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器與加速器如何深刻影響Web3 的創業格局

作者:Philipp Sandner,法蘭克福學院區塊鏈中心教授、作家、投資者編譯:angelilu,Foresight News

新創公司往往因為面臨資金匱乏、營運困難、產品與市場契合度不高等問題,導致失敗率較高。新創公司在面臨這些問題時,能否尋求專家或前輩的指導至關重要,孵化器和加速器的興起為新創公司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孵化器和加速器起源於21 世紀中葉的矽谷,為創業者提供包括導師指導、資金獲取和人脈網絡在內的支持。 Web3 科技時代的大多數創業項目旨在透過分散式帳本等技術加速主流對Web3 的採用。那麼Web3 領域的加速器和孵化器有何不同?以及它們如何支援Web3 專案呢?本文將進行深入探討

Web3 風投的背景

在進一步深入探討這個主題之前,重要的是要強調塑造Web3 領域創投和創新格局與傳統領域創投的差異。 Web3 出現在金融危機之後,比特幣最先奠定了產業發展的基礎,在這基礎之上以太坊於2015 年推出,標誌著Web3 產業進入了早期階段。自 2020 年以來業界相對取得較大進展,但前方的任務仍然艱鉅,Web3 的新穎使其需要更廣泛的驗證,從而將Web3 無需信任和去中心化的理念傳播。

Web3 行業以明顯的週期性模式運行,大約每四年經歷一次繁榮和緊縮的周期,週期很大程度上受比特幣減半時間表的影響,而欺詐、跑路、監管壓力或宏觀經濟環境等的變化在會在周期中扮演催化劑。

在這種背景下,Web3 創投領域也具有較大波動性。根據Crunchbase 提供的年度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資本流入大幅減少了近80%,從160 億美元驟降至36 億美元。也就是說,資本流動傾向於跟隨週期的軌跡。

圖1:Web3 創投活動(種子前、種子與創投)波動性大

創業成功需要的不只是資金

然而,關注Web3 的人都知道,資金只是Web3 專案成功的幾個先決條件之一。除了資金支持之外,成功的秘訣還需要合適的團隊組成、堅定不移的韌性、不懈地建立社交網絡關係、持續的產品改進,以及或許一點運氣。正是在這些因素的複雜配合中,孵化器和加速器的角色浮現。創投機構意識到在Web3 產業,僅僅投入資金並不一定能打造「下一個獨角獸」,他們需要提供跨維度的指導和支持。

孵化器和加速器都是為創業計畫提供幫助和支持,但其中也有一些細微差別:

孵化器:

  • 描述:孵化器專注於幫助創業初期的公司,提供指導、培訓、交流機會,有時還提供資金。
  • 重點:孵化器旨在幫助新創公司開發或完善最小可行產品(MVP)並實現產品與市場的匹配。
  • 內容:孵化器由經驗豐富的新創專家提供研討會和培訓,主題包括創意驗證、MVP 創建和商業模式,此外還會傳授創業心態等。
  • 新創階段:孵化器最適合擁有想法和初步研究基礎或遇到問題的新創公司。
  • 產品:新創公司不一定需要在孵化階段開發產品,甚至個人可以在沒有想法的時候就申請。
  • 股權:新創公司通常保留大部分股權,孵化器的股權要求為4-15%。
  • 如何參與:創業家可以憑藉自己的技能、想法或新創計畫申請孵化器計劃,計畫可以收取或不收取參與費。
  • 團隊:通常,個人和團隊都可以申請孵化器,在孵化計劃中,他們將與合適的人匹配,以補充他們的優勢。
  • 最終目標:孵化器的主要目標是幫助新創公司實現產品與市場的契合併建立穩定的基礎。

加速器:

  • 描述:加速器專注於幫助已經擁有MVP 的新創公司,透過加速其業務發展進入下一個成長階段。
  • 重點:加速器主要集中在市場推廣、客戶獲取和產品優化等方面,幫助企業進一步擴張和發展。
  • 內容:加速器由行業專家、成功創業家和創投家等提供市場推廣、業務策略、財務管理和法律事務等方面的培訓和指導。他們還提供與潛在投資者和客戶的接觸機會。
  • 創業階段:加速器最適合已經驗證了商業模式、擁有初步收入的新創公司。
  • 產品:在加速器階段,新創公司必須擁有已開發出來的產品或服務,這些產品或服務應該已經有一定的市場驗證。
  • 股權:加速器通常要求更多的股權,一般股權要求是6-20%。
  • 如何參與:新創公司可以基於其MVP、初步業務計畫和市場潛力申請加入加速器。加速器通常會為新創公司提供一筆種子投資,以幫助其進一步發展。
  • 最終目標:加速器專注於幫助新創公司大規模擴張並為進一步投資做好準備。

