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正式啓動!
分享你對 $ERA 項目的獨特觀點,推廣ERA上線活動, 700 $ERA 等你來贏!
💰 獎勵:
一等獎(1名): 100枚 $ERA
二等獎(5名): 每人 60 枚 $ERA
三等獎(10名): 每人 30 枚 $ERA
👉 參與方式:
1.在 Gate廣場發布你對 ERA 項目的獨到見解貼文
2.在貼文中添加標籤: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貼文字數不低於300字
3.將你的文章或觀點同步到X,加上標籤:Gate Square 和 ERA
4.徵文內容涵蓋但不限於以下創作方向:
ERA 項目亮點:作爲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司,ERA 擁有哪些核心優勢?
ERA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保障代幣的長期價值及生態可持續發展?
參與並推廣 Gate x Caldera (ERA) 生態周活動。點擊查看活動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169。
歡迎圍繞上述主題,或從其他獨特視角提出您的見解與建議。
⚠️ 活動要求:
原創內容,至少 300 字, 重復或抄襲內容將被淘汰。
不得使用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二期# 和 #ERA# 以外的任何標籤。
每篇文章必須獲得 至少3個互動,否則無法獲得獎勵
鼓勵圖文並茂、深度分析,觀點獨到。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20日 17
Mantle Network兩萬字研報:從技術特點到代幣模型,深入了解模塊化Layer2新星
Mantle Network是一個兼容以太坊虛擬機(EVM)的模塊化Layer 2網絡,由BitDAO 孵化,利用roll-up 技術和去中心化的數據可用性層(Mantle DA)提供高吞吐量、低費用和快速確定性的服務,同時保證了以太坊級別的安全性。同時還使用了多方計算和去中心化的排序器來增強網絡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程度。 Mantle Network 的目標是為以太坊生態系統提供一個高性能、低費用、易於使用的平台,以促進去中心化應用的大規模採用。
1. 研究要點
1.1. 核心投資邏輯
Mantle Network是一個基於Optimistic Rollup 技術的L2 擴展解決方案,它提供了EVM兼容性和模塊化設計。它的核心投資邏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Mantle Network由知名DAO组织BitDAO孵化,因此在技术团队实力和资金支持上具有显著优势。这为 Mantle 站稳激烈的Layer 2竞争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与此同时,Mantle已经与多家顶级项目达成战略合作,这将有利于其快速融入以太坊生态并聚集用户与应用场景。随着以太坊生态的持续发展壮大,Mantle还可进一步打开巨大的市场空间。可以说,Mantle具备雄厚的技术和资金后盾,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正在构建一个共赢的生态体系,这是其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关键所在。此外,从资产配置看,Mantle Treasury持有大量主流数字资产,这为其提供了更强劲的流动性支持和做市能力,有利于巩固 MNT 代币的价格。相比只持有治理代币的其他DAO,Mantle更丰富的资产储备也使其能充分融资生态建设。Mantle可以利用资产优势设立生态基金,吸引高质量项目。这也是 Mantle 作为重要Layer 2网络之一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关键支撑。
完善的治理機制有利於代幣的長期穩定增值。 Mantle Network的背後組織BitDAO 已經採取了各種措施來提升其代幣經濟模型的長期穩定性和升值潛力。比如改變了Bybit的捐贈模式,固定階段減少捐贈量,降低代幣流通;通過治理理論理論國庫代幣通脹風險;學習其他L2代幣模式控制增量不超過總量2% 等。這些治理舉措反映了Mantle Network 的背後對於團隊維護代幣價值非常重視,並善於總結其他成功案例的經驗,這也使MNT 代幣相比加密資產具有更好的長期增值潛力。可以預見,隨著生態發展成熟,Mantle Network 會不斷完善治理機制,並基於DAO的集體智慧制定更多提升代幣內在價值的政策,這為MNT 的長期投資前景奠定了基礎。
Mantle Network的多種運營機制為MNT 代幣提供了減少流通量的途徑。不同於其他L2 將ETH 作為Gas 代幣,MNT 代幣被當作成為Mantle 鏈的Gas 代幣,隨著生態穩定發展、鏈上交互活躍,MNT將會穩定消耗,而無需進行其他的人為調控,是一個穩定的通縮模型。同時,通過多個代幣質押場景,將有效減少代幣流通量,提升代幣價值。 Mantle Network的經濟模型設計讓MNT 在多方面具備流通量減少的機制,這為其長期投資價值提供了支持,是MNT 投資的一個核心邏輯。
Mantle Network採用了模塊化的技術路線,這體現了其技術系統的前瞻性。 Mantle各組件功能明確劃分,採用松耦合設計,這保證了系統的靈活性,使其能夠按需調整組件以適應技術和業務變化。比如數據可用性組件EigenDA可以方便替換為其他存儲方案,與Monolithic架構相比, Mantle 的模塊化系統更易進行更新迭代,其安全性和穩定性也更高,系統出現問題也可以通過升級單個組件來解決,而非需要全面重構。此外,模塊化也使第三方可以根據需求只接入或使用Mantle 系統的部分功能,這拓展了系統的適用範圍和場景。這種設計理念值得其他項目學習,也是Mantle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的技術基礎。
Mantle Network 實現了其他L2 網絡難以達到的超高可擴展性。 Mantle使用Optimistic Rollup 和獨立的數據可用性層EigenLayer,可以提供更低成本和更快速的交易。這種架構與Cartesi、Loopring、Polygon、Arbitrum 等其他以太坊Layer 2擴容解決方案不同,儘管Mantle 不是唯一使用獨立數據可用性層的L2解決方案,但其數據可用性層MantleDA 是去中心化的,而其他L2 網絡的數據可用性層多采用中心化架構。這使得Mantle可以實現真正的去中心化和高可擴展性,Mantle通過這種技術架構創新,有望提供超過其他L2 網絡的交易性能和低成本優勢。這種可擴展性提升將有利於其實現廣泛採用和取得競爭優勢。因此, Mantle 的超高可擴展性是其一個重要的區別化技術優勢和投資價值點。
Mantle Network 的安全性建立在以太坊強大的共識機制和驗證節點集之上。 Mantle的狀態和交易是由以太坊的驗證節點按照與L1 鏈上交易相同的方式進行驗證的。也就是說,驗證Mantle 交易安全性的節點集與以太坊的一致,這與其他L2 網絡使用自己的共識模型不同,Mantle 直接復用了以太坊的安全模型。因此,Mantle可以繼承以太坊的強大安全性,其安全性不弱於以太坊主網,這種緊密融合以太坊安全模型的設計,使得Mantle相比其他L2網絡,在安全性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和更高可靠性。這是Mantle網絡一個核心的競爭力和投資價值所在。
1.2. 估值
根據CoinGecko數據,截至2023年9月3日,$MNT代幣價格為0.45美元,市值為14.59億美元,流通量32.34億枚,總量62.19億枚,全流通市值為28.05億美元。經過對Mantle Network 項目的深入分析和價值評估,我們認為在當前階段$MNT 代幣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值,但從長期來看,如果Mantle 能夠實現其技術承諾,穩步發展生態,充分體現出其技術優勢、生態潛力和市場空間,其估值將具有提升的空間。
我們會在後續報告(6.2 項目估值水平)中詳細闡明Mantle Network 的估值分析方法和依據。同時,我們會持續關注其生態發展動態,以便及時調整對其估值判斷。
1.3. 項目風險
Mantle Network 當前面對的風險主要是:面臨激烈的Layer 2競爭環境的競爭風險、技術安全風險、項目發展尚處於初期階段的風險、BIT代幣表現不佳對MNT的負面影響以及其代表的OP Rollup 技術方向不再得到社區支持的風險。具體項目風險細節詳見6.3 項目風險。
2. 項目概況
2.1. 項目業務範圍
Mantle Network是基於Optimism OVM 架構設計的以太坊Layer 2解決方案。它採用了模塊化設計,試圖利用EigenDA 作為數據可用性層,以及Specular Network 的欺詐證明系統來實現交易的有效性證明。
根據Mantle Network的官方信息,其業務範圍除了作為L2擴容解決方案,提供高速低費的鏈上交易,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公鏈商業模式外,其他業務主要包括:
1) Mantle LSD(即將上線)
