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聯合推廣任務上線!
本次活動總獎池:1,250 枚 ES
任務目標:推廣 Eclipse($ES)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ES 專場
📄 詳情參考:
Launchpool 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4
Alpha 第11期公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37
🧩【任務內容】
請圍繞 Launchpool 和 Alpha 第11期 活動進行內容創作,並曬出參與截圖。
📸【參與方式】
1️⃣ 帶上Tag #Gate Alpha 第三届积分狂欢节 & ES Launchpool# 發帖
2️⃣ 曬出以下任一截圖:
Launchpool 質押截圖(BTC / ETH / ES)
Alpha 交易頁面截圖(交易 ES)
3️⃣ 發布圖文內容,可參考以下方向(≥60字):
簡介 ES/Eclipse 項目亮點、代幣機制等基本信息
分享你對 ES 項目的觀點、前景判斷、挖礦體驗等
分析 Launchpool 挖礦 或 Alpha 積分玩法的策略和收益對比
🎁【獎勵說明】
評選內容質量最優的 10 位 Launchpool/Gate
競逐「模都」,中國城市卷瘋了
作者:白嘉嘉美編:漁夫
**來源:**矽基研究室
8月11日上午,國家數據局迎來了一批來自安徽的重要訪客。
據當地媒體報導,安徽省數據資源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朱誠帶隊赴國家數據局匯報工作,匯報的重點內容除了安徽省數據共享開放、授權運營和數字經濟等工作情況外,**還結合安徽實踐和工作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懇請國家數據局給予安徽更多支持和指導。 **
而在4天后,來自安徽的老牌AI企業科大訊飛發布了星火認知大模型2.0,CEO劉慶峰在發布會上重點感謝了政策端的支持,表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實施後,科大訊飛會更多推廣星火大模型,助手生態也會變得更豐富。
短短幾天之內,安徽政府與科大訊飛「兵分兩路」,一支「進京」,一支「參戰」,兩幅圖景中,大模型時代鮮為人知的一重維度被揭露了出來——**今天如火如荼的百模大戰背後,實際上是城市間的角力。 **
**爭做「模都」,中國城市有多拼? **
打開政府門戶網站搜索人工智能,會發現大量扶持大模型企業和人工智能領域的政策。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莫過於地方政府簡直像「養孩子」一樣培養人工智能企業,比如安徽和科大訊飛。 **
作為安徽打造「中國聲谷」的C位主力,科大訊飛的崛起,離不開安徽政府的扶持。
「中國聲谷」是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產業基地的別稱,首次出現在《中國(合肥)智能語音及人工智能產業基地(中國聲谷)發展規劃(2018—2025年)》中。
這份放出豪言要在2025年前培育1家超500億元級企業、2家100億元級企業,孵化企業達500家的文件,出台在2017年12月29日。
而在一個多月前的2017年11月17日,科大訊飛便入選了首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承擔建設智能語言平台的功能。其餘三個平台是百度、阿里雲、騰訊,分別承擔建設自動駕駛、城市大腦、醫療影像平台的功能。
先是在半年之後將發展規劃的等級、規模和時長進行了升級,於2018年5月11日發布《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規劃(2018—2030年)》,之後每年或出台政策,或披露人工智能技術在行政工作中的應用,或在公開演講中為科大訊飛背書。
比如2020年,時任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就曾強調,要把科大訊飛等龍頭的作用強起來,加快培育全球性領軍企業,圍繞未來五年發展方向和今明兩年發展重點,謀劃「大手筆」戰略規劃。
細看這些文件,能找到許多今天被重點關注的領域,智能機器人、虛擬現實、智能運載工具等等,而科大訊飛、寒武紀、長鑫存儲等被點名的企業也早已邁過了百億甚至千億市值的門檻。
**類似的故事也發生在百度和北京、騰訊和深圳、阿里和杭州之間。 **
比如,深圳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與騰訊合作打造「深國際智慧園區」,攜手推動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的開發和應用,建設智慧城市;
杭州市臨平區與阿里巴巴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建設「工業大腦+未來工廠」為構建的未來智造樣板區、開展數字農業合作;
北京投入建設自動駕駛示範區,為百度、小馬智行等自動駕駛企業提供落地場景。
**可以說,今天會是哪些大模型玩家身處第一梯隊,其實早在多年之前就已經埋下了伏筆。百模大戰背後,其實是各大城市之間的角力。 **
成為「模都」的不同路徑
