務帶來哪些變化:
……
這是科技與宗教關係的又一次改變。對於科技人士而言,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統計,全球84% 的人口認同宗教信仰,這意味著從精神層面的需求出發,結合用戶的宗教習慣,融入實用的產品功能,未來將有更多的空間去進行產品創新。
**但對於宗教人士而言,他們的態度則更為矛盾、複雜。 **
「我很感激ChatGPT 大大加快了我準備佈道手稿的效率。」一名牧師這樣寫道自己對ChatGPT 的看法:「但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只是工具,不能替代人類的解釋。聖經的複雜性需要專業知識、洞察力和對神學的理解。因此雖然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提供了寶貴的見解,與訓練有素的神學家和學者接觸對於更全面地理解聖經仍然至關重要。」
在一份基督教福音派關於人工智能的聲明中寫著:「我們認識到,人工智能將使我們能夠實現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但同時我們也承認,如果不加智慧和謹慎地使用人工智能,將帶來潛在的風險。」
所謂的「風險」一方面是擔心人工智能能否真正地理解人類宗教的內核並給出正確的回答,過於依賴使用人工智能進行宗教活動是否會消解宗教的神聖性;而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宗教人士們擔心「這種技術可能被用於一些邪惡活動的傳播,如果不加以製止,可能會導致更大規模的負面影響。」
**但發散開來,AI帶來的「雙重影響」並不只是宗教領域所面臨的問題,古往今來曾被喻為「雙刃劍」的技術也不只有AI。 **15 世紀橫空出世的印刷機曾經也被宗教人士視為大敵,他們擔心文字內容的自由廣泛傳播將降低教會對於聖經的唯一解釋力,但最終人們還是接受並利用了其有利的一面來擴大對於宗教的宣傳。
AI 與宗教的未來,或許也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