Mantle LSD 是一個基於Lido 的去中心化質押服務,它允許用戶將ETH 質押到以太坊2.0 上,並獲得mntETH 作為憑證。 Mantle LSD旨在利用Mantle Network 生態系統的協同效應,成為Mantle 生態中的ETH流動性質押的首選解決方案。它可以降低Mantle 的存款成本,也讓第三方應用可以無需許可地使用和擴展。 Mantle LSD 還具有簡單和安全的系統架構,可以利用Mantle生態系統現有的能力,如社區、治理、品牌影響力等,有利於推動Mantle Network生態系統的發展。
2) Mantle 生態基金
Mantle EcoFund 是一個由Mantle Treasury 提供的2 億美元的生態基金,與戰略投資夥伴以1:1的比例共同投資。 EcoFund的主要目標是促進開發者和DApp 在Mantle 網絡上的採用,同時也考慮到基金的可持續性和回報。 EcoFund將優先投資在Mantle生態系統內構建高質量和創新項目的團隊,並在適當的時候增加對潛在的優秀項目的投資。
3) EduDAO
EduDAO是一個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它連接了不同的大學生態系統,以增強合作和數據交換,培養新一代的區塊鍊和Web3創新者。 EduDAO由BitDAO 財庫資助,作為一個獨立的指導委員會,每年分配高達1100萬美元的資金,用於項目資助、研究和獨立產品開發。 EduDAO的大學合作夥伴包括伯克利RDI、伯克利區塊鏈、賓夕法尼亞區塊鏈、哈佛區塊鏈俱樂部、麻省理工斯隆區塊鏈俱樂部、密歇根區塊鏈、南加州大學區塊鏈、牛津區塊鏈協會和清華大學學生區塊鏈協會。 EduDAO 的目標是為區塊鏈行業培養下一代的領導者和創造者。
4)遊戲7
Game7是一個遊戲加速器,它的目標是推動無需許可和可互操作的遊戲世界的發展。 Game7為遊戲開發者提供了關鍵的工具,比如NFT市場、跨鏈橋接、遊戲DAO等。
Game7和Mantle Network 都是BitDAO孵化的項目,它們之間有著緊密的合作關係。 Game7將利用Mantle Network提供的基礎設施,為其孵化和投資的遊戲項目提供優質的用戶體驗和生態互聯。
2.2. 團隊情況
2.2.1. 整體情況
Mantle Network 作為一個Layer 2網絡解決方案,是由知名的DAO 組織BitDAO 所孵化和支持的。 Mantle 最初的概念原型是由Bybit 的首席執行官Ben Zhou 和加密社區的其他知名成員提出的,包括來自EigenLayer 的Sreeram、Dow Jones 和Cooper Midroni。團隊由超過50 人的來自不同領域和背景的專業人士組成,在扁平化的管理結構下工作。
2.2.2. 團隊背景
Mantle Network 的創建背景、獲得的資源承諾、未來願景等各個方面都與背後的組織BitDAO 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為全面理解Mantle Network 的歷史淵源和發展脈絡,需要回溯探索其孵化組織BitDAO 的相關歷史。 Mantle 和BitDAO 可以說是一體的兩個組成部分,Mantle 的成功依賴於BitDAO 強大的資源支撐和共同的願景目標。
1) BitDAO
BitDAO 由新加坡大型加密衍生品交易所Bybit 的聯合創始人Daniel Yan 和Ben Zhou 在2021 年創建,國庫資產來自於募資和捐款。 2021 年6 月,在私募融資中募集了2.3 億美元,投資方包括Founders Fund、Pantera Capital、Dragonfly Capital 等,同年8 月,BitDAO 通過SushiSwap 旗下MISO 平台的BIT-ETH 眾籌池完成拍賣,發行2億枚BIT,籌集112670 枚ETH(當時價值3.6 億美元)。
BitDAO 是迄今為止最大的DAO 組織之一,他的DAO 金庫管理著價值約34 億美元的資產,主要由BIT、MNT、ETH、USDC、USDT 組成。
而BitDAO 之所以能夠走熱,離不開背後金主Bybit 的貢獻。作為BitDAO 最大支持者,Bybit 承諾將其期貨合約交易量的0.025% 定期捐贈給BitDAO 金庫,一些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7月到2022年6月期間,Bybit總共向BitDAO 捐贈了超過10億美元的代幣,2022年6月,Bybit宣布將在未來4年繼續定期向BitDAO 捐贈代幣,但捐贈數量會逐步減少,具體的每日捐贈信息和公示可能需要通過BitDAO 社區公示的途徑才能獲取。
2) 生態合併
2023年5月, BitDAO 通過了BIP-21 提案,完成了與Mantle Network 的合併,統一了品牌和代幣為Mantle(MNT)。這建立了一個更大的生態系統,MANTLE 生態將繼承BitDAO 的願景,獲得了其資金和社區支持,用於Mantle 網絡的運營和生態發展,BitDAO 的代幣BIT 也按照1:1 的比例轉換為MNT。 Mantle Network與BitDAO 合併後,使新的Mantle 生態系統成為加密行業最大的金庫,截至本文撰寫時價值超過30 億美元。
可以看出,Mantle獲得BitDAO 強大支持,資金實力雄厚,背後更是中心化交易所Bybit 對於去中心化的探索,有利於Mantle 網絡未來發展,同時,代幣經濟的統一也整合了生態資源,這為項目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保障。
2.2.3. 核心成員
Arjun Kalsy : Mantle Network 的生態系統負責人,他負責項目的市場推廣和生態建設。他是一位成功的區塊鏈創業者和顧問,曾是Polygon的增長副總裁,負責該平台的業務發展和生態擴張。他還參與了多個重大的企業合作,如Reddit、Instagram和Disney等。在此之前,他是Playment 的客戶關係經理,他幫助客戶訓練高精度的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模型,重點是實現自動駕駛和交通領域的應用。
Joshua Lapidus : Mantle Network 的戰略顧問,他負責協助Mantle Network 的發展和擴張,以及與其他Web3 生態系統的合作和互動。他是Unemployable的當前主持人,這是一個為自由職業者、獨立工作者和自僱人士的播客。他還擔任BanklessDAO 的作家,同時還是三個成功的NFT 項目的創始人:NFTP 的Rainbow Rolls,ETHDenver 的BufficornBUIDLBrigade,和Public Nouns(一個從NounsDAO 分叉出來的項目,致力於通過創意方式為公共物品提供資金)。
Pranjal Bhardwaj : Mantle Network 項目的聯合創始人之一。 Pranjal 之前在加密領域工作多年,曾在Polygon 擔任高級研發工程師,後加入了BitDAO。在BitDAO,Pranjal負責其研發團隊,參與了BitDAO 孵化的多個項目,其中包括Mantle Network。在Mantle Network項目中,Pranjal Bhardwaj 擔任技術負責人,負責區塊鍊和智能合約等底層技術的設計。他是Mantle Network技術團隊的關鍵成員之一,在項目的技術架構設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Sreeram: Mantle Network 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同時也是EigenLayer 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 Sreeram 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軟件工程師和架構師,曾在Dow Jones 和Cooper Midroni 等公司負責分佈式系統、大數據、機器學習等領域的項目。他是Mantle DA 的主要設計者和開發者,專注於提供高效和安全的數據可用性層。
其他成員:Mantle Network 的團隊還包括其他多位優秀的工程師、設計師、運營人員、市場人員等,他們分別負責Mantle Network 的不同方面,如網絡開發、合約編寫、界面設計、社區管理、品牌推廣等。他們共同構成了Mantle Network 的核心力量,為Mantle Network 的發展和壯大做出了貢獻。
2.3. 融資情況
作為BitDAO 孵化的項目,Mantle 未進行獨立公開融資。 Mantle 最初由Bybit 提供資金,但在BIP-19 提案通過後,改為由BitDAO 管理的Mantle budget 提供資金,根據BitDAO 官方提供的Mantle core budget 地址,其現有資金為1800 多萬美金。
2.4. 過往發展情況和路線圖
2.4.1. 過往發展情況
2.4.2. 當前進展
根據其官網和論壇的信息,Mantle Network 目前正在進行或計劃進行的主要工作有:
▪ 完善和優化Mantle Network 的技術架構和功能,包括EigenDA、MPC、去中心化排序器等。
▪ 推動Mantle Network 的生態建設和合作夥伴關係,包括與以太坊協議、跨鏈橋、DeFi 應用、GameFi 應用等進行集成和支持。
▪ 發布和運營Mantle Network 的自有產品和服務,包括LSD(Liquidity Staking Derivatives)、EduDAO、Game7 等。
▪ 設立和管理Mantle Network 的生態基金和財庫,包括為生態項目和開發者提供資金、資源和激勵。
