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Vessel Capital聯創:對基礎設施感興趣,明年年底市場將走好

採訪:flowie , ChainCatcher

嘉賓: Mirza Uddin , Injective Labs 業務主管、 Vessel Capital 聯合創始人

近日, Web3 風險投資基金 Vessel Capital 宣佈推出 5500 萬美元基金,以專注於投資 Web3 基礎設施和應用。 Vessel Capital 由 Injective Labs 業務主管 Mirza Uddin 聯合 Injective Labs CEO Eric Chen , Burnt 聯合創始人 Anthony Anzalone 创建。

雖然近期 Vessel Capital 才被正式官宣,但其實早在 2021 年便已“秘密”組建。 Vessel Capital 的資金池完全來源於三位合夥人的個人資金, Mirza Uddin 提到,這項投資業務最早只是他們的副業,直到後續的投資回報可以使得他們不需要向 LP ( Limited Partner )籌集基金后, Vessel Capital 自此誕生。

! [對話Vessel Capital聯創:對基礎設施感興趣,明年年底市場將走好] (https://cdn-img.panewslab.com/panews/2023/10/11/images/7t07h8kjJ5.png)

Vessel Capital 聯合創始人 Anthony Anzalone, Eric Chen and Mirza Uddin

目前, Vessel Capital 更側重於基礎設施的投資,陸續參與投資了 Coin98 、 Astar Network 、 Galxe 、 Omni 等專案

而作為 Vessel Capital 聯合創始人之一的 Mirza Uddin ,畢業於哈佛大學,在 2020 年正式加入 Injective Labs 擔任業務主管前,先後在 East Ventures 、 Index Ventures 以及 Two Sigma 做風險投資 ,在 Two Sigma 期間,負責了該基金旗下加密風投業務。

**為什麼在 Injective 的工作之外, Mirza Uddin 和另外兩位合夥人要創辦一支不計劃向 LP 募資的 Web3 基金 Vessel Capital ? Vessel Capital 和 Injective 的投資業務有何聯繫? 其投資理念如何? **Mirza Uddin 如何看待當下週期加密市場走勢以及基礎設施的發展? 圍繞這些問題, Mirza Uddin 通過 ChainCatcher 的採訪作了深度分享。

**1、 ChainCatcher :能否先自我介紹一下,最早你是如何接觸 Crypto 並對它產生興趣的? 創辦 Vessel Capital 前有哪些工作經歷? **

**Mirza Uddin :**我是在 2012 年左右真正開始接觸加密貨幣,最開始我和朋友們一起玩比特幣,但遺憾的是,當時比特幣漲的很快,我們沒有完全拿住,在2014年賣出了很多。 2015年我進入一家叫做 East Ventures 的投資機構, East Ventures 是很多乙太坊、其他 Altcoin 專案以及比特幣的早期投資者。 這家投資機構的工作經歷讓讓我重回加密領域。

之後**我先後進入了大型風險投資基金 Index Ventures 和大型對沖基金 Two Sigma 做投資,**在 Two Sigma 期間我負責領導旗下風投基金在加密領域的投資。 當時我們參與投資了很多有意思的公司,也成為了很知名的風險投資機構 Placeholder 的 LP 之一。

2018 年左右 ,我和 Injective Labs CEO & 聯創 Eric Chen 相識,當時他正在籌備 Injective 的白皮書。 2020年Injective完成種子輪融資後,我正式加入了Injective Labs ,成為了首位從事商務工作(類似銷售、市場、 BD 等角色)的工作人員。

目前 Injective 已是加密貨幣領域最大的區塊鏈網路之一,公司規模發展到 40 多人,並從 Pantera Capital 、 Mark Cuban 等許多知名投資者籌集了超過 5600 萬美元。 而**我目前在Injective負責管理整個業務團隊,比如行銷、業務開發、合作夥伴關係等。 **

**為什麼我們 2021 年要開始創辦一支加密基金 Vessel Capital ? **因為我們意識到加密領域有很多風險投資公司並沒有真正瞭解這個行業 ,大多數風險投資公司只是給你一些錢和一個可以放在網站上的 logo ,沒有真正做過運營工作。

但我和 Eric 都經歷了這個創業過程,所以我們對於加密創業的運營有更實際的瞭解,比如如何在交易所上市? 如何處理做市業務? 如何正確建立和發展社區? 我相信我們的投資可以不僅僅提供資金,還可以提供企業運營上的一些説明。

