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AI重塑閱文
原創:番茄醬
來源: 新摘商業評論
8月10日,閱文集團發布2023年中期業績報告。
財報顯示,閱文集團2023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3.8億元,同比增長64.8%。
作為最大亮點,此次淨利潤的大幅增長,固然和順應當下互聯網的降本增效大潮有關,但也一定程度上源於閱文此前的結構性改革。
特别是在聚焦精品内容,优化分销渠道后,阅文付费阅读生态竞争力显著增强,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阅文在线业务MPU达到880万,同比增长8.6%,环比提升12.8%。这也标志着,当下的阅文,已经在充斥着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里站稳了脚跟。
但更显著的组合是AI+IP。从6月其史上最大规模的组织和业务升级,到7月发布国内首个网文行业大模型“阅文妙笔”,面对行业逻辑的转变与AIGC潮流,阅文正在经历蜕变,试图在AI爆发前夜,摸索出AI+IP的可行路径。
穿越週期
過去幾年間,網文行業陷入了市場劇變與整體內收的局面。
時間倒退,彼時一眾免費平台高舉流量大旗,試圖兜售一個更“時髦”的故事。面對外界對於“想像空間”的拷問,即便是閱文,也不得不捲入其中。
然而,隨著人口紅利減退,廣告市場沉寂,疊加以短視頻為代表的新興內容媒介崛起,免費網文對用戶的吸引力下降,網文賽道整體也受到衝擊,連帶著閱文也陷入了短暫的掙扎。
劇烈波動、充斥著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考驗著玩家們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而閱文作為中國網文行業二十年曆史的最重要代表,深厚的積累,也賦予其穿越週期的能力。
從本次財報來看,閱文一方面不再過多聚焦於基於流量的低效增長,而是通過內容、分銷渠道的優化,戰略性地減少了低投資回報率的營銷指出,從而改善運營效率。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阅文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下降26%;经营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6.1%提升至9.5%,non-IFRS归母净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6.3%提升至18.4%,降本增效成果可谓显著。
另一方面, 內容行業的馬太效應陡增,“爆款”的作用越來越大,內容行業對於頭部IP的需求水漲船高。
在此背景下,閱文的變革邏輯便是,堅持付費閱讀為基礎,並藉助AIGC的新技術,打通內容與產品,構建一個一體化的IP生態。
IP生意,很大程度上是一門販賣“熱愛”的生意,而用戶願意為愛付費的付費閱讀陣地,自然是最有效的孵化IP的土壤。
財報顯示,閱文的這一土壤非常穩固。今年上半年,閱文新增約20萬名作家、35萬本小說,優秀新生代作家不斷湧現,創作及內容生態持續繁榮。此外,今年上半年閱文全平台新增的均訂(平均每章節訂閱量)一萬以上的作品數量同比增長超50%,也從側面印證其付費生態的穩健。
面對下游,閱文旗下起點讀書通過搭建用戶的互動社區,孵化IP粉絲陣地等形式,成功激發了用戶與IP間的向心力。以起點讀書《詭秘之主》系列IP打造的官方主題站“捲毛狒狒研究會”為例,其上線首月快速匯聚了超60萬“詭秘”核心粉絲,使用戶日活環比上線前提升超200 %。
與此同時,閱文在IP孵化方面也交出了一份不錯的答卷。以精品劇集為例,除了正在熱播的《潛行者》外,《慶餘年第二季》《大奉打更人》等作品也已進入製作階段,而《鬥破蒼穹第二季》《與鳳行》等潛在爆款作品,則有望在下半年陸續上線。
在日前騰訊視頻動漫大賞2023年度發布會上,閱文動漫一口氣公佈了《鬥破蒼穹年番三》《詭秘之主》《全職高手S3》等15部作品的動畫計劃。
顯然,面對行業邏輯的更迭,閱文並沒有繼續沉迷於免費、付費兩種模式的無止境內捲,而是錨定IP生態來穿越週期。這一目標,也讓閱文迎來了更深層次的蛻變。
網文巨頭的蛻變
過去,反復強調著“大閱文”的閱文,一直以來都試圖實現迪士尼、漫威的IP全產業鏈模式,這也是外界對於閱文的期許。但縱觀閱文過去數年的境遇,其同“東方迪士尼”之間仍有著一些差距。
其中有外因也有內因。比如,身為內容平台,但卻沒能梳理好“內容”與“平台”的關係。
