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專屬 #WXTM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總獎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贏!
🎯 關於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個以數字資產爲核心的區塊鏈協議,由 Rust 構建,致力於爲創作者提供設計全新數字體驗的平台。
通過 Tari,數字稀缺資產(如收藏品、遊戲資產等)將成爲創作者拓展商業價值的新方式。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WXTM 或相關活動(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形式不限(觀點分析、教程分享、圖文創意等)
添加標籤: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動截圖(如充值記錄、交易頁面或 CandyDrop 報名圖)
🏆 獎勵設置(共計 70,000 枚 WXTM):
一等獎(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獎(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獎(10名):2,000 枚 WXTM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主題相關、邏輯清晰、有深度)
用戶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附帶參與截圖者優先
📄 活動說明: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和小號刷量行爲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
BTC衍生協議大盤點:正統性與潛力
原文作者:blockpunk(X:@blockpunk 2077)
! [BTC衍生協議大盤點:正統性與潛力] (https://img-cdn.gateio.im/resized-social/moments-7f230462a9-3baa8ff089-dd1a6f-cd5cc0)
BTC ETF 炒作暴漲的同時,BTC 衍生協議的生態也在快速地發展中。
一個協定,只有同時具備炒作的熱情,與社區中的正統性,才有可能成為真正有潛力 alpha。
在加密世界中,資金從不是稀缺的,真正的競爭是正統性的競爭。 這對尋找alpha來說至關重要。
而 BTC 社區又是一個極度保守,信奉去中心化的社區,在 btc wizards 眼中,誰更清真,更符合社區文化,這個協定就更容易成功,畢竟 BTC OG 的買盤和號召力是驚人的。
因此,我們從上述協定的方案入手,去理解不同協定的正統性與優勢。
首先,要記住 BTC wizards 的教義:
在理解這些協定之前,首先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 BTC 的生態突然被價值發現?
這裡就需要講到兩個重要技術更新:
BTC 在可程式設計性與可擴充性上獲得了巨大的進步,一些包含複雜邏輯的協議開始出現,BTC 生態終於開始了下一階段的里程碑,這是 2023 年的生態大爆發的主要契機。
序數 & BRC 20
ordinals 協議出現徹底點燃了 BTC 生態,它的快速發展也與 Taproot 的採用互相促進。 人們可以把NFT的數據通過編碼后,寫入隔離見證擴展的空間(每個區塊 4 MB)中。
NFT 的圖像本身也被永恆地刻入 BTC 區塊中,這比 ETH NFT 更去中心化,不依賴任何的第三方,就可以查看並轉移(本質是 UTXO)這個 NFT。
Ordinals 的實現使用了 BTC 的最基本功能,NFT 的轉帳也完全由 BTC 網路處理,因此非常符合 BTC 原教旨社區的理念。 這很快點燃了社區的熱情並被快速採用。 但由於其藝術品的局限性,發展潛力也非常受限。
很快,新的開發者改進了 Ordinals,模仿 ERC 20 將 Token 的完整功能寫入了 BTC 輸出腳本,BRC 20 由此誕生。
但 BRC 20 的輸出腳本中只儲存了數據,無法真的運行 Token 的功能如轉帳、鑄造,因此我們必須藉助第三方排序器,在 BTC 鏈下記錄帳本,併為腳本刻入新的狀態數據。
