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MBG任务挑战# 發帖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想要瓜分1,000枚MBG?現在就來參與,展示你的洞察與實操,成爲MBG推廣達人!
💰️ 本期將評選出20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可輕鬆獲得50枚MBG!
如何參與:
1️⃣ 調研MBG項目
對MBG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MBG相關活動(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現貨交易),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現貨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MBG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下列活動連結):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質押ETH、MBG即可免費瓜分112,500 MBG,每小時領取獎勵!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過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請好友註冊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收益-邪惡曲線:另一種方式思考公共物品贊助的優先級
作者:LXDAO 翻譯:程子玉
導讀
在任何大規模生態系統中,公共財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但它們往往也非常難以定義。經濟學家對公共物品有一個定義-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物品,這兩個技術術語的意思是很難透過私人財產和市場手段提供。還有一個通俗的定義:公共物品是「對公眾有益的任何事物」。還有一個民主愛好者的公共物品定義,其中包括公眾參與決策的內涵。
但更重要的是,當抽象的非排他性與非競爭性的公共物品在與真實世界互動時,幾乎在每一個具體案例中,都有各種微妙的邊界情況,需要具體案例具體分析。例如,公園是公共物品。但如果你加一個5 美元的入場費呢?如果你透過拍賣公園中央廣場上的勝者雕像的權利來資助它呢?如果它由一個半無私的億萬富翁維護,他享受公園作為個人用途,並圍繞他的個人用途設計公園,但仍然允許任何人參觀呢?
這篇文章將嘗試提供一種不同的方法來分析私人和公共範圍內的「混合」商品:收入邪惡曲線。我們提出一個問題:不同項目的貨幣化方式需要權衡什麼,透過增加外部補貼來減輕資金化壓力可以帶來多少好處?這遠非一個通用的框架:它假定在一個單一的「社區」中有一個「混合經濟」環境,其中包括商業市場和來自中央資助者的補貼。但它仍然可以告訴我們很多關於如何在加密社區、國家和今天的許多其他現實世界背景中資助公共物品的方法。
想了解更多細節嗎?往下閱讀完整文字記錄
傳統框架:排他性與競爭性
首先讓我們透過常規的經濟學視角來看待哪些項目被視為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考慮以下範例:
Alice 擁有1000 個ETH,並希望在市場上出售它。
Bob 經營航空公司,並銷售航班機票。
Charlie 建造了一座橋,並收取通行費來支付它的建設。
David 製作並發布一檔播客。
Eve 製作並發布一首歌。
Fred 發明了一種更好的用於產生零知識證明的新加密演算法。
我們將這些情況放在一個二維圖表上:
競爭性(Rivalrousness):一個人享受某物品會在多大程度上減少其他人享受相同物品的能力?
排他性(Excludability):阻止特定個體(例如,不付費的人)享受某物品有多難?
圖表如下:
這是一個很好且重要的分析。排他性告訴我們是否可以透過收取通行費的商業模式來資助項目,競爭性告訴我們排他是否是一種悲劇性浪費,或者它只是所討論物品的不可避免的屬性,即一個人獲得它,另一個人就無法獲得。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其中一些範例,特別是數字範例,我們會開始注意到它忽略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除了排他之外,還有許多可用的商業模式,而這些商業模式也存在取捨。
以一個特定案例為例:David 的播客與Eve 的歌曲。在實踐中,大量的播客大部分或完全以免費形式發布,但歌曲通常使用許可和版權限制為門檻。要理解原因,我們只需看看這些播客是如何得到資助的贊助。播客主持人通常會找到幾個贊助商,並在每集的開頭或中間簡要地談論贊助商。但對歌曲來說,贊助更加困難:你不能在一首情歌中突然開始談論Athletic Greens (見最下面的解釋)有多棒,因為這會破壞氛圍!