所以從2021 年開始,投資業務像是副業一樣被秘密開啟,我們除了專注於 Injective 的工作之外,也孵化了一些專案幫助他們成長,比如 Burnt 和 Omni 這兩個區塊鏈專案。 他們已從Spartan Group、 Multicoin Capital 等知名投資機構籌集了超過3000萬美元。

我們也是 Coin 98、 Astar Network 、 Galxe 等早期投資者,我們希望可以繼續通過這種方式發揮我們的優勢,説明更多的專案創始團隊成長。

**2、 ChainCatcher :可以再具體分享一下 Vessel Capital 從“秘密”組建到正式運行的過程嗎? 其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

**Mirza Uddin :**前面提到,一開始我們因為興趣把投資當副業。 但後續我們發現我們的投資回報已經可以讓我們不需要向 LP 籌集基金,我們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資金池來投資專案,這也是 Vessel 誕生的一個很重要契機。

所以之後幾年裡,我們用這筆錢投資得非常成功,資金池也越來越大,後續我們就加大了投資和孵化力度,形成了一個良性迴圈。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參與 Burnt 這個項目的經歷, Burnt 聯合創始人目前也是 Vessel 的合夥人之一。 當時因為我們燒毀了一件 Banksy 的畫作並將其鑄造成 NFT 。 並通過這種方式我們還説明 Burnt 籌集了資金,這是一次很有趣的經歷,它獲得了 CNN 、 BBC 新聞的報導,我們也可以藉此向世界宣告或許現實世界的畫作真的可以進入到虛擬世界當中。

這也是為什麼我很喜歡 Vessel ,因為它是我們自己的投資公司,可以實驗很多傳統創投做不到的有趣工作。 我認為我們會比傳統投資公司更具有創新性和冒險精神。

**3、 ChainCatcher :為什麼給基金起名為“ Vessel ”,這個名字有哪些寓意? **

**Mirza Uddin :**我們的靈感來源於紐約一個叫 “ Hudson Yards ”的地方,這裡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雕像稱為“ Vessel ”,這個雕塑吸引了很多觀光。 而 Vessel 這個詞有「船舶」的含義。 我們希望可以和創始人一同航行,腳踏實地的與創始人一起努力以獲得成功,而不是僅僅成為待命者。

**4、 ChainCatcher :你們目前有給 Vessel Capital 定下一些目標嗎,大概的投資節奏如何? 目前 Vessel Capital 團隊規模有多大? **

**Mirza Uddin :**團隊規模是最容易回答的問題,**我們不打算大幅擴充團隊。 最終仍然會是我、 Eric Chen 和 Anzalone 三個人,因為我們想要精簡,以確保我們在投資期限方面是有區別於傳統模式的風險投資。 **

我們希望非常有選擇性,通常每月不會超過一兩次投資。 但是一旦出手,我們會非常投入地參與這個專案。 我們的目標是看到我們投資孵化的公司推出他們的代幣、存活下去並不斷變得強大,前面提到的我們投資孵化的 Burnt 和 Omni ,它們都已經運行了 2 年多,並在不斷地強大。

在大多數風險投資公司幾乎停止投資的熊市階段,我們則積極地投資運營,希望可以在熊市結束前盡可能多投資一些公司。 因為我們押注於創始人,並且參與到專案的早期階段。

**5、 ChainCatcher :作為 Injective Labs 業務發展主管,和 Injective Labs CEO Eric Chen 都參與主導了 Vessel Capital ,我們知道 Injective Labs 年初也成立了1.5億美元的生態基金, Vessel Capital 和 Injective Labs 會有哪些業務上的聯繫嗎? **

**Mirza Uddin :**這是一個好問題。 **我們正在努力將兩者盡可能分開,所以它們是完全獨立的實體,沒有任何關係。 **但我和 Eric Chen 確實又都在 Injective 全職工作,我們可以在這裡接觸到很多專案,對於 Vessel Capital 的投資也很有説明,可能也會有一些交集。 比如 Vessel Capital 投資的一些早期專案,也可能會和 Injective 產生合作,或者 Injective 合作的一些專案也可能成為我們潛在的投資物件。