從“小閱文”與“大閱文”的視點來看,前者源自閱文沉澱已久的網文根基,後者則寄託著閱文IP生態鏈的野心,二者本應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但事實卻並非如此。
對此,閱文集團CEO兼總裁侯曉楠在業績發布會上坦言:“在原先的組織架構下,文學內容創作、閱讀產品運營、各類IP改編作品分屬於不同的部門管理,不利於實時協作。 ”
也就是說,由於部門牆、業務牆的存在,閱文過去更強調業務、IP改編層面的橫向拓展而非縱向挖掘,難以實現IP一體化開發。而IP粉絲,則在時間和空間上分散在不同時期,不同形態,差別巨大的改編中,從而稀釋了IP本來的價值。
今年6月,閱文啟動新一輪組織業務升級,成立包括內容生態平台事業部、影視事業部在內的“四大事業部”。
此次變革的一大關鍵詞,在於“大平台”。特別是內容生態平台事業部,打通了閱文過去割裂的內容業務與產品業務,使二者得以雙向驅動。
另一大關鍵詞則是AI。於本次組織變革中亮相的智能與平台研發事業部,值得高度關注。
當下,AIGC浪潮席捲著科技行業,也正在重塑傳統的內容生產模式。科技激變之下,閱文作為覆蓋內容生產上下游的產業巨頭,能否把握住這輪AIGC浪潮,很可能將決定其下一階段所處的位置。
對此,侯曉楠指出,AI對閱文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機會,我們計劃將AI融入各業務環節,例如輔助作家創作、豐富用戶互動體驗、網文出海、IP開發等。
而智能與平台研發事業部,正是順應AIGC浪潮的產物。據悉,該事業部主要負責AI大模型等技術攻堅和前沿實驗,旨在為IP生態增質提效。
就在此次組織變革的一個月後,首份AI答卷完成——在7月19日閱文發布了國內網絡文學行業首個大模型“閱文妙筆”。在現場演示中,閱文妙筆不僅熟識“網文梗”,回答了涉及《慶餘年》《道詭異仙》等知名作品和網文“黃金三章”等數個問題,還交出了頗具“網文感”的內容答卷,堪稱最懂網文的大模型。
從發力IP,到擁抱前沿科技,蛻變後的閱文,正從一家網文公司變成一家AI+IP公司。
AI+IP,閱文的下一章
身處科技變革的時間節點,各行各業的玩家們都試圖通過AIGC講述新故事。然而,故事能否講通,取決於技術能否真正同業務融合。
而AIGC之於閱文,至少能解決這樣幾個實際問題。過去,受限於改編效率的問題,IP跨品類開發過程中往往存在著一定的滯後性與割裂性。
以網文漫改為例,完成一部網文漫改的周期大概在1年左右,一部動畫開發週期則在1到2年。而長周期既拉高了投入,亦加劇了IP熱度降低的風險,從而降低了容錯率。
這無疑拖慢了閱文IP生態鏈建設的進程:優質IP已經堆成了大山,但IP改編往往只是淺嚐輒止,無法滿足受眾更多維度的需求;許多優質IP甚至無法獲得改編機會。據悉,閱文每年IP開發率不足千分之五,這個數字顯然遠遠無法滿足消費市場的訴求。
而AIGC,正是解決閱文現階段IP開發效率低下的一劑良藥。
就拿漫改場景來說,過去單格漫畫上色環節普遍需要2小時左右,而在AI技術的加持下,上色效率近乎翻倍,整體漫改效率則實現了20%的提升。
再比如衍生品開發,過去,受限於形象製作效率,衍生品開發往往需要等待小說、動漫完結後才能展開。但基於AIGC應用,衍生品開發工作效率提昇明顯,甚至能在故事更新階段就介入其中。
面向上游創作生態,AIGC提效效果同樣明顯,以基於“閱文妙筆”的首款應用“作家助手妙筆版”為例,其並非市面上空洞無味的“AI網文”的生產者,而是一款提升作者創作效率的工具性應用——以“最懂網文”的姿態分擔部分枯燥、冗餘的工作,從而解放作者,使其更能聚焦於故事的創意性與核心內容創作上。
除此之外,不論是營造沉浸式內容體驗的AI虛擬角色,還是指數級降低網文翻譯成本,拓寬出海規模的AI機翻,均體現著AIGC之於閱文的廣闊應用空間。就在8月11日,閱文旗下的瀟湘書院App上線測試了基於AI的網文陪伴功能築夢島,有讀者評價稱“像角色活過來了一樣”“像進入了異次元”。
當然,AIGC也並非萬能鑰匙。對此,侯曉楠指出,AIGC生成的內容缺乏連續性,且暫時無法通過簡單的步驟將文字轉化為流暢的長篇視覺化內容,因此現階段還很難參與腳本、分鏡等對創意性、專業性要求較高的環節。
但不难推测,随着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其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宽,阅文多品类IP改编效率也将得到更显著的提升,并实现IP多形态的同时开发——从量变,到质变。
這意味著,積極求變、以AI+IP驅動的閱文,旨在形成一個不僅限於閱讀,而是一個多模態的內容體驗平台,進而以AI提升IP的開發效率。這一新的價值模型,或將重塑閱文,使之再上一個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