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芬尼不是中本聰

**劉教鏈按:**這是著名加密人士Jameson Lopp的最新研究。 他仔細調查了傳奇密碼學家Hal Finney(哈爾·芬尼)的活動足跡,並與比特幣的創始人中本聰的早年活動相對照,從而得出前者不是中本聰的結論。 哈爾·芬尼作為最早支援比特幣,並與中本聰完成第一筆比特幣鏈上轉帳的密碼學專業人士,在比特幣問世兩年多以後竟不幸罹患漸凍症而去世,令人扼腕。 因為他的離世和中本聰的隱退在時間上的先後關係,多年以來有很多人懷疑中本聰這個化名身份就是哈爾·芬尼掩人耳目的化身。

文:詹姆森·洛普。2023.10.21. 哈爾·芬尼不是中本聰。

**副標題:**哈爾·芬尼和中本聰不是同一人的證據彙編。

自 2009 年比特幣誕生以來,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身份之謎就一直困擾著無數人。 世人不禁要問,是誰如此有天賦,能夠解決拜占庭將軍問題? 我們不禁要問,是誰如此利他,創造了一個新的貨幣體系,卻不利用它來中飽私囊? 我們要問,是誰如此注重隱私,以至於能夠完成這些壯舉而不洩露自己的真實姓名?

中本聰的真實身份與比特幣網路的安全、演變和未來運行無關。 但是,對中本聰身份的猜測確實會給那些捲入其中的人帶來現實的後果。

哈爾·芬尼(Hal Finney)在2014年健康情況不佳時被人敲詐勒索。

2014年,《新聞週刊》毫無根據的猜測顛覆了多里安·中本聰(Dorian Nakamoto)的生活。

眾多騙子則反其道而行之,自稱是中本聰,試圖利用中本聰的名聲斂財。

我認為誰是中本聰? 我有我的理論,但我永遠不會與人分享,因為這樣做是不負責任的。 相反,我認為,為了比特幣的最大利益,我們應該消除對中本聰身份的任何猜測。 讓我們開始吧。

那場賽跑

2009 年 4 月 18 日星期六太平洋時間上午 8 點,熱衷於跑步的哈爾·芬尼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巴巴拉市開始了一場 10 英里的比賽。 我們可以在這裡看到他的成績:

來源:

為什麼這值得注意呢? 因為在哈爾跑步的同時,中本聰也在進行活動。 在哈爾跑步的 1 小時 18 分鐘里,我們可以確定他並沒有與電腦進行交互。

原來,早期比特幣開發者邁克·赫恩(Mike Hearn)在這段時間里與中本聰來回發送電子郵件。 赫恩後來在他的網站上公佈了他的郵件,你可以在這裡( )找到一份存檔。

從時間戳可以看出,邁克於 2009 年 4 月 18 日下午 3:08 給中本聰發送了電子郵件,中本聰在下午 6:16 回復了郵件。 但邁克的電子郵件客戶端報告的是哪個時區呢? 赫恩順手把他當時的IP位址也寫了進去(因為當時發送和接收比特幣的一種方式是直接連接到對等節點的IP位址),他的位址是84.73.233.199。 快速查詢顯示,這個IP屬於瑞士的一家ISP。

來源:

這與邁克·赫恩當時在蘇黎世辦公室為谷歌工作的事實不謀而合。 在調查過程中,我還直接向邁克確認了這些細節。

我們能從這一切中確定什麼呢? 中本聰是在太平洋時間上午 9:16 發郵件給邁克的 —— 也就是哈爾衝過終點線前兩分鐘。

來源:

我們如何確定哈爾真的參加了比賽,而不是派了一個冒名頂替者? 我們可以看到,他的身份證號碼 591 與上面鏈接的比賽結果資料庫中的號碼一致。

還有一張哈爾妻子拍攝的照片:

那筆交易

從邁克·赫恩和中本聰之間的郵件往來中可以看到,中本聰通過交易 6a679898780f5d99f0ffa12573b855e0dc470956406eb8b82690b688fa19200f 向邁克·赫恩發送了 32.5 BTC,該交易於 2009 年 4 月 18 日太平洋時間上午 8:55 在區塊 11,408 中得到確認。 20 分鐘後,中本聰回復了邁克的電子郵件。

前一個區塊(11407)是在太平洋時間上午 8:28 挖出的,因此這筆交易很可能是在上午 8:28 至 8:55 之間的視窗期創建、簽名和廣播的。

11407、11408 和 11409 區塊(藍色)都是由中本聰模式(可能是中本聰)挖掘的。

上一個區塊 11,406 是由一位不知名的礦工在上午 8:08 時鑄造的;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交易當時已被廣播並存在於節點的 mempool 中,那麼它就會在 8:08 時被確認。

可能的異議

“邁克·赫恩不可信”

  • 赫恩於 2017 年公佈了完整的電子郵件,在此之前,由於在多年的擴容辯論中存在分歧,許多人都不信任他。
  • 實際上,赫恩於2012年12月在比特幣基金會論壇上分享了第一封郵件。
  • 赫恩的郵件是最有力的證據,但不是唯一的證據,我們很快就會看到。
  • 邁克自己對此事的看法( ):