我們是否可以越過排他性,討論更一般的貨幣化和不同貨幣化策略的傷害?確實可以,這正是「收益-邪惡曲線」所關注的內容。
「收益-邪惡曲線」的定義
「收益-邪惡曲線」是一個二維曲線,用來回答以下問題:
**為了賺取N美元的收入以支付產品的建設成本,產品的創作者會對潛在用戶和更廣泛的社區造成多大程度的傷害? **
這裡的「邪惡」一詞絕對不是要暗示任何數量邪惡都是不被接受的,也不是說如果無法在不作惡的情況下資助一個項目,那就不應該做這個項目。許多項目都會做出艱難的取捨,在確保可持續資金的情況下傷害其客戶和社區,但是通常項目本身的價值遠遠超過這些傷害。儘管如此,這個目標是為了突出許多貨幣化方案存在悲劇性方面,而公共物品資金可以透過為現有項目提供財務支持來幫助它們避免這種犧牲。
以下是我們上面六個範例的「收益-邪惡曲線」的圖表:
我們可以看到,在「收益-邪惡曲線」上實際上存在著許多種類的「邪惡」:
傳統的排他性經濟損失:如果產品的價格高於邊際成本,本來可以發生的互惠交易就不會發生,這會導致資源浪費。
競爭條件:由於產品價格過低而導致的擁擠、短缺和其他成本。
「污染」產品,使其對贊助商有吸引力,但對聽眾有害(可能是小規模的,也可能是大規模的)。
透過法律體系參與攻擊性行為,增加了每個人的恐懼和在律師費上花錢的需求,以及各種難以預測的次級冷卻效應。這在申請專利的情況下尤其嚴重。
犧牲使用者、社群和甚至專案本身的工作人員高度重視的原則。
在許多情況下,這種「邪惡」是非常依賴上下文。專利在加密貨幣領域和更廣泛的軟體領域內既極具危害性,又在意識形態上具有攻擊性,但在製造實體產品的行業中,情況可能不太一樣:在實體產品行業,實際上大多數人能夠創造出某種專利的衍生品,他們的規模和組織程度足以談判獲得許可,而資本成本意味著對貨幣化的需求要高得多,因此保持純粹性更難。廣告是否有害取決於廣告主和觀眾:如果播客非常了解受眾,廣告甚至可以有所幫助!是否存在「排他」的可能性甚至取決於財產權。
但是,透過以一般術語討論為了賺取收入而作惡,我們能夠比較這些情況。
**在資金優先順序上,「收益邪惡」曲線告訴了我們什麼? **
現在,讓我們回到關於為什麼關心什麼是公共物品以及什麼不是的關鍵問題:資金優先順序。如果我們有一個有限的資本池,專門用於幫助社區繁榮發展,那麼我們應該將資金引導到哪些項目? 「收益-邪惡曲線」圖表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簡單的起點答案:將資金投向那些「收益-邪惡曲線」斜率最陡的項目。
我們應該專注於那些透過每1 美元的補貼,透過減輕貨幣化壓力,最大程度地減少了不幸地使專案成為可能的「邪惡」的專案。這大致為我們帶來以下排名:
首要是「純粹」公共物品,因為通常根本沒有任何方式來對其進行貨幣化,或者如果有的話,試圖貨幣化的經濟或道德成本極高。
第二優先級是公共物品但可貨幣化的物品,可以透過微調它們並透過商業管道來籌資,例如歌曲或播客贊助。
第三優先級是非商品化的私人物品,社會福利已經通過收費進行了優化,但利潤率較高或更一般地存在“污染”產品以增加收入的機會,例如保持相關軟體封閉源碼或拒絕使用標準,而補貼可以用來推動這些項目在邊際上做出更多親社會的選擇。
注意,排他性和競爭性的框架通常會得出類似的答案:首先關注非排他性且不具競爭性的物品,其次是非他性但非競爭性的物品,最後是排他性且部分競爭性的物品-而排他性且競爭性的物品則永遠不在考慮範圍內(如果您還有剩餘資本,最好將其分發為通用基本收入)。收益-邪惡曲線與排他性和競爭性之間存在粗略的近似映射:更高的排他性意味著收益-邪惡曲線的斜率較低,而競爭性告訴我們收益-邪惡曲線底部是否為零或非零。但是,「收益-邪惡曲線」是一個更通用的工具,使我們能夠討論遠遠超出排他之外的貨幣化策略的權衡。
