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kless:加密貨幣未來面臨的5大問題

作者:David Hoffman,Bankless; 編譯:松雪,金色財經

乙太坊現在已經八歲了,而我已經從業六年。

前進的道路從未如此清晰——自從我們認為在 L1 上寫推文會改變世界以來,我們已經走了很長的路!

我們現在知道去中心化加密網路有什麼好處以及如何擴展它們。 從我們目前對加密網路的理解中,還有很多有價值的東西可以探究。

儘管如此,關於加密貨幣的最終結局如何,還有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 雖然迷霧正在慢慢消退,但它仍然存在。

在進行資本分配決策時,無論是在個人層面還是在風險投資職責中,都依賴於解決這個領域中留下的一些重大問題的答案,而這些問題有很多。 加密領域的所有風險投資者和建設者都試圖比競爭對手更精確、更迅速地回答這些重大問題。

我花了一些時間來確定該領域中剩下的一些最大的問題以及我對它們的看法。 因此,以下是有關加密貨幣未來的五個尚未解答的大問題。

  • 許多超級鏈還是一個超級鏈?
  • Rollup Stack 中的價值在哪裡捕獲?
  • LST 平衡點在哪裡?
  • Solana 會被吞噬嗎?
  • 我們如何在鏈上進行價格發現?

這篇文章是一個怪物,充滿了很多問題——所以請系好安全帶。

**一、許多超級鏈還是一個超級鏈? **

我們知道乙太坊將如何擴展。

Rollups已經將乙太坊的抵禦全球網路攻擊的區塊空間擴展為豐富的第二層(L2)區塊空間。 在2020年和2021年,我們在理論上討論了這一點,而在2022年和2023年,我們已經看到它實際應用。

但有很多團隊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實現同樣的願景。 Optimism Superchain! Arbitrum Orbits! zkSync's ZK Stack! Polygon Supernets! Eclipse! 構建 L2 有很多不同的方法!

每個(Rollup技術)代表了一種將乙太坊第一層(L1)區塊空間擴展到互聯網的最遠角落的策略。 我認為加密貨幣的最終目標是區塊鏈進入互聯網的每個角落,而乙太坊正在生產各種不同的區塊鏈變種,每個都具有獨特的專長,以填補互聯網中的無鏈空白。

但問題仍然存在:

  • 我們是否需要這麼多不同的Rollup標準? 還是一個框架就足夠了? 我的區塊鏈帝國模型是否自然延伸到「乙太坊上的L2帝國模型」?
  • 或者乙太坊以Rollup為中心的路線圖是否本質上降低了替代Rollup標準的准入門檻,從而產生了更多元的Rollup策略平衡?
  • 應用特定的Rollups(roll-apps)是否在經濟上合理取決於多個因素?
  • 或者經濟因素是否可能導致所有應用都集中在幾個主導的Rollup上?
  • 在經濟激勵和可組合性方面是否會迫使合併為單一的Ethereum Rollup,就像Vitalik的「終局」中所展示的其中一種結果一樣?
  • 我們可以預測這位理論上的獲勝者今天將具有哪些屬性?

**很少的Rollup? **

Rollups是有成本的,只有一些用例能夠通過經濟學來證明建立和維護Rollup網路的成本是合理的。 這些應用程式將不得不在更廣泛的生態系統中找到一個位置,而廣義的Rollups將競爭提供最多的資源空間,同時成本最低。

這個論點也涵蓋了一些可組合性的優勢。 當更多的應用程式存在於同一條鏈上時,選擇性增加。 整體將超越各個部分的總和,而部分越多,整體就越強大。 人類自然而然地遷往城市,Rollup的經濟學也是如此。 誰能建立最大的城市?