▪ 增強和擴展Mantle Network 的社區和品牌,包括舉辦各種活動和競賽,發佈各種宣傳和教育材料,建立各種社交媒體和溝通渠道等。
2.4.3. 發展計劃及路線圖
根據項目官網的信息,Mantle Network的未來發展計劃及路線圖如下:
▪ 2023年9月:主網Beta 版本上線,提供更穩定和可靠的網絡服務,並支持更多的DApp和協議。
▪ 2023年10月:推出EigenLayer 數據可用性層,並利用再抵押ETH的方式繼承以太坊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性。
▪ 2023年11月:推出多方計算功能,並使用門限簽名方案(TSS)技術來提高鏈下交易的正確性和隱私性。
▪ 2023年12月:推出去中心化排序器功能,並通過輪換無需許可的排序器集合來提供安全和無需信任的區塊生產。
▪ 2024年1月:推出跨鏈橋接功能,並實現與其他L2 項目和公鏈的互操作性。
▪ 2024年2月:推出NFT市場功能,並支持用戶在Mantle上創建、交易和展示NFT。
▪ 2024年3月:推出DAO功能,並讓用戶通過$MNT代幣參與Mantle 的治理和決策。
3. 項目分析
3.1. 項目背景
Mantle Network 的出現背景主要基於以下兩個方面:
1) 市場趨勢背景
Mantle Network的誕生是在以太坊L2領域快速發展和全球監管趨嚴的背景下進行的。隨著DEX的不斷崛起,加密貨幣交易量從CEX遷移到DEX的趨勢明顯。然而,以太坊L1的高昂的Gas費用和低效的吞吐量限制了DEX和DeFi的發展。因此,L2擴展解決方案成為了解決這一痛點的關鍵。計劃於2023年11月進行的以太坊坎昆升級將大幅降低L2的存儲成本,進一步促進L2領域的創新和競爭。
另外,合規化浪潮催生高效的Layer 2時代。隨著監管機構對加密資產的使用日趨嚴格,合規化已經成為區塊鏈行業的重要議題。這促使許多Layer 2項目採取無代幣發行的模式,通過Gas費和MEV收入進行盈利。目前主流的Arbiturm 跟OP 採用中心化的排序器架構。這種高效設置既能享受到Layer 2帶來的紅利,也能更好地應對監管要求。可以預見,在合規化趨勢下,輕資產的Layer 2網絡將得到更快速的展開,形成規模化應用,這幾乎是Layer 2發展的確定性未來。 Mantle作為新生代的Layer 2網絡,也面臨監管環境變化的影響,適應合規化將是Mantle 需要關注的外部形勢,與其他Layer 2項目一起推出,共同推進Layer 2時代的到來。
2) 技術背景
在L2 rollup 技術陣營中,OP 欺詐證明和ZK 零知識證明都各有優劣,存儲成本和計算成本是它們需要面對的挑戰,此外,現有方案大多采用中心化排序器,容易導致單點故障。 Mantle 作為Optimistic Rollup 類解決方案,其關鍵創新在於模塊化的網絡架構設計,Mantle可以對交易執行、數據存儲、確認流程等不同組件進行解耦和優化,這種模塊化方案可以提升網絡吞吐量和可擴展性,同時不影響安全性,它也使得Mantle 可以實現更經濟高效的合約開發和部署。同時,為了解決排序器中心化的問題,Mantle Network 計劃在未來實現排序器去中心化,讓社區參與排序器的運行和治理,從而提高網絡的去中心化程度和抗攻擊能力。
另外,當前OP欺詐證明的挑戰期為7天,這意味著用戶需要等待7天才能將資產從L2提取到L1。這對用戶體驗和流動性有一定影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Mantle Network計劃通過實施多方計算(MPC),將挑戰期縮短至1至2天。
3.2. 項目原理
Mantle Network 的核心原理是利用Optimistic Rollup 來實現L2 擴展解決方案,Optimistic Rollup 指的是一種利用欺詐證明機制來保證L2 網絡與L1 網絡之間的安全性和同步性的技術。 Optimistic Rollup技術的基本原理如下:
**1) 在L1 網絡上部署一個欺詐證明合約,**用於接收來自L2 網絡的區塊哈希,並提供一個挑戰和證明的機制。
**2) 在L2 網絡上運行一個執行層,**用於執行用戶在L2網絡上發起的交易請求,並根據狀態轉換規則來更新L2網絡上的狀態。
**3) 在L2 網絡上選出一個排序器,**負責收集用戶的交易請求,並按照一定的順序打包成區塊,並將區塊哈希提交到欺詐證明合約。
**4) 在L2 網絡上運行多個驗證者,**負責監控欺詐證明合約上的區塊哈希,並根據狀態轉換規則來重放區塊中的交易,並驗證其正確性。
**5) 如果驗證者發現排序器提交的區塊中有錯誤或欺詐的交易,**它們可以向欺詐證明合約發起一個挑戰,並提供相應的證據。如果挑戰成功,排序器將被懲罰,並且錯誤或欺詐的交易將被回滾。如果沒有人在一定時間內對排序器提交的區塊發起挑戰,或者挑戰失敗,那麼該區塊將被認為是有效的,並且其中的交易將被最終確定。
接下來我們對比一下Mantle Network 的網絡架構:
圖片來源: Mantle Network 官網DOC
根據Mantle Network的網絡架構,我們先簡單解讀一下它系統的運作流程:
用戶在L2網絡上發起交易或執行合約時,交易請求會被發送到排序器,排序器會按照一定的規則將交易請求排序並打包成區塊。
每個區塊都有一個唯一的標識,稱為狀態根,它代表了區塊執行後的L2網絡狀態。最新狀態根會被提交給多方計算(MPC)節點進行驗證,MPC 節點使用門限簽名(TTS)算法對狀態根進行簽名,以確認其正確性,狀態根獲得MPC 簽名後的,會被提交到以太坊L1 上的欺詐證明合約(SCC)中存儲,用於未來進行狀態校驗和提款操作。
當用戶想要從L2網絡提取資產到L1網絡時,他們需要等待一段時間,稱為欺詐證明窗口期。這是為了防止排序器或其他人在L2網絡上作弊或提交錯誤的交易。如果有人發現了不正確的交易,他們可以在窗口期內向SCC合約發起挑戰,並提供證據。如果挑戰成功,作弊者將被懲罰,並且不正確的交易將被撤銷。
除了狀態根之外,每個區塊還包含了交易的具體數據,稱為CallData。在狀態根被驗證的同時,CallData 會被壓縮並提交到L1網絡上的一個數據層中,稱為Mantle DA,用於存儲L2網絡的交易數據,Mantle DA的數據可用性節點會對交易數據進行簽名,並將簽名證書上鍊。
其他節點可以通過DTL 服務從Mantle DA 中獲取交易數據,並進行驗證和確認,這樣可以增強L2網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果用戶想要從L1 網絡轉移資產到L2 網絡,他們需要通過CTC(存款合約)的enqueue(調用)方法完成,這個方法會將用戶的資產放入一個隊列中,然後由排序器將其轉移到L2 網絡上。
當用戶想要從L2 向L1 轉賬,需要通過消息機制,由L1驗證後執行。
Mantle系統還有其他的合約和角色,用於實現不同的功能,如驗證狀態、管理權限、升級系統等。而且,它的關鍵操作角色由多簽錢包控制,防止單點故障或惡意操作。
通過對比OP Rollup 和Mantle 的運作原理,我們可以發現,Mantle 在OP Rollup 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和優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模块化设计显著降低交易成本
Mantle採用了模塊化的網絡設計,將Optimistic Rollup與獨立的數據可用性層相結合,這避免了交易數據全部提交到以太坊的產生的高昂Calldata 成本。 (隨著交易量的增長,這部分費用高達總費用的80-95%,嚴重製約了Rollups 的成本效率。)
Mantle 的模塊化設計將區塊鏈的四個關鍵功能分別在不同的層次上處理,而不是像大多數單一的區塊鏈那樣在一個網絡層上完成。這四個功能分別是:
▪ 交易執行:在Mantle 的兼容EVM 的執行結算層上進行,Mantle 的排序器在L2 執行層上生成區塊,並將狀態根數據提交到主區塊鏈。
▪ 共識和結算:由以太坊L1 網絡負責。
▪ 數據可用性:由EigenDA 技術幫助實現,EigenDA 是一個數據可用性層,建立在EigenLayer 上,用於存儲通常會被廣播到L1 的回調數據。
▪ 數據獲取:由其他節點通過DTL 服務從Mantle DA 中獲取交易數據,並進行驗證和確認。
下圖展示了模塊化鏈設計的示例。
圖片來源:模塊化鏈設計:Celestia Docs
模块化设计还使得 Mantle Network 可以更容易地接入新技术,比如共识机制可以用 zk-Rollup 或 zkEVM 取代。同时,Mantle 的模块化架构相比于基础层,可以显著降低交易成本,同时由于分层的优势,也提高了网络的效率,而且通过 Optimistic Rollup,还减轻了节点的总负载。
2) EigenLayer實現高性能的數據可用性
Mantle使用了EigenLayer作为去中心化的数据可用性层解决方案。EigenLayer允许以太坊验证节点通过再抵押 ETH 的方式参与数据可用性保障,Mantle 数据可用性层是一个由 EigenDA 支持的数据层,它可以存储和传输 Mantle 执行层上的交易数据,这使得 Mantle 可以继承以太坊的安全性,而无需将数据全部发布到 L1。同时EigenLayer也提供了每秒1TB级别的高吞吐量。相比仅依赖中心化存储的其他 L2 网络,EigenLayer这种技术设计显著增强了 Mantle 的数据可用性和抗审查能力。
EigenLayer為Mantle 提供了高度安全和高性能的數據可用性支撐,是Mantle網絡的關鍵技術創新之一。這也使Mantle 在可擴展性和去中心化性方面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
3) 多方計算機制縮短欺詐證明時間
