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崛起,“草原雲谷”烏蘭察佈出圈記

作者:互聯網的那些事兒

原標題:《大廠雲集,“草原雲谷”烏蘭察佈出圈記》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烏蘭察布常年大風、乾燥,年平均氣溫只有4.3℃。於是,烏蘭察布的“冷”,變成了一種資源。

烏蘭察布市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豐富,均屬於國家一類資源地區,可開發利用的風電資源3000萬千瓦,光伏資源5600萬千瓦,有效風場面積佔全國的十分之一。

我國首條“西氫東送”管道納入國家規劃,起點位於烏蘭察布市,建成後將助力京津冀地區實現“雙碳”目標,對我國跨區域氫氣輸送管網建設具有戰略性示範引領作用。

隨著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產業競爭力邁上新台階,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接連推出,促使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走得更穩、更遠、更有底氣。

但近年來,大廠也開始蜂擁而至。

2016年,烏蘭察布華為雲數據中心宣布投入運營,成為“華為雲服務全國的一級節點”,一時引來多番報導。

過去六七年間,除了不斷加碼的華為,阿里、蘋果、快手……這些響噹噹的Big Name相繼宣布入駐烏蘭察布,投建數據中心。

大廠們一致希望高效算力的潮流下,可以通過在烏蘭察佈設立數據中心,減少碳排放和降低PUE。

01 能源在哪,大廠就在哪

對於大廠來說,數據中心在哪落地,重點取決於氣候、地質、區位、能源電力基礎等綜合性考慮。

而地處中溫帶,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的烏蘭察布更像是天選之地。

首先,烏蘭察布可以實現電力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基於良好的氣候條件,這裡適合存放數以萬計的服務器設備,給它們散熱冷卻,將PUE值控制在1.26 以內(2021年全國平均值1.49),甚至達到1.1。

其次,烏蘭察布擁有規模化的風電基礎。

據介紹,烏蘭察布風電基地一期600萬千瓦項目,是國家能源局批复的首個大規模可再生能源平價上網示範項目,是推動我國風力發電去補貼化、新能源轉型發展的重大項目,對於探索新能源優勢區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另外,烏蘭察布擁有極低的用電價格。

根據公開數據,當地目前清潔能源裝機容量突破817萬千瓦,綠電佔比近50%。這裡每度電的價格是0.26元,低於2021年中國工業用電每度0.61元的平均價格。

在良好的落地條件下,2020年快手將首個自建數據中心落地於烏蘭察布。

據悉,為了面向未來五年內的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場景,快手將容量設計為30萬台服務器,將擁有最大規模的離線計算服務器集群,是業界最大的專用於大數據/AI的數據中心。

當然,快手數據中心並不是第一家。

在快手前,華為、阿里和蘋果等公司的11個數據中心項目已在烏蘭察布落地,總投資規模達到357億元,服務器規模150萬台,而“南貴(陽)北烏(蘭察布)”的數據中心格局開始正式形成。

不過有一說一,投資烏蘭察布數據中心,快手服務器規模一下躍升到全國互聯網行業前五。

目前阿里與騰訊擁數據中心服務器規模在百萬級,屬於第一梯隊;百度、字節跳動、快手與京東則屬於第二梯隊,擁有幾十萬台服務器。

很顯然,隨著雲計算、大數據、虛擬化、人工智能化、物聯網、移動互聯的逐漸成熟,多樣性的數據中心開始在烏蘭察布崛起,而烏蘭察布也擁有了“BIG DATA”。

事實上,從烏蘭察布自身的角度出發,這又何嘗不是烏蘭察布與大廠的雙向奔赴呢。

02 烏蘭察布需要一個支點

最早的烏蘭察布與工業無關,因為海拔、降水、以及黃土土壤都非常適宜土豆生長,但凡提到烏蘭察布就全都是“土豆”的標籤。

據悉,烏蘭察布其實還有一個不太為人知曉的響亮名片,那就是“中國薯都”。

真正的“土豆系”形態與顏色各千,並且最齊全的實際上是在烏蘭察布。藍色、黃色、紅色、紫色,紋理還有波點的、條紋的、圓圈形的,多的是外地人沒見過的。

但很現實的問題是,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即便土豆的花樣再多,以及能組成的菜繫再多,也沒法帶領烏蘭察布走出內蒙古。