**很多Rollup? **

隨著技術的發展,成本將變得更加便宜! 隨著技術的成熟,Rollup 部署的固定成本將逐漸降低。

儘管不斷應對無限的 Rollup 似乎不可行,但通過額外的研究和創新領域,可以有助於應對這一挑戰。 塊空間的同質性、抽象層、跨鏈執行、合同調用、共用排序和鏈下意圖等都將有助於控制 10,000 條鏈的混亂局面。

將每個應用程式都存在於一個鏈上是令人欽佩的,但對於單一鏈的規模存在基本限制。 儘管通過眾多 Rollup 的水準擴展似乎混亂不堪,但在多個方面仍有大量研究和開發工作需要進行。

**路徑不同? **

超級鏈對乙太坊的未來構想很有吸引力,但它並沒有完全解決L2的可組合性問題。

乙太坊以Rollup為中心的路線圖為無限擴展提供了一條路徑,只需按需部署鏈到乙太坊上。 如果一個二層(L2)變得擁擠,只需啟動另一個! 但這種策略為乙太坊帶來了新問題,而Solana社區很樂意告訴您,主要是可組合性問題。

Rollup SDKs像OP Stack一樣,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 共用標準和同質化的區塊空間是將不同鏈重新組合成一個單一執行層的重要第一步,但這次是具備無限擴展能力。 再加入一些共用執行、跨鏈智慧合約調用、一些UI抽象,那個神奇的'???' 步驟,瞬間,我們就擁有了一個具備L2超級鏈的無限擴展能力。

只有一個問題。

Optimism、Arbitrum、Polygon和zkSync都希望這麼做。

未來的道路

如果 Optimism 超級鏈被認為是 1,000 條不同的鏈,那是很棒的,但 Arbitrum 仍然和 Optimism 以及所有其他 L2 SDKs 運用不同的語言。

這就是為什麼Arbitrum的超級鏈版本看起來不像Optimism的原因。 Arbitrum對單一統一的Uberchain願景感興趣,其中通用的可組合機制將任何和每個鏈都聯繫在一起。

與再次創建另一種超級鏈不同,Arbitrum正致力於處理這些鏈之間的空間。 這個關注領域是Ethereum L1和超級鏈的結算之間的互操作性層。 一旦超級鏈就其內部狀態達成一致,Arbitrum希望將研發工作重點放在在發佈到L1之前進行跨鏈結算上,以便通過在L1上發佈來實現集體的確定性。

這是一個引人注目的願景,如果你仔細看,你會發現上述的兩個部分實際上是一樣的。 可能存在這樣的未來,許多Rollup存在,鏈組合技術創新使它們能夠混合和融合成一個單一的超級鏈。 或者... 這些技術不起作用,實現真正無縫的組合性的唯一方法就是只有一個單一的Rollup。

所以,這就是乙太坊的未來。

  • 一些不同的多鏈經濟區? (超級鏈! )
  • 一個單一的可組合的超級鏈? (超級鏈 + 跨鏈可組合性創新! )
  • 一個單一的整體Rollup鏈?

二、在Rollup Stack中捕獲價值的方法

每個 L2 團隊都希望在整個加密領域傳播他們的鏈開發套件。 還有OP Stack、ZK Stack、Supernets、Orbits,當然還有更多後續內容。

他們為什麼要製作這些東西? L2 如何從更多的類似副本鏈的部署中受益? 由於分叉是無需許可的,L2 代幣如何在分叉是免費的情況下獲得價值? 分叉的過程分叉出代幣。 為什麼分叉的 OP-Stack 鏈願意支付費用給 OP Collective? 激勵是什麼?