Mantle 網絡使用了多方計算(MPC)協議,這是其加速欺詐證明和提升交易速度的關鍵技術創新。 Mantle的驗證節點網絡採用了基於門限簽名(TSS)的多方計算機制,這使得一組驗證節點可以對Layer 2上的交易快速達成共識,生成帶多簽名的狀態根信息然後再提交給以太坊,相比直接把交易批次提交給以太坊,這種多方預驗證方式可以大幅減少欺詐證明的需求,並將證明時間縮短至1-2天。儘管多方計算不如零知識證明可靠,但設置了節點質押和懲罰機制,可以在平衡成本的前提下確保一定安全性。總體來說,Mantle的多方計算協議機制幫助其實現了更好的交易速度與安全性平衡,是其獲得高吞吐量和低延遲的關鍵創新之一。
4) 去中心化排序器消除了中心化風險
實現了排序器的去中心化,從而提供了安全和無需信任的區塊生產。排序器是L2 解決方案中負責收集交易、計算狀態並生成區塊的角色,對網絡的安全性至關重要。傳統的Rollup 方案中,排序器通常是一個單一的中心化節點,容易受到故障、操縱或審查的影響。 Mantle 通過一個無需許可的排序器集群,替代了中心化排序器,帶來了以下好處:
▪ 提高了網絡的可用性,消除了單點故障的風險,保證了網絡的持續運行。
▪ 提高了網絡的共識可靠性,防止了排序器的操縱或審查,保證了交易的公平和透明。
▪ 提高了網絡的激勵相容性,通過獎勵機制驅動排序器的合規行為,保證了網絡的長期可持續性。相比之下,中心化排序器面臨公共產品困境。
▪ 去中心化排序器本身就提高了抗攻擊能力,其無需信任的共識又增強了安全性。這也是向完全去中心化演進的重要一步。
綜上所述,去中心化排序器是Mantle 相對於傳統Rollup 的明顯優勢之一。它消除了中心化風險,提供了更高效、可靠和安全的區塊生成。這使Mantle網絡更加健壯,也更好地保障了用戶權益。
3.3. 項目網絡節點
Mantle Network中當前定義了四種節點角色,分別是排序節點、門限簽名方案(TSS)節點、Rollup 驗證/副本節點以及數據可用性(DA)節點。它們各自承擔不同的責任:
1) 排序節點(Sequencer):
排序器是負責接收和記錄用戶在L2 網絡上發送的交易,並將交易打包成區塊的角色。排序器還負責將區塊中的交易進行Rollup,生成包含執行狀態根的批次,並將批次提交到L1 網絡上。排序器還需要將區塊數據廣播到整個網絡(L1 和L2)。在Mantle Network 的初始階段,排序器由Mantle 核心團隊運營,是一個中心化的節點。但是,在Mantle Network 的發展路線圖中,排序器將逐步實現去中心化,為其他節點提供參與的機會。
2) 門限簽名方案(TSS)節點:
TSS 節點是負責對排序器生成的批次進行“簽名”,以便將其發送到L1 網絡上的角色。 TSS 節點需要對排序器生成的狀態根進行驗證,確定其正確性。狀態根必須由TSS 節點簽名後,才能發送到以太坊上進行記錄。在Mantle Network 的初始階段,TSS 節點由一組有信譽的機構運營,但是最終將通過Mantle 網絡的治理機制,無需許可地進行投票選舉。
3) Rollup 驗證者/副本節點:
Rollup 驗證者/副本節點是負責從Mantle 網絡的可信排序器同步Rollup 數據,並對L2 網絡上提交的狀態根進行驗證的角色。如果驗證者/副本節點發現了無效的狀態數據,它們可以發起欺詐證明,以撤銷錯誤的交易。驗證者/副本節點還負責向用戶提供Rollup 數據。
4) 數據可用性(DA)節點:
DA 節點是負責存儲和傳輸Mantle 網絡上的交易數據,並提供數據可用性服務的角色。 DA 節點使用EigenLayer 作為數據可用性層,它是一個基於ETH 再抵押的協議,可以保障Mantle 數據可用性層的安全性和效率。 DA 節點不需要將數據發佈到L1 網絡上,而是發佈到由重新抵押ETH 保障的EigenDA 上。這樣做可以極大地提高吞吐量和可擴展性,並允許構建新類型的DApp。
3.4. 項目生態系統
Mantle Network 生態系統主要從生態系統激勵、生態系統應用和其在LSD領域的規劃體現。
1) 生態系統激勵
Mantle 擁有強大的生態資產,包括BitDAO 國庫在內的超過20 億美元資金和龐大的用戶群體,這為Mantle 生態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根據8月28日最新消息,Mantle Network 治理頁面顯示,Mantle社區近日發起關於使用Mantle Treasury 促進生態系統發展的提案,計劃撥款2.38億美元以促進生態系統發展,具體內容包括:為應用程序提供最高1.6億美元的流動性支持,為RWA支持的穩定幣提供最高6000萬美元的種子流動性,為第三方跨鏈橋提供最高約1800萬美元的流動性支持。
同時,Mantle Network與Bybit 的特殊關係,將有力促進Mantle 生態系統內優質項目獲得更廣泛的用戶基礎和流動性。 Bybit作為全球入門級加密貨幣交易平台之一,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 Mantle生態中的優秀項目有機會通過Bybit的推薦被更多投資者發現,並在平台上市交易。項目獲得更高的流動性和更廣泛的投資者認可,將有利於其長期發展,而一個繁榮的生態也將進一步提升Mantle網絡的價值。可以預見,借助Bybit 的流量和資源優勢,Mantle生態中的項目和資產將受益匪淺。這種共贏格局也將持續吸引更多優質項目加入Mantle 。
這些舉措表明,Mantle Network 將會依託其雄厚的國庫資源,大力支持生態系統的繁榮發展。通過流動性激勵和生態基金,Mantle將吸引更多優質應用加入其網絡,推動形成良性循環。
2) 生態應用
Mantle Network 構建了一個豐富的生態,目前在其生態系統頁面上引用了119 個項目,其中少數依然處於測試網階段。而在賽道細分上,項目方和開發者主要集中在三個部分:DeFi類38個、基礎設施類27個、GameFi類25個,其餘的是其他類別,如社交、娛樂、工具等。以下是一些Mantle Network生態中的代表性項目:
A. DEFI賽道
iZUMi財經
iZUMi Finance 是一個多鏈DeFi 協議,提供一站式的流動性服務(LaaS)。它的理念是每種代幣都應該以一種高效和持久的方式獲得更好的鏈上流動性。
UMi 目前推出了LiquidBox、iZiSwap 和iUSD 三種鏈上流動性產品。
iUSD 是iZUMi 推出的美元計價的可轉換債券,利用智能合約和多重簽名錢包管理的透明鏈上資金作為超額抵押品來支撐iUSD 的價值。
融合X
FusionX 是一家去中心化交易協議,旨在為Mantle Network 提供安全可靠的交易服務。該項目由資深區塊鏈團隊於2022年啟動,屬於較早期加入Mantle 生態的項目之一。 FusionX 採用了AMM 模型,用戶可以進行流動性挖礦、交易、借貸等操作,同時,它支持多種交易對,包括ETH/WETH、MATIC 和其他ERC20 代幣,為用戶提供流動性,項目特點是高效的鏈上訂單簿系統,可以確保交易的即時性。
❖ 共生
Symbiosis 是一個跨鏈AMM DEX,它將來自不同網絡的流動性匯集在一起,包括L1 和L2、EVM 和非EVM。通過Symbiosis,用戶可以在不同網絡間輕鬆交換任何代幣。 Symbiosis 發行了以Mantle 生態資產抵押的算法穩定幣mUSD,該穩定幣可以兌換Mantle 生態中的其他資產。 mUSD 與Mantle 生態資產之間採用動態利率機制,以穩定mUSD 的價格。
B. 基礎設施
自己的層
EigenLayer 是一個基於以太坊的協議,它引入了一種新的加密經濟安全原語,稱為再抵押(restaking)。再抵押允許共識層的ETH 質押者選擇驗證構建在以太坊生態系統之上的新軟件模塊,從而擴展加密經濟安全性(WJB有關於EigenLayer的深度研報,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翻閱)。鏈接如下:
Python網絡
Pyth Network 是一個區塊鏈上的預言機,它可以將金融市場的數據以高精度和低延遲的方式發佈到多個區塊鏈上。 Pyth Network 的數據來源於80 多個一手數據提供者,包括一些世界上最大的交易所和做市商,如Jane Street、CBOE、Binance、OKX 和Bybit 等。同時,它提供了多種不同的資產類別的價格數據,如美股、商品和加密貨幣等,每個價格數據都是由多個數據提供者的價格匯總而成的,每秒鐘可以更新多次。
二元經濟
Biconomy是一個開放的去中心化區塊鏈橋接平台,它的主要功能包括:
跨鏈資產轉移:支持不同公鏈之間的安全和高效的數字資產轉移,例如ETH、BTC等。
DApp互通:讓DApp可以訪問其他多鏈上的資源,如合約、數據、帳戶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跨鏈互操作。
開發合約:提供跨鏈交互的合約庫,開發者可以方便地添加跨鏈能力到自己的DApp中。
C。遊戲菲
機器人世界
Roboworld 是一款免費卡牌遊戲,玩家可以收集獨特的機器人並將其作為NFT 進行交易,並用它們與對手作戰。玩家必須戰略性地選擇和使用以機器人為特色的卡牌來智胜對手並取得勝利。
棋手
Chesslers 是一個基於Web3 的遊戲平台,它可以讓用戶玩國際象棋並賺取獎勵。 Chesslers 基於他們的賭注協議,可以在現有的Web2 遊戲上實現Web3 的經濟模式。用戶可以用真實的貨幣或Chesslers 代幣來下注和玩高質量的技能型遊戲。
扎爾莫西斯時代
Age of Zalmoxis 是一款結合了歷史真實性、引人入勝的故事和靈感來自於富有傳奇色彩的達契亞王國(現代羅馬尼亞)的神話元素的遊戲。它是一款第三人稱的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遊戲(MMORPG),具有NFT 和GameFi 機制。它是基於古代達契亞王國的歷史背景,這個王國曾經成功抵抗了羅馬帝國的侵略,直到最終被圖拉真皇帝在兩場血腥的戰爭中征服。
