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聯合推廣任務上線!
本次活動總獎池:1,250 枚 ES
任務目標:推廣 Eclipse($ES)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ES 專場
📄 詳情參考:
Launchpool 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4
Alpha 第11期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7
🧩【任務內容】
請圍繞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動進行內容創作,並曬出參與截圖。
📸【參與方式】
1️⃣ 帶上Tag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發帖
2️⃣ 曬出以下任一截圖:
Launchpool 質押截圖(BTC / ETH / ES)
Alpha 交易頁面截圖(交易 ES)
3️⃣ 發布圖文內容,可參考以下方向(≥60字):
簡介 ES/Eclipse 項目亮點、代幣機制等基本信息
分享你對 ES 項目的觀點、前景判斷、挖礦體驗等
分析 Launchpool 挖礦 或 Alpha 積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對比
🎁【獎勵說明】
評選內容質量最優的 10 位 Launchpool/Gate
以太坊價格與收入的微妙聯繫是更具前瞻性的頂底信號?
原文作者:SAM ANDREW
原文編譯:MarsBit,MK
以太坊具有生產性資產的屬性,它能產生利潤,這些利潤歸屬於代幣持有者。但是它是否像股票一樣被看作是一種生產性資產?以太坊的估值倍數會影響ETH 的價格嗎?
估值倍數是一種評估資產價值的啟發式方法。谷歌以30 倍的盈利交易,英偉達以230 倍的盈利交易。如果谷歌的現有盈利在未來30 年內持續不變,那麼需要30 年才能收回對谷歌的投資。如果谷歌的盈利增長,所需年數會更少。與英偉達相比,谷歌在估值上相對「便宜」。入市估值,例如30 倍與230 倍,不僅僅是投資回報的唯一驅動因素,但卻是重要因素之一。昂貴的資產,比如英偉達,其當前估值倍數中已經包含了高增長的預期。如果它們不能達到這些高遠的預期,價格將會暴跌。
類似的估值倍數也可以應用於加密領域。市值除以總費用是一種加密估值倍數,市值代表市場對資產價值的當前看法,費用是協議產生的總收入,一個區塊鏈的收入類似於它在整個網絡中分配的利潤。因此,一個區塊鏈的收入和盈利倍數是相同的。
以太坊交易的估值倍數是多少?
以太坊當前交易的滾動七天年化費用的倍數為100 倍。自2022 年夏季以來,以太坊的費用倍數在25 倍和235 倍之間波動(參見下圖:自2022 年低點以來:ETH 價格和市值/ 費用)。
資料來源:CoinMetrics、 artemiz.xyz
意外的關係
上面的圖表顯示了ETH 價格和估值倍數之間的反向關係。購買ETH 的最佳時機是在2022 年底,當時ETH 的價格約為1200 美元。然而在那個時候,ETH 的估值倍數更高,約為200 倍的費用。到了2023 年春季,ETH 的價格接近2000 美元,但其費用倍數降至50-100 倍。
價格和估值倍數之間的反向關係是意外的。通常情況下,當資產的估值倍數較低時,購買該資產會更划算。倍數通常在資產達到一個轉折點之前較低。市場意識到資產被低估。隨著價格的上漲,估值倍數也會增加。
下面的圖表(2010 年代牛市:標準普爾500 指數和市盈率)說明了價格和倍數之間的普遍關係。它描繪了2010 年代美國股市牛市的走勢,直到Covid 爆發。標準普爾500 指數在這個十年初以約15 倍的市盈率交易,自1928 年以來平均為18 倍,自2000 年以來為26 倍。 2011 年,美國從全球金融危機中走出,利率接近歷史低點,這個轉折點出現了。此後,價格和倍數開始穩步上升。
資料來源:Macro Trends
那麼,我們可以從以太坊的倍數中推斷出什麼?
以太坊的倍數是否表明ETH「便宜」還是「昂貴」? 「便宜」或「昂貴」如何體現在ETH 的價格表現上?這是否像股票市場一樣是一個好的買入機會的指示?分析歷史數據可以解答這些問題。
在五年內,ETH 的價格從10 美元漲至4000 美元以上。這400 倍的價格變動使得在一個圖表中觀察關係變得困難。相反,不同的時期被突出以說明趨勢。
2017 年的牛市突顯了倍數和價格之間的反向關係。 2017 年初,ETH 的費用倍數達到驚人的7700 倍(參見下圖: 2017 年牛市:ETH 價格和市值/ 費用)。然而,從價格走勢來看,那是購買ETH 的好時機,價格約為10 美元。隨後,ETH 的價格增長了10 倍,倍數下降到100 倍。
資料來源:CoinMetrics、 artemis.xyz
2021 年的牛市也呈現出相同的趨勢。在2020 年初,ETH 的價格約為200 美元,當時它的費用倍數為650 倍(參見下圖: 2021 年牛市:ETH 價格和市值/ 費用)。 ETH 的價格增長了24 倍,而其倍數壓縮到22 倍。
資料來源:CoinMetrics、 artemis.xyz
以太坊的熊市也呈現出相同的反向關係。在2018 年初,ETH 的費用倍數降至200 倍的低點,而其價格接近1000 美元的峰值(參見下圖: 2018 年熊市:ETH 價格和市值/ 費用)。幾個月前,ETH 的費用曾超過3000 倍(參見上圖: 2017 年牛市:ETH 價格和市值/ 費用)。
資料來源:CoinMetrics、 artemis.xyz
同樣,賣出的時間也是在2021 年末,當時ETH 的費用倍數降至25 倍的低點,而其價格達到了創紀錄的4000 美元(參見下圖: 2022 年熊市:ETH 價格和市值/ 費用) 。
資料來源:CoinMetrics、 artemis.xyz
結論
ETH 的價格和倍數呈反向關係。歷史表明,最好在其倍數達到峰值時購買ETH,在其倍數達到低谷時賣出。這意味著在其估值倍數最高時購買ETH,在其估值倍數最低時賣出。
這是非常反直覺的,這與生產性資產(如股票)的交易方式不同。什麼解釋了這種奇特的關係呢?
