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Boo@Foresight X
Crypto 行業一晃也有十四年,這是個新的歷史舞台,你方唱罷我登場,每一輪週期有巨頭倒下,有新人稱王。身處其中,總不免思考,其中不變的是什麼?這種不變的規則,經由歷史的沉澱,或許就形成了當今的熱門詞彙「Crypto Native」。這詞在一級市場很流行,是拒絕一個case 的常見理由,那麼什麼是crypto native?
有Web 3 經驗不意味著Crypto Native,新周期大體是新人為王,僅以這個週期為例,就經歷了DeFi summer → Polkadot summer → Gamefi summer → NFT summer → Solana Summer → Alt L 1 summer → Mass adoption summer → LSD summer 等敘事的變遷。
正統性也不意味著Crypto Native, 以V 神為黨中央的敘事閾值越來越高,造就了L 2 summer 和LSD summer,這種正統性隨著時間的推移,也不可能永遠成為敘事的主舞台,沒有人能真的成神,除了中本聰。
說到底,Crypto 大牛市是美元流動性的溢出,Native 並不創造外部性。美元的熱錢湧入Crypto,BTC 的熱錢湧入ETH,ETH 的熱錢湧入DeFi/NFT 生態,行業的熱錢湧入Alt L 1/L 2 ,熊市一來,全部回流BTC,外部鑄造的美元穩定幣增量也驟然下降,如此循環反复流動。在這場資金的流動盛宴中,真要定義native 本身也無從定義起,錢與人隨著周期而循環流動,永不停歇,而促進流動的中介- CEX 也越來越巨無霸。要我說,CEX 就意味著Crypto Native.
拋開公鍊和CEX,回到應用上,Crypto Native 意味著什麼呢?
拋磚引玉,以史為鏡,列三個我所認為可以呈現Crypto Native 的團隊特性:
這個與crypto 經驗沒太大關係,許多top 的web 3 項目founder 此前並沒有相關經驗,Uniswap 的adam 是機械工程師,Crypto Punk 的兩個founder 是傳統計算機工程師,Solana 的founder 是電氣工程師,StepN 的Jerry 之前搞建築,等等不一而足。風起於青萍之末,回看過往的Founder,往往起於微時,卻有極強的韌性,一步一步建立社區。
一個社區的緩慢形成再到指數級的爆炸增長,往往是突變的,而形成指數級增長所依託的是產品。用戶需求和產品迭代交錯進行,不斷迭代,甚至只有到一定的用戶閾值,產品需求才能確定下來。要勇於launch token 和推出粗糙簡陋的產品,在真實的社區反饋和連接中,需求有可能被創造出來,也有可能挖掘原先未被滿足的需求。
無論是認可還是不認可crypto,回顧四周,在2023 年的當口,除了Crypto,還有哪個行業具有財富再分配的效應?還有哪個行業英雄不問出處?要尊重資金的流動,理解龐氏玩法在財富再分配效應的作用。龐氏消亡怎麼辦?消亡是為了下一次更大的繁榮和泡沫,如此循環,這是歷史週期律的必然性決定的。
Native 也好,不Native 也好,還是要看舞台的角是誰。作為從業者,我們要勇於面向社區,在社區中創造新的需求;我們要擁抱新的產品模式和支持新的血液。歷史滾滾向前,老毛曾說,“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 我們要警惕過往Crypto 經驗,所做之事終究是滄海一粟,不足道也。
11692 熱度
9178 熱度
9064 熱度
9148 熱度
48853 熱度
4508 熱度
32140 熱度
21931 熱度
33301 熱度
149367 熱度
Foresight X:定義一下,什麼是Crypto Native?
原文作者:Boo@Foresight X
Crypto 行業一晃也有十四年,這是個新的歷史舞台,你方唱罷我登場,每一輪週期有巨頭倒下,有新人稱王。身處其中,總不免思考,其中不變的是什麼?這種不變的規則,經由歷史的沉澱,或許就形成了當今的熱門詞彙「Crypto Native」。這詞在一級市場很流行,是拒絕一個case 的常見理由,那麼什麼是crypto native?
有Web 3 經驗不意味著Crypto Native,新周期大體是新人為王,僅以這個週期為例,就經歷了DeFi summer → Polkadot summer → Gamefi summer → NFT summer → Solana Summer → Alt L 1 summer → Mass adoption summer → LSD summer 等敘事的變遷。
正統性也不意味著Crypto Native, 以V 神為黨中央的敘事閾值越來越高,造就了L 2 summer 和LSD summer,這種正統性隨著時間的推移,也不可能永遠成為敘事的主舞台,沒有人能真的成神,除了中本聰。
說到底,Crypto 大牛市是美元流動性的溢出,Native 並不創造外部性。美元的熱錢湧入Crypto,BTC 的熱錢湧入ETH,ETH 的熱錢湧入DeFi/NFT 生態,行業的熱錢湧入Alt L 1/L 2 ,熊市一來,全部回流BTC,外部鑄造的美元穩定幣增量也驟然下降,如此循環反复流動。在這場資金的流動盛宴中,真要定義native 本身也無從定義起,錢與人隨著周期而循環流動,永不停歇,而促進流動的中介- CEX 也越來越巨無霸。要我說,CEX 就意味著Crypto Native.
拋開公鍊和CEX,回到應用上,Crypto Native 意味著什麼呢?
拋磚引玉,以史為鏡,列三個我所認為可以呈現Crypto Native 的團隊特性:
No.1 自下而上構建社區的能力與勇氣
這個與crypto 經驗沒太大關係,許多top 的web 3 項目founder 此前並沒有相關經驗,Uniswap 的adam 是機械工程師,Crypto Punk 的兩個founder 是傳統計算機工程師,Solana 的founder 是電氣工程師,StepN 的Jerry 之前搞建築,等等不一而足。風起於青萍之末,回看過往的Founder,往往起於微時,卻有極強的韌性,一步一步建立社區。
No.2 圍繞用戶需求的產品快速迭代能力
一個社區的緩慢形成再到指數級的爆炸增長,往往是突變的,而形成指數級增長所依託的是產品。用戶需求和產品迭代交錯進行,不斷迭代,甚至只有到一定的用戶閾值,產品需求才能確定下來。要勇於launch token 和推出粗糙簡陋的產品,在真實的社區反饋和連接中,需求有可能被創造出來,也有可能挖掘原先未被滿足的需求。
No.3 理解資金(龐氏)、尊重資金
無論是認可還是不認可crypto,回顧四周,在2023 年的當口,除了Crypto,還有哪個行業具有財富再分配的效應?還有哪個行業英雄不問出處?要尊重資金的流動,理解龐氏玩法在財富再分配效應的作用。龐氏消亡怎麼辦?消亡是為了下一次更大的繁榮和泡沫,如此循環,這是歷史週期律的必然性決定的。
Native 也好,不Native 也好,還是要看舞台的角是誰。作為從業者,我們要勇於面向社區,在社區中創造新的需求;我們要擁抱新的產品模式和支持新的血液。歷史滾滾向前,老毛曾說,“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 我們要警惕過往Crypto 經驗,所做之事終究是滄海一粟,不足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