對Mantle Network鏈游生態需要特別說明的是,Mantle作為高性能的Layer 2網絡,可以為鏈遊提供必要的高吞吐量和低廉gas費用,這對實現互聯互通的區塊鏈遊戲vision至關重要。 Mantle從BitDAO 繼承了豐富的遊戲生態資源,包括Game7 和HyperPlay 等項目,這為Mantle吸引遊戲用戶和開發者奠定了基礎。 Game7 為鏈遊開發者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工具和資源,例如web3.unreal插件等,這有助於開發者更便捷地構建區塊鏈遊戲,HyperPlay作為區塊鏈遊戲商店和資產互通平台,也在幫助推動無縫的遊戲內資產流通,Mantle生態已經聚集了大量遊戲項目,並還在快速增長中,這顯示出其在遊戲領域的巨大潛力。
我們可以發現,Mantle在技術和生態兩方面都為區塊鏈遊戲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有望推動區塊鏈遊戲邁向規模化應用。
總體來看, Mantle Network 的生態系統優缺點明顯。
具體來看,優點體現在:
▪ Mantle生態項目總數量已達100+個,可與其他頭部L2網絡匹敵。
▪ 項目覆蓋了遊戲、DeFi、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且生態在不斷加入增長。
▪ 有一些獨特的應用場景,如直接計算等。
▪ 生態資產強大,有一系列激勵計劃。
▪ 用戶體驗好,尤其適合鏈游生態發展
缺點主要是:
▪ 相比其他L2,Mantle 發展時間更短,生態建設還算初級。
▪ 主流協議如以太坊上DAPPS 還未正式接入Mantle生態。
▪ 團隊背景和融資規模不如某些L2先行者優勢明顯。
▪ 除DEFI 類外,其他領域應用數量還比較有限。
▪ 用戶基數和TVL規模有待提升。
總體來說,Mantle生態項目數量已具備一定規模,但仍處於早期階段,主流資源聚集程度還需觀察。
3) Mantle Network 在LSD 領域的規劃
從Mantle Network 官網規劃及其網絡架構可以了解到, Mantle Network 的LSD 生態即將上線且在其網絡架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從Mantle 金庫可知,Mantle 擁有超過22 萬枚ETH 的儲備,以此作為在LSD 領域的資金實力。該網絡有望與各大頂級LSD 協議開展戰略合作,共同推動基於Mantle 網絡的LSD 解決方案的研發和應用,具體而言:
A. 發布Mantle LSD
Mantle 計劃發布名為Mantle LSD 的流動性ETH 存款協議,這將是基於以太坊主網的去中心化協議。用戶可以將ETH 存入協議中,以獲取等值的mntETH 代幣,並賺取抵押收益。這種模式能夠發揮Mantle 生態系統的優勢,包括其大規模的初始存款規模和流動性,以及mntETH 在Mantle 網絡中的多樣化使用場景。
B. 創新的mntETH 利用方式
mntETH 可被直接在Mantle 網絡中使用,這將大幅提升mntETH 的使用場景,增強其在Mantle 生態中的粘性。 Mantle LSD 的運營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Mantle 已經建立的社區、治理結構、品牌影響力等資源,從而降低運營成本和風險。
C. 高效的整體治理
Mantle LSD 將在Mantle 的整體治理框架下運作,確保其具備長期競爭力和可持續性。同時,Mantle LSD 的簡單系統架構將降低複雜度風險,使其易於被其他應用和生態接入與兼容。
D. 戰略合作與DAO建設
除了mntETH 的發行,Mantle 還將與多家頂級DeFi 協議開展戰略合作,以形成強大的生態合力,共同推動基於Mantle 網絡的LSD 解決方案的研發和應用。例如,Mantle 已經與Lido Finance 達成合作,在Mantle 網絡上建立stETH 生態。 Mantle 還考慮與Pendle、StakeWise 等協議開展合作,這些合作不僅可以產生協同網絡效應,也可以優化資本使用效率。另外,Mantle 還在探討直接抵押等收益方案,並提議建立經濟委員會這個子DAO,以提升資產管理效率。
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Mantle 在 LSD 领域的规划是系统性的、创新性的、高效性的。它不仅丰富了 Mantle 的 DeFi 生态,也将给 Mantle 网络带来更多独特的用户粘性和价值捕获能力。相比其他 L2 解决方案,Mantle 在这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将有力推动 Mantle 网络的快速增长与跨链互联。
3.5. 項目數據
3.6.1. 項目相關數據
根據Coingecko 的數據,Mantle Network網絡原生代幣為MNT,截至2023 年9 月2 日,MNT 的價格為0.45 美元,流通市值為14.54 億美元,在所有加密貨幣中排名第32 位。從交易量來看,MNT主要流動性來源於其背後資金實力雄厚的中心化交易所Bybit,而在其他主流交易所,MNT的交易量並不高,目前,MNT 還沒有在主流的大型交易所上市,這可能會影響其流動性和曝光度。此外,根據鏈上數據,目前MNT持有地址數量約為163,406個。
綜合來看,MNT代幣的流動性仍高度依賴Bybit 交易所,而在external的主流交易所和區塊鏈社區內價值傳遞渠道有待進一步拓展,持幣地址數也還有成長空間,隨著生態系統的逐步豐富,MNT的外部流動性和持幣分佈也有望更加均衡。
根據L2Beat的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9月2日,Mantle Network的總鎖倉價值約為8879萬美元,在所有Layer 2網絡中排名第九,佔總市場份額的0.94%。
從TVL規模來看,Mantle Network落後於當前L2領域的頂級項目,如Optimism、Arbitrum 等。這主要是由於Mantle Network作為新興的L2解決方案,其主網仍處於初期運營階段。
隨著Mantle 生態系統的逐步豐富和用戶基數的擴大,其TVL規模也有望持續增長。適當的激勵機制設計與用戶培育,也將有助於Mantle Network進一步提升其在L2領域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3.6.2. 社媒數據
截至2023 年9 月2 日,Mantle Network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的表現很好,顯示項目熱度很高,目前項目主要運營的渠道有Twitter、Discord、Telegram和Medium 等。目前,Mantle 的Discrod 賬戶已經吸引了接近32 萬的關注者,日在線人數超過9000 人,成為最受歡迎的渠道之一,同時,推特更新互動頻繁。下面是各平台的具體數據:
4. 通證經濟模型分析
4.1.1. 代幣模型
Mantle 生態系統和$MNT 代幣目前正在接受治理審批流程,以確定關鍵方面,包括代幣地址、代幣設計和初始代幣分配。此過程涉及關鍵提案和討論,例如BIP-21 合併提案和MIP-22 代幣設計提案。
▪ 提出了一個“一品牌,一代幣”的原則,將BitDAO 和Mantle 的品牌和代幣合併為Mantle,以簡化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傳播。
▪ 授權了一個代幣轉換計劃,將所有持有者的$BIT 代幣按照固定的比率轉換為新的Mantle 代幣,該代幣將具有更先進的設計和功能,以支持Mantle 的產品和治理。
▪ 簡化了代幣經濟模型,加速了所有BIP-20 的貢獻和BitDAO 發行的鎖倉計劃,使得Mantle 代幣的流通供應更加清晰和可預測。
▪ 保留了現有的治理和資源管理流程,Mantle 代幣持有者仍然可以通過投票決定生態系統的方向、預算、國庫等事項。
▪ 不影響現有的子DAO 類型、社區和產品類別等倡議,它們仍然可以自主決定自己的品牌、治理、使命和策略。
2) MIP-22 代幣設計提案要點
▪ 設計了一個新的Mantle 代幣,$MNT,應具有類似於$ARB 和$OP 代幣的可升級和鑄幣等功能,以支持Mantle 的產品和治理。
▪ 確定了一個代幣轉換計劃,將所有持有者的$BIT 代幣按照1:1 的比率轉換為$MNT 代幣,提供多種轉換渠道和靈活的轉換期限。
▪ 建立了一個臨時的轉換庫,用於支持代幣的創建和轉換過程,收到的$BIT 代幣將被銷毀,發送的$MNT 代幣將保持1:1 的比例。
▪ 不改變現有的治理和資源管理流程,$MNT 代幣持有者仍然可以通過投票決定生態系統的方向、預算、國庫等事項。
▪ Mantle 核心貢獻者團隊將被授權確定$BIT 代幣下架、$MNT 代幣上市、轉換通道開放和Mantle 網絡主網的最佳時間和順序。
4.1.2. 代幣總量及分配情況
1) MNT代幣總量情況
MNT 是Mantle 生態系統的實用和治理代幣。 MNT 持有者可以通過投票參與生態系統的重要決策,例如國庫管理、協議參數、產品方向等。為了簡化代幣經濟模型,MNT 持有者通過了MIP-23 提案,將國庫中的MNT 代幣數量減半,從60.5 億枚降至30.5 億枚。同時,該提案保持了MNT 的流通供應量不變,為31.7 億枚,並將完全稀釋後的供應量從92 億枚降至62 億枚。這樣,國庫中的代幣佔比從原來的65.6% 下降到49%,流通供應量佔比從原來的34.4% 上升到51%。這一變化旨在提高MNT 的需求和稀缺性,從而提升其價值。
