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火熱開啓,助力 PUMP 公募上線!
Solana 爆火項目 Pump.Fun($PUMP)現已登入 Gate 平台開啓公開發售!
參與 Gate廣場創作者活動,釋放內容力量,贏取獎勵!
📅 活動時間:7月11日 18:00 - 7月15日 22:00(UTC+8)
🎁 活動總獎池:$500 USDT 等值代幣獎勵
✅ 活動一:創作廣場貼文,贏取優質內容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12日 22:00 - 7月15日 22:00(UTC+8)
📌 參與方式:在 Gate 廣場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的原創貼文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必須帶上話題標籤: #创作者活动第一期# #PumpFun#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100
二等獎(2名):$50
三等獎(10名):$10
📋 評選維度:Gate平台相關性、內容質量、互動量(點讚+評論)等綜合指標;參與認購的截圖的截圖、經驗分享優先;
✅ 活動二:發推同步傳播,贏傳播力獎勵
📌 參與方式:在 X(推特)上發布與 PUMP 項目相關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
使用標籤: #PumpFun # Gate
發布後填寫登記表登記回鏈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874
🏆 獎勵設置:傳播影響力前 10 名用戶,瓜分 $2
AI開始拍大片,第一批演員已下崗
原文來源:南風窗
作者:寒苟
或許在如今的時代,AI創造出任何東西都不再令人感到意外——但如果,它是一部電影呢?
7月以來,好萊塢16萬演員還在罷工,製片廠顯然沒有讓步的意思。 7月13日,電影電視製片人聯盟公佈了一項人工智能提案,要求演員同意創建和使用基於他們本人的數字複製品或對他們的表演進行數字更改。
當地時間2023年7月27日,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SAG-AFTRA罷工活動現場
這項提案並不如字面上聽起來那麼簡單。美國演員工會(SAG-AFTRA)指出,製片廠是想用人工智能取代背景演員。美國演員工會的首席談判代表鄧肯·克拉布特里·愛爾蘭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意味著製片廠可以對演員進行掃描,這樣一來,只要付給他們一天的工資,就可以直接用人工智能把他們插入到電影的其他部分。
也就是說,這些普通演員,將成為一次性的“日結工”。如此一來,好萊塢演員的處境,無疑更加惡化了。
這聽起來像是某種異想天開的藍圖,但事實上,人們在技術上基本已經實現了這一點。例如,谷歌投資的人工智能生成公司Runway和成立於2019年的Stability AI發布了一些產品,可以讓電影製作人根據書面提示,製作出逼真的視頻。
有人工智能專家表示,電影製片廠完全可以使用AI來創造包含人的背景——而且,這比僱傭幾十名群眾演員要便宜得多。
AI有可能徹底改變當前的電影製作方式,以較低的成本,製作出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 《美國隊長4:勇敢新世界》和《白宮謀殺案》已經先行試驗,將人工智能技術用於渲染背景角色。一些專家預測,在未來幾年內,人工智能或許還能創作出整部電影。
更便宜的“大片”
輕輕打一個響指,視頻中的英國貴族男子就不著痕跡地變成了一隻直立行走的猿;再打一個響指,猿猴又化成了一名專業的女格鬥選手。主角的身份不同,視頻的場景也隨之變換。
這不是魔法,而是柏林的導演馬丁·海爾林(Martin Haerlin)花了三天左右的時間用Runway和Elevenlabs的AI產品製作的一段視頻。海爾林平時的工作是執導廣告和音樂視頻,但由於今年廣告預算銳減,他開始用上了人工智能工具。
他在家裡拍攝了幾個自己的鏡頭,然後輸入到Runway,要求人工智能將其轉換成各種歷史場景或科幻場景。他不僅用AI實現了主角的“變身”,還完成了背景的更替,且從畫面質感來說,也較為真實。
這則帖子引起了不少人的興趣。一些製片公司已經開始聘請他用人工智能製作視頻,以減少演員數量,降低成本。馬丁·海爾林說:“他們都覺得人工智能就像一根魔法棒,可以非常輕鬆地完成一部視頻。”對他來說,這不僅是一種新技術的探索,同時也意味著,他不用再承受來自製片人、客戶或廣告公司的壓力。
若從經濟和人力成本的角度出發,這項技術自然給製片公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2017年底,在北美上映的《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中,特效團隊通過CGI技術,讓2016年逝世的凱莉·費雪再次“出演”了萊婭公主一角。 Wonder Dynamics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尼古拉·托多羅維奇稱,為了完成凱莉·費雪的“出鏡”,必須要配備一個視覺特效工作室,再加上巨額的預算和大量的技術人員,“比僱傭演員本人還要貴”。
在視覺效果上,斯皮爾伯格2018年的科幻電影《頭號玩家》算是先鋒之一。無論是演員在遊戲中的妝造,還是它所打造的“元宇宙”世界,都極大地滿足了觀眾對虛擬世界的想像。
