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NERO发帖挑战# 秀觀點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Gate NERO生態周來襲!發帖秀出NERO項目洞察和活動實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優質發帖用戶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參與:
1️⃣ 調研NERO項目
對NERO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NERO生態周相關活動,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NERO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以下活動連結):
NERO Chain (NERO) 生態周:Gate 已上線 NERO 現貨交易,爲回饋平台用戶,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餘幣寶已上線 NERO,邀您體驗。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質量帖子Tips:
教程越詳細、圖片越直觀、互動量越高,獲獎幾率越大!
市場見解獨到、真實參與經歷、有帶新互動者,評選將優先考慮。
帖子需原創,字數不少於250字,且需獲得至少3條有效互動
a16z 發佈:消費者使用生成式 AI 現狀分析
作者:36氪旗下翻譯團隊神譯局 Penny
編者按:ChatGPT 的出現引領了新的時代方向,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生成式AI 遍地開花,a16z 通過調查研究,發佈了全球訪問量前五十的生成式 AI 產品榜單,揭曉都有哪些公司上榜,併發佈了對當前行業的分析觀點。 本文來自編譯。
ChatGPT自推出以來已經過去9個月了,7個月前,它成為第一個擁有100萬月活躍用戶的消費級應用程式,迎來了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以下簡稱“生成式AI”)的新時代。
除了ChatGPT之外,消費者是如何與生成式AI產品互動的? 巨頭企業在哪些領域中佔主導地位? 哪些新公司正在崛起? 誰可能是下一個「大贏家」?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查看了SimilarWeb流量數據(截止2023年6月),按月訪問量對前50個生成式AI產品進行了排名。 我們還分析了這些產品的增長趨勢,並確定了增長的來源。
我們基於網站流量和 APP 流量對公司進行了篩選,因為目前大多數消費級生成式 AI 產品都是以網站為主(詳見後文)。 對於榜單中的公司,如果它們有APP,為了確定排名先後,我們同時還匯總了SensorTower截至2023年6月以來的數據。 因此,**該排名旨在幫助識別和理解產品類別趨勢,而不是對所有消費級AI平台進行全面排名。 **
以下是我們觀察到的六大要點:
**1、絕大多數領先的產品都是以生成式AI為基礎的。 **
和ChatGPT一樣,榜單上的大多數產品出現還不到一年——80%的網站都是新建的。 當前,雖然許多主流公司都在將 AI 融入到現有產品中,但消費者體驗都是全新的。
出現在榜單的50家公司中,只有5家公司是大型科技公司的產品或大型科技公司收購的公司的產品:Bard(谷歌)、Poe(Quora)、QuillBot(Coursera)、Pixlr(123RF)和Clipchamp(微軟)。
據PitchBook數據顯示,其餘榜單成員中,48%是完全自主創業,沒有外部投資。 這表明在相對較少的資本下快速啟動大型AI產品是可能的。 其中榜單15%的公司已經募集了超過5000萬美元的資金!
榜單前50名的公司分為三類:(1)訓練自己的專有模型; (2)微調現有模型; (3)在現有模型上創建消費者用戶介面,例如“GPT 包裝器”(GPT wrappers)。 值得注意的是,前10個產品中有一半是以自己的模型為基礎構建的,四分之一是微調過的,只有一家公司是“包裝器”類公司。
除了排名第一的ChatGPT(考慮到OpenAI已經募集了113.3億美元,它是個例)之外,專有模型公司平均募集了9800萬美元。 相比之下,微調開源模型的公司募集了2000萬美元,“包裝器”類公司募集了900萬美元。
**2、 目前,ChatGPT 遙遙領先。 **
ChatGPT佔前50名榜單總月訪問量的60%,每月有1.6億次訪問和200萬月活躍使用者(截至2023年6月)。 這使得 ChatGPT 成為全球訪問量排名第 24 的網站。
與主流消費級產品相比,即便是最大的生成式 AI 產品規模仍然相對較小。 將網站和APP流量合併後,ChatGPT與Reddit、LinkedIn和Twitch的規模大致相當,但仍遠遠落後於“巨頭”(WhatsApp、YouTube、Facebook等)。
通用類LLM聊天機器人佔據前50名榜單總消費者流量的68%。 除了ChatGPT之外,該類別包括谷歌的Bard和Quora的Poe,兩者都排在前五名中。
**4、早期“贏家”已經出現,但大多數產品類別仍然有機會。 **
對於創業者來說,好消息是:儘管對生成式AI的興趣激增,但在許多類別中還沒有出現“一炮而紅”的公司。
下圖顯示了每個類別中第一名和第二名之間的流量差異。 雖然有一些例外(例如陪伴類),但對於大多數類別來說,差距不到兩倍,這意味著頂級公司的訪問量僅是其最接近競爭對手的兩倍(或更少)。 在過去六個月中,榜單上的公司平均每月增長率為50%,這一差距並非不可逾越。
拿圖像生成類別來說,雖然Midjourney佔據主導地位,但像Leonardo(專門用於遊戲資產)這樣的公司的訪問量也令人印象深刻。 下圖對比了Leonardo的月獨立訪問數與Midjourney的Discord伺服器成員的增長情況。 雖然規模不同,但Leonardo在Midjourney持續上升的情況下也能夠獲得數百萬使用者。
過去的5年中,許多消費者應用程式陷入了獲客遊戲中。 由於缺乏平台轉移(例如從PC端到移動端),很難激發人們對新產品的興趣。 獲客成本也在上升,這意味著大多數消費品公司不得不看重一些指標,如生命週期價值和獲客成本。
生成式AI改變了這場遊戲。 榜單中的多數公司沒有投放廣告(至少,SimilarWeb可以歸因於此)。 通過X、Reddit、Discord、電子郵件以及口碑和推薦,獲得大量免費流量,產品增長迅速。
排名後四分之一的產品僅有 2% 的流量是付費流量。 相比之下,根據 a16z 對 150 種產品的基準測試,非 AI 公司消費者訂閱的付費流量則為 70%。
如果你在AI出現之前訂閱過任何流行的消費訂閱產品(例如Calm、Headspace、Duolingo),你就知道,它們的年度訂閱費用大多數不高於70美元——月度訂閱者平均收費10美元/月。 生成式AI解鎖了一種新的價值,提高了消費者的支付願意。
**6、 APP將會是生成式AI的首要平臺。 **
目前,消費級AI產品大多以瀏覽器為首要平臺,而非以APP為首要平臺。 ChatGPT花費了6個月的時間才能推出APP。
但有一些例外值得注意。 在圖像生成類別中,得益於第三方API,推出APP的門檻相對較低。 像Lensa和WOMBO這樣的產品經歷了陡峭的增長,同樣也經歷了嚴重的下滑。
為什麼沒有更多的AI公司基於APP進行構建呢? 瀏覽器是觸達消費者最廣泛基礎的自然起點。 許多AI公司團隊較小,不想將其關注點和資源分散到Web、iOS和Android上。 因此,該榜單上目前只有15家公司有APP,而且幾乎所有這些公司每月的總流量中,來自APP的流量不到網路流量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