因此第三方排序器就變成了系統的薄弱點,BRC 20 的轉帳不在 BTC 主鏈上執行,必須被拆成兩步 BTC 交易執行 ( 即在排序器中先歸集再進行轉帳 ),額外的複雜度讓它產生了大量垃圾交易。
因此它並不像 Ordinals 那樣能被整個 BTC 社區接受,從誕生起就充滿異議。 但由於 token 的廣泛適用性和更好的流動性,因此被炒作者追捧。
由於正統性不強,沒有 BTC 核心社區的支援,BRC 20 及其改進協定不再有重大的創新和玩法出現。
為了繼續獲得正統性,一些開發者開始了去中心化排序器的開發如 #Trac,這似乎是一個不錯的方向,但我認為這仍然受限於整體框架,難以突破。
原子和ARC 20
Atomicals Protocol 是另一個在UTXO上刻入數據實現TTXO的衍生協定。
不同於最初為 NFT 設計的 Ordinals,它從底層重新思考了如何在 BTC 上中心化的、不可篡改、公平地發行 token。
Atomicals 以比特幣的最小單位 sat 作為基本「原子」,每一個 sat 的 UTXO 用來代表這個 Token 本身, 1 token = 1 sat。
當驗證一個 Atomicals 交易時,只需要在 BTC 鏈上查詢對應 sat 的 UTXO 即可。 ARC 20 Token 的原子性和 BTC 本身的原子性保持一致,ARC 20 的轉帳的計算完全由 BTC 基礎網路處理。
因此相比 BRC 20 , ARC 20 的交易對第三方排序器的需求大大降低了,極大的提高了整個系統的去中心化程度。 這更貼近了 BTC 社區的文化。
UTXO 本身可以在 BTC 的交易中被組合,這讓 ARC 20 代幣的可程式設計性更好。 舉例,由於 BTC 本質上也由 utxo 組成,因此 BTC 與 ARC 20 的 swap 理論上只需要調換 UTXO 的輸入與輸出即可實現。
Atomicals 另一個關鍵改進,是在 ARC 20 的鑄造過程中買入了 POW,鑄造者必須使用 CPU 窮舉計算出匹配特定前綴字元的 hash 值後,才能進行「打新」。 這是一種更去中心化的公平分發方式。
Atomicals 綁定 UTXO 的設計巧妙地規避了 BRC 20 所面臨的複雜度,更去中心化,更 BTC 原生,最關鍵是,更符合 BTC 社區的文化。
ARC 20 和 $ATOM 還非常早期,還需要等待錢包、市場的完善,但在其正統性已經佔據高位。
在可能性層面,也有機會實現真正的 BTC 原生 DeFi。
目前還未經歷過大規模的炒作,仍具備較大的潛力。
符文和管道
有趣的是,雖然 BRC 20 脫胎於 Ordinals,但作為「異端」,一直受到創始人 Casey 的批評。
不過在炒作的大趨勢下,Casey 也提出了一種專門用於發行 FT 的銘文實現方式即 Rune。
實際上 Rune 的設計可能也受到了 ARC 20 的影響,選擇直接在 UTXO 的腳本中寫入 Token 數據,這包含了 Token 的 ID、輸出與數量。
顯然,Rune 的實現與 ARC 20 非常相似,將 token 轉帳直接交給 BTC 主網處理。 區別在於, Rune 在腳本數據中寫入了 Token 數量,這讓他比 ARC 20 具備更高的精度。
但同時,複雜度也變得更高,難以像ARC 20一樣直接利用BTC UTXO的組合性。
Rune 的想法僅是個構想,#Trac 的創始人基於此編寫了第一個可用協定,並發行了 $pipe。 由於 Casey 較高的知名度,$pipe 承接了 BRC 20 延續而來的炒作熱情,快速地完成了第一波炒作。
Rune 的正統性相較 BRC 20 更強,但想要被 BTC 社區接受依然艱難。
Lightning 閃電網路
閃電網路是 BTC 社區的正統性之王。 從 2016 年開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BTC 生態的一半以上的開發者都在從事閃電網路的開發。
閃電網路的基礎是「支付通道」,該理念最早由中本聰提出 ( 正統性 MAX),交易雙方通過多重簽名將 BTC 鎖定,雙方在鏈下維護帳本來記錄交易。
兩兩連接的支付通道形成了網路,不直接連接的兩方也能跳轉通道實現交易。 閃電網路的確擴展了 BTC 轉帳的性能,讓用戶獲得更好的體驗。
最終的 BTC 的結算只能在 BTC 主網上進行,所有的 coin 依然被公私鑰體系保存。
閃電網路基於密碼學層面的設計,不需要升級 BTC 網路,也不要求 BTC 區塊擴容,不給網路增加冗餘,並嚴格遵守 your keys your coins 的核心,同時網路自身的節點數量接近 15000 個。
因此雖然需要依賴大量的第三方節點進行尋路、路由、配平通道狀態等鏈下計算,但閃電網路的正統性依然非常高。