原因在於,國內宜種植土豆的地區,遠不止烏蘭察布。

在土豆種植面積上,北方一作區、西南混作區、中原間作區、南方冬作區等四區分別佔全國總種植面積的50%、37%、8%和5%。其中,南方冬作區充分利用水稻等作物收穫後的冬閑田,潛力巨大。

更全面一點來說,烏蘭察布曾是一個長期處在深度貧困的農牧城市,過去不僅產業結構單一,就連工業基礎也極其的一般。

就是這樣的一個烏蘭察布比任何地方都需要一定發展的支點,但也因為年平均氣溫為2.5℃—6℃的“高冷”環境以及距離北京、天津足夠近的地理位置,烏蘭察布擁有了經濟發展的支點。

別看在GDP上,2022年的烏蘭察布GDP已經達到一千多億元,但早在烏蘭察布尚未成為數據中心聖地之時,烏蘭察布2017年的GDP不過才七百多億元。

在產業上,最早得益於2018年華為數據中心將業務擴展到公有云、流程IT、渲染、異地災備等領域,烏蘭察布的整體GDP開始出現抬升。

數據來源:中經數據

根據數據顯示,烏蘭察布GDP從2018年的748.1億元開始抬升至2020年的826.9億元。

緊接著,隨著AI、大數據等領域對算力需求增加,UCloud、蘋果、阿里等越來越多廠商先後將數據中心落地於烏蘭察布,僅僅兩年的時間烏蘭察布GDP增長了191億元,不僅突破了2016年的高位,還達到了新的高點1017.9億元。

烏蘭察布也因此從過去定位農牧業、旅遊業的“避暑之都”“馬鈴薯之都”,到大數據、新能源等新興風口產業的“草原雲谷”“風電之都”。

當然,這些對於烏蘭察布來說,還只是一個開始。

得益於全國最便宜的電價加上適宜的氣候,雙管齊下,烏蘭察布給各大廠商帶來的是數據中心的最大的成本——電費大幅節省。

於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各大產業對碳中和的要求,烏蘭察布未來的發展遠遠不止於此。

03 烏蘭察布,遠不止於此

先從能耗的角度看,大數據中心是一個“能耗大戶”。

基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由於基建、電力、人力等成本,相對於西南以及內蒙古等區域要高很多,於是未來的數據中心在一線城市的規模都不會太大。

另外,對於寸土寸金的一線城市而言,大數據中心所需要的大體量,也很難滿足。

更詳細一點來說,大數據中心裡不僅有大量的服務器,還包括計算機系統和其它與之配套的設備,以及數據通信連接、環境控制設備、監控設備以及各種安全裝置。

此外,基於運營要求,價低、電力資源豐富地區更適合數據中心落地。

其中能耗成本又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機櫃的耗電成本,二是機櫃散熱帶來的空調耗電成本。據統計,能源成本佔數據中心總運營成本的50%。

更關鍵的一點是,大數據中心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為了保證數據可以24小時隨時調取,數據中心內的服務器必須提供7*24小時全天候服務。

在地理優勢面前,烏蘭察布已簽約落地17個數據中心企業,共計26個數據中心項目。投資規模約為732.1億元,服務器簽約規模約419.1萬台。

其中華為、阿里巴巴、中國銀保信等數據中心分別投資60億元、30億元、10.8億元。

據悉,在服務外包上,華唐、博岳通信、梧桐木等10多家服務外包企業相繼入駐投運,吸納5至6萬人就業,中國北方服務外包基地正在形成。

在數據中心之外,烏蘭察布的大產業格局也正在逐漸形成。

據烏蘭察布日報報導,截至7月22日,全市共實施招商引資項目517項,其中,今年新簽約項目332項(已開工120項,正在辦理前期手續212項),同比增長492.86%;總投資2813.62億元,同比增長166.39%。

目前,全市招商引資開復工項目305項,同比增長98.05%;總投資1801.25億元,同比增長8.96%。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