  • Mantle,一個最大的 OP Stack 分支之一,分叉了一個較舊版本的代碼庫,並表示他們目前沒有計劃加入即將到來的 Optimism Superchain。 他們將保留他們的序列費用。
  • 與此同時,Base將其15%的序列費用捐贈給Optimism Collective,有效地貢獻給了OP代幣。 因此,作為OP Stack的分支,Base正在為OP貢獻價值,而Mantle則沒有這麼做。

是什麼使它們不同? 答案是治理。 沒有治理,我們將擁有不同、混亂、淩亂的鏈。 有了治理,我們擁有均勻的區塊空間、代碼複用和共用可升級性。 有了這些屬性,我們有了將10000多個混亂的鏈融合成無鏈用戶體驗的基礎。

這就是為什麼我對Optimism的戰略和路線圖感到獨特的興趣,高於其他一切。 Ben、Jing、Karl和Optimism團隊在乙太坊擴展的思路中穿越了迷宮,比其他團隊早得多,已經“走上了解決分散式治理的艱難道路”。 所有其他Rollups都在競爭技術優勢,但最終,這將耗盡,一旦他們達到這一邏輯結論,他們將不得不開始制定長期治理戰略。

與此同時,OP-Stack可以吸收其他人開發的最佳技術,同時致力於在其他任何L2團隊都沒有接觸到之前,建立一道不可分割的治理分水嶺。

“為什麼治理是Rollup競爭的合乎邏輯的結論?” 是一個廣闊的主題,超出了本文的範圍。 我得讓你自行深入研究Optimism的相關信息以找出答案。

這是我關於L2領域發展的論點:L2代幣的價值捕獲最終取決於治理效力。 然而,以下是我仍然對此有疑問的問題:

  • 像OP堆棧這樣的通用、模組化框架是否能夠像我們在乙太坊L1吸收外圍技術一樣吸收最優秀的L2技術?
  • 加入超級鏈的動力有多強大? 這個問題是衡量「治理效能」的指標,L2治理可以有多有效? 它是否足以使一堆混亂的鏈相互協調在一起?
  • 如果跨鏈組合創新沒有產生創造無鏈體驗所需的東西,治理可以利用哪些其他因素來增加L2代幣價值的捕捉?

**那麼Rollup基礎設施供應商呢? **

Governance 只是 L2 價值捕獲方程的一部分。 即使 L2 SDK 能夠找到代幣價值捕獲的方法,它們仍然必須應對其商業模型中的 “RaaS 漏洞”。

如果我們認為會有大量的 L2 rollups,那麼就意味著需要基礎設施來託管所有這些 rollups。 可以考慮:雲計算,但用於 rollup 基礎設施。

這就是為什麼如 Conduit 和 Caldera 公司出現的原因。 它們希望託管盡可能多的 rollups,以獲取 rollups 產生的一些費用。

Rollups-as-a-Service(如Conduit)與L2 SDKs(如OP-Stack)之間存在一場競爭,它們都希望獲得費用。 這個平衡點在哪裡,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我看到有兩種可能的結果:

  1. Rollups-as-a-Service(RaaS)供應商希望獲得所有費用,並將嘗試繞過L2團隊。
  2. RaaS供應商將接受他們對L2團隊的依賴,只是接收他們所獲得的任何費用。

我在這裡是有L2偏見的,所以這種推理可能需要檢驗,但我這麼看。 假設Rollups-as-a-Service(RaaS)供應商是最貪婪的,希望實現第一種可能性。

RaaS 提供者:「我們擁有所有基礎設施; 當軟體可以自由分叉時,為什麼我們需要向軟體納稅? ”

因此,RaaS供應商只需獲取OP-Stack並幫助團隊使用他們的RaaS部署OP-Stack鏈,他們將收取他們經營的所有鏈的序列費用,而L2代幣將毫無所獲。 通過幫助他們的所有鏈相互共用序列,他們甚至可能解鎖一些鏈組合性的好處。

問題在於,我們回到了治理問題。 創造大量鏈並不足以產生足夠的結果,而且儘管有一個單一的RaaS提供者可以解鎖一些共用序列的好處,但遠遠不足以產生超級鏈最終遊戲需要的產出。 如果一個RaaS想要在L2 SDK的較量中獲勝,他們就需要成為自己的L2 SDK。 這意味著他們正在進入L2競爭的競技場,他們最終會發現需要在L2技術創新、BD和最重要的:治理方面進行工作。

