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NERO发帖挑战# 秀觀點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Gate NERO生態周來襲!發帖秀出NERO項目洞察和活動實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優質發帖用戶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參與:
1️⃣ 調研NERO項目
對NERO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NERO生態周相關活動,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NERO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以下活動連結):
NERO Chain (NERO) 生態周:Gate 已上線 NERO 現貨交易,爲回饋平台用戶,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餘幣寶已上線 NERO,邀您體驗。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質量帖子Tips:
教程越詳細、圖片越直觀、互動量越高,獲獎幾率越大!
市場見解獨到、真實參與經歷、有帶新互動者,評選將優先考慮。
帖子需原創,字數不少於250字,且需獲得至少3條有效互動
新一輪BRC20發幣狂潮來襲? 談談Taproot Assets所帶來的比特幣生態變革
昨晚,Lightning Labs閃電網路發佈了Taproot Assets主網alpha版本,意味著自此可以在比特幣網路上構建穩定幣及其他資產。 且這類資產完全基於比特幣Script腳本可程式設計特性控制發行,完全去中心化,並最終通過閃電網路落地應用。 乍一看,比特幣似乎迎來了一個真正的BRC20時代?
那麼,Taproot Assets的技術實現邏輯是什麼? 和Ordinals上的BRC20區別在哪裡? 會帶來又一波新BRC20代幣發行狂潮嗎? 接下來,帶著疑問試著客觀解讀一下。
技術實現邏輯
在上一篇科普BitVM的文章中,我介紹了比特幣有限但卻可以實現的程式設計能力,即在**Taproot位址的Script腳本中寫入“簡單的代碼”,把它當成UTXO花費條件指令來執行。 **
在Taproot Assets的資產發行場景內,就可以把這串簡單的操作碼指定為Token發行總量、發行時間,發行對象等規則,可接入一組多簽位址來聯合觸發該操作碼。 假設A位址使用者,生成了多簽位址B,並計劃用B位址發行10,000個USDT向C位址,那麼A位址可被認為是比特幣上USDT資產的專案方Owner,而C位址就是第一批接收USDT的holder。
Token的成功發行需要A位址的簽名觸發,此後C位址若要將資產用轉賬邏輯向其他地址擴散,也同樣需要由A位址簽名觸發。 你一定會問,若C位址要向成千上萬個位址擴散Token,總不能排隊等A位址簽名吧? 好問題,關鍵就在此,C位址作為接收資產的位址通常會被發行在閃電網路上,**即可以在其雙向已建立通道的兩個地址之間,高效、低成本、多次高頻交互。 **
原本閃電網路只支援點對點場景,但全新的Taproot Asset實現了點對多功能,支援在一個交易通道內將一個支付轉發到多個接收位址,腳本可根據條件向多地址轉賬資產。 這就使得發行給C位址的Token可以利用閃電網路分發給大批量的地址,最終實現了資產的分散歸屬。 **這樣一個閉環利用比特幣網路發行Token的技術實現邏輯就跑通了。 **
而且C位址可以由閃電網路的中繼節點,來根據規則來執行記賬,類似的位址都可以通過不同的中繼節點來管理分發自己的資產(比如owner可以把自己的USDT代幣交給10個中繼節點分發方,每個分發方相當於一個CEX熱錢包位址,由他們再進行二次分發記帳管理)。
如此一來,**在這個邏輯內,Owner,發行條件位址,接收條件位址,多簽觸發控制,高效可信分發網路等以及其他必要元件的共同作用,一個全程可以實現去中心化資產發行、管理、分發的記賬系統就應運而生了。 **
“真假”BRC20?
Ordinals上出現的Brc20邏輯是,通過在Scrip腳本中植入json數據包,在數據包中寫入Mint、Transfer等參數來定義資產流通規則,最終解釋權由第三方Ordinals協定來決定。 整個過程中,比特幣網路知識被動做了個數據備忘錄,並沒有參與驗證計算,也決定不了資產歸屬權糾紛,甚至在處理轉賬邏輯是還會有Bug,使用者成了資產mint、Transfer的主力,沒有專案方,沒有賦能,也缺乏流通性。
相比之下,Taproot Assets上發現多資產就顯得更進階,高階一點了。 有專案方Owner,資產發行銷毀可由Script腳本中的操作碼True或False決定,資產的後續流通則由有可信技術落地的閃電網路支撐,且本身閃電網路就是一個高頻流通應用場景。 不能說絕對,**但相比之下,Taproot Assets所支援的多資產網路,更像極客們心目中很Make Sense的“新”代幣標準。 **(注:只分辨技術邏輯差異,炒作邏輯,稀缺賺錢效應等市場因素不在本話題探討範疇之內)
新BRC20發幣狂潮?
也許,此刻不少人開始腦補了,真BRC20代幣既然來了,理論上之前Ordinals上的繁華盛景豈不是可以複製一遍? 理論上可以,但我個人認為,Taproot Assets的系統性工程比較強,但一個完整專案的落定並沒有那麼容易,因為它的多簽系統,發行轉賬邏輯,尤其是在閃電網路上的點對多帳本記帳管理運維,有不小的成本和門檻。 不像ordinals上只需發一筆交易就可以發幣,所以要複製BRC20熱難度較大。 反倒,閃電網路天然是一個適合高頻消費落地的場景,**因此Taproot Assets的最佳發行代幣為USDT、USDC這類穩定幣。 **
顯然閃電網路官方也突出了穩定幣的說法,至於其他專案方非要想棄更高級的乙太坊EVM智能合約不用,非要花精力在比特幣上部署其他代幣,也未嘗不可,只要專案方願意做,市場樂意接受,一切皆有可能。 順著閃電網路支付場景的先天條件,我能想到的也無非是一種願景做支付的代幣適合這樣做了,至於那些POS Staking代幣還是別這樣玩了,很怪。 (若有的話,DEX、Lending、衍生品等各類玩法也是可以實現,就看有沒有人願意高成本去實施了。
以上。
說實在的,我更喜歡用比特幣多資產時代來形容Taproot Assets,比作BRC20只是為了方便理解和凸顯它的創新性,而且接下來的市場,Taproot Assets會不會被拿來啟動一波新的敘事,不得而知,儘管它具備這樣的素養和條件。 不過,無論炒不炒作這個Taproot Assets市場,有兩個值得期待的願景已經很清晰了:
1)USDT等穩定幣會重新試水比特幣網路,並在閃電網路應用場景內會成為主流幣種,最終能不能奪回TRON波場的穩定幣大哥地位,值得期許;
2)閃電網路的配套錢包應用普及量、線下消費支付通道等數據會迎來一波新增長,這對閃電網路而言會是一個轉捩點。 會不會對潛在Nostr相關聯的Social平臺有激勵刺激作用,有待觀瞻。
Note:配圖是當下閃電網路Channels的全球分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