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NERO发帖挑战# 秀觀點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Gate NERO生態周來襲!發帖秀出NERO項目洞察和活動實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優質發帖用戶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參與:
1️⃣ 調研NERO項目
對NERO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NERO生態周相關活動,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NERO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以下活動連結):
NERO Chain (NERO) 生態周:Gate 已上線 NERO 現貨交易,爲回饋平台用戶,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餘幣寶已上線 NERO,邀您體驗。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質量帖子Tips:
教程越詳細、圖片越直觀、互動量越高,獲獎幾率越大!
市場見解獨到、真實參與經歷、有帶新互動者,評選將優先考慮。
帖子需原創,字數不少於250字,且需獲得至少3條有效互動
Web3普法丨為什麼區塊鏈創業最好別發幣?
前兩周跟一個做加密基金財務審計的創業者交流,話題聊到了區塊鏈創業跟傳統互聯網創業有何不同。
我的觀點是:如果說傳統的互聯網創業是九死一生,那麼區塊鏈的創業絕對是九點九死一生。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點? 區塊鏈不是代表了先進生產力跟生產關係嗎?
熟悉紅林律師的朋友都知道,我本人非常認可區塊鏈技術,也是比特幣愛好者。 但這並不妨礙我看到目前區塊鏈行業創業的弊病:利用區塊鏈技術和使用者共用權益激勵思維的創業專案容易成功,但發了幣尤其是上了交易所的專案反而更容易失敗。
基於我自己過往在互聯網的創業經驗和對目前區塊鏈行業的觀察,發了幣的專案彷彿加了個助推器,更快的成功,或更快的掛掉。
01、自尋煩惱要發幣,自己挖坑
大概在2018年底,大冬天的我在北京上了好幾天孟岩舉辦的通證經濟設計的課程,原本是想著自己能夠學會這樣一個技能,以便回上海后更好的忽悠投資人。
上完課程之後我的最大收穫是,區塊鏈創業絕對不是一個初創團隊能搞定的事情。
因為Token的設計,往大了說這涉及到貨幣經濟等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雖然是mini版),往小了說你還面臨著使用者或者生態內的各種行為的微觀經濟的激勵設計,而這可是傳統的互聯網創業者壓根就不需要擔心的煩惱。
傳統的互聯網創業者只需要關注:使用者需求、產品研發、市場推廣、收入增長等,對於區塊鏈的創業者團隊來說,在創業初期就面臨「經濟模型」設計這樣一個天坑。
你可以說Token的存在理論上能夠降低使用者的獲客成本或者增加市場推廣的效率,但打臉的現實是通過Token方式而吸引過來的使用者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目標客戶,而只是為了擼羊毛。
我所看到的不少區塊鏈創業者,在完成傳統的Web2專案產品和商業模式后,再去外部找服務商來設計自己的經濟模型,雖然最終幫你交付白皮書設計的,可能都是你花大價錢買來的剛大學畢業的實習生的作品。
當然這還是預算充足的,在這塊沒什麼預算的朋友,可能就跟網站《用戶協定》、《隱私政策》一樣,在市面上找一個競標對手的直接抄過來自己調整下參數湊合就上了,畢竟除了那些學院派的行業觀察者以外,沒有人去認真讀專案方的白皮書,更何況那些看不懂的經濟模型。
所以你看到市面上那些上線沒多久就陷入死亡螺旋的發幣專案方,其實一點也不奇怪。 但凡發了幣上了交易所的創業者,專案崩盤從數學的角度上看,絕對是大概率事件,這跟團隊是否做好了產品,拉新用戶進場速度有多快並不會有特別大的關係。
但什麼時候崩,不僅要看運氣,更得看專案方的耐力。 比如專案方能將專案的敘事挺到什麼時候? 要麼是創業者拉下一筆融資方來接盤的速度有多快,要麼就是專案方在二級市場的市值管理操作有多猛。
上市不是目標,而是重大里程碑事件,發幣也一樣。 不過對於傳統上市的創業者而言,至少經過了上市前若干年的歷練,身心至少有一定的經驗。 而發幣上市的專案方可不一致。
發幣的項目為什麼要操心著二級市場的管理? 明面上是為了製造流動性,但事情的真相可能是:二級市場的砸盤再不管,分分鐘專案要崩盤。 而這尷尬的處境發生,很多時候都是專案方自找的——沒錯,就是專案方當時自找的那些加密基金的投資人。
熟悉加密基金運營邏輯的朋友都知道,作為基金管理人,其賺錢的收入來自兩塊。
第一個是每年的管理費,這個也就能覆蓋掉基金日常的花天酒地的辛苦錢。 真正要狠賺一筆,是要看專案退出后的收益。 所以對於基金的操盤手而言,除非這個基金99%的錢是他自己的,否則他絕對不會是那長情的意中人。 他願意冒褲衩都虧沒的風險投資你這樣一個初創專案,原因只有一個:希望更短時間的能夠賺到錢然後離場。 畢竟到手的錢才能分獎金。
對於融Token的創業者而言,會感覺搞錢就跟呼吸般容易,但換到加密基金的投資人角度看,哪個基金的負責人聽說專案投9個月就能退出這事能夠不迷糊?