如果RaaS的重大競爭優勢在於他們在物理位置運行物理硬體,那麼他們將如何真正去中心化他們的L2技術堆棧呢? 如果任何一個RaaS通過運行每一個L2鏈來產生壟斷,那麼所有的L2都會集中在一個RaaS的託管中心。 為了去中心化,RaaS需要在與其他所有L2已經多年研究的領域工作。

因此,這將把他們推向第2個選擇。 RaaS 將成為 L2 團隊的服務提供者,並且必須與其他有競爭力的 RaaS 進行費用競爭,因為 L2 團隊使用其代幣治理的反壟斷手段來確保沒有任何一個 RaaS 產生壟斷,從而賦予 RaaS 過大的權力 L2 SDK。

至少,這是我看到的情況。 所以,我的問題是:“我說得對嗎? ”

**三、LST均衡點在哪裡? **

我在這裡感到矛盾。 我理解市場力量將迫使LST收斂為一個流動的LST的令人信服的論點。 我對這些因素並不是那麼天真。 但我也不是那麼虛無主義,願意在與以保護核心乙太坊社區的堅定價值和信仰相悖的力量相抗衡時“輕鬆放手”。 市場力量並不是唯一的因素。

此外,一個LST的主導地位與次級LST進行吸血攻擊的動機相關。 隨著一個LST克服了其基礎,吸血攻擊的慾望和能力會相應增加。 這至少在短期內可能會擾亂主導LST的平衡。

最大的問題是:

  • 乙太坊社區願意在多大程度上確保 LST 選項的多樣性?
  • 抑制單一 LST 優勢的工具有多有效?
  • 如果(何時? )單個 LST 確實實現了完全壟斷,這會在多大程度上侵蝕乙太坊價值的核心?
  • 真的嗎?

對於最後一個問題,Mike Nueder撰寫了一篇出色的博客文章,詳細闡釋了這個特定問題的思考路徑。

對我來說,多元主義的價值吸引著我,我希望在盡可能多的地方看到更多的多元主義。 Danny Ryan提出了我們為什麼應該堅守多元主義的技術論點。

如果最終我們會在一個主導的LST上達成共識,那麼到達那裡需要多長時間? 更慢是否更好? 在我看來,是的。 在這段時間里,我們可以建立哪些防護欄呢?

最近我們看到了一次關於在Arbitrum上針對stETH的ARB代幣激勵投票的否決,主要原因是對Lido在乙太坊上的主導地位的擔憂。 如果只有“市場力量”起作用,這次投票本應該通過的。

**四、Solana 會被吞噬嗎? **

Solana 和乙太坊是否作為獨立的生態系統發展,或者它們之間的界限是否融合? 如果它們融合,乙太坊對 Solana 的引力有多大?

沒有人能夠有效地反駁我的區塊鏈帝國模型,並且一堆類似的論文(Fat Protocol,L1s is Money)都與它保持一致。 L1 區塊鏈正在激烈爭奪完全主導地位,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區塊鏈最終將吞噬所有其他區塊鏈。 這是開源系統的特點,尤其是當您為其加入了經濟激勵時,情況就會如此。

對我來說,Solana在與競爭對手相比時表現出色。 它不是乙太坊虛擬機(EVM)的第1層(L1)分叉,其中它創建的任何價值最終都會流回乙太坊生態系統。 它也不像Cosmos,沒有實際的結算層或正式的第1層貨幣。 它也不像比特幣,其中所有非比特幣價值都被剝離和刪除了。

Solana擁有自己的虛擬機、擴展策略和第1層資產:SOL。 Solana的整個技術堆疊並不同於乙太坊,使它盡可能遠離乙太坊的吸引力。 這個策略對我來說是有道理的,因為乙太坊似乎會吞噬掉它領域內的一切。 對於任何非乙太坊的第1層來說,生存的最佳機會是遠離乙太坊的影響。

