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的「最大挑戰」,可能是「微軟」

原文來源:硬 AI

作者:周曉雯

圖片來源:由無界AI生成

OpenAI的銷售壓力,正在與日俱增。 其中,既有競爭對手「瘋狂內卷」的挑戰,也有合作方微軟的「擠壓」。。

據媒體報導,為了應多不斷變化的市場,OpenAI正在努力降低其模型成本——**因為越來越多的潛在客戶,正在選擇了其他公司提供的“更便宜的”模型服務。 **

例如,企業軟體服務商Salesforce此前宣佈,正在通過開源模型和內部開發來推動更多的人工智慧軟體服務,儘管該公司目前仍然在依靠OpenAI的GPT-4大模型。

Salesforce人工智慧高級副總裁Jayesh Govindarajan說:

我們正處於人工智慧領域降本的起步階段。

**隨著這些人工智慧產品達到更大的規模,我們開始關注實現成本效益,這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

同為OpenAI的「旗艦客戶」之一,摩根士丹利也開始探索其他選擇。 作為首批與OpenAI簽署大額協定的公司之一,最近有報導顯示,**近幾個月,摩根士丹利也開始通過微軟Azure購買一些OpenAI模型。 **

網頁軟體設計公司Wix人工智慧研究主管Eli Brosh表示,最初,該公司只從OpenAI處購買服務,而現在,該公司使用微軟的服務來支援其部分功能。 並且,為了節省成本,它還在測試開源模型和谷歌的Vertex AI模型:

今年早些時候,很多這樣的東西只能從OpenAI獲得,現在事情變化太快了。

**如今,我們的目標是(能夠)使用任何大型語言模型,而不僅僅是OpenAI(的ChatGPT)。 **

01 被微軟「截胡」

由上文摩根士丹利和Wix這些公司的「倒戈」不難看出,與Salesforce這些公司相比,OpenAI更大的阻力,可能恰恰來自於扶持其成長的微軟。

作為早期最大的投資方,微軟正在為OpenAI的運營提供資金和算力,以換取在其產品中使用OpenAI軟體的權力。

但同時,微軟也向客戶銷售OpenAI自行開發的軟體。 **這意味著,客戶可以同時在微軟或OpenAI處購買後者開發的軟體,而微軟還會給予客戶一些捆綁銷售的軟體優惠。 **

對於客戶而言,儘管兩個地方都可以買到一樣的軟體,但微軟是大公司,而OpenAI只是初創公司,兩者之間的可靠程度不言而喻,更何況微軟還有捆綁銷售政策。

對於OpenAI而言,**客戶在哪裡購買他們開發的軟體,也對他們有著巨大的影響,區別在於利潤是否被微軟「截胡」。。 **

據報導,OpenAI與微軟簽訂了一項收入分成協定。 根據該協定,OpenAI將自己向客戶銷售模型的大部分收入保留在自己手中。 但當客戶通過微軟的Azure購買OpenAI的模型時,微軟將獲得更大部分的收入分成。

此外,OpenAI和微軟還簽訂了一項利潤分享協定,協定規定微軟將獲得OpenAI理論利潤的75%,直到微軟收回對OpenAI的100多億美元投資為止。 之後微軟將獲得OpenAI理論利潤的49%,直到OpenAI的利潤達到“理論上限”。

在過去的一年裡,OpenAI的收入猛增,有望創造超過13億美元的年收入,但其中大部分收入仍然來自ChatGPT的訂閱,這意味著OpenAI仍然需要證明自己作為企業軟體銷售商的誠意。

**另外,與微軟相比,OpenAI的銷售團隊也稍顯稚嫩。 **

據微軟的銷售人員和客戶說,大公司的高管也可能更願意把他們的企業數據委託給微軟,而不是一家年輕的初創公司。

02 AI變現「兩條路線」:微軟領先,谷歌失速

今年AI掀起熱潮以來,每個季度的財報都被視為科技巨頭們在AI這一領域備戰的“季度彙報”。 就在剛剛過去的週二,谷歌和微軟的「成績單」與上一季正好相反:上一次谷歌領先,這一次是微軟。

微軟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發佈的財報顯示,兩家公司的核心業務在截至9月的這一季度都有所改善,但在與AI密切相關的雲業務方面卻截然不同——

AI加持下,本季微軟「智慧雲」業務同比增長19%,達到243億美元,超出分析師預期,但谷歌的雲業務卻出現了十一個季度以來增長最慢的一個季度。

(當季營收增長22.5%,去年同期增長37.6%,去年四季度增長32%,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均增長了28%)

面對不同的兩份「成績單」,市場給予了及時的反應:微軟股價盤後上漲近4%,谷歌跌超6%。

事實上,今年以來,微軟與谷歌在AI方面的「鬥法」就沒有停過。 **時至今日,兩家公司對於AI變現方式似乎已經走出了“兩條路線”。 **

正如谷歌在上一季度的電話會上所說,谷歌一直在積極將AI融入谷歌已有的產品:搜索。

問題在於,**谷歌搜索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廣告,**但與廣告的提升相比,投資者更關注的是人工智慧。 另一邊的谷歌雲卻尚未從各種人工智慧驅動服務的推出中獲益太多。

在這一季的電話會上,谷歌首席執行官Sundar Pichai表示,**搜尋引擎仍然是谷歌的主導業務,此前推出的聊天機器人Bard只是搜尋引擎的“早期試驗和補充體驗”。 **

相比之下,微軟的優勢在於,它現有的大部分業務收入都來自於向企業銷售軟體和雲服務,這些企業更有意向為AI技術付費

週二,微軟表示,目前已有超過100萬用戶付費使用其嵌入AI的Copilot功能。 **這一工具將在下個月全面開放,市場預計,屆時微軟的營收還將大幅躍升。 **

兩家公司的區別,在兩位CEO在電話會議上的發言也有所體現——微軟CEO Satya Nadella在會議的前幾分鐘花了大量時間列舉了客戶使用微軟人工智慧的各種方式,而Sundar Pichai則是說:

(谷歌)肯定看到了人們對人工智慧的濃厚興趣。

此外,Pichai還承認了客戶在雲支出方面「面臨一些挑戰」,這表明由於客戶削減開支,谷歌雲計算部門不僅沒有獲得AI的增益,反而還在遭受損失。

值得一提的是,微軟CFO Amy Hood還提到,雲計算客戶在支出上變得更為謹慎,並表示對人工智慧基礎設施投入的成本損害了本季度的雲業務毛利率。

但她同時還稱,人工智慧消費預計在蔚來幾個季度繼續增長:

為了在這個「過去幾年最令人興奮的科技新產品中佔據領先地位」,這樣的代價並不大。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