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前是驚濤駭浪:對當下的經濟困境貨幣政策和大類資產的看法

![770bd8c6ee5440b29daf020e89569af5~tplv-tt-origin-asy2:5aS05p2hQENyeXB0b-iTnea1tw==.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 hocy xJGvKr%2BdDu94Q%3D](https://img-cdn. gateio .im/resized-social/moments-901ff9e656-ed2af87fad-dd1a6f-69ad2a)

自疫情以來,國內經濟變得不景氣,房地產受重創,金融市場表現也很差,不論是企業部門還是居民部門都開始變得保守,投資者對未來的預期也很悲觀。

很多自媒體為了博取流量製造焦慮,也有把原因歸咎於某一個政策或者之前的口罩管控,實際上我們現在這個局面其實是內因和外因多重因素疊加導致的,也是周期共振的結果。

我們需要了解是什麼導致了現在的局面,才能對未來有清楚地判斷。

(關於國內的分析和國際政治較量沒法多寫,容易命中關鍵字被限流和屏蔽,所以只能簡單的闡明,無法詳細展開來說)

外因:

1、債務擴張進入轉捩點。 2000年後,全球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資本流動性提升,其他經濟體也都跟進這種方式。這些「水」自然而然都會溢出到世界各地。隨著聯準會去年激進升息,美國高利率的政策使得資本源源不斷地從所有國家流向美國,也包括我們國家。

2.美國對我們的封鎖,這種封鎖不僅限於產品貿易關稅,還包括對我國企業的技術限制和投資限制,影響了我國的全球供應鏈地位,也阻止了我國工業產業向高端突破。華為只是對民間比較有影響力的,其實還有很多領域。

以我國的人口體量想要發展,是無法屈居於美國在全球產業鏈下只做一個環節的,日本韓國越南跟著喝點湯就能飽,我們不行。所以必須要做全產業鏈,但是在某些重要領域一旦對美國有威脅就一定會被封鎖。

意識形態這些只是攻擊我們的武器而已。就連美國的盟友,只要對美國有挑戰一樣會被制裁,例如法國阿爾斯通,日本東芝就是最好的例子。網路上有很多資料都可以查到,這就是國家之間的競爭,不進則退,不是什麼搞好關係就行。

內因:

1.大到國家,小到個人,不可能永遠保持高速發展,這是客觀事實。人口紅利、都市化、市場規模都到了一個瓶頸。隨著我們經濟體量增大,成長速度的減緩,槓桿加不動是必然的,同時面臨人口老化和都市化進程放緩的雙重壓力。

2.我們的產業發展從低端到高端,這種轉型意味著某些產業將會淘汰,例如中低端製造業因為不斷增加的用工成本和美國要求不斷外移,而高科技產業需要時間成長,這中間的過渡期會有陣痛。

3.高層選擇主動刺破地產泡沫,希望地產軟著陸。但正好趕上疫情衝擊,導致許多本來能維持的債務難以為繼。房價和債務的雙殺讓企業和居民部門資產負債表受到極大的損傷,所以即使現在政策寬鬆了,管控也取消了,依舊不敢激進上槓桿。

接下來將講我對貨幣政策、匯率、黃金、房地產、金融市場的看法和判斷。

貨幣政策

我們和美國現在選擇完全相反的貨幣政策。

我們為了刺激經濟,拯救樓市和債務壓力不得不快馬加鞭實行一攬子寬鬆貨幣政策。而美國則恰恰相反,通膨黏性極強又碰上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聯手減產推高油價,導致通膨又有反彈的跡象,所以能做的就只有硬著頭皮繼續升息。

現在美國的基礎利率是5.25%到5%,這麼高的利率,再加上當下這麼高的油價,以及高的資產泡沫,絕對是引爆危機的導火線。我們可以回想,08年之前的狀態,基本上也是油價狂漲不止,同時大的資產泡沫,尤其是房地產資產的泡沫,同時也是一個高利率的狀態。所以我們當下的環境,其實跟08年以前的環境是非常像的。

現在聯準會也是進退兩難,通膨抬頭,離2%的目標還有距離。底層人民生活壓力大,工人罷工要求加薪。雖然從數據上看經濟活動依舊強勁,但是繼續升息壓力太大,而且升息傳導到市場有個過程,如果一直加又容易對經濟造成較大創傷。不加無法對抗通膨,繼續加經濟又承受不住。

從之前美國不斷傳來的數據和前兩天FOMC會議和鮑威爾發言來看,美聯儲對於加息已經是色厲內荏,不要看它怎麼說,要看它怎麼做,現在的鷹派發言和點陣圖提高上限,做預期管理大於實際意義。

所以我認為美國現在升息已經加不動了,維持高利率的政治因素也已經大於抗通膨。透過升息打造強勢美元潮汐,讓美元回流直到部分主要經濟體出現經濟危機,美國資本去輸血換取更大的利益,然後再開啟新的寬鬆週期。

現在的關鍵是看誰先撐得住。

匯率

我們國家同樣也是被升息弄得很難受。其實看去年到今年上半年的政策就能看出來,國家最初是希望經濟和匯率兩頭兼顧的,但是現在明顯已經不行,不下猛藥拉不回經濟。

兩害相權取其輕,下半年是在加大力度寬鬆。我們從七月末的高層會議開始,我們的政策寬鬆又迎來了一波密集釋放期,從降息到降準寬鬆確實正在見效,最新的社會融資規模數據已經實現了一些反彈。

但穩內部的代價就是外部要承壓,離岸匯率貶值壓力太大,單靠在岸匯率的本土防禦已經沒有辦法完全抵擋,緊接著就是依靠外匯管制進行第二步威懾,但是很快也在中美越來越大的逆差面前效果不斷弱化。

