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退去,哪一類Telegram Bot能繼續前進?

原創| Odaily星球日報

作者| 南枳

浪潮退去,哪一類Telegram Bot能繼續前進?

自Telegram Bot 概念開始火熱之後,除「交易Bot」以外的各型Bot 也開始登陸Telegram。然而在上線Telegram 之前,在網頁端或桌面端早已有同類應用,上線Telegram 對於某些品類的Bot 而言沒有加成,甚至並非剛需——Telegram 並非Bot 的聖杯。

Odaily星球日報將以「發幣Bot」為研究基礎,探討其附加的特性,以及Telegram 適合哪一種品類的Bot。

發幣Bot

發幣Bot 所主要宣傳功能為“一鍵發幣”,然而該特性早先已有多個網頁端產品實現,或在網頁端工具之前的時代,市場已有多種模式的Meme 固定版本,僅需在開發應用(Remix、Hardhat 等)上簡單修改參數即可完成發幣。

Telegram 上的發幣Bot 的差異點在於:

  • 低學習門檻:流程和內容模板化,進一步降低了學習門檻,無需理解原理即可完成;
  • 便攜性:不受裝置和地點限制,而網頁端需做好移動適配才能透過錢包軟體使用;
  • 模板固定化帶來的安全性:主流的幾款發幣Bot 所能部署的代幣形式固定,無法自訂後門。

浪潮退去,哪一類Telegram Bot能繼續前進?

上述為發幣Bot 的主要設定一覽,通常對其安全性有天然限制。而協議收入的來源來自兩方面,一是協議發幣後的交易稅抽成,二是透過發幣Bot 部署的代幣協議將對初始的流動性進行抽成,還將對後續的交易進行抽成。

以下為其收入一覽:

浪潮退去,哪一類Telegram Bot能繼續前進?

各Bot 收入的主要來源均為代幣交易稅,僅Saintbot 出現了幾次較大的峰值。而較大降低了使用費用的Genesis Bot 並未能佔取市場份額。

可以看出, 1% 的交易量抽稅的機制也未能為各大Bot 帶來持續性的收入,因Meme 幣通常生命週期短暫,快速消亡的一次性收入之下,各Bot 仍需在新的市場上獲取收入來源。

綜上,發幣Bot 結合Telegram 的優點在於:

Meme 玩家不再關注代幣模式(如分紅、銷毀、添加LP 等概念),更注重代幣本身的故事性,而誰能第一時間對市場上發生的故事做出響應,有著較大的優勢,因此其便攜性具備一定價值。

而其劣勢在於:

特性無效:

  • 終端用戶面對的仍只有合約地址,無法直接感知安全性(無法知道代幣來自有安全限制的發幣Bot),仍需依賴第三方平台偵測。

市場不符:

  • 存量市場下不再需要進一步降低門檻,並無法吸引更多的Bot 用戶。
  • 市場容量極為有限,當前Meme 玩家已不再接受高稅項目,而目前幾個Bot 服務收費過於昂貴,阻礙了用戶進入。

各大項目為Bot 附加的各大功能並無效果,用戶仍只關心最基本的功能即「發幣」本身,僅當使用費進一步內卷下降時,發幣Bot 可獲得一定場景下的市場份額,**但不具備長線投資價值。 **

結論

除發幣Bot 外,Telegram+Bot 還有許多的賽道,如遊戲類(如猜大小的HiPvP)、體育博彩類(如bookiebot)、美股交易類(如AXE CAP)等多種類型。

其中遊戲類Bot,在Telegram 上僅能簡單展現一個結果,而用戶最關注的是遊戲體驗,而非在此類遊戲裡盈利,故目前此類Bot 均已消亡。

而體育博彩類Bot 則與遊戲類完全相反,許多用戶只是需要一個簡易的入口供其下注和獲取結果,並不關心競猜項目本身的進展過程(同時也能通過正規渠道觀看獲取),只保留了最根本功能的該類Bot 反而在浪潮退去後持續發展。

*Telegram 並非Bot 的聖杯,而是奧卡姆剃刀(Odaily星球日報註:即剃除非必要,保留簡單有效)*,蹭上概念只能成為一隻風口的豬,適用在Telegram 的Bot 無需多種附加功能,而只需注重其最根本最基礎的功能本身。 **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