**6、 ChainCatcher : Vessel Capital 的初始資金主要你們三位合夥人出資? 為什麼決定建立零外部資金的風險投資資金? 通過融資模式的風險投資基金會有哪些弊端? **

**Mirza Uddin :**一個很簡單的區別,拿自己的錢和拿別人的錢投資不一樣的心態。 我相信當你必須為某件事付出代價時,你就會做得更好。 用自己的真金白銀投資相對而言會更加珍惜。

而傳統的風險投資機構通常會從高凈值個人或者大公司那裡獲得資金,也就是所謂的用 LP 的錢投資。 VC 一般會自動收取2%左右的管理費,假如你籌集了1億美元的資金,你每年就會自動賺取200萬美元的薪水。 也就是說,基本上風投即使損失了錢,那也沒關係,他們的年薪仍然是 200 萬美元,但如果他們在某些投資上賺錢,那麼他們將獲得 20%的利潤。 但這樣的激勵機制是失調的,因為你使用的是別人的錢,且沒有用自己的錢承擔任何風險,沒有任何後果。

這也導致大部分的投資理念是,預計95%的公司會失敗,但要賭投中下一個Facebook或下一個谷歌。 所以他們很積極地投資,感覺像是玩彩票一樣,而心態決定了他們也作出大量糟糕的賭注。 投資后也很少和被投公司有更深入的溝通。

但我們用的是自己的資金,希望盡可能的讓我們投資的錢不會有所損失且有所回報,所以也會與創始人進行更多實地合作,一起來確保公司做得好並做大。

**7、 ChainCatcher :從近期你們的採訪稿中提到, Vessel 已經投資了包括 Burnt 和 Omni 等“幾十家”公司。 Vessel 目前投資側重是什麼? **

**Mirza Uddin :**Injective 專注於基礎設施,所以基礎設施是我們最瞭解的領域。 **所以 Vessel 也主要投資於基礎設施,每月目標投資一到兩個專案。 而除了基礎設施外,我們也會專注一些應用,比如遊戲。 **

目前,基礎設施領域,我們最感興趣的趨勢還是 Rollup 相關的內容,但目前有太多 Rollup 以及 zk 的解決方案了。 而大多還只是基於當前的炒作敘事,所以我沒有積極投資 zk ,我認為最終這個市場還是贏家通吃,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 Polygon 和 zk Sync,而其它二三十個的 zk 產品可能也不會表現很好。

總的來說,我們希望集中精力看清一些領域發展的核心,而不僅僅單純追隨熱點。

進入加密領域多年,我學到一件事情就是不要輕易追隨被炒作的敘事 ,通常當它被過度炒作時,意味著它消亡得也很快。 比如,2021年,幾乎加密領域使用者都在追逐 Play to Earn 模式鏈游的熱潮。 但這種經濟模型對我而言沒有太多意義,所以我沒有真正投資過它,時隔兩年後的今天,大部分這類專案都已經死亡,即使最頭部的Axie 也奄奄一息。

而我們的策略是希望更聰明謹慎的選擇,更早地關注到其它人沒有關注的有價值的領域,這樣最終才能獲得更高的估值和回報。

**8、 ChainCatcher :所以你認為現在很多 Rollup 和 zk 方案有點同質化,如何看待下一周期他們的表現? **

**Mirza Uddin :**我暫時沒有結論,因為我使用過唯一真正的 zk Rollup 或者 zk Layer2 就是 zk Sync、我們目前也沒有看到任何代幣空投的表現,而目前像 zkSync 這類解決方案炒得很熱,主要原因還是有空投預期。

但我很質疑這些炒作的真實性,我們很多人都喜歡將其誇大稱具有決定性的“下一個大事件”。 但空投過後呢,我們知到很多用戶獲得空投后就會離開,**專案能留住多少的真實使用者和交易量也是個問題。 **

而目前很多 zk 方案都面臨這樣的現實, Polygon 這麼大一個專案,它的 zk 方案運行近一年了,但 TVL 不到 5000 萬美元,這意味著它並沒有獲得太多的市場需求,而 Polygon 都是如此,其它 zk Rollup又如何獲得牽引力呢?

**9、 ChainCatcher :基礎設施的概念非常大,可以分享一下你們會側重於投資哪些領域或者具備哪些特質的基礎設施? 除了 Rollup 外, 最近你們關注比較多的基礎設施動態是什麼? **

Mirza Uddin :首先,我比較關注行業特定的區塊鏈,而不僅僅是通用的公鏈。 比如專注於遊戲等行業特點應用的區塊鏈。 有側重點意味著你有做得更極致的可能,並最終獲得主導這個垂直行業的能力。 傳統 Web2 就是這樣, Facebook 最早也是開始於一個很簡單的想法,並沒有一開始就嘗試做幾十種不同的事情。 但目前大多數基礎設施專案,似乎嘗試要做很多事情。

其次是流動性質押,如果你能夠釋放巨大流動性,自然可以成為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協定。