將二級市場短平快的投資方式放到了傳統的一級市場上,這就導致對於那些成功上了交易所的創業者而言,人生開心的或許就是上交易所那一天,然後就是面臨不斷到解鎖期的投資人的瘋狂拋售,幣價但凡有下跌,不明真相的散戶們自然也會跟進,於是死亡螺旋慢慢開始養成,一個專案走向失敗的增長飛輪也就成功出現。
怎樣能夠避免這個增長飛輪的快速發展? 真相只有一個:為國護盤。 通過熟人介紹找幣圈那些收費做市值管理的團隊。 至於能夠穩到什麼時候? 這通常取決於專案方的預算和心理承受能力。 所以融token這事,看似是拿錢一時爽,做市值管理時才知這是火葬廠。
02、主業不穩就對外投資,自己作死
另外一個讓區塊鏈創業專案容易崩掉的原因是創始人的內心腫脹,不甘心只做資本的韭菜,試圖成為一把成熟的鐮刀。
怎樣能夠將專案融到的錢變成更多的錢? 方式有兩種。
第一種是好好的聚焦在主營業務,攻克技術難題,做好使用者調研、研發好的產品,和使用者打成一片、做好市場推廣,這個方式成功率會高一點但確定就是暴富過於緩慢,如果區塊鏈創業團隊並非過於天賦異稟的話,參照傳統互聯網公司創業發展之路徑,至少得3~5年打底。
另外一種方式聽起來就性感很多了,搞投資啊。 用自己的專案名獨家冠名一個生態基金,覺得哪個專案比自家專案有暴富的潛力就上去投一點,畢竟錢也不是自己賺來的不值得心疼。 這種謎之操作是傳統互聯網創業的朋友完全不能理解的。
說實話,看到很多市面上融資金額不過是千萬級的區塊鏈創業者,竟然都紛紛生成自己有投資基金,要對外投資專案,把我看的一愣一愣的,感情你這是把VC當成LP,自己編個專案來募資,然後自己來做GP搞投資?
歷來商業史上,哪家成功活動下來的公司早期不是聚焦在主營業務上吭哧吭哧發展,成為行業主導者或者龍頭後才開始做財務投資守成的?
區塊鏈創業者在主營業務都還沒跑順,專案都還沒辦法靠自己養活自己的情況下,就開始對外做財務型的投資,這不是作死是什麼?
有朋友會說這是專案方在做生態佈局。 那就多少有點扯淡了。 畢竟絕大多數的區塊鏈產品使用者日活、周活、月活還沒眼看。
產生這樣現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區塊鏈創業者的浮躁。 自己在市場上拿錢很容易,就希望學習資本家一樣,在市場上再靠別人的錢做槓桿來搏一把更大的收益,畢竟好好的做產品,做運營來使用者多累啊,哪有一晚上爆拉幾十個點這麼刺激?
這就導致絕大多數的區塊鏈項目變成了一層套一層的槓桿性金融遊戲,過去近十年,區塊鏈行業發展速度很慢,各位喜歡玩金融遊戲的區塊鏈專案方的朋友你的錢都怎麼來的心裡應該也要有點數。
03、別拿中國監管受限為藉口
事情做成了就說自己天賦異稟各種牛逼,事情失敗了就說大環境不好政策有問題。 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在很多從業者的概念里,在中國做區塊鏈創業是這不能做,那不能做。 但我並不這麼認為。
那些區塊鏈從業者自認為是國家特別針對你來做限制的事情,放在任何的其他行業中,其實也都一樣。 比如大家都熟悉的ICO首次代幣募資這件事,大家可能沒有清醒的認識到:在中國任何的發展時期,任何行業的創業公司,似乎都不能直接面向公眾來募資。 所以對於違法犯罪行為打擊這事,區塊鏈創業者可輕易別往自己身上攬,在監管層的眼睛里,真的沒有特別的在意你。
04、結語
木心先生的詩集裡面有句詩,叫:**曲線甜,直線鹹。 **
這篇文章的某些字眼可能看上去不中聽,但作為曾經也算是To VC的互聯網創業者,燒了上億投資款、踩過N個創業路上的自我作死的坑之後,在看了很多區塊鏈創業者起高樓樓塌了之後,還是希望大家能夠琢磨下自己在創業的專案,專案靠譜的程度有多少? 發幣這事情是否真的有必要? 畢竟開弓沒有回頭箭,出來混遲早是要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