*「我以為這些郵件已經公佈了,因為幾年前我曾把它們轉發給一個歸檔中本聰郵件的專案。 當 CipherionX 再次向我索要這些郵件時,他告訴我這些郵件實際上從未被上傳到任何地方,於是我又轉發了一次。 *

*「這些郵件是真的。 正如其他人指出的那樣,我在多年的各種談話中引用了其中的部分內容。 要想偽造這些郵件,必須經過周密的策劃,而且也沒有理由這樣做。」 *

“哈爾可能已經提前編寫好了郵件和交易的腳本”

當然,但奧卡姆剃刀理論也適用。 為什麼要大費周章地在私人通信中散佈假消息呢? 如果哈爾只是在不同的時間做出回應,而不是在大海裡撈針,那就簡單多了。

“哈爾可能只是一個團體中的一員”

當然,但奧卡姆剃刀又來了。 正如本傑明·佛蘭克林所說,“只要兩個人死掉,三個人就能保守秘密”。 在我研究中本聰的所有時間里,我還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這是一個組織。 如果這是一個組織,那麼他們的睡眠時間都是一樣的,在代碼提交、電子郵件和論壇帖子中都是一致的。

“早期的區塊鏈歷史可能會被改寫”

從技術上講是對的,不過 3 小時後,邁克通過電子郵件發送並確認了 BTC。 郵件和區塊鏈的時間戳活動一致。

“可能有其他人代替哈爾參加了比賽”

如上圖所示,我們有來自多方的照片證據表明事實並非如此。

奇點峰會2010

哈爾在奇點峰會

哈爾參加了 2010 年 8 月 14 日和 15 日在舊金山舉行的奇點峰會。 我們可以看到他的妻子在幾天后發表了這篇文章。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和哈爾不得不徹底改變對我們共同未來的預測。 哈爾被診斷出患有 ALS(肌萎縮側索硬化症,在美國被稱為“盧伽雷氏症”)。 自2009年8月確診以來,哈爾的身體發生了非常明顯的變化。 他說話變得緩慢、安靜、費力。 他的打字速度從 120 WPM 的快速打字變成了遲緩的啄指打字。 他每週一次的跑步(2009 年 2 月時每周跑 50-60 英里)在 2009 年 11 月停止了,現在哈爾只能坐著電動輪椅四處走動。 進食以前總是一件樂事,現在卻成了一項挑戰 —— 需要集中精力才能避免噎住。 哈爾自主肌肉的衰弱最近最令人擔憂的表現是他的呼吸。 然而,所有這些變化都發生在哈爾的身體上。 哈爾的大腦通過外傳輸出來控制這台機器與環境互動。 在他的身體里,他還是我認識了大半輩子的那個聰明人。」 **

她特別提到哈爾現在幾乎無法打字。

2010 年 8 月 14 日和 15 日,中本聰在做什麼? 中本聰非常活躍,有 4 次代碼簽到和 17 個論壇帖子。 你可以在這裡查看我整理的所有公開的中本聰啟用時間戳( )。

那個IP位址

在比特幣誕生之初,用戶端連接到一個 IRC(互聯網中繼聊天)房間,以發現對等節點的 IP 位址,從而連接並加入網路。 因此,調試日誌對調查至關重要。 日誌顯示了 3 個使用者的 IP 位址,他們在 2009 年 1 月 10 日 —— 比特幣發佈的第二天 —— 連接到 IRC。 據我們所知,當時只有中本聰和哈爾兩個人在做這個專案。

來源:

調試日誌相當冗長,所以我將指出相關行:

[x93428606] 是 IRC 頻道的管理員(聰哥),從 i=x9342860 gateway/tor/x-bacc5813d7825a9a 連接(通過 tor,一個保護隱私的網路)。

[uCeSAaG6R9Qidrs] CAddress(207.71.226.132:8333) - 這是哈爾。

[u4rfwoe8g3w5Tai] 新 CAddress(68.164.57.219:8333) - 這是唯一的其他節點,因此很可能是聰哥。

我們能從這些IP位址中確定什麼?

哈爾·芬尼的IP位址很容易識別,因為他的網站託管在同一個IP位址上。 數據來源可在此處( )找到。

IP 位址 207.71.226.132

州/地區:加利福尼亞州

國家:美國 美國

反向 DNS:226-132.adsl2.netlojix.net

主機/ISP:Silicon Beach Communications

IP 207.71.226.132 上託管的域名

finney.org

privacyca.com

franforfitness.com

會不會是其他人在運行節點? 當然有可能! 雖然調試日誌顯示,哈爾的節點不是一次、兩次,而是三次啟動,而且每次都接收到相同的對等IP位址。 由此看來,此時不可能有其他人在運行節點。

我們可以注意到

  • 中本聰的 IP 位址似乎不是 Tor 出口節點(我在公開的 Tor 出口節點 IP 歷史清單中找不到這個 IP 位址)
  • 中本聰的IP與哈爾的IP屬於不同的互聯網服務提供者,但同樣位於加利福尼亞州。

我認為我們有理由問自己以下問題:

  • 如果哈爾注重隱私,為什麼要公佈這些資訊?
  • 如果「哈爾」就是「中本聰」,發佈虛假信息,為什麼不把他們的IP設在不同的州或國家?

