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MBG任务挑战# 發帖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想要瓜分1,000枚MBG?現在就來參與,展示你的洞察與實操,成爲MBG推廣達人!
💰️ 本期將評選出20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可輕鬆獲得50枚MBG!
如何參與:
1️⃣ 調研MBG項目
對MBG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MBG相關活動(包括CandyDrop、Launchpool或現貨交易),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現貨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MBG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下列活動連結):
Gate第287期Launchpool:MBG — 質押ETH、MBG即可免費瓜分112,500 MBG,每小時領取獎勵!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30
Gate CandyDrop第55期:CandyDrop x MBG — 通過首次交易、交易MBG、邀請好友註冊交易即可分187,500 MBG!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
全鏈遊戲的去中心化與協議化
本文是@hicaptainz 在MuChiangmai 上的演講。
最近半年來,全鏈遊戲受到了大家的追捧,我們先來看看其他VC和機構是如何看待全鏈遊戲的。前兩個月,Paradigm 和Coinbase 先後給了他們看好的未來十大賽道,其中兩個賽道是共同看好的,這就是全鏈遊戲(on-chain game)和RWA。在Paradigm的清單中,描述是on-chain games 和on-chain treasuries (也就是國債),而在Coinbase的清單裡面,描述是on-chain games 和Tokenizing Real World Assets。所以說,下一波牛市,鏈上游戲onchain gaming 還是很有可能成為一種主流敘事的。
既然這麼多人看好這個賽道,那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全鏈遊戲?一個簡單的定義是這樣的,
全鏈遊戲(fully onchain game)是指:所有的遊戲邏輯、狀態(資產及其他)都在鏈上,透過智能合約來實現。有時候,我們也會使用「鏈上游戲」(onchain game)來指稱。在鏈上遊戲的文獻中,我們經常看到「自治世界(Autonomous World)」或等效的「鏈上現實(On-Chain Reality)」這樣的術語。
其他時候我們也會看到所謂的Web2.5遊戲, GameFi遊戲這樣的概念,他們有什麼不同嗎?可以參考下圖這個表格:
| | | | | | --- | --- | --- | --- | | | Web 2.0 遊戲 | Web 2.5 遊戲 | 網頁3.0遊戲 | |怎麼運作的? |沒有區塊鏈 |鏈上資產 鏈下邏輯 |鏈上資產 鏈上邏輯 | |條款 |傳統遊戲|遊戲Fi | FOC遊戲|
稍微解釋一下,Web2.0遊戲不使用任何區塊鏈技術,也就是那些傳統的遊戲。 Web2.5遊戲是僅僅資產上鍊,遊戲邏輯在鏈下實現,就是之前講的那些GameFi 遊戲。而真正的Web3.0遊戲是資產和遊戲邏輯都在鏈上,稱之為全鏈遊戲。
也許這時候有人就會提問了,現在鏈的表現這麼低,為什麼要把所有遊戲邏輯上鍊呢?之前我曾經嘗試過用敘事(自治世界)和技術(可組合性和無伺服器化等等)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但是效果不佳,所以我現在嘗試著從「歷史」的角度來回答。首先我先問一個問題,為什麼要有DeFi?大家可以先試著自己想一下,答案沒那麼簡單。
我們先回到2012年-2018年,在這個時期,我們還沒有“DeFi”和“Web3”這樣的概念,加密貨幣的主流敘事是“支付”,例如BTC被認為是一種P2P的電子現金系統,電子現金嘛,當然是用來支付的。在這種敘事角度下,一個典型的特徵是,每當某個線上零售巨頭髮公告說,他們開始接受BTC做為支付手段,市場大漲。

這個時期的區塊鏈還沒有引入智能合約,所以大部分的鏈都是分叉BTC,一個鏈會有一個Native Coin,大部分也都是基於POW的「工作量證明」。
2015年,以太坊誕生,成為第一個智慧合約平台。他的出現極大的改變了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運作方式。其變化如下圖
| | | | | --- | --- | ---| | | 之前 | 之後 | |中等|比特幣 |以太幣 | |程式|將 BTC 發送到某人的地址並手動接收山寨幣 |發送 ETH 到 ICO 合約地址並自動接收代幣 | |山寨幣術語 |硬幣(LTC、Doge)|代幣(USDT、UNI)| |範式規範|集中投資|去中心化投資|