雖然這些城市都明確地給出了支持的態度,並且出台了許多政策為企業護航,但在側重點上仍體現出些許差異。
**對比杭州、北京、上海三地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文件中數據管理的章節,有相同也有不同。 **
**共通的部分在於,均致力於推動數據開放共享,建設數據流動市場。 **
不同點則在於,杭州更注重規則的完善,為互聯網城市豐富的數據庫挖掘出一條合法合規的使用渠道;北京強調打造數據基礎制度的示範區,搭建數據標註平台,擴大數據庫規模,符合其側重核心軟硬件提升的風格。
而上海鼓勵上海數據交易所、大數據研究室等參與到產業中去,保障中小企業、個人開發者等公平使用開放數據,注重激活民營資本投資人工智能。
**不同城市的側重點之所以有所不同,與城市本身的資源禀賦及運作邏輯有關。 **
以上海為例。從人工智能相關產業的產值來看,上海約在3821億元左右,領先北京和深圳的2270億元、2488億元,資本優勢較為明顯。
**但上海的劣勢也同樣明顯——沒有站穩頭部的大模型企業。 **
今年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舉行期間,國家標準委指導的國家人工智能標準化總體組宣布,我國首個大模型標準化專題組組長,由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與阿里、科大訊飛、360、華為、中國移動研究院等企業聯合擔任,被視作成功入局「大模型國家隊」。
之所以呈现出「强资本,弱企业」的态势,主要是因为上海位于产业链中游,在人工智能芯片、机器学习等领域成果显著,但下游应用相对弱势,这也决定了上海相关产业政策的底色,结合民间资本与研究院所发挥动能。
**反觀下游相對強勢的深圳,則在6年時間內實現了對北京的反超,奪下了人工智能「密度」第一城的桂冠。 **
2016年,北京、深圳、上海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數量分別為3.98萬家、3.61萬家、2.65萬家,北京勇奪榜首。
而到了2023年,憑藉著憑藉4.26萬家企業的增量,深圳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數量達到6.38萬家,一舉超過北京(4.78萬家)。
**完整的人工智能產業鏈,和華為、騰訊等人工智能產業細分領域龍頭,是深圳反超北京的王牌,不僅帶來了豐富的應用場景,更為當地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和市場份額。這種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態勢,是企業落地深圳的主要原因。 **
**除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勇立人工智能浪潮一線的城市外,其他新勢力城市爭做「模都」也有不小的野心。 **
比如,西安、合肥、杭州等新勢力不斷出台政策,根據自身特點佈局新興賽道。而技術基礎相對薄弱的城市,如河北、鄭州,則是通過投入建設和運行算力中心,構築大模型時代的算力底座。
據「矽基研究室」不完全統計,僅七八月份就有河北、濟南、北京、武漢、福建、南京、上海、鄭州9個城市投建、落成算力中心。
挑戰與機遇並存
各大城市下注大模型企業,競逐「模都」,原因也並不難理解。 **顯然是看重的是它們所帶來的百億甚至千億級別的產業集群,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崗位以及國際影響力。 **
根據艾媒諮詢數據,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為1500億元,預計在2025年將達到4000億元,衍生產業更是達到萬億級別。
如曾經阿里的「淘寶村」,「風投之都」合肥在新能源產業競逐中帶來的人口流入,AI與大模型技術也同樣起到類似的作用。
以人工智能背後的「老師」——數據標註產業為例,百度等科技企業已陸續在山東、山西與海口等地建立了數據標註基地,帶動當地就業環境的改善。
而站在更遠的角度,**在各地政府的托舉和企業自身的努力下,中國的人工智能產業也得以站穩世界第一梯隊,「百模大戰」正是其創造力和活力的體現。 **
當然,在機遇之下,挑戰也依舊存在。
一方面,隨著產業形成規模,影響力逐步擴大,各地對大模型相關技術的監管將成為影響產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
近半年來,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一起鑄成了大模型時代的第一道門檻,或許不在不遠的未來,更具體的分類分級細則也會出現。
另一方面,大模型發展尚處初期,包括數據規模、數據質量、訓練難度等在算力、數據與算法層的問題,也同樣掣肘大模型產業化的進度。
當然,不發展就是最大的不安全。眼下來看,這場「模都」之戰也尚在早期,競爭的背後,如何在政策、資金與製度上實現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化落地,在監管與創新間尋求平衡之道,才是各地政府的長遠課題。
參考資料:
*城市進化論:“模都”之戰打響,又一個城市洗牌機會? *
城市進化論:風口競逐,誰能晉級AI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