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NERO发帖挑战# 秀觀點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Gate NERO生態周來襲!發帖秀出NERO項目洞察和活動實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優質發帖用戶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參與:
1️⃣ 調研NERO項目
對NERO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NERO生態周相關活動,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NERO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以下活動連結):
NERO Chain (NERO) 生態周:Gate 已上線 NERO 現貨交易,爲回饋平台用戶,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餘幣寶已上線 NERO,邀您體驗。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質量帖子Tips:
教程越詳細、圖片越直觀、互動量越高,獲獎幾率越大!
市場見解獨到、真實參與經歷、有帶新互動者,評選將優先考慮。
帖子需原創,字數不少於250字,且需獲得至少3條有效互動
一文瞭解 Celestia 原理和通證經濟
前言
**「所有代幣,無論鎖定還是解鎖,都可以被質押。
**「所有鎖定或解鎖的代幣都可以被質押。」 **
9 月 26 日,模組化區塊專案 Celestia 宣佈面向 7579 名開發者與 576653 個鏈上活躍位址空投,6000 萬枚 Celestia 的代幣 TIA,符合資格的使用者需在 2023 年 10 月 17 日 20:00 之前領取,由於主網還未上線(計劃 2023 年底),TIA 開啟轉帳具體時間還未知。
Celestia 算是上一波牛市(20-21)的中後期才啟動的天王級專案,投資者對其抱有相當大的期望,很多機構擠破頭也想參與 5500 萬的 Series B 融資。
Celestia 在 2021 年初以 LazyLedger 的名稱完成 150 萬美金的種子輪,2021 年 6 月宣佈更名為我們熟知的 Celestia,10 月以閃電速度完成 b 輪融資 5500 萬美金,21 年末才逐步開始運營宣傳,2023 年 9 月宣佈空投,按照官方預期年底將上線主網,隨之就能開啟空投轉帳。
從立項到空投僅有 2 年多的時間,一方面 Celestia 團隊執行力還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有同樣天王級專案 StarkWare、zkSync 和 LayerZero 的拖延症襯托。
一方面也得益於 Celestia 是基於 Cosmos SDK 開發的,Cosmos 系鏈的主權性:鏈的共識是由原生 token 的 PoS 維護的(其他天王的 token 大多只是治理 token,所以可以一直拖著),因此想要上線主網,就必須先完成空投確認,主網上線的同時,餘額就會出現在第一個區塊。
**要注意,由於 Celestia 主網並無智能合約,待有 CEX 上線開啟 TIA 充值或 Celestia 主網開啟 Osmosis IBC 後才能開始交易。 **
**另外,關於上線后的質押操作,這點是重點,會在後面空投部分展開講。 **
背景
Celestia 在機構投資圈的熱度很高,能在短時間獲得如此之巨的融資額,很大程度是因為一篇 2018 年 9 月的學術論文的影響——《Fraud and Data Availability Proofs: Maximising Light Client Security and Scaling Blockchains with Dishonest Majorities》(欺詐和數據可用性證明:最大限度地提高輕用戶端安全性並以不誠實的多數擴展區塊鏈)。
這篇論文被發表在 arxiv,第一作者就是 Celestia CEO Mustafa,第三作者則是 Vitalik,而這篇論文所提出的新型欺詐證明的概念則是如今 Celestia 技術的基石。
要明確 Vitalik 是文章的三作,只代表他參與並認可論文里的技術,並不代表他為 Celestia 專案背書。 而恰好相反,2022 年初,Vitalik 在 Reddit 發文提到對於 使用 Celestia DA 來處理乙太坊資產會遭到 51% 攻擊的憂慮。
解釋其中的細節太過複雜,簡單說,**Celestia 的技術路線是被乙太坊認可的,但乙太坊在探索扶持自己的 DA,而 Celestia 是第三方的。 **
論文和市面上大部分報告都注重理論,直到 TIA 空投,很多投資者也沒明白 Data Availability(DA,數據可用性)到底是什麼,下面也會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解釋這一部分。
通脹經濟和質押收益原理
一定要注意:Cosmos 系的 token 和一般的空投不一樣,空投介紹里提到的總量是特指創世區塊時間所有代幣的分配比例,後續 PoS 的發行的則要額外計算,很多 Cosmos 代幣在開鏈以後代幣總量是無限的,TIA 就是這樣。
在 TIA 創世區塊中:
解鎖資訊:
團隊和投資者將在第一年後開始釋放其分配的33%。 團隊將在 3 年內收到剩餘資金,而投資者將在 2 年內收到剩餘資金。