在乙太坊社區中,目前只有 Lido 能稱得上是大規模的 LSD 協定。 但其實 Avalanche 、 Near 以及 Polygon 這些很大的公鏈生態中,並沒有很大規模的 LSD 協定。

流動性質押上,我們希望看到更多的實驗和創新,比如跨鏈 LSD 協定我認為很有意思,這意味你不僅從乙太坊中釋放流動性,還從其它鏈中釋放流動性。

其次是帳戶抽象,錢包也是我們很關注的方向 ,我們怎樣才能抽象出重要的東西,我認為應用和鏈本身就要抽象,而我們現在使用加密應用的體驗很複雜,例如我們父母一代根本不知道什麼是 MetaMask 也不知道如何使用錢包位址。

在沒有很好的使用體驗的話,強迫使用者使用,是在損害消費者。 而如何改善錢包等入口的用戶體驗, 是一個重要的事情,比如說大家是不是可以用電子郵件或者 iPhone 上的面容 ID 簽名一樣,它會自動連結到後端的錢包,但使用者並不必知道他們後台已經創建的私鑰。 我認為真正的帳戶抽象即使這個週期不會實現,也肯定會在 2030 年前發生。

**10、 ChainCatcher :除 layer1 和錢包之外,你還對哪些細分領域感興趣? **

Mirza Uddin :首先,我認為Layer1 仍然將永遠佔據主導地位。 看之前的週期可以看到,表現最佳的代幣或者說持續表現最佳的代幣往往是 Layer1 。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胖協定」 ( fat protocol ) 論文,對於 DApp 層每捕獲一美元的價值,協定層將能夠捕獲至少相同的一美元,所以 Layer1 是很誘人的。

但加密貨幣的有趣之處在於,每個週期都有新一代 Layer1 ,我不認為在下一個週期中上一個週期中佔主導地位的 Solana 或 Polyon 將依然為使用者提供最好的選擇和回報。 雖然他們依然是 Top50 的代幣,但可能只有新協定能提供更亮眼的創新和回報。

Layer2 還是比較早期,在我看來,依然是 Arbitrum 和 Optimism 最值得關注 。 此外,我認為其中一些頭部加密公司推出的 Layer2 很意思,比如由 ConsenSys 團隊開發的 Layer2 網路 Linea , Coinbase 孵化的 Layer2 網路 Base 。 我認為Base不會有代幣,因為Coinbase是一家上市公司。 但 Linea 可能會有。

他們都會得到大量的使用和生態應用,甚至會有一些頂級項目的參與。 但我有點看跌的是 OP stack 的 Rollups 。 因為 Coinbase 使用了 OP stack ,以至於最近很多專案都在跟風,但我認為這大概率是當前的炒作敘事,這種趨勢將很快消失。 因為這些應用程式中大多數沒有足夠的使用者需要那麼大規模的擴容。

而我認為在即將到來的週期中,RWA 是不容忽視的巨大敘事, RWA 將國債、甚至股票等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 而我相信為任何 RWA 構建優質的基礎設施都會做得很好。

我對一些賽道也持有保留態度,比如 NFTFi,它非常依賴 NFT 本身的價格,而 NFT 本身定位就是面向小眾市場的產品,所以我不認為它可以挺進市值前100。

**11、 ChainCatcher :你們在投資階段、投資地區上等等是否有一些明確的規劃? **

**Mirza Uddin :**投資階段上我沒有局限,但希望盡量在早期階段進入。 在地域上我們也沒有明顯的偏好,也投資了日本、越南等很多不同地區的專案。

的確目前很多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確實來自美國和歐洲一樣,但我認為人才分佈上,東南亞、東亞和美國在某種程度上佔主導地位。 而歐洲在創新方面要落後一一些。

**12、 ChainCatcher : Web3 的場景和應用似乎一直未能得到巨大的突破,你們認為未來哪類或者哪些特質的應用會率先突破用戶增長瓶頸? 最近你們關注比較多的應用方向是什麼? **

**Mirza Uddin :**其中一個是將DeFi轉變為傳統金融科技應用一樣具有低門檻使用的應用。 例如,在不需要瞭解加密貨幣的情況下,如果我可以在手機上使用普通應用程式並將資金投入賺取收益,那我認為這將是一個巨大的用例。

我還認為遊戲在吸引大量使用者(例如數百萬使用者)方面可能會很有潛力。 因為可以確定的是,遊戲確實是可以吸引加密貨幣應用的獨特賽道。

所以說加密貨幣很有趣,基礎設施專案因為可以通過空投給用戶帶來巨大的回報,所以沒有人更關心他們的大規模應用。 而與此同時,使用應用的用戶其實也不會太會關心應用到底是建立在 Arbitrum 還是 Optimism 上,大家只是關心它是否易於使用。 所以大規模採用的並不是基礎設施。 正是基於基礎設施構建的應用程式才能得到大規模採用。