2) BIT的代幣經濟學
2021 年7 月15 日,$BIT 代幣推出,最大供應量為100億個代幣(無通貨膨脹),後改為62億。
MIP-22 投票通過後將進行1:1 轉換成$MNT。
3) 代幣分配情況
Mantle 國庫中的$MNT 代幣的分配需要遵循Mantle 的治理流程。預算、資金募集和分配過程都遵循嚴格的程序,例如BIP-19 Mantle 網絡預算。截至2023 年8 月,還沒有關於$MNT 代幣分配的宏觀目標或限制的正式討論。但是,預計會有以下幾個主要類別:
▪ 用戶激勵:優先推動Mantle 產品的用戶採用,通過實施多季成就、任務和其他激勵計劃等多種策略。用戶採用的目標指標包括每日活躍用戶、總交易和協議費用、總價值鎖定(TVL) 和其他相關的產品採用指標。這些激勵旨在吸引和留住Mantle 生態系統的用戶。
▪ 技術合作夥伴激勵:這個類別專注於激勵那些為Mantle 生態系統的增長和發展做出貢獻的去中心化應用程序、基礎設施服務提供商和核心協議技術合作夥伴。通過為這些合作夥伴提供激勵,Mantle 旨在促進生態系統內部的協作和夥伴關係,提升整體的生態系統效能和擴展性。
▪ 核心貢獻者團隊和顧問:這個類別也需要遵循相同的預算提案流程,確保對為項目成功做出積極貢獻的團隊和顧問分配資源的透明度和問責制。
▪ 其他機會:這個類別包括可能出現的一些機會,例如收購、代幣互換、國庫銷售和其他交易。每個機會都將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評估,考慮它們對Mantle 生態系統的潛在好處和與項目目標的一致性。
▪ 銷毀:MNT 代幣包括銷毀功能,允許從流通和總供應分析中刪除MNT 代幣。從國庫中銷毀MNT 代幣是通過Mantle 治理流程確定的。
4.1.3. 代幣價值捕獲
MNT 代幣的價值來源於其在Mantle 生態系統中的實用性和治理性。
作為一種實用代幣,MNT 可以用於支付Mantle 網絡中的汽油費,以及作為節點運營者的抵押資產,這些功能增加了MNT 的需求和稀缺性,從而提升了其價值。從來長遠來看,當Mantle 生態發力LSD 賽道,甚至Restaking 業務時,$MNT 還能單獨或配對LP,作為抵押品來進行使用。
作為一種治理代幣,MNT 賦予持有者對Mantle 生態系統決策的投票權。這些決策包括國庫管理、協議參數、產品方向等,這些功能增加了MNT 的影響力和參與度,從而提升了其價值。
4.1.4. 代幣核心需求方
Mantle 用戶:他們需要使用MNT 來支付網絡中的GAS費,以及參與網絡治理。
Mantle 網絡節點運營者:為Mantle 網絡提供基礎設施支持的個人或組織,例如驗證者、存儲者、計算者等。他們需要使用MNT 來抵押成為節點,並獲得網絡獎勵和費用收入。
Mantle 生態開發者:在Mantle 上進行生態開發的人員,他們需要使用MNT 來獲得生態系統激勵和支持,開發鏈上DApp,作為開發者激勵,MNT需求會隨開發者而增長。
當然,已經在規劃中的LSD 平台,也會將MNT 作為主要的LP 質押代幣。
5. 行業空間及潛力
5.1. 行業概述
5.1.1. 項目分類
Mantle Network 屬於Layer 2 擴展解決方案的項目類別,它旨在解決以太坊網絡的擁堵、高昂的Gas 費用和低效的交易速度等問題。細分來看,L2 擴展解決方案通常涉及到Optimistic Rollup、zk-Rollup、Plasma、State Channel等技術,當前,主流的L2 擴展解決方案主要是Optimistic Rollup 和zk-Rollup。
Mantle Network 是基於Optimistic Rollup 的L2 解決方案。
5.1.2. 市場規模
L2擴展解決方案市場規模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來衡量:
1) 以太坊網絡的規模
以太坊網絡是目前最大的公鏈平台,擁有超過160 萬個活躍地址,超過6200 萬個智能合約,超過4200 個DApp,以及接近2000 億美元的市值。以太坊網絡是L2 擴展解決方案的基礎和目標,其規模和活躍度決定了L2 擴展解決方案的需求和潛,為L2擴容提供了龐大的潛在用戶需求。
2) L2 擴展解決方案的規模
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多個L2 擴展解決方案在運行或開發中,它們各自採用了不同的技術方等。根據L2Beat 的數據,截至2023 年9 月2 日,L2 擴展解決方案的總鎖倉價值(TVL)已經達到了94.8 億美元,顯示出了強勁的發展勢頭和用戶需求。其中,Arbitrum 是目前最受歡迎的L2 擴展解決方案,其TVL 佔比高達54.99%,其次是Optimism,佔比為25.21%,再次是zkSync,佔比為4.3%。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半年內,雖然整體市況下行,但L2 擴展解決方案的總TVL 反而增長了近2 倍,說明了L2 擴展解決方案在提升用戶體驗和降低交易成本方面的優勢和潛力。這為項目如Mantle Network 提供可供開發的市場機會。
5.1.3. 行業發展背景
L2 是一種在以太坊L1 之上構建的擴容解決方案,旨在提高交易的速度和效率,降低用戶的成本和摩擦。 L2 的出現是為了解決現有的問題並創造價值,而不是為了與L1 競爭或取代,然而,從商業角度來看,L2 似乎更能掙錢,也更有發展前景。
1) 從商業模式上看
L2可以提供与以太坊主网等效的功能,但gas费更低且交易更快,这可以吸引dapp和用户接入,增加链上交易,从中获取收入。L2只需支付定期打包交易到L1的gas费,即可获得收入与支出的差价。其商业模式具备显著优势。
同時,L2的研發和運營成本也更低。它可以復用Optimistic Rollup 等現成方案,無需自主研發共識機制,啟動一個L2網絡的門檻更低。
相比之下,打造一條競爭力的L1 需要巨大的時間和資源投入。
① 首先,需要開發一套市場能買賬的共識機制,這需要大量的研發資源、時間和積累;
② 其次,需要吸引足夠多的節點參與網絡,以保證網絡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
③ 最後,需要構建一些差異化的敘事,如主打隱私或者安全等。
同時,在熊市環境下,面向VC 講故事更難融資,散戶更難買賬,做一條新L1 從一級市場到二級市場必然歷經波折。與其從0 到1 去肝一條充滿特色的公鏈,投入大,見效慢;不如寄生於以太坊的L2 中,投入小,見效相對快。
2) 從流量上看
更為重要的是“流量生意”,即用戶從哪裡來。 L2 可以從自家產品生態或以太坊生態中的存量用戶啟動,並通過產品集成、用戶遷移、合作場景等方式擴展到更多的領域,中心化交易所或大型錢包等入局L2 ,可以帶來天然的用戶流量。但無論如何,項目和資本選擇做L2,大多還是從自家產品生態或以太坊生態中的存量用戶啟動,進而再擴展到更多的合作場景中(如Polygon 在Web2 領域的動作)。相對而言,L1則需要從零開始建設用戶基礎,並面臨著與其他數百條公鏈的競爭。
3) 從外部競爭格局上看
L1 的賽道已經非常擁擠和激烈。根據DeFiLlama 的數據,目前市面上的公鏈共有近200 條,其中約190條屬於L1,這意味著L1市場存在過度競爭的情況。而在這些公鏈中,只有少數幾條能夠佔據用戶心智和市場份額,隨著近幾年的黑天鵝事件以及資本的撤出,許多曾經紅極一時的公鏈已經在各類用戶活躍、收入構成、交易量等指標看板中失去了光芒,大多數L1 們,概念還在,但並非生機盎然。選擇跳入這樣一個死海,從生意上來看,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相比之下,L2 的賽道相對較為寬鬆和有利,競爭壓力較小、市場份額集中度較低、技術路線多樣。具體來說,目前L2Beat 能統計到的L2 共有26 條,競爭強度大概是L1 的七分之一,L2 市場份額排名前兩位的項目分別為Arbitrum 和Optimism,市場份額佔比分別為55% 和25%,其他L2 項目的市場份額相對零散,仍有成為頭部項目的機會,同時,L2 採用了多種技術路線,包括Optimistic Rollup、ZK-Rollup 等,這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也為L2 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而隨著今年以太坊技術升級的完成以及後續幾個升級,圍繞性能做文章的敘事將長期存在,L2 們仍有相當長時間的發展窗口;同時熊市中能夠持續保持熱度的敘事和賽道並不多,L2 在註意力和資金稀缺的大環境中,也有持續被關注的優勢。因此從競爭格局和外部環境來看,做L2 目前似乎也是一個有利可圖的生意。
5.2. 賽道格局
5.2.1. 競爭格局
當前L2市場正處於競爭白熱化的關鍵階段。隨著坎昆升級的臨近,L2 網絡已成為2023 年下半年最火熱的敘事賽道。 7 月份以來,L2 層TVL 時常維持在100 億美元以上,許多老牌公鏈宣布轉向L2 或推出自身L2 項目,並獲得融資支持,同時,原生L2網絡也在推進技術創新。根據加密數據平台Rootdata 顯示,收錄的L2 相關網絡基礎設施已有77 個,目前,L2 市場主要以Optimistic Rollup 和zkRollup 兩大主流擴容方案為主。
1)樂觀Rollup類型
Optimistic Rollup 是目前L2 網絡中最為成熟的技術路線,其代表網絡包括Arbitrum、Optimism、Metis、Boba和Mantle Network 等五大網絡。
2)zkRollup類型