但閃電網路的用例卻很有限,僅能用於 BTC 支付,不能發行 Token,更沒有智慧合約功能,幾乎與炒作絕緣。
雖然在 2020 年前後,閃電網路獲得了一波增長,並藉助 Nostr 被整個加密社區熟知,但仍未被 BTC 社區外的公眾所接受。 在 Ordinals 爆火后,其用量也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
清真,但是用例太少,無法承 BTC 資金,難以被用於炒作。
Taproot 資產(Taro)
實際上,閃電網路一直在嘗試擴展其用例,BRC 20 的火熱促使了 Lightning Labs 發佈了 Taproot Assets,這著也是一個 BTC 上發行 Token 的協定。
與 Brc 20 等都不相同,Taproot Assets 僅僅在 BTC 主網的 UTXO 輸出腳本中寫入了 Token 的資訊,沒有存儲這個 Token 的轉帳、mint 等功能代碼。
Taproot Assets 僅將 BTC 主網看作 Token 的註冊表,並不是完全依賴 BTC 主網運行,因此這些資產必須被存入閃電網路中才能進行交易。
因此 Taproot Assets 的 Token 必須依賴第三方的存儲索引器,離開了存儲索引器這些 Token 即將永遠地丟失。
因此用戶要麼自己運行一個 BTC 的全節點和 Taproot Assets 用戶端,要麼完全依賴一個中心化的伺服器交易 Taproot Assets Token,這可能是目前 BTC Token 協定中最中心化的方案。
由此,Taproot Assets 的打新方式也發生了變化。
使用者不能直接在 BTC 主網中發送交易自助地鑄造 Token,而是有一個專案方位址一次性發行 ( 或者叫註冊 ) 所有的 Token,然後再由專案方轉入閃電網路進行分發。
因此,Taproot Assets Token 都不是通過自由鑄造的方式公平分發,往往需要一個中心化的專案方進行空投,專案方本身也可以預留 token,剛剛發行的 $trick $treat 就是如此。
從去中心化角度來說,Taproot Assets 遠不及之介紹的 Rune、ARC 20 乃至 BRC 20 ,但由於它由「正統性之王」的 Lightning Labs 發佈,也的確沒有給 BTC 網路增加負擔,所以社區至少不至於反對。
是的正統性就是這麼飄渺的東西,掌握話語權的「教宗」說你清真你就是清真。
但要注意的是,分發方式的變化,專案方的出現,導致了炒作邏輯的重要轉變,更看重專案方的格局,無形間增加了炒作成本。
RGB的
RGB 是基於 BTC 和閃電網路的智慧合約系統,屬於是較為終極的擴容方式,但也因為其複雜程度而進展緩慢。
RGB 將一個智慧合約的狀態轉化為一個簡短的證明,將證明刻入 BTC UTXO 的輸出腳本中。
用戶可以通過驗證這個UTXO來檢查智慧合約的狀態。 智慧合約狀態更新,就創建一個新的UTXO儲存這個狀態變更證明。
智慧合約所有數據完全在 BTC 鏈下,由專用 RGB 節點運行,RGB 節點本身記錄著智慧合約的完整數據,並處理交易的計算量。 用戶通過掃描整條 BTC 鏈的 UTXO,來驗證合約狀態變化的確定性。
RGB 的每一個智慧合約都有單獨的狀態歷史和數據,也就是說,RGB 本身沒有鏈的概念,不同的智慧合約狀態並不交叉,這於 ETH 的智慧合約共享狀態不同。
要進行多 RGB 合約的交互,必須藉助於閃電網路來實現,比如多個 RGB 代幣的 swap 功能。
可以把 RGB 看作是 BTC 的 L2,這種設計的好處是利用了 BTC 的安全性來擔保智慧合約,但隨著智慧合約數量的增加,對 UTXO 封裝數據的需求也會增加,最終也會不可避免地給 BTC 區塊鏈造成大量冗餘。
2018年至今 RGB 仍處於開發階段,沒有可炒作的內容,USDT 的發行方泰達公司是 RGB 的重要推動者,他們一直說要把 USDT 重新大量地發行在 BTC RGB 上。
雖然 RGB 必須依賴第三方節點運行智能合約,但對每一次狀態更新的 UTXO 記錄,也讓他成為了目前最安全最 BTC 原生的智慧合約實現方式,正統性依然很強。
RSK 和 RIF
RSK 可以看做 BTC 的 L2,本質是 EVM 結構的智慧合約鏈。
RSK 完全沒有在 BTC 網路中寫入任何東西,因此他的運行、安全性都不依賴 BTC 網路。
RSK 只是通過hash鎖將主網 BTC 垮鏈到自己的鏈上用作網路 gas。
同時 RSK 的採用了與 BTC 相同的 POW 共識演算法,因此 BTC 礦工也可以同時在 RSK 進行挖礦,賺取交易手續費 $RBTC。
可以看出,RSK 與 BTC 的關係幾乎是聊勝於無,生態的聯繫也很少,$RIF 與 RSK 本身業務關係也不大,它的上漲充分說明 BTC 生態的炒作熱情,和可炒作標的的稀缺。
