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NERO发帖挑战# 秀觀點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Gate NERO生態周來襲!發帖秀出NERO項目洞察和活動實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優質發帖用戶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參與:
1️⃣ 調研NERO項目
對NERO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NERO生態周相關活動,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NERO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以下活動連結):
NERO Chain (NERO) 生態周:Gate 已上線 NERO 現貨交易,爲回饋平台用戶,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餘幣寶已上線 NERO,邀您體驗。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質量帖子Tips:
教程越詳細、圖片越直觀、互動量越高,獲獎幾率越大!
市場見解獨到、真實參與經歷、有帶新互動者,評選將優先考慮。
帖子需原創,字數不少於250字,且需獲得至少3條有效互動
Meta 重磅更新,小扎在元宇宙里養了會做家務的狗! 人形化身超逼真,AI 智慧體在真實物理世界和人互動
來源:新智元
今天,Meta重磅發佈了Habitat 3.0,經它訓練的AI智慧體,學會了找人,還能幫人打掃房間。 社交智慧機器人,進入下一個里程碑!
今天開始,人類離幫忙做家務的機器人,又近了一步!
專案位址:
其實,Meta在今天同時宣佈了三項重大進展——
**1. Habitat 3.0是第一個支持在多樣化、逼真的室內環境中,就人機交互任務進行大規模訓練的模擬器。 **
它能同時支援機器人和人形化身,讓人類和機器人在家庭環境中協作,比如幫忙打掃房間。
HSSD-200在同類數據集中品質最高,可以訓練導航智慧體,對物理世界三維重建場景的泛化效果非常好,使用的場景數量也要少兩個數量級。
在大規模學習上,Habitat 3.0在單GPU上每秒可以完成超過1000步。
網友:能幹家務的機器人什麼時候出來
網友們表示:這是機器人技術的重大飛躍。
人居 3.0
利用Habitat 3.0,Meta不僅在外貌和姿勢上對人類進行了真實的類比。
Habitat 3.0的另一個關鍵特徵,就是「人在迴路」了。
社交任務
此外,Habitat 3.0還可以類比多種真實的社交場景。
比如在被稱為社交導航的任務中,機器人需要在保持安全的同時找到並跟隨人類。
這時人和機器人需要分別走到目標位置,其中,機器人需要想辦法盡可能高效地和人類共同實現這一目標。
除了能和人類保持安全距離外,機器人還會在必要時自己後退,給人類留出走路的空間。
讓AI智慧體在真實世界和人類互動
以往,當我們想到AI助手時,想到的通常是基於網路的聊天機器人,或者智慧揚聲器。
而Meta的研究者們一直希望實現具備通用智慧的具身AI Agent,讓它們可以感知環境,在數位和物理世界中和人類溝通、幫助人類。
其中一個願景,就是做出全天可穿戴的AR頭顯,供人類使用。
另外,研究者們還在改進社交智慧機器人背後的技術,讓它們幫人類幹家務,還能適應人類對於伴侶要求的個人化偏好。
工作主要集中在深入研究嵌入式系統,讓下一代的AR和VR體驗更佳。
這就需要建立標準化的基準程式。
因此,Meta的研究者們開發了一套新工具,用於跨模擬器、數據集的機器人研究。
他們還開發了一個包含軟硬體的技術堆疊,讓這方面的研究更容易,也更實惠。
為了快速提高機器人能力,研究者在模擬器中開發和測試新的演算法和模型,然後移植到實體機器人上。
幾年以來,Habitat模擬器取得了許多顯著的進步。
Habitat 2.0 引入了互動式環境(例如,可拿起的物品、可打開的抽屜),並訓練虛擬機器人通過重新排列物品來清理房屋。