最開始的ICO,專案方使用BTC作為融資媒介,用戶參與ICO,需要把BTC送到專案方的地址,然後專案方手動退還山寨幣,這時候說到山寨幣,用詞是「硬幣(coin) 」。以太坊出現後,融資媒介已經變成ETH,用戶參與ICO,只需要把ETH送到ICO合約地址,合約會自動回傳對應的山寨幣,這時候說到山寨幣,用字是「代幣(token )」。從投資角度來說,這算是一種範式轉移吧,從之前的“中心化投資(Centralized Investment)”變成“去中心化投資(Decentralized Investment)”,簡稱“DeInvest”。
之後進入到2019年-2022年,DeFi的基礎設施開始出現。例如鏈上交易所“Uniswap”,鏈上借貸協議“AAVE”和“Compound”,鏈上穩定幣協議“MakerDAO”。最開始的時候,所有的鏈上協議叫做“開放金融(Open Finance)”,2018年的時候,Dharma Labs 的Brendan Forster 首次提出了DeFi的說法,由此風靡全球。

那麼,我們可以試著對DeFi做一個總結。金融業是如何和區塊鏈技術做結合的呢?參考下面的表格:
| | | | | --- | --- | ---| | | 之前 | 之後 | |如何利用 |代幣|智能合約 | |方法|代幣化 |將財務規則寫入智能合約 | |敘事|開放金融|去中心化金融 |
我們看後來的DeFi項目,都是試著把“金融規則寫入智能合約”,所以最開始的結合只是“發幣”或者叫“代幣化”,後來開始過渡到“使用智能合約”,敘事也從「開放金融」變成「DeFi」。
那麼現在同樣來思考遊戲和區塊鏈技術的結合。那我們是「代幣化」還是利用「智能合約」呢?如果是“代幣化”,那是用“同質化代幣”還是“NFT”呢?這裡要說明的是,金融業中的貨幣和證券都是同質化的,而遊戲資產和人物都是非同質化的,這是為什麼鏈遊中常常見到NFT而DeFi中較少見到NFT的本質原因。
讓我們繼續回顧區塊鏈遊戲的歷史。
回到2017年-2020年,為什麼選擇2017年做為起始?因為CryptoKitties在這一年誕生,所有的貓都是NFT (他們也是NFT的發明者),繁殖規則寫入智能合約。但是呢,他們沒有發幣。後面的2020-2022年,是GameFi的明星時刻,出現了大量的明星項目,例如Axie Infinity, Starsharks, Metamon, StepN,這些項目的典型特徵是,使用精巧的多代幣體系,使用NFT代表遊戲人物,但是沒有使用智能合約。所以他們仍然是中心化的遊戲(CeGame)。
現在是2023年,仍然是加密冬天,似乎90%的GameFi專案都死掉了。難道做一個遊戲就是為了「發幣」?那如果是把遊戲規則也寫入智能合約呢?於是我們發現了全鏈遊戲《黑暗森林》。仿照DeFi的說法,也許應該叫做「DeGame」。
仿照DeFi的說法,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全鏈遊戲可以幫助遊戲實現去中心化和協議化。去中心化的意思是,遊戲規則寫入智慧合約程式碼,而程式碼通常由DAO 來管理。 「協議化」是指將特定功能或操作方法標準化的過程。這種標準化意味著這個功能或操作方式不再是私人或專有的,而是變成了一個「公共物品」或標準,可以被廣泛的開發者或組織採納和使用。 DeFi 裡面的項目通常基於可組合性叫做“DeFi協議”,那麼全鏈遊戲也可以基於它的高度可組合性叫做“遊戲協議”。這時候,遊戲也變成一種「公共物品」。
現在可以回答我們開始時候的問題了,為什麼要有「全鏈遊戲」?答案其實跟DeFi非常像:
那麼是否所有的遊戲類型都可以做成全鏈版呢?
不是的,我的想法是只有符合以下特徵的才適合做成全鏈版:
接下來讓我們來討論敘事。
全鏈遊戲這種說法,其實更多的是從技術上來討論。而目前敘事上面比較流行的說法是“自治世界(Autonomous World)”,來自於Lattic的Ludens,他在2022年的時候寫了一篇小論文來闡述他的想法,具體細節可以參考這裡:
另外的話,仿照DeFi,funblock和我也提出了「去中心化遊戲(DeGame)」的說法,具體細節可以參考這個連結:
以上就是我想講的關於全鏈遊戲的話題。但最後,我還想討論一點點社交賽道。
同樣仿照金融和遊戲的做法,那麼社群和區塊鏈做結合,是不是也有兩種方式?就是發幣和智能合約。那我們是不是也同樣把那些只發幣,不用智能合約的社交項目稱之為“SocialFi”或者“Web2.5 Social”,而把社交規則寫入智能合約的項目稱之為“Onchain Social”, 「DeSocial」或「Web3.0 Social」呢,甚至叫做「Open Social」或「Autonomous Social」?我們把目前知名的Social專案做一下分類。
| | | | | | | --- | ---| ---| ---| ---| | | 金融時報 | NFT | 智能合約 | 網路? | |友德科技 |是的 |沒有 |沒有 |網路2.5 | |社交協議 |是的 |是的 |是的 |網路3.0 |
如果大家對上面的「鏈上社交」概念有興趣的話,可以聯絡我,我在這方面也有一些新的想法,大家可以交流。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