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熱開啓,助力 PUMP 公募上線!
Solana 爆火項目 Pump.Fun($PUMP)現已登入 Gate 平台開啓公開發售!
參與 Gate廣場創作者活動,釋放內容力量,贏取獎勵!
📅 活動時間: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動總獎池:$500 USDT 等值代幣獎勵
✅ 活動一:創作廣場貼文,贏取優質內容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參與方式: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的原創貼文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必須帶上話題標籤: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100
二等獎(2名):$50
三等獎(10名):$10
📋 評選維度:Gate平台相關性、內容質量、互動量(點讚+評論)等綜合指標;參與認購的截圖的截圖、經驗分享優先;
✅ 活動二:發推同步傳播,贏傳播力獎勵
📌 參與方式:在 X(推特)上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使用標籤: #PumpFun # Gate
發布後填寫登記表登記回鏈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獎勵設置:傳播影響力前 10 名用戶,瓜分 $2
AI城市產業圖譜:北上深領跑,蘇浙皖直追
來源:現代快報
今年以來,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憑藉出色的理解和邏輯能力,掀起了一波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巨浪,成為當前產業經濟中最熱的賽道。事實上,國內的人工智能行業已經駛上快車道,眾多城市都已在AI細分領域搶先佈局。
7月24日,企查查大數據研究院發布《中國AI創新之城競爭力全景報告》,而在不久前的6月25日,《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年度報告(2022-2023)》《中國城市人工智能發展指數報告(2022-2023)》在2023全球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博覽會上發布;7月6日開幕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也發布了《2022全球人工智能創新指數報告》。
分析報告接連發布,為我們透視各城市AI發展狀況提供了一份依據。現代快報記者通過梳理這些報告,對當前AI城市產業圖譜進行了勾勒。中國AI城市哪家強?哪裡最具活力?
AI城市競逐:北上深領跑,蘇浙皖直追
在AI的狂飆之路上,誰是領頭羊?
在企查查發布的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城市綜合實力TOP20中,北京、上海、深圳穩坐前三。排名前十的主要有杭州、蘇州、廣州、南京、合肥、成都、武漢。此外,青島、天津、廈門、濟南、寧波、西安、長沙、珠海、無錫、東莞分別排列第十一名至第二十名。
而在《中國城市人工智能發展指數報告(2022-2023)》中,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廣州、蘇州、南京、合肥、天津、青島。
综合这两份报告可见,当前AI产业格局是“北上深领跑,苏浙皖直追”,北上深三城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的优势非常显著,牢牢守住了前三位,而以杭州、苏州、南京、合肥、宁波、无锡为代表的苏浙皖三地则奋起直追。此外,广州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也具有自己的特色。
評估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需要參考多個維度。
以《中國城市人工智能發展指數報告(2022-2023)》的統計數據為例:從產業分佈來看,北京以3500家人工智能企業數量排名第一,上海、深圳分別位列第二、第三,人工智能企業基本上分佈在沿海城市;從創新活力層面來看,人工智能領域上市企業591家,專精特新企業609家。其中,北京授權發明專利數量最多,超過10萬件;其次是深圳,62794件;上海第三,25037件。
**如果從城市AI發展活力來看,當屬長三角,其中南京最“熱”。 **
據第一財經新一線產業數據庫統計數據顯示,在全國的上市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等重點企業中,一共篩選出約8萬家企業,增量和增速均位列全國前10的城市分別為南京、蘇州、上海、無錫與合肥,都來自長三角。
南京市企業數字化轉型研究會會長卜安洵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北上深和蘇浙皖等地區的優異表現並不令人意外。 “數字化其實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信息化階段、數字化階段和智能化階段,當前我們所經歷的就是智能化階段,而北京在這一階段佈局很早,發展程度其實已經遠超第二名、第三名。”
“一個城市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要素,我們現在一般把它概括為'老三件'和'新三件'。”“老三件”為人、財、物,“新三件”為數據、算法、算力。卜安洵認為,這些排名靠前的大城市,基本上都具備了這幾大要素。
綜合來看,人工智能相關企業主要集中在一線及新一線高能級城市,高能級城市的人才密度、多樣化的生產生活生態模式,為人工智能等創新型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研發資源、應用場景。
江蘇三市表現可圈可點專家:應盡快形成AI+產業集群
江蘇是較早佈局人工智能產業的省份之一,截至2022年,全省共擁有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近1000家,帶動相關產業產值超千億元,涵蓋智能軟件、智能機器人、智能傳感器、智能製造等多個領域。
在記者此次選取的研究報告中,蘇州、南京、無錫都榜上有名,尤其是蘇州和南京一直躋身第一梯隊,彰顯出極大的成長潛力。
《中國城市人工智能發展指數報告(2022-2023)》指出,蘇州自2021年獲批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以來,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集群建設及應用賦能取得明顯成效,2022年人工智能相關產業規模達1250億元,近三年產值規模平均增速達22.7%,綜合實力躍居全國第一方陣和全國地級市首位。
而南京作為全省唯一獲批的“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的城市,發展水平位居全國第一方陣,綜合發展水平位列全國前10。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南京人工智能產業集群規模以上企業共有540家,比2022年增加62家,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47.08億元,同比增長13.7%。
蘇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朱巧明告訴現代快報記者,**蘇州、南京和無錫都是江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重要城市,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特點和優勢。 **“無錫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源地和主要生產基地之一,也是全國唯一的國家傳感網創新示範區,人工智能產業在無錫已有一定基礎。”朱巧明認為,雖然無錫人工智能產業還在起步階段,和蘇州、南京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但根據研究數據顯示,其綜合性成長潛力是巨大的。
卜安洵指出,雖然江蘇這三市在總量上不算少,排名也靠前,但是我們仍要清楚地認識到江蘇在人工智能產業上的短板。 “對標北上深,發展人工智能產業,江蘇在核心技術、領軍人才、龍頭企業方面需要發力。”
**卜安洵認為如果想和“北上深”產生差異化競爭,江蘇還可以從三方面發力。 **“首先是打造單項冠軍,例如在智能電網和智能物聯上搶抓優勢。其次是讓人工智能賦能產業集群。”卜安洵進一步解釋道,江蘇擁有10個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這是非常突出的優勢,所以江甦應該形成“AI+產業集群”的模式。此外,江蘇社會治理完善,公眾素質也較高,卜安洵覺得在應用場景上,江甦應該向公用事業和政務服務上拓展,構建現代化的智慧城市。
來源:現代快報+
記者:龍秋利
編輯:沐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