研發和生態系統在發佈時解鎖 25%,剩餘的 75% 從第 1 年到第 4 年連續解鎖。
初始核心貢獻者在第一年解鎖了 33%,其餘 67% 從第 1 年到第 3 年連續解鎖。
種子輪投資者,第一年解鎖 33% 的種子資金,其餘 67% 從第一年到第二年連續解鎖。
A&B 輪投資者:A 輪和 B 輪第一年解鎖 33%,其餘 67% 從第一年到第二年連續解鎖。
看到這裡,似乎除了供應量無限,都和大多數空投類似。 其實不然,真正要注意的正是PoS無限供應量所帶來的帶來的通貨膨脹分配問題。 根據官方文檔,TIA 通脹率從每年 8% 開始,每年下降 10%,直到達到 1.5% 的長期發行率。 確切的年通貨膨脹率可以在下圖中找到。
這裡的 8% 可以理解為若創世區塊發行的 10 億枚全部從一開始就參與質押,那麼年利率將會是 8%,也就是一年將產出 8 百萬顆 TIA(固定的),第二年變為 8 百萬減去 80 萬(10%),720 萬顆。
而真實情況下 pos 質押的 apr 並不是這麼算的,我們要考量具體有多少會參與質押,這是顯然一個通過市場博弈出來的問題:正常情況下,如果很少人質押,那麼質押 apr 就會高,進而高 apr 吸引新人買入,參與質押,獎勵就被分給更多的人,apr 就會下降,如此迴圈。
以上的知識,任何一個玩過 Yield Framing 的玩家都會明白。 下面介紹的才是大多數人不知道的,**重點! **
**官方文檔寫到:「All tokens, locked or unlocked, may be staked, but staking rewards are unlocked upon receipt.」,大概意思是說「所有鎖定或解鎖的代幣都可以被質押,但質押獎勵在收到后即被解鎖。」 **
也就是說,除了 7.4% 散戶空投以外的 9 億 2 千 6 百萬枚 TIA 即使處於鎖倉狀態或者是另有用途,比如:生態基金,**同樣都是可以參與質押的。 **
乍一看挺合理,質押收益也鎖上了,但其實這個很違背正常邏輯,明明處於鎖定階段,卻還能質押。 而什麼時候質押,質押多少,都是未知數,這些變數都與質押收益息息相關。
而 Cosmos 鏈早期恰好就是玩的就是質押的經濟學,如果光是看官方給出的流通折線圖(下圖)卻不知道上面的遊戲規則,就很容易造成誤判。
算一筆賬,開鏈當天,假設官方沒有參與質押,如果 7.4% 的散戶空投之中有 10% 質押(隨便假設的,因為領取需要時間,領取後也會有人賣掉,合理),那麼日化利率將會十分離譜:
(8%/365)/0.74%=2.96%
接著算,如果繼續假設官方沒有參與質押,散戶空投的質押率達到誇張的 50%,日化利率也有 0.59%。 這挖出的獎勵還不是普通的山寨,因此僅憑 APR 依然可以說服一大部分投資者入場質押,推高二級市場價格。
其實,如果單是 7.4% 流通額內部互搏倒還好,APR 雖然會維持在一個高位運行,但還是相對健康的。
問題就在於按照 Cosmos 生態的經驗,官方會不定時不定量的參與質押一部分代幣,尤其是投資人那部分份額,不會情願被通脹稀釋比例。
一旦鎖倉份額參與質押,屆時 APR 會暴跌,引發就將是巨量的解鎖拋盤,按照 Cosmos 生態的經驗是 14 或者 21 天 TIA 才能從質押狀態變回流通狀態。
如果散戶投資人不知道以上規則,就很有可能會造成投資誤判。 去年春天的 Cosmos 生態 EVM Evmos 就是這麼一個例子:
高 APR 維持了 3 個月左右,隨後官方出手參與質押,導致 APR 暴跌,進而引發了強烈的拋售,即使沒有選擇拋售的投資者也從復投策略變成了挖提買策略。
**簡而言之,如果開鏈后質押的 apr 很高,官方尚未參與質押,那作為非長期投資者可就要慎重了。 **
最後,讓我們來聊聊 Celestia 之所以這麼火爆,其背後的核心技術「DA」是什麼。
**什麼是「數據可用性」? **
Data Availability 簡稱 DA,直譯為「數據可用性」。 可實際上,按照中文語境,DA 說的不是某種性質,把它理解成一個驗證新發佈區塊的方法更為恰當。 很多朋友沒能理解 DA,翻譯要背一大半鍋。
大多數朋友將 DA 錯誤地理解成了區塊鏈數據可檢索(下載)。 要明確,DA 是指在當一個區塊被添加到區塊鏈時,節點下載那個區塊,並核實交易數據是否正確的行為,如果這個區塊被很多節點核實正確,那麼這個區塊就正式達成共識了。
換句話說,數據可用性與區塊尚未達成共識時相關。 **因此,DA 關乎於區塊鏈安全,如果 DA 出現漏洞,區塊提議者可以在區塊中插入惡意交易造成嚴重後果。 而優化 DA,就可以提高區塊鏈性能。 **
乙太坊的 DA 是用 P2P 廣播的,就是說每個全節點都要下載和傳播新的區塊,還要存儲 Rollup 的數據,以確保區塊生產者提出的變化與節點獨立計算的變化完全一致。 這種方法無須信任,**但就是效率低下,對節點與網速要求高,會影響去中心化程度。 **
而 Celestia 的 DA 技術引入糾刪碼和數據隨機抽樣來設計一套傳輸和驗證的協定,與乙太坊節點需要下載整個區塊區塊數據不同,**Celestia 只需要下載一小部分區塊,便可從統計學 Fraud proofs 上認定區塊是否正確。 **如此有助於降低對硬體和網路的要求,使旗下服務的結算層、執行層具備更去中心化的運行條件和高的吞吐性能。
DA 是各家都瞄準的技術路線,競爭比較激烈,包括乙太坊的 Proto-Danksharding,Polygon Avail,zkSync 的 zkPorter 以及 Eigenlayer 的 EigenDA。
各個項目的實現難度不盡相同,Celestia 使用的技術相對較成熟,易於開發維護,因此本次空投奠定了 DA 賽道領先身位,後續 DA 這一新興賽道的安全性和進一步技術挖掘的潛力,都有待觀察 Celestia 主網上線后的表現。
書目:
[01]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