根據Blockchain Founders Group 的觀點,以上可總結為,孵化器專注於培育早期新創公司並幫助它們實現產品與市場的契合,加速器專注於擴大已經實現產品與市場契合的新創公司的規模。兩種類型的計畫都提供類似的資源,如指導、培訓、人脈和潛在資金。內容是根據他們各自的目標量身定制的。孵化器和加速器之間的選擇取決於創業計畫的階段及其成長目標。此外,對於Web3,有不同類型的加速器和孵化器。例如,專注於技術的VC 可能也會將部分注意力投入到Web3 上,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只專注於Web3 的專案也出現了。

孵化器和加速器為創業者提供的價值

圖2:加速器和孵化器計畫如何為創業者提供價值的概述

  • 指導:創業者將與有經驗的導師配對,導師將提供個人化的指導,分享他們自己在Web3 領域的經驗和洞見,幫助新創公司應對挑戰,做出明智的決策。
  • 產業專業知識與研討會:參與者將獲得專業的Web3 產業知識和見解,深入了解產業趨勢、技術和市場動態,以便能夠做出符合Web3 領域獨特需求的策略性選擇。行業專家提供深入的培訓和解答,涵蓋去中心化應用程式、智慧合約、代幣經濟模型、產品市場契合度、客戶識別、成長策略和團隊建立等不同主題,為參與者提供實用技能和知識。
  • 技術工具和基礎設施:Web3 孵化器和加速器為新創公司提供尖端技術、軟體平台和開發工具。這些是專門針對去中心化技術的複雜性而客製化的,可加快技術開發過程。
  • 夥伴關係和人脈機會,以及更多VC 在後期融資階段的信心:透過與其他創業者、產業專業人士和潛在投資者建立聯繫,參與者可以形成策略夥伴關係,增強自己的新創企業生態系統。透過與有聲望的孵化器或加速器建立聯繫所獲得的信譽,也可以提高新創公司在融資階段對創投的吸引力。根據哈佛商業評論進行的一項涉及900 名創投的調查發現,近70% 的投資交易源自於他們的專業網絡。
  • 同期成員之間的競爭氛圍激發大家全力以赴:專案內部的健康競爭氛圍鼓勵新創企業突破自我,推動創新,並激勵參與者跳出自己的舒適區。
  • 資本/ 融資:早期新創公司獲得初始資金或註資,為推動其Web3 專案前進和啟動成長提供所需的財務基礎。
  • 市場研究與情報:獲得精心策劃的市場研究和情報使新創公司能夠完善其產品策略,瞄準特定的用戶群體,並預測Web3 領域不斷變化的新興趨勢。
  • 孵化器/ 加速器品牌可增強潛在客戶的信心(即新創公司的信譽):孵化器或加速器的知名品牌賦予新創公司信譽,這會增強潛在客戶、用戶和利害關係人的信任感,提高他們參與和投資新創公司產品的意願。

Web3 孵化器與加速器的演變

圖3:Web3 加速器與孵化器的演變

最左側是最早出現的加速器和孵化器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也進行了與區塊鏈相關的投資。隨著2017 至2018 年第一次大規模的加密貨幣繁榮和衰退週期到來,越來越多的加速器和孵化器湧現。 2021 年由於資本的過剩,以及圍繞比特幣、DeFi、NFT 話題等話題的炒作,使2021 年成為Web3 行業加速器和孵化器最多的一年。

Web3 頭部孵化器與加速器盤點

  • *

圖4:知名加速器與孵化器盤點

「Web3 領域需要專門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因為他們認識到Web3 創業家需要一個量身定制的指導計畫。沒有兩位創業家會有完全相同的創業之路,幫助創辦人識別並有效利用他們的優勢,同時協助他們處理與創業相關的大多數任務,對許多人來說都是無價之寶。鑑於Web3 的新穎性,識別聰明且有激情的人,然後引導他們朝正確的方向前進,尋找最佳的Web3 商業策略,是推動產業成長的好方法。」

——Max Cheng,區塊鏈創辦人團隊

結論

在充滿活力的Web3 領域,孵化器和加速器在塑造新創公司成功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面對Web3 領域的挑戰,這些實體提供了量身訂製的指導和資源,引導新創公司規避常見陷阱,採取大膽且創新的措施。

加速器和孵化器起源於2000 年代中期的矽谷,如今已成為創投世界的重要支柱。現在,隨著Web3 技術霸占頭條新聞並重塑產業,這些實體正調整其焦點,以擁抱分散式帳本技術,本文強調了它們在加速Web3 主流採用、支持Web3 新創專案成功等方面的作用。

此外,Web3 投資金額隨著炒作和週期的循環而劇烈波動,這一特性並不能為Web3 領域新創項目的發展帶來穩定支持,孵化器和加速器迎接這項挑戰,提供的不僅僅是資金,還提供量身訂製的指導、產業見解、連結和技術工具,幫助新創公司在不確定性中茁壯成長。

在這個複雜的生態系統中,新創公司、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合作能推動創新,連結有潛力的創業者,塑造創業精神並促進Web3 領域的成長。專業支援對於Web3 新創公司至關重要,孵化器和加速器合作提供的創新指導,推動Web3 產業不斷向前發展。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