Habitat 3.0在此基礎更進一步,能夠同時支援機器人和人形化身,實現人機協作完成日常任務,比如整理客廳、在廚房準備食譜。
這就開闢了新途徑,研究人類與機器人在多樣化、逼真、視覺和語義豐富的任務中的協作。
另外,Habitat 3.0還支援具有逼真外觀、自然步態和動作的人形化身,可以類比逼真的低級和高級交互。
這個介面支援鍵盤、滑鼠以及VR頭顯。
人與機器人在模擬環境中的共存,使人類能夠首次在類似家庭的環境中,在有人形化身存在的情況下,學習機器人AI策略,完成日常任務,並對其進行評估。
這無疑具有重大意義——
而在模擬實驗中,幾天就能完成。
而在類比中,可以在幾分之一秒內改變環境,然後立馬在新環境中開始實驗。
而模擬器能夠讓研究者在安全的環境中測試方法,然後再將其部署到物理世界中,這樣就保證了安全。
而在物理世界中,數據收集的成本可能相當高,速度也會很慢。
第一個任務是「社交整理」,涉及機器人和人形化身協同工作,執行一系列拾放任務,比如清理房屋。
在這項任務中,機器人和人類必須協調行動,以實現共同目標。 大規模的模擬訓練后,就會產生這種智能行為。
第二項任務是「社交導航」,讓機器人在保持安全距離的情況下,定位並跟蹤一個人。
Habitat合成場景數據集
三維場景數據集對於在類比環境中訓練機器人來說至關重要。
目前,雖然已經有不少數據集可支援對訓練數據進行擴展,但我們並不瞭解數據集規模與真實性之間的權衡。
為此,Meta推出了一個全新的合成三維場景數據集——HSSD-200。
它由211個代表實際室內環境的高品質三維場景組成,包含了來自466個語義類別的18,656個物理世界物體模型。 與之前的數據集相比,更加接近真實的物理場景。
此外,HSSD-200的資產壓縮功能,還可實現高性能的人工智慧類比。
其中,單個物件由專業的3D藝術家創建,在大多數情況下與實際的傢具和電器相匹配。
而且,在HSSD-200上訓練智慧體所需的場景數量,要少2個數量級——
與使用10,000個ProcTHOR場景訓練出的智慧體相比,使用122個HSSD-200場景訓練出的智慧體對HM3DSem物理世界場景的泛化效果更好。
家用機器人
共用、共用平臺是機器學習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機器人領域,由於很難複製和擴展硬體成果,因此十分缺少類似的平臺。
對此,Meta為可重現的機器人研究平臺提出了三個目標:
- 一顆激勵人心的北極星:
平臺需要提供具有指導性的北極星任務,以此激勵研究人員並幫助他們開展工作。 其中,他們還可以在有趣的真實世界問題上對各種方法進行比較。
比如「開放詞彙移動操縱(OVMM)」——在任意未知的環境中拾取物體,並將其放到指定位置。 這需要非常強大的長期感知能力和場景理解能力,而且對各類的任務都非常有用。
平臺需要提供一些抽象介面,使機器人更容易用於各種任務,包括導航和操作。
- 社區:
平臺需要鼓勵開發者參與進去,並嘗試圍繞代碼庫建立一個社區。
為了推動這一領域的研究,Meta推出了一個全新的HomeRobot庫,實現了對Hello Robot Stretch的導航和操縱功能的支援。
具體來說,HomeRobot有兩個元件:
類比元件:提在新的、高品質的多房間家庭環境中使用大量且多樣的物件集;
物理世界元件:為低成本的Hello Robot Stretch以及波士頓動力公司的產品提供軟體堆棧,以鼓勵在各實驗室之間複製物理世界實驗。
- 可移植性:
每項任務的類比和物理世界設置之間都有統一的狀態和動作空間,為使用高層次的動作空間(如預設抓取策略)或低層次的連續關節控制來操作機器人,提供了簡便的方法。
- 模組化:
感知和行動元件支援高層次的狀態(如語義地圖、分割點雲)和高層次的行動(如前往目標位置、拾取目標物體)。
- 基準智能體:
使用這些功能為OVMM提供基本功能的策略,以及構建更複雜智慧體的工具,其他團隊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開發。
其中,Meta採用強化學習和啟發式(基於模型)基線,展示了導航和放置技能可以從類比到物理世界轉移。 結果表明,基線可以在物理世界中實現20%的成功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