這種反直覺的結論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解釋:
1. 市場具有前瞻性
無論是股票、商品還是加密,市場都具有前瞻性。價格反映了未來的預期,而不是過去發生的事情。可以這樣理解:一家公司的價值是基於其未來現金流的。
市值/ 費用倍數反映了特定時間點上以太坊的費用。用於計算倍數的費用是過去七天的費用總和乘以52 週。它並不反映以太坊未來的費用潛力。費用數字不是一個前瞻性的指標。
分析歷史數據證實了以太坊市場具有前瞻性。在2017 年的牛市中,以太坊費用在以太坊中的漲勢之前就已經上漲了(參見下圖: 2017 年牛市:ETH 價格和費用)。注意,價格在2018 年初沒有像費用那樣迅速下降。
資料來源:CoinMetrics、 artemis.xyz
在2021 年的牛市中出現了類似但較弱的趨勢。截至2021 年5 月,價格在相應的費用增加之前就已經上漲(參見下圖: 2021 年牛市:ETH 價格和費用)。然而, 2020 年夏天,費用幾乎增加了兩倍,而ETH 價格沒有相應的上漲。此外, 2021 年初,費用的增長導致了ETH 價格的增加。首先出現的轉折點可能是由於Covid。在2020 年夏季,人們處於封鎖狀態。 DeFi 應用爆發式增長。由於此原因,用戶在以太坊上的費用支出增加。然而,投資界並沒有關注加密領域。
資料來源:CoinMetrics、 artemis.xyz
在牛市中,ETH 價格提前上漲以應對不斷增長的以太坊費用的證據是最清晰的。在ETH 價格下跌或橫盤的時期,這種關係既沒有被否定也沒有被證實。出於簡潔起見,我們省略了熊市和橫盤市場中的ETH 價格和費用圖表。
2. ETH 並非以費用的倍數估值
市場可能不會將以太坊作為費用的倍數來估值。如果市場確實這樣做,那麼ETH 的價格和費用倍數應該在某種程度上同步變動。邏輯應該是,較低的倍數往往意味著更有吸引力的入場價格,而不是相反。
以太坊的費用倍數劇烈波動,趨向於較高的估值倍數。自2016 年以來,以太坊的倍數在10 倍至8800 倍之間波動。自2021 年以來,這個範圍縮小到20 倍至235 倍。估值倍數仍然相對較高。
以太坊具有生產性、商品性和價值存儲性的屬性。生產性資產的估值基於盈利的倍數。而商品和價值存儲資產則不然。很難通過費用的倍數來合理解釋ETH 的估值,這可能表明ETH 更多地被看作是一種價值儲備資產,而不是生產性資產。
然而,這有一個複雜的問題!如果ETH 並不是以生產性資產的方式估值,那麼為什麼價格會提前反應費用的增長呢?根本上來說,不應該。畢竟,如果ETH 是一種價值儲備資產,那麼以太坊的費用增長對其估值並不會產生太大影響。
但是費用確實會對價格產生影響,影響有多大?
很難說,ETH 價格受到多個變量的影響,包括宏觀因素、監管和競爭。要將不同的變量隔離出來,以確定哪個對價格影響最大是不可能的。
在加密領域,以及特定地說是以太坊,基本面,如費用,對於加密領域和特定地說是以太坊,確實很重要。基本面決定了網絡的健康狀況和前景。對於Layer 1 區塊鏈而言,基本面只能在估值網絡方面做到這一點。一個區塊鏈的大部分價值在於它的貨幣性質。它作為價值儲備和價值轉移的能力。它保護網絡的能力。在Layer 區塊鏈上構建的協議和應用更多地依賴於它們的生產性資產屬性,正如在「Token Value Creation: Funnels into one thing」中所解釋的那樣。
因此,你不能從交易倍數中推導出ETH 的價格。以太坊的「便宜」或「昂貴」的倍數並不能說明太多問題。但以太坊的指標,特別是它的費用,推動了價格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