然而,Solana並不是獨立存在的。 Eclipse正在將Solana虛擬機移植到乙太坊,將Solana的執行功能並在規模更大的結算網路乙太坊上完成結算。

Chris Burniske 認為Solana可以保持自主性,而Eclipse是以太坊上的“Solana大使館”。

我認為Eclipse是對SOL價值“背叛”的“Solana技術”,加入了乙太坊的貨幣網络和結算層。 Eclipse實現了ETH-maxi理論,即所有優秀的技術最終都會找到進入乙太坊的道路,特別是當它只是一個執行層——可以脫離較小的結算層加入更廣泛的結算層。

那麼,未來會有什麼等待著呢? Solana能夠保持自主性嗎? Solana的各個組成部分能夠成功地激勵自己留在自己的領土內,不參與網路多元性嗎?

或者,更準確地說,不管一個L1離乙太坊的有多遠,最終以太坊也會吞噬你,而你能夠早早地從少數網路叛逃到多數網路,你就會更加幸運。

叛逃到乙太坊的激勵有多大?

我認為在未來,我們將能夠回顧並找到證據,證明兩種觀點都有道理。 雙方都將能夠說:“我們是對的。 」 但其中一方將比另一方更正確,任何聽過Bankless的人都知道我在這場辯論中站在哪一邊。

**五、如何在區塊鏈上進行價格發現? **

Bankless Ventures正在研究一些最激動人心的交易,其中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實現在區塊鏈上的價格發現,而不是依賴於中心化的交易所,這將為整個行業帶來巨大的助力。 價格發現代表著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系統之間的權力平衡,到目前為止,價格發現一直是中心化系統牢牢掌握的控制權。

如果去中心化系統要“贏”,我們需要奪回這個控制權。 我想從幣安(Binance)的冷冰冰的手中奪走它。 Coinbase,你也不可以有它。 加密經濟系統是真理機器,但現在,關於加密價格的真實來源並不是來自託管資產的系統。 我們需要完全實現自我涵蓋。 加密貨幣生產了這些資產,因此需要成為這些資產價格的預言機。 我們現在掌握了局勢。

至少,這是我們需要達到的目標。 各種有希望的機制可以幫助傾向於去中心化系統,但目前還不清楚這會帶我們走多遠。 幣安的優勢在於1毫秒的區塊時間。 任何去中心化系統都永遠無法跟上這個速度,價格發現自然而然地集中在最流動和更新速度最快的預言機上。

我們怎樣才能把它放到鏈上?

傾向於平衡權力的有希望的創新領域在Uniswap Hooks和意圖之中。 意圖可能是此領域的關鍵。 價格發現發生在中心化交易所(CEX)和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之間的範疇。 這個模糊不清、未定義的領域是做市商和MEV機器人做出決策並進行交易的地方,不是在特定的場所。 乙太坊的空間需要有助於這個存在層面的基礎設施。 我們需要構建支援在鏈上DEX和在鏈和CEX之間穿梭的各種太空飛船進行交易的基礎設施,以便鼓勵它們更接近我們,遠離幣安。

只要我們的加密系統生活在CEX價格發現的陰影下,我們將永遠是我們自己的一個劣質版本。 實現在鏈上的價格發現將是我們行業成熟和複雜性的最重要標誌之一。

這是不可協商的; 我們需要這個。 這不是「我們能嗎? “而是”我們該怎麼做? “如果沒有在鏈上的價格發現,那麼加密實驗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失敗。

產生在鏈上價格發現的機制肯定將成為加密基礎設施中最有價值的一部分。 它不一定要是一個單一的救命稻草! 像Uniswap和AMM這樣的機制是產生在鏈上價格發現的加密工具箱中的重要工具,但還需要更多類似的機制。

誰來構建它,它會是什麼樣子?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