**13、 ChainCatcher :你們會從哪些方面來考察專案團隊的投資潛力,對於擁有哪些特質的創始人和創始團隊更有投資興趣? **

**Mirza Uddin :通常我會優先考慮一項——他們真的瞭解加密貨幣嗎? **因為加密貨幣與傳統世界有很大不同。 即使你有來自斯坦福大學、高盛的成員,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他們瞭解加密貨幣,因為加密貨幣行業與傳統初創公司有很大不同。

因此,首先我嘗試評估一下,創始人從事加密貨幣行業多久了、是否知道如何發展社區等核心主題。 有些創業者的想法可能很棒而且看起來很聰明,但他是否真的知道如何真正獲得使用者、建立社區、獲得融資等都需要被考察。

其次,**他們是否可以應對波動? **因為加密貨幣總是不穩定的。 我們為什麼喜歡在熊市投資,也是因為在熊市中建設,意味著他可能是一個相當有毅力的創業者,在牛市中生存的可能性也更大。

另外我也比較看創始團隊中是否至少有一位技術創始人,因為沒有的話會讓後續的發展困難很多,比如你需要雇傭開發人員 ,但你根本不知道如何評估他,也無法一同探討關鍵技術路線。

**14、 ChainCatcher :你提到 Vessel Capital 三位合夥人的創業背景可以更瞭解對你們投資企業提供更實際的指導和建議,可以分享一下你們在投后的説明案例嗎? **

**Mirza Uddin :**首先,我們可能會幫助他們熟悉一些不同的交易所,例如説明上市流程。

其次,幫助他們建立社區和社交媒體。 很多創始團隊來自技術背景,可能非常聰明,但他們不知道如何提高使用者對於他們項目的認識。

此外還有一些一般性但重要的問題,我們也會盡量協助。 比如代幣經濟學上,很多項目會簡單地提供大量獎勵和流動性挖礦的激勵措施,但這些激勵一結束,代幣可能就面臨歸零。 作為投資者,你必須盡可能及時阻止這種情況發生,讓他們重新設計激勵機制和代幣使用方式。

此外幫助融資,介紹一些我們熟悉的投資方給他們。 甚至,也會分享一些組建團隊、招聘員工、構建薪酬方案的經驗。

**15、 ChainCatcher :灰度勝訴 SEC 、讓大家對於比特幣 ETF 的到來以及加密市場的牛市充滿了期待? 你對於下一輪牛市的到來時間點有哪些判斷? **

**Mirza Uddin :**很多人擔心的主要問題就是監管,但我認為這不是一個值得恐懼的事情。 在 Ripple 和灰度贏得官司後, SEC 可能對於加密貨幣不會再有那麼強的攻擊性,相反會嘗試更多的合作。 這也讓更多傳統金融資本可以不那麼恐懼進入加密。

一般傳統金融大財團機構的進入,也是每個新周期的開始方式。 首先,我們確實看到像貝萊德等傳統金融機構申請比特幣現貨 ETF ,這意味著他們認為比特幣是一種真正的資產。 如果真的通過,更多的使用者可以通過 ETF 購買更多的比特幣,而這些錢也會慢慢流入散戶零售和其它管道,從而擺脫市場的恐懼和不確定性,加密市場也會逐步回暖。 雖然不會立即發生,但是我認為接下來幾個月會看到更多機構介入並部署資金。

最重要的是,比特幣 ETF 的出現將在明年初或明年幾個月後發生。 它將再次抑制供應,並理想地增加對比特幣的需求。 現在市場獲得了傳統金融機構資本的大筆的資金,供應更加緊張。 比特幣可能會漲到3.5萬甚至4萬美金。

然後散戶市場將會再次引發炒作,市場才逐步爆發。 在比特幣之後,機構將很容易研究乙太坊。 在關於貨幣的理論滲透到所有幣種之後,那時你就會看到整個的牛市。

**顯然我無法預測什麼時候會發生,但我的預期是到明年年底,我們會看到一些非常好的市場趨勢。 **我們仍然有幾個月的橫盤走勢,市場只是橫盤而不是上漲,而不是超級下跌,因為沒有像催化劑或推動者這樣的主要因素來使市場上漲或下跌。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