最後我們央行只能拋售美國國債換取美元,然後賣出美元買入本幣,相當於我們的央行在短期裡充當了本幣的最大的買家,拖住了市場的預期。這麼做就只是為了一個目標,那就是給國內經濟改善爭取足夠的時間窗口。

儘管我們央行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讓本國貨幣暫時沒有繼續跌,但也僅限於如此了,資金出走的壓力目前依然很大。

我預期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還會繼續跌,至少今年到明年上半年,本國貨幣對美元會一直保持弱勢,中間或許有些短期震盪但都無法改變這個趨勢。

金融市場

市場其實不缺錢,缺的是契機。目前市場的敘事是高利率和衰退,因此全球各金融市場近期都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

風險市場活躍的前提是資金和市場預期。目前市場預期不佳加上貨幣緊縮,確實很難有大牛市,這是主基調。中間的任何波動都是由短期情緒和資金驅動的,但只要大的基調如技術革新,重新回到貨幣寬鬆,或者“黑天鵝”到來,很多資金是不會下場的。

美股面臨的風險就是龍頭股都很高了,AI這一今年的宏大敘事也有力竭的態勢,而大量的中小公司卻股價和營收表現都很差。一旦龍頭出現大幅回調,勢必帶動大盤股指回落。

加密市場實際上是美股的次級市場,歐美資金優先買美股溢出的資金才會流入到加密市場,所以資金面什麼時候寬鬆,什麼時候才會有牛市。什麼比特幣減半,什麼新賽道只能影響短線情緒,不能改變整個市場。即使這幾天有不錯的反彈,但想改變整個市場只有貨幣寬鬆或情緒上的貨幣寬鬆才行。

大A就算了,雖然我認為3000作為年度支撐,即使短暫跌破也無憂,但A股交易難度堪比修仙,裡面什麼募資放理財,什麼上市融券做空,各路神仙修的就是五行缺德,實在沒眼說,如果監理機關不動真槍去懲治,其他都是徒勞無功。

黃金

去年以來黃金也是大漲,雖然短期回檔了一些,但明顯能看到市場上開始青睞黃金。而國內黃金首飾公司和金販子開始渲染買黃金避險的言論也開始越來越多。

國內黃金甚至相比倫敦金出現溢價,確實在某些階段會出現一些差異,這是由於匯率對黃金價格的影響所導致的。例如,當本幣升值時,國內黃金價格往往較國際黃金價格弱勢;而當本幣貶值時,國內黃金價格往往較國際黃金價格強勢。在本國貨幣無法在國際間自由流動的情況之下,資本這個時候就只能在境內以黃金投資這種另類的方式避開貨幣管制的噪音。

換句話說,黃金此時此刻在某種程度上透過復甦自己的貨幣屬性,間接反映了本幣的另外一種匯率。我們的金價也就這麼悄悄的穿透了離岸在岸匯率的隔離,其實說到底就只有一句話,不是黃金變貴了,而是在資本出逃的意願極其強烈但同時又受到限制的情況之下,選擇了黃金作為介質。

有句話說盛世古董亂世黃金。除了匯率因素外,全球央行對黃金的購買量也在增加,我國更是連續十個月增持黃金,這也是對美元開始不信任的避險行為。

對於黃金我的觀點是,如果有較多閒置資產且無處可去,可以適當配置一些。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沒有必要去配置,因為對多數人而言其資產遠遠沒到需要黃金來避風險的地步,拿著本幣就行了。

房地產

當下的市場上其實並不缺想買房和能買房的人,而是過去幾十年房子只漲不跌的路徑被打破,當下利率和房地產政策的寬鬆,讓市場上的資金成本很低,只是當下大家對於未來缺少信心罷了。所以近期的政策當中,高層的政策措施一個接一個地推出,目的都是為了讓信心恢復。

房地產政策的變動一個接一個,包括降低首套房首付、降低房貸利率、認房不認貸等等。這些政策對購屋者有不同的影響。本輪房地產政策的調控基礎底線是增加剛需人口的數量,並降低購屋門檻。政策的目標是讓更多人有購屋的機會,同時控制槓桿率,避免房價泡沫的出現。

總的來說,目前的房地產政策變動是為了降低那些在打擊炒房的過程中被「扼殺」的剛需群體的成本。有些人剛開始買小房子,然後逐漸換大房子,但在換房的過程中會面臨二次貸款的問題,導致不能享受首套房政策,這是不公平的。現在整體房價被控制住了,應該給剛需群眾公平對待,現在的政策是降低他們的購屋門檻,而不是刺激房價上漲。

現在地產公司頻頻暴雷,各地對於預售資金卡的還是比較嚴的,加上「皮帶哥」的事,其他地產公司想要效仿可能就得掂量掂量了。地產公司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樣躺平。所以現在買新盤爛尾的機率也比較小,而且利率也低,首付成數也低。所以我認為剛需或改善型購置是沒問題的。

但投機的人需要考慮自己的槓桿,防止當經濟復甦不如預期,或者是某些「黑天鵝」事件發生,房產無法及時變現,槓桿率過大導致資金無法週轉的情況發生。

寫在文末

有一位長者說過:一個人的命運既要靠自身的努力,也要考慮歷史的進程。

早年大家發展的很好,可能除了各位自身能力強和努力,也是時代的紅利。現在進入轉折期,大家過的不好,工作和投資都不如意,也未必是自己的問題而是大環境的影響,我們都是大時代浪潮下的一粒沙子,很多時候面對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大勢,只能隨波逐流。

我們能做的就是在低谷的時候對未來有清楚地判斷,不要責備自己,要學會寬恕自己的無力。而後保持信心,少折騰,不要被自己的焦慮所折磨。降低槓桿,恢復心力,等風來。

祝大家國慶節快樂!

來源:金色財經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