zkRollup 是Layer 2 網絡中另一種具有潛力的技術路線,其代表網絡包括zkSync、StarkNet、Polygon zkEVM、Linea、Scroll和Taiko 等六大網絡。
5.2.2. 競爭項目
Mantle Network項目面臨著來自其他L2擴展解決方案項目的激烈競爭,核心競爭因素主要是技術方案優勢、生態繁榮程度和用戶體驗等方面。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競爭項目:
1) 決定:
是基於Arbitrum Rollup(改進版Optimistic Rollup)技術構建的Layer 2 擴容方案,於2021 年8 月份上線主網。 Arbitrum的總鎖倉價值穩居各L2首位,其生態項目數量也最為豐富,已有559個項目接入。 Arbitrum生態目前主要包含三條子鏈:Arbitrum One是主網;Arbitrum Nova面向高頻應用;Arbitrum Orbit是構建L3的工具包。
Arbitrum 的優勢:Arbitrum的生態規模位居各大Layer 2首位,生態項目數量超過550個,Arbitrum Rollup 採用多輪出塊機制,相比Optimistic Rollup 的單輪機制,可以提供更高的出塊效率和更低的Gas費用,同時,Arbitrum 擁有自己的Arbitrum 虛擬機,支持更豐富的編程語言。
Arbitrum 的劣勢:存相比Optimistic Rollup,Arbitrum 的交易確認延遲更高,同時,Arbitrum Nova採用AnyTrust 框架,安全性不如Arbitrum One直接利用以太坊的安全性。
2) 樂觀:
Optimism 是一種基於Optimistic Rollup 構建的以太坊Layer 2 擴容方案,於2021 年8 月份上線主網。 Optimism 的目標是提供與以太坊完全一致的交互體驗,但交易成本只是一層網絡上的很小比例。 Optimism目前是L2擴展解決方案類別中TVL第二高的項目。
Optimism的優勢:Optimism 推出了開源模塊化工具包OP Stack,讓開發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場景利用OP Stack 工具包組裝一個定制的Layer 2 網絡。許多知名區塊鏈項目基於OP Stack推出了各自的Layer 2網絡,共同組成了Optimism的超級鏈王國,這為Optimism生態注入了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和網絡效應。此外,Optimism 通過Bedrock 升級等優化措施,大幅降低了交易費用,提升了性能表現。其gas費用已成為最低的以太坊L2之一。
Optimism的劣勢:相較於Arbitrum,Optimism 鏈上生態繁榮度稍顯遜色,同時它的交易速度約為1000 筆/秒,相較於zkRollup 技術的Rollup 網絡,仍有提升空間。
3) zkSync:
zkSync是知名的zk Rollup類Layer 2擴容解決方案,其核心網絡zkSync Era採用了zkEVM設計。 zkSync的總鎖倉規模達到5億美元,在各L2中位列第三。 zkSync 正在從zkSNARK 轉換到zkSTARK 證明系統,這將提升網絡的交易效率,並且啟動了社區空投計劃以激勵用戶。
zkSync的優勢:最近,zkSync推出了zkStack工具包,開發者可以基於此工具包構建定制的zkRollup 系L2 和L3(也稱為超鏈HyperChain)。這有助於拓展zkSync的技術應用場景。同時,zkSync 可以利用零知識證明的壓縮特性,將更多的交易打包到一個證明中,並且不需要等待挑戰期。這樣可以提高交易吞吐量和速度,同時也保證了安全性和正確性。
zkSync的劣勢:zkSync生態仍較小,需要進一步擴大,同時,最近的空投事件也反映出項目在社區建設方面還需加強。同時,ZkSync 的技術複雜度較高,開發者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基礎才能在ZkSync 網絡上構建應用程序。
4) 星網
StarkNet 是由StarkWare 基於zkSTARK 開發的zkRollup 系擴容網絡,於2021 年11 月份推出主網。 StarkNet 是目前TVL 排名第二的zkRollup 系網絡。
StarkNet 的優勢:Starknet正在通過kakarot和Warp項目逐步實現與以太坊的EVM兼容。這是Starknet當前的研發重點。同時,Starknet未來也會支持開發者構建應用鏈,這可擴大其使用場景。
StarkNet 的劣勢:由於目前尚不兼容EVM,Starknet的生態繁榮程度還較弱。同時,StarkNet 的技術複雜度較高,開發者需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基礎才能在StarkNet 網絡上構建應用程序,對開發者友好度較弱。
5) 多邊形 EVM
Polygon 是一個致力於增強以太坊可擴展性的區塊鏈,他們通過利用不同的解決方案來實現這一目標。他們的旗艦產品是Polygon PoS 側鏈,目前每天處理30-40 萬個地址的200-300 萬筆交易。
Polygon EVM 的優勢:Polygon 不僅提供了自己的Layer 2 網絡Polygon PoS 和Polygon zkEVM,還提供了用於構建定制Layer 2 和Layer 3 網絡的模塊化開源組件Supernets,豐富了Polygon的技術路線。同時,最近發布的Polygon 2.0進一步統一了不同網絡,原代幣代碼更新為POL,並發布了新治理框架,形成多鏈互操作的生態系統,這增強了Polygon的網絡效應。此外,Polygon與多家Web2企業合作,擁有大量用戶基礎,其生態項目也在穩步增長中。
Polygon EVM 的劣勢:Polygon生態仍以自己的側鍊和子鍊為主,與以太坊主網的互操作性有限,其治理機制也存在可完善空間。
總體來看,Mantle Network 與其他L2 網絡相比,優勢主要體現在其模塊化設計、強大的BitDAO支持、專注數據可用性和專注提升用戶體驗,在遊戲領域具有潛力。劣勢主要體現在其作為L2 領域的新來者,核心技術如模塊化架構等有待實踐驗證,生態建設仍在初期,缺少站穩腳跟的DApp,長期競爭力存在不確定性。
6. 初步價值評估
6.1. 核心問題
**項目處在哪個經營週期?是成熟期,還是發展的早中期? **
Mantle Network目前處在發展的早中期。它是一個創立於2021年的新興項目,目前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和成熟的生態系統。主網也是才在2023年7月上線,還需要經過更多的測試和優化,以提高其穩定性和可靠性。雖然已經有了一些優質的合作夥伴和應用,如EigenLayer、Biconomy等,但是它的用戶規模和市場佔有率還比較低,還需要吸引更多的開發者和用戶加入其平台,以提高其影響力和競爭力。
**項目是否具備牢靠的競爭優勢?這種競爭優勢來自哪裡? **
Mantle具有模塊化架構等一些潛在的差異化優勢,加上社區支持,有望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但整體來說,這些優勢還需經過產品迭代和應用檢驗,且面臨強大競爭對手,尚未形成非常明顯的競爭壁壘,還需觀察在主網後的運行效果。
**項目在運營上的主要變量因素是什麼?這種因素是否容易量化和衡量? **
技術進展:Mantle Network項目需要不斷地開發和完善其技術方案,以提高網絡性能和安全性,並修復可能存在的漏洞或缺陷。技術進展可以通過項目團隊發布的更新日誌、代碼提交、測試結果等來量化和衡量。
生態發展:Mantle Network項目需要不斷地拓展其生態合作夥伴和應用場景,以吸引更多的用戶和資金進入L2 網絡,並提供更多樣化和高收益的鏈上活動。生態發展可以通過DApp 數量、TVL、交易量、用戶數等來量化和衡量。
社區活躍:Mantle Network項目需要不斷地激勵和獎勵其社區成員和合作夥伴,以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並為項目的治理和決策提供支持和反饋。社區活躍可以通過社媒關注者、社區成員、投票參與率、提案數量等來量化和衡量。
**項目的管理和治理方式是什麼? **
Mantle採用相對靈活的鏈下治理機制。具體來說,治理議題和提案由Mantle 核心團隊或社區成員首先在論壇中進行提出和討論。如果提案獲得足夠的關注和支持,則形成正式的MIP提案,由MNT代幣持有人進行鏈上投票表決。一旦MIP提案通過,Mantle的核心開發團隊和貢獻者會根據提案內容負責執行和把控項目進展。這種治理機制與完全按鏈上投票自動執行相比,具有更高靈活性。它使Mantle 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執行進度,而不會被簡單的多數票牽著走。但這也意味著Mantle 治理存在一定的中心化依賴,核心團隊在治理中的角色更大。這種鏈下治理方式在去中心化自治領域中尚屬探索,其效果仍需觀察其在Mantle 項目中的實際應用。
6.2. 項目估值水平
我們採取橫向對比同賽道L2 估值的方式為Mantle Network 進行估值。
智能合約公鏈的估值是一個複雜且困難的課題。 DeFi協議可以採用收益倍數等方式進行估值參考,而智能合約公鏈更加類似一個國家,以“綜合國力”的視角來評估公鏈的現狀和潛力或許更為恰當。
而公鏈的“綜合國力指標”應當考慮活躍DAPP 數量、活躍用戶數、TVL、鏈上總資產價值、活躍開發者人數、鏈上轉賬數量、鏈上轉賬總價值等等數據,並通過一定的加權處理得出,然而目前並沒有類似指標。
