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NERO发帖挑战# 秀觀點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Gate NERO生態周來襲!發帖秀出NERO項目洞察和活動實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優質發帖用戶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參與:
1️⃣ 調研NERO項目
對NERO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NERO生態周相關活動,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NERO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以下活動連結):
NERO Chain (NERO) 生態周:Gate 已上線 NERO 現貨交易,爲回饋平台用戶,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餘幣寶已上線 NERO,邀您體驗。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質量帖子Tips:
教程越詳細、圖片越直觀、互動量越高,獲獎幾率越大!
市場見解獨到、真實參與經歷、有帶新互動者,評選將優先考慮。
帖子需原創,字數不少於250字,且需獲得至少3條有效互動
麥肯錫發佈生成式 AI 報告,預測 2030 可達人類水準
來源:新智元
麥肯錫重磅報告發佈!
核心結論就一句話:AI達到人類水平的時間會比想像中要快,中位預測是2030年前。
要知道,和2017年人們的預測相比,新報告就突出一個樂觀。
報告綜述
開宗明義,報告先是對我們目前生活受科技多大影響進行了一個完美的概括。
總之就是,AI早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6年DeepMind搞出AlphaGo,擊敗世界冠軍李世石的那會兒,AI曾經鋪天蓋地的進入到我們的視野中一次,但因為僅僅局限在圍棋遊戲,後來風頭一過,就慢慢淡出了。
但今年可不一樣了。
就不提用戶數突破天際的ChatGPT,光是Copilot,Stable Diffusion等等這些生成式AI產品,就風捲殘雲般席捲了我們的生活。
這次的不同之處在於,這些AI工具都是人人皆可用。 所有人都可以用ChatGPT來創作,用Midjourney來作圖,用Copilot來做PPT。
搭載GPT-4的ChatGPT,各項性能直接從GPT-3.5起飛。 還有Anthropic的Claude,一分鐘就能處理100000個token(差不多一部小說的長度),而今年3月Claude的一代,性能差不多是目前的十分之一。
報告重點關注的就是AI發展的速度,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崛起。
本報告中,將生成式AI定義為搭載基礎模型構建的應用。 基礎模型在圖像、視頻、音訊、代碼等方面有了大量新功能,原有功能的性能也有巨大的提升。
報告表示,目前我們對生成式AI的能力大小的理解還處在起步階段。
這也就是為啥麥肯錫搞了個報告出來,為的就是能更加透徹的理解生成式AI的未來。
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
目前,各大企業都在嘗試應用生成式AI,快速調整工作流來適應新科技帶來的改變。
報告指出,我們有必要透徹的認識生成式AI究竟會給我們整個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什麼。
下圖中,報告採用了兩個互補的視角來確定,目前生成式AI的能力在哪些領域能帶來的最大的價值,以及這些價值到底有多大。
比方說,市場行銷中的一個用例是。 應用生成式AI來生成個人化的電子郵件等內容,衡量的結果則包括降低生成此類內容的成本,以及通過大規模提高高質量內容的有效性來增加收入。
依此,報告確定了總計63個生成式AI用例,涵蓋了16種業務功能,如果應用於各行各業,每年可帶來2.6萬億至4.4萬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看著不少吧。
這比目前所估計的11萬億至17.7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要增漲了15%至40%。 而後者是2017年麥肯錫的預測。
Lens 2則是對Lens 1的補充,報告分析了生成式AI對大約850種職業的潛在影響。
專家類比了各種情景,以估算生成式AI何時能夠執行構成全球經濟的2100多項工作中的每一項——這其中可能包括與他人就運營計劃或活動進行溝通等等的任務。
這樣,我們就可以估算出,以現有的能力,生成式AI會如何影響當前全球所有工作力所從事的所有工作的勞動生產率。
其中一些影響和Lens 1裡提到的成本降低重疊了,報告因此假定,成本降低是勞動生產率提高的結果。
除去這種重疊,生成式AI的總經濟效益每年高達6.1萬億至7.9萬億美元,如下圖所示。
未來潛力
雖然目前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已經很可觀了,但報告表示,遠遠不止。
下面就要聊到潛力了。
生成式AI可能會對大多數業務的職能產生影響。 但是,如果我們以技術影響占職能成本的比例來衡量,少數職能能脫穎而出,如下圖所示。
麥肯錫對16項業務職能進行了分析,發現只有客戶運營、市場營銷和銷售、軟體工程以及研發這四項職能的年度價值約佔生成式AI用例總價值的75%。