一個實際的例子,說明了這個框架如何用來分析決策,例如維基媒體的捐款問題。我個人從未捐款給維基媒體,因為我一直認為他們可以並且應該在不依賴有限的公共物品資金的情況下籌集資金,只需添加一些廣告,而這對用戶體驗和中立性只會產生很小的成本。然而,維基百科的管理員們持不同意見;他們甚至有一個維基頁面列出了為什麼他們不同意的理由。
我們可以將這種分歧理解為對「收益-邪惡曲線」的爭議:我認為維基媒體的收益-邪惡曲線斜率較低(「廣告並不那麼糟糕」),因此對於我的慈善捐款來說,它們不是首要關注的對象;而其他一些人認為他們的收益-邪惡曲線斜率較高,因此對於他們的慈善捐款來說,它們是首要關注的對象。
收益-邪惡曲線是一種思考工具,而不是拿來主義
從這個想法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是,我們不應該試圖直接將「收益-邪惡曲線」用作優先考慮個別項目的方式。由於監測的限制,我們在這方面的能力受到嚴重限制。
如果這個框架被廣泛使用,項目將有動機誤導他們的「收益-邪惡曲線」。任何收取通行費的人都會有動機提出巧妙的論據,試圖表明如果通行費能降低20%,世界將會更好,但由於他們的預算嚴重不足,他們無法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降低通行費。計畫將有動機在短期內變得更“邪惡”,以吸引幫助他們減少“邪惡”的補貼。
因此,基於這些原因,最好不要將該框架用作直接分配決策的方式,而是用於確定資助項目的一般原則。例如,該框架可以是確定如何為整個行業或整個物品類別設定優先順序的有效方法。它可以幫助您回答諸如:如果一家公司正在生產公共物品,或者在設計並非完全公共物品時做出了有益於社會但在財務上成本高昂的選擇,他們是否應該因此獲得補貼?但即使在這裡,最好將「收益-邪惡曲線」視為一種思考工具,而不是試圖精確測量它們並將它們用於做出個別決策。
結論
排他性和競爭性是評估物品的重要維度,它們對於物品自我貨幣化的能力以及回答透過從某種公共資金中資助它來避免多大傷害的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但特別是當更複雜的項目進入競爭時,這兩個維度很快就會不足以確定如何設定資助優先事項。大多數事物都不是純粹的公共物品:它們在中間是某種混合體,並且有許多維度,這些維度可以使它們變得更具公共性或不那麼具有公共性,這些維度不容易映射到「排他性」上。
觀察項目的「收益-邪惡曲線」給了我們另一種測量真正重要的統計數據的方式:透過減輕一個項目1 美金的貨幣化壓力,可以避免多大傷害?有時,減輕貨幣化壓力所帶來的收益是決定性的:透過商業管道根本無法籌集某些類型的資金,直到您能夠找到一個單一的用戶,該用戶從中受益足夠多,足以單方面資助它們。其他時候,商業籌資選項存在,但會產生有害的副作用。有時這些影響較小,有時較大。有時個別項目的一小部分在親社會選擇和增加貨幣化之間存在明顯的權衡。而在其他時候,專案本身可以籌資,沒有必要資助它們-或者至少,不確定性和隱藏的資訊使得創建一個產生更多好處而不是傷害的補貼計劃變得太難。按照收益從最大到最小的順序設定資助優先級總是更好的;而你能走多遠取決於你擁有多少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