因此我們重點選取資產、用戶量、網絡活躍、開發者四個維度的指標,將Mantle Network與其他L2 競爭對手進行比對。
**1) 資產指標:TVL。 **用戶願意將有價資產放在某條鏈上,表明了用戶對該條鏈的安全性、可用性、投資價值的綜合認可度。我們採用流通市值/TVL作為橫向比對的資產指標(MTV),該指標數值越小,說明其單位流通市值對應的鏈上資產數越多,估值也就越低。
**2) 用戶指標:**活躍用戶數、活躍地址數等指標可以反映公鏈的用戶基礎和活躍度。我們選擇30天平均日活躍地址數衡量用戶規模,將流通市值與日活躍地址數比值,即市值/日活躍地址,作為比對指標。這個指標數值越低代表同流通市值下用戶規模更大。
**3) 交易活躍度指標:**鏈上交易的活躍度是衡量公鏈用戶活躍度的重要指標。傳統上,通常使用每日消耗Gas 的美元價值來衡量活躍度,但該指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① 高Gas 價格會導致用戶的活躍度降低,但該指標並不能反映這一點。
② 該指標無法區分不同類型的交易,例如轉賬交易、合約調用等。
為了克服上述局限性,我們採用每日消耗Gas 的美元價值和每日交易量兩個指標來衡量活躍度。具體而言,我們將最近30 天消耗Gas 的美元價值以及30 天的交易量折算成年化數據,得到兩個可以橫向對比的指標:
③ 市值/年化Gas 消耗金額:該指標越小,說明該鏈的單位流通市值能夠承載更多的業務活躍度,估值也就越低。
④ 市值/年化交易量:該指標越小,說明該鏈的單位流通市值能夠承載更多的交易量,估值也就越低。
這兩個指標能夠更全面地反映鏈上交易的活躍度,並能夠有效地克服傳統指標的局限性。
**4) 開發者指標:**活躍開發者人數、鏈上驗證合約數等指標可以反映公鏈的開發者生態。活躍DApp的數量是評估Layer 2網絡繁榮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但是目前還缺乏可靠的活躍DApp統計數據源。我們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來衡量Layer 2 網絡的開發者活躍程度:
① 可以選擇官方瀏覽器上的日均新部署合約數量作為評判標準
② 計算“流通市值除以日均新部署合約數量”這個指標,反映單位市值可以承載的開發者活躍程度。
③ 這個指標越小,說明在相同市值下可以承載更多開發者,相對估值也更低。
通過與不同Layer 2網絡在該指標上的橫向對比,可以直觀地判斷網絡的生態繁榮程度和估值水平高低,從而更好地評估Layer 2的發展潛力。這種計算方法在當前條件下可以提供一個簡潔的生態活躍度比較,以補償直接的DApp統計數據不完整的缺陷,更全面地反映網絡的開發者盈利空間。
此外在進行對比之前,我們還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於其他L2 將ETH 作為Gas 代幣,MNT 代幣被當作成為Mantle 鏈的Gas 代幣,在與其他L2 網絡對比時,需要將此納入考慮,那麼基於此比較方法,Mantle 的估值會稍低。
橫向數據對比結果如下:
我們可以明顯的發現,Mantle 與BitDAO 完成生態合併後,當前的估值出現明顯高估的情況。與其他OP Rollup 賽道的Layer 2 網絡相比,Mantle 的生態系統仍處於較早期階段,各項核心指標均存在一定落後,但是Mantle 原生代幣MNT 已經有50% 流通,這支持了其高估值。
展望未來,隨著Mantle 生態系統的不斷完善和繁榮,其業務基礎會逐步加強。此時如果Mantle 能保持適度的估值水平,就有望在OP Rollup 賽道中取得更大的成長,打破當前的局面。
6.3. 項目風險
**項目發展尚處於初期:**Mantle Network於2023年7月才推出主網alpha版本,因此新興的公鏈,其技術和商業化的實現都還是一個較早期的發展階段。從主網運營時間來看,網絡效果和技術穩定性都還需要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考驗。一些關鍵的治理主題,如質押機制設計和zkEVM技術路線,也有待討論中。作為新項目,Mantle還需要持續進行技術迭代和角色擴展,以吸引用戶和生態,這需要團隊保持高效率的治理和開發。綜上所述,Mantle網絡的發展還比較早期,關鍵治理和技術方面都有待完善,這種發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都將成為Mantle進一步發展的潛在風險。
**競爭風險:**面臨激烈的Layer 2競爭環境。 Mantle Network作為新興的Layer 2解決方案,其未來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風險是日趨激烈的公鏈競爭。目前Layer 2市場上已經有多家較為成熟的項目處於領先地位,如Arbitrum、Optimism等。這些先行者擁有較強的技術實力和較大的用戶基礎。與此同時,各類新創Layer 2項目也在不斷湧現,這些新項目都在爭奪用戶和市場資源。而且未來以太坊的升級也將提升其自身擴容能力。面對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Mantle需要不斷通過技術創新來增強自身產品力,才能在競爭中突圍而出,否則可能面臨用戶流失風險。綜上所述,公鏈競爭的日益白熱化是Mantle Network需要Priority重視和應對的風險之一。如何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是Mantle項目團隊需要重點考慮的關鍵所在。
BIT代幣表現不佳對MNT的負面影響。 Mantle Network的原生代幣MNT是通過轉換BitDAO的代幣BIT產生的。而BIT代幣的市場表現一直不佳,從ICO價格的1.4美元跌至當前的0.5美元左右。這種持續下跌的價格趨勢,可能會對MNT產生負面影響。一方面,BIT持有者可能因此而對MNT的預期價值和前景缺乏信心,不願積極參與MNT的生態建設。另一方面,外部投資人和用戶也可能因BIT代幣的價格歷史,而對MNT的價值和升值空間產生懷疑。這不利於MNT獲得廣泛認可和流動性。如果未來MNT無法有效改變這種對BIT表現的聯動預期,那麼其自身的代幣需求和價格都可能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這是Mantle Network在代幣設計和運營上需要重點防範的風險因素。
**技術安全風險:**Mantle 當前的技術風險主要是:1)當前Mainnet Alpha 版本欺詐證明依然在開發當中;2)數據可用性層未上線。 Mantle 計劃使用欺詐證明來保證狀態的正確性,但這一功能目前還在開發中,系統允許無效的狀態根。而且,由於數據不存儲在鏈上,而是由團隊外部維護,因此可能無法檢測到欺詐行為,即使是在鏈下,如果惡意用戶提交了無效的狀態根,則用戶的資金可能會被盜。同時,Mantle 的數據可用性層MantleDA 是基於EigenDA 的分叉版本,但目前還沒有集成到EigenDA 主網上,而且,MantleDA 中的罰沒機制(Slashing)目前已禁用,數據可用性的欺詐證明機制也還沒有啟動。則用戶將無法訪問其資金。此外,如果外部數據被篡改,則用戶的資金可能會丟失。
6.4. 思考
從我們對Mantle Network的整體分析來看, Mantle是一個優劣勢都非常明顯的一個L2 解決方案,它能否最終成為主流的L2 解決方案,關鍵取決於其能否兌現技術承諾,構建一個足夠安全和高效的Rollup網絡。我們需要持續關注Mantle 的技術演進路徑,以及其生態系統建設的進展,才能全面判斷其未來前景。 Mantle正在努力開拓L2 網絡的新路徑,我們也期待其能為整個以太坊生態做出積極的貢獻。從它的發展規劃來看,短期有一些發展機遇我們可以關注:
**1) 推出了Mantle Journey激勵計劃。 **
Mantle Network為用戶提供了多種方式來賺取Mantle Journey(MJ)里程,並在Mantle生態系統中兌換專屬權益。用戶可以通過在Mantle 網絡上進行交易、提供流動性、參與治理、完成特定任務等方式來累積MJ里程。這些里程可以用於鑄造獨特的Mantle Citizen NFT、獲取NFT稀有屬性、兌換生態系統獎勵等。 Mantle Journey的運作為用戶提供了更多參與Mantle生態建設的激勵。它能有效聚合用戶,增強用戶粘性,也為用戶提供了變現的通道,這將有利於吸引更多用戶加入Mantle。從項目機會來看,Mantle Journey為用戶提供了獲得回報的新機制,它開拓了Web3社區建設的新模式,值得其他公鏈學習借鑒,這也體現了Mantle的社區運營能力。
**2) Mantle Network正處於高速增長期,其生態系統中存在多重盈利機會。 **
Mantle正在積極構建LSD生態體系,並與其他創新DeFi協議達成合作。這為用戶提供了通過參與質押、交易和投資組合等多種方式獲取收益。隨著生態系統協議數量的增加,用戶可以關注那些潛在的優質應用,選擇適時加入其IDO或提供流動性,以獲取更高的回報。在Mantle生態達到較為成熟階段後,其網絡效應會進一步放大,屆時用戶可以緊跟生態發展趨勢,抓住新出現的熱點方向進行參與,獲得額外收益。
7. 參考資料
Mantle Network 項目官網
BitDAO 經濟模型
Mantle Network 官方推特
Mantle Network 官方Discord
Mantle Network 官方Medium
Mantle Network 官方提案中心
Mantle Network 官方DOC
Mantle Network 代幣信息
令牌終端
L2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