拍攝這部電影時,斯皮爾伯格也下了血本。公開資料顯示,《頭號玩家》的製作成本高達1.75億美元。據稱,其中特效就花了近1億美元。主演泰伊·謝里丹回憶說,為了完成這部電影的拍攝,他有整整八週都穿著動作捕捉服,最後還需要幾十位技術人員處理這些數據。
相比之下,AI可以大大降低拍攝的成本和要求。
2017年,泰伊·謝里丹和尼古拉·托多羅維奇創立了Wonder Dynamics公司,目的是為小規模的電影製作團隊提供低成本的技術支持。有了Wonder Dynamics的AI軟件,用戶在拍完一個場景後,可以用另一個角色替換鏡頭上的演員,而這個替換的角色,能夠模仿原演員的動作乃至面部表情。
Wonder Dynamics希望,那些致力於科幻電影的獨立製作人,擁有更多的機會,能夠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創造出像《阿凡達》或《頭號玩家》那樣的“大片”。
托多羅維奇說:“我們不知道下一個斯皮爾伯格在哪,他可能是某個村里的某個孩子。我們希望這種技術可以為世界各地的人提供機會,這樣他們就不必非要來到洛杉磯。”
他認為,對AI技術的監管應該比CGI技術還要更寬鬆一些,這樣它的成本會越來越低,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群演面臨“失業”? **
據美國媒體報導,早在幾年前,電影公司就已經開始使用人工智能技術來渲染背景角色,包括即將上映的漫威電影《美國隊長4:勇敢新世界》和網飛的新劇集《白宮謀殺案》。
不久前,國外的電影製作人還用人工智能製作出了第一部AI電影——《霜》。這部影片只有12分鐘。乍一看來,場景和人物都幾近“以假亂真”,但稍一仔細觀察,就能發現該片的人物特寫仍然有些失真。在做出張口說話等動作時,角色背後的AI本質便暴露無遺。
同樣在嘗試人工智能產品的洛杉磯電影製片人賈梅爾·雷諾茲(Jahmel Reynolds)認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渲染技術雖然先進,但目前還不夠逼真。
不過,漫威導演喬·羅素(Joe Russo)此前曾作出預測,在兩年內,人工智能就將具備創作一部成熟電影的能力。
看起來,大部分電影製作人對新技術的革新充滿期待。然而,演員們卻感受到危機在逼近。
“人工智能製片”的潮流威脅到了許多普通演員的生計。一些知名演員或許還可以憑此前累積的名氣與製片方談判,拿到較為理想的報酬。但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演員,大多靠擔任群眾演員為生。好萊塢製片人這項提案,很可能會“買斷”他們的整個職業生涯——甚至是生計。
當地時間2023年7月27日,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SAG-AFTRA成員Paul Forest背上的罷工口號:“AI Cannibal”(AI,食人族)
據美媒報導,目前在美國演員工會的16萬名會員中,有86%的演員,賺不到足夠的錢來支付醫療保障——2.6萬美元。
人工智能帶給電影業的動盪,是難以避免的。海爾林預測:“在接下來的幾個月甚至是幾年裡,電影業將會流失大量的工作機會。”
薪資待遇在降低,工作保障在惡化,人工智能的威脅日益逼近,好萊塢的16萬演員,不得不走上了街頭。
當地時間2023年7月28日,美國洛杉磯,演員簡·方達在Netflix工作室外的好萊塢演員編劇工會聯合罷工活動上發表講話
7月13日,由製片廠和流媒體服務商組成的電影和電視製片人聯盟(AMPTP)承諾最大幅度地提高最低工資、養老金和醫療保險繳納上限,並提出了一項“開創性的人工智能提案”,要求在製作任何數字複製品或修改演員表演之前需要獲得演員的批准,但演員工會並不滿意,認為它對保護演員權益的力度還不夠。
好萊塢震盪
目前,昔日的“電影天堂”好萊塢已經陷入尷尬的局面。當地時間7月13日,擁有16萬演員的好萊塢三大工會之一,演員工會-美國電視和廣播藝人聯合會(SAG-AFTRA)宣布罷工,好萊塢的影視工業開始停擺。
一些知名的演員也站了出來。據《好萊塢報導》,《碟中諜》系列主演兼製片人,“阿湯哥”湯姆·克魯斯開始向製片方施壓。 《芭比》女主角兼製片人,瑪格特·羅比,最近在倫敦參加首映時也向媒體表示,絕對會支持罷工行動。
此次罷工規定,演員不得露面宣傳自己出演的作品,播客與平面媒體的採訪也不行,不得進行任何製作工作,也不能進行獎項相關的任何採訪、宣傳或者出席頒獎典禮。
加上此前好萊塢編劇集體罷工,大量影視節目的進度停滯不前。據報導,迪士尼推遲了《阿凡達》和《星球大戰》系列多部影片的上映日期;華納旗下的翻拍片《紫色》、DC超英續集《海王2:失落的王國》都可能延後檔期。
目前看來,這場罷工潮或將造成至少數十億美元的損失,毋庸置疑,無論是對演員還是製片方來說,代價都是巨大的。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不過是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又一場“失業焦慮”。但不應忽略的是,人們無法信任的並非AI。正如詹姆斯·卡梅隆在接受采訪時所說的:“AI的兩大危機之一,是人類將教會AI貪婪,以獲取無底線的利益。”
隨著人工智能不斷觸及人類工作與生活的界限,人們無法再對其背後“降低成本”的邏輯視而不見。
此外,人們在為人工智能的便利而雀躍的同時,不妨也多加考慮:電影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為此捨棄其真實性和完整性?
畢竟,表演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