編碼風格的不一致性

有人聲稱哈爾和中本聰的公開寫作風格相似,但我對文體分析一無所知,因此無法評論這種說法的真實性。 我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代碼截然不同。

我們可以將哈爾的可重用工作量證明代碼與最初的比特幣客戶端進行比較,有幾處不同之處一目了然。

  1. 哈爾使用製表元(tabs),而中本聰使用空格(這是開發人員之間永無休止的大爭論)

  2. 哈爾喜歡調試語句不縮進,而中本聰的調試語句則與周圍的代碼保持縮進關係

  3. 哈爾在註釋中使用塊樣式的多行標記,而中本聰喜歡用雙斜線創建許多單行註釋

  4. 哈爾使用蛇形命名法(snake_case)來書寫函數名,而中本聰使用駝峰命名法(camelCase)

也許還有更多更微妙的差異,但這些差異在幾分鐘的代碼庫流覽中就躍然紙上。

人設不一致

中本聰和哈爾的看法有一些不一致的地方,這需要一個很有創造力的編劇來把他們的人設區分開來。 例如:

「思考如何從比特幣的廣泛應用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 哈爾·芬尼 (@halfin) 2009年1月27日」

難道我們要相信,中本聰已經為比特幣工作了一年(如果不是幾年的話),卻突然開始關心二氧化碳的排放?

中本聰似乎只是從哈爾·芬尼在密碼學郵件清單上對白皮書公告的第一個回復中瞭解到尼克·薩博的“比特黃金”想法的。

**「我還認為,一種生產率可預測且不受腐敗分子影響的不可偽造的代幣形式具有潛在價值。 這更類似於黃金,而不是法定貨幣。 尼克·薩博(Nick Szabo)多年前曾寫過一篇關於「比特黃金」的文章,這可能就是這一概念的實現。」 **

再說一次,對於一個不是專業小說家的人來說,對另一個角色進行這種程度的“人物塑造”是一個相當高的要求。

哈爾·芬尼其實並不是一個特別注重隱私的人。 據他的妻子說,哈爾是一個非常注重隱私的人,他認為每個人都有隱私權。 但隱私是一種有選擇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能力,而哈爾對自己的交易相當公開。

就隱私意識而言,其他大多數中本聰競爭者在這方面都要強得多。

活動中斷的不一致性

中本聰的公開活動有兩次長時間的中斷:

  • 從 2009-03-04 16:59:12 UTC 到 2009-10-21 1:08:05 UTC
  • 從 2010-03-24 18:02:55 UTC 到 2010-05-16 21:01:44 UTC

我們可以看到,哈爾·芬尼在這些時間段里一直在發帖:

  • 電子郵件時間戳
  • LessWrong 時間戳

雖然這並不能證明什麼,但這是哈爾和中本聰特徵的另一個不同之處。

哈爾是個傳奇,只是並非那個傳奇

我們都應該立志成為哈爾·芬尼那樣的人。

「1)我建議每一位比特幣愛好者完整閱讀中本聰的原始公告郵件主題: —— Jameson Lopp (@lopp) 2016年4月17日」

看看密碼學郵件清單上對中本聰宣佈推出比特幣的反應。

第一個回應:「你的系統無法擴展。 ”

第二個回應:「誠實的節點不會控制網路。 擁有殭屍集群的壞人會接管它。 ”

第三個回應:「我認為這個系統真正的問題在於比特幣市場。 工作量證明計算沒有內在價值。 我們可以有一條有限的供應曲線,但沒有一條與之相交的正價位的需求曲線。 ”

哈爾來了:「比特幣似乎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想法。 我喜歡把安全性建立在誠實參與者的CPU能力大於攻擊者的假設之上的想法。 這是一個非常現代的概念,它利用了長尾的力量。 維琪百科創建之初,我從未想過它會成功,但事實證明,出於同樣的原因,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

哈爾是一位樂觀主義者、建設者和深思熟慮的合作者。 他為匿名重郵程式、PGP 2.0、可重用工作證明和比特幣等密碼朋克專案做出了巨大貢獻。 開源專案需要像哈爾這樣的人。

這對比特幣是好事

有些人肯定會說,前面幾點並不能構成哈爾不是中本聰的確鑿證據。 事實上,證明一個否定判斷往往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我認為,綜合所有證據,疑點重重,一個有理智的人都會得出這樣的結論:中本聰另有其人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經過幾個月的研究,我已經確信無疑,我願意用我的名譽作為賭注。

「比特幣最好還是保持中本聰身份的未知性。 人是可以被批評和政治攻擊的。 神話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 Jameson Lopp (@lopp) 2023 年 8 月 12 日」

對比特幣來說,中本聰最好不是一個人,因為人是易錯、善變和脆弱的。 中本聰是一種理念,所有為比特幣做出貢獻的人最好都是這種理念的化身。 因此,我向你們提出,為了比特幣的利益,我們必須粉碎任何關於中本聰真實身份的傳說。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