堆棧 & SBTC & STX
Stacks 可以看作是 BTC 的智能合約側鏈。
與 RSK 不同,Stacks 有自己的區塊獎勵系統,gas 與區塊獎勵都是 $STX。
Stacks 會在 BTC 出塊的 10 分鐘間隙里產出多個「微塊」,當 BTC 出塊時,一次性將這些區塊的 hash 寫入 BTC 交易的腳本中。
同時,礦工要成為 Stacks 的節點,需要在主網質押 BTC 獲得資格,獎勵以 $STX 發送給礦工,而質押的 BTC 則分配給 $STX 的質押者。 這相當於燃燒了 BTC 換取 $STX 代幣,對於 BTC maximalist,別說接受了,簡直是「震怒」。
雖然再正統性上收到質疑,但不得不說,$STX 在踩准敘事上做的非常好,且擁有最好的流動性,上漲也是十分亮眼。
同時 Stacks 最近也上線了 SBTC 的網路,這其實就是通過 $STX 質押者的門限簽名,在主網鎖定 BTC,從而在 Stacks 鏈上產生 1: 1 的 SBTC 資產,用於 DeFi。
通過門限簽名引入 BTC 資產的方式無需第三方橋,比起之前通過一個第三方使用 hash 鎖「not your keys not your coins」的的方式,更加的去中心化,更加的清真。
SBTC 的上線,Stacks 鏈的升級,雖然它的正統性並不高,但這些計劃似乎也在引導 $STX 進行良性的炒作。
Celestia 的 Rollkit
$TIA 今晚就上線了,@CelestiaOrg
作為模組化區塊鏈的推動著,也發行過一個基於 BTC 網路的 Rollup 叫做 Rollkit,同樣是把 L2 數據寫入到 Taproot 下的數據中。
當然,這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可能性展示,目前應該無法真的實際使用。
比特虛擬機
BitVM 是目前最 BTC 原生、最有潛力的且技術層面上最硬核的智慧合約擴展方案。
在不需要修改 BTC 網路的前提下,通過 optimistic rollups 運行一個支援通用計算的 VM 虛擬機,來實現 BTC 的智能合約。
BTC 網路被用於運行 optimistic rollups 的欺詐證明,
使用最基礎的 hash 鎖和 BTC 腳本操作碼 OP_BOOLAND 和 OP_NOT,實現了一個簡單的邏輯門。
通過組合 BTC 的邏輯門,形成一個可以運算的電路,通過這個電路在 BTC 鏈上處理欺詐證明。
而智慧合約的運行在 BTC 鏈下,BTC 上僅運行 optimistic rollups 的欺詐證明。
如果 optimistic rollups 出現問題,驗證者可以在 BTC 網路中發起欺詐挑戰,罰沒直接通過 BTC 轉賬實現。 這保證了 rollup 整體的安全性,而且對 BTC 主網來時是「可驗證的」。
從邏輯門起手搓電路,可見這種實現方式非常地硬核,這有一種在《我的世界》遊戲裡,用紅石電路手搓計算機的美感。
它完美地戳中了 BTC 死硬開發者和社區的心理,可以說是 BTC 智慧合約層面的正統性之王。
雖然目前 BitVM 還是處於理論的階段,但同時引起了 BRC 20 與 Ordinals 的炒作者,與 BTC 社區開發者的共同關注,很多人已經加入了它的開發中,預估在一年時間里可能就能推出第一版,可以預料到的是:炒作也將同步發生,BitVM 是目前我最重要的關注點。
總結
對於如上的 BTC 衍生協議進行總結,BRC 20、ARC 20、Rune、Taproot Assets 作為代幣發行協定:
給上序協定基於「清真」排序,分別是:
Lightning > RGB > BitVM > Atomicals > Rune > TaprootAssets > BRC 20 > RSK >堆棧
最後
在國債利率高達 5% 的升息週期下,轉 POS 的 ETH 作為生息資產的日子並不好過,而有著 pow 原始價值支撐的 BTC 顯然更加吃香,ETH/BTC 的匯率持續下跌。
ETH 的智慧合約平臺的地位卻並未被撼動,我們依然主要在使用ETH智慧合約實現的DeFi、Gamefi等複雜應用。
但與此同時,BTC 的衍生協定(乃至智慧合約協定),正在迎頭趕上。
雖然看起來這些協定原始、古老、麻煩和難用,但這依然是歷史性的發展機會,BTC 的技術已經積累到足夠更進一步,而社區也在逐漸開放,開始接納衍生的創新。
背靠巨大的開發者基礎、資金與關注度,潛力可能遠高於任何其他的領域。
會不會在某一種未來里,使用 BTC 智慧合約會超越 ETH 的智能合約?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