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真正的開始始於40歲,在此之前的一切只不過是研究,有的人可能在二十幾歲,有的人在三十幾歲之前就開始覺醒了,但對很多人來說,40歲是那個再也無法回避的轉折點。40歲之前的我們到底在研究些什麼呢?那是一個建構人格面具的階段,你學着如何去成爲別人期待的樣子。一個專業的職場人,一個合格的父母,一個體貼的伴侶,一個盡責任的孩子。你追隨着社會的標準,適應着環境爭取認同,努力證明自己的價值。可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你總會冒出一些揮之不去的念頭,這真的是你想要的人生嗎?你拼命成爲的這個人真的是你自己嗎?這些疑問不是空穴來風,他們是你內在真實的自我,在層層面具之後發出的微弱的呼聲。
生命最初的幾十年,並非故事的主線,而是必要的準備。他將人生分爲兩個重要的半場。前半生我們致力於適應外部的世界,建立外部的自我,也就是我們剛才說的人格面具,而這是生存的必要條件。因爲我們需要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學習規則,建立根基。同時也提醒我們,僅僅生活在人格面具之下,我們會感到到一種深刻的生命停滯,你會漸漸的感到內在的疲憊,似乎再也找不到當初的那份熱情和好奇,生活的意義變得模糊甚至空虛,你都不知道爲了什麼而活,有一種說不清的虛無,因爲我們太習慣戴着面具去生活了,以至於慢慢的以爲那個就是你自己。
而隨着年齡的增長,對意義跟真實的需求會愈發的強烈,你會開始意識到外在的成功、角色的完美已經無法填滿你內心的空洞。這個過程爲
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