簡單來說,從工作本身的技術角度來看,並不是所有的業務在很大程度上都受益於AI。
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生成式AI本身的性質使然。
除了在特定的用例中,生成式AI能帶來潛在價值外,生成式AI還可以通過徹底改變企業內部的知識管理系統,為整個公司帶來價值。
我們都知道,生成式AI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很強,可以幫助員工更方便的查詢並檢索公司存儲的內部知識。
顯然,這可以增強團隊快速獲取相關信息的能力,使他們能夠迅速做出更明智的決策並制定有效的戰略。
在生成式AI出現前,同樣的工作可能要花費勞動者一整天的時間來做,而生成式AI承擔了這些任務以後,一定是能產生巨大的效益的。
此外,生成式AI還可以通過與勞動者合作來提升價值,加快他們工作效率,增強他們的工作能力。
誰的DNA動了我不說,甚至這篇文章都是小編用AI生成的(不是)。
報告分析的63個使用案例中,生成式AI有可能為各行各業創造共計2.6萬億至4.4萬億美元的價值。
當然,具體多少影響取決於多種因素,比如不同功能的組合,各自的重要性,還有更重要的——行業本身的收入規模,如下圖所示。
相比之下,高科技領域的大部分潛在價值,都來自於生成式AI提高軟體開發速度和效率的能力,如下圖所示。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從2017年開始,就在分析技術的自動化對不同工作活動的影響,他們還對採用技術的各種情景進行了建模。
彼時,他們估計勞動者至少有一半的時間都花在了調整已有技術,使其實現自動化的進程上,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技術自動化潛力。
專家還類比了一系列可能出現的情況,以確定這些技術的採用速度,並對全球經濟中的工作活動產生影響。
首先,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不會一蹴而就。 實驗室中的技術轉化為特定工作活動的自動化,是需要時間的。
同時,如果自動化的成本高過人力成本,那顯然也是不可行的。
最後,就算真行,在更大的範圍內推廣也需要時間。
而報告聚焦的點也就在於此。 生成式AI究竟對生產生活中的自動化有多大潛力,提高多少工作效率。
報告預計,基於目前生成式AI的性能,其在各方面能力將會比比以前估計的更快達到人類性能,如下圖所示。
研究院之前認為,2027年是技術可能達到人類自然語言理解能力中間水準的最早年份,但在最新的報告中,這個時間提前到了2023年。
並且,由於生成式AI自然語言能力的急速發展,技術發展潛力的曲線是相當陡峭的。
下圖展示了2017年的預測和最新的預測,從曲線中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看出,「樂觀」二字是怎麼寫的。
下圖是報告中對勞動者每天從事的活動會發生多大變化的曲線圖,上邊是最新預測,下邊則是2017年的預測。
專家預測,生成式AI可能會對知識工作產生最大影響,尤其是涉及決策和協作的活動,而這些活動以前的自動化潛力最低,如下圖所示。
報告中估計,專業知識自動化的潛力躍升了34個百分點,而管理和人才開發自動化的潛力則從2017年的16%上升到了2023年的49%。
在經濟領域,勞動者所從事的活動中約有40%,至少需要達到人類理解自然語言的中位水準。
因此,許多涉及溝通、監督、記錄和與人互動的工作活動都有可能通過生成式AI實現自動化,從而加速教育和技術等職業的工作轉型,而這些職業的自動化潛力以前預計會較晚出現,如下圖所示。
受限於篇幅,故不一一列舉。
**何去何從? **
上面的這些分析可以說全部聚焦於行業整體的樣貌。
為了體現報告的接地氣,最後一個部分是生成式AI對個人的影響,以及我們每個人應該如何面對。
報告表示,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利益相關者必須行動起來,以便為應對機遇和風險做好準備。
主要關注的風險也是我們老生常談的,比如幻覺問題,訓練中選用數據的知識版權問題等等。
報告預計,中位預測下,未來十年內至少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工作會發生改變。 對於不同人的不同角色來說,我們所要做出的應對截然不同。
對公司和企業的領導者來說,他們要考慮的是,如何利用好生成式AI的潛在價值,同時管理其帶來的風險?
在未來幾年裡,生成式AI和其他AI技術將如何改變公司工作力所需的職業和技能組合? 公司將如何在招聘計劃、再培訓計劃和人力資源的其他方面實現這些轉變?
在確保技術不被用於可能危害社會的消極方面,公司是否可以發揮作用?
企業又該如何以透明的方式與政府和社會分享其在行業內和行業間推廣使用生成式AI的經驗?
這些問題都需要管理者去進行探索。
對於政府部門的決策者而言,生成式AI對未來的工作力規劃意味著什麼?
當勞動者的活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時,如何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援?
能否制定新政策或修訂現有的政策,使AI實現更大的社會價值?
最後,作為每一個勞動者,消費者,公民個體而言,我們應該如何去關注新科技的發展? 我們該從哪裡獲取正確、公正的資訊?
個人如何在生成式AI帶來的便捷和影響之間取得平衡?
我們作為個體,如何在決策環節表達我們的訴求?
諸多問題,都亟待我們的深入思考。
簡單來說,這篇報告全面觀察了生成式AI大爆發對我們社會的(尤其是經濟方面)重大影響。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