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观沧海
vip

美国与胡塞武装:一场“逼平”背后的复杂博弈



美国近期竟与也门胡塞武装达成了某种“停战”局面,这一消息着实令人意外。要知道,胡塞武装作为世界军事领域中颇具影响力的组织,自成立以来,在军事对抗的舞台上从未在未取得胜利的情况下签署停战协定,一直以强硬姿态示人。
然而,如今却出现了美国与胡塞武装“战平”的局面。5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向记者宣称,胡塞武装已表明“不想再打了”,甚至“已经投降”,美方出于尊重这一决定,将停止空袭行动。但这一说法实在令人质疑,胡塞武装作为在地区军事格局中有着重要地位的力量,会轻易向美国投降吗?
不出所料,新闻报道后,胡塞武装迅速做出强烈反应,坚决辟谣。他们表示,同意停火是因为美国做出了退让,是美国先“投降”,特朗普的说法完全是谎言。其谈判负责人更是明确指出:“改变立场的是美国,而我们的立场始终坚定。”不仅如此,胡塞武装还进一步强调,与美国达成的停火协议并不包含停止对以色列的袭击。这意味着,无论美国采取何种行动,胡塞武装都将继续对与以色列相关的一切目标发动攻击,包括船只等。
以色列方面也迅速做出反应,对美国和胡塞武装达成的停战协议表示了激烈的抗议与反对,并宣称只要胡塞武装继续攻击以色列,即便美国不参战,以色列也会独自对胡塞武装进行反击。从以色列的激烈反应来看,胡塞武装所言似乎并非虚言,停战协议确实未涵盖停止对以色列袭击的内容。如此一来,美国似乎真的“背弃”了其盟友以色列,独自选择停战,这与美国最初参战的目标背道而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确实做出了退让。
不过,即便如此,美国能够迫使胡塞武装同意停战,也着实不易。毕竟,胡塞武装实力不容小觑。但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和胡塞武装在“谁退让、谁投降”这一问题上各执一词,且都只是口头宣称,并未拿出任何纸质协议作为证明。这表明,双方此次达成的停战协议仅仅是口头约定,并未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更没有签字确认。
回顾胡塞武装的历史,他们从未在任何未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此次也不例外。尽管在与美国的对抗中略显狼狈,但胡塞武装最多只是口头同意停战,绝不会在任何协议上签字。毕竟,国家之间的合约都可能随时被撕毁,美国要一个胡塞武装的口头停战承诺,实际作用微乎其微。
但话说回来,美国能迫使胡塞武装在没有获得胜利的前提下同意口头停战,确实堪称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在历史上,能把胡塞武装逼到这个份上的,似乎只有美国。而胡塞武装之所以被迫口头同意不再攻击美国,是因为美国与胡塞武装鏖战许久却始终未能取得胜利。
接下来,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场冲突中的重要战果和时间节点。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胡塞武装以“声援加沙”为由,宣布对以色列及其盟友实施海上封锁,并使用无人机和导弹袭击红海、阿拉伯海水域的相关目标。这一行动迫使全球12%的商船绕道好望角,首月便击沉了3艘与以色列有关的货轮。英国和美国在多次与胡塞武装沟通无果后,不得不派出大量海军部队与胡塞武装开战。
2024年1月12日,英美开始对胡塞武装发动空袭,打击了胡塞武装的雷达站、导弹库等60个目标,声称要“削弱其攻击能力”。然而,胡塞武装次日便恢复袭击,1月15日更是用反舰导弹击中了美国货轮“Gibraltar Eagle”(所幸无人员伤亡)。2024年1月22日,美国将胡塞武装重新列为“全球恐怖组织”,并冻结了其资产。2024年2月12日,胡塞武装用导弹击中了英国货轮“Rubymar”(船员撤离,船最终沉没)。2024年3月6日,胡塞武装首次宣布击落美军MQ-9“死神”无人机(单架价值3200万美元)。2024年3月15日,美军出动B-2轰炸机对胡塞武装的地下工事发起“外科手术打击”,日均投弹量高达200枚。但在随后的10天内,胡塞武装击落了3架MQ-9“死神”无人机,双方的综合战争成本创下了1:600的效费比新世界纪录。
2024年4月至5月,胡塞武装调整战术,改用低成本无人机群消耗美军防空导弹。这些廉价无人机性能虽差,但每架成本仅数千美元,同时还会不定时夹杂价值数万美元一发的导弹进行突袭。胡塞武装每日发射10至30发左右的无人机或导弹,与美军单枚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防空导弹展开消耗战。2024年6月,胡塞武装宣布使用导弹击中了美军航母,但遭到美军的坚决否认。不过,自2024年6月后,美国航母舰队确实远离了胡塞武装的海岸线,也停止了对胡塞武装的大规模空袭。此后,双方进入了“低烈度对峙”状态,每日互相消耗无人机和导弹。
2024年10月,双方的攻击力度骤然升级。胡塞武装开始动用巡航导弹和价格较高的无人机持续攻击美军舰艇,而美军也重新通过空袭打击胡塞武装的军事设施。外界猜测,双方均打算通过战争手段为加沙谈判进行声援。2025年1月,加沙停火协议达成,胡塞武装暂停了对红海航道的封锁。但由于以色列重启了对加沙的封锁,胡塞武装于3月11日宣布恢复对以色列船只的袭击。
2025年3月15日,特朗普决定将美国在红海部署的兵力翻倍,命令“卡尔·文森”号航母打击群支援“杜鲁门”号,组成双航母战斗群与胡塞武装开战,并下令启动“大规模空袭”,宣称目标是“彻底歼灭胡塞武装”,将在“48小时内摧毁胡塞90%的军事设施”。2025年3月16日,胡塞武装展开反击,用蜂群无人机击沉一艘英国油轮,并在社交媒体上直播美军拦截导弹的“烟花表演”。同日,胡塞武装同时发射18枚导弹和11架无人机,对“杜鲁门”号航母发动了一次蜂群密集攻击,迫使美军数十架舰载机紧急返航护驾。随后,双方展开了大规模的空中攻防战。
2025年4月,胡塞武装单周击落7架MQ-9无人机,累计击落22架,同时频繁对美军航母发动袭击,而美军对胡塞武装发动了超过800次空袭。2025年4月9日,胡塞武装宣称用“巴勒斯坦-2”导弹击中“杜鲁门”号航母舰桥,美军紧急否认,但拒绝公布影像证据。2025年4月21日,胡塞武装宣布同时成功袭击以色列城市及美军“杜鲁门”号和“卡尔·文森”号双航母,美军否认自己的双航母战斗群遭到攻击,但依然拒绝公开航母影像证据。
到了5月,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美军累计损失了单价3200万美元的MQ-9无人机22架,单价超6000万美元的F/A-18“大黄蜂”舰载机2架,1架MH-60S“海鹰”直升机,以及1艘巡洋舰雷达系统。更可怕的是,美军日均烧钱5000万美元,拦截成本达到了胡塞武装攻击成本的1000倍。而美军付出如此巨大代价后,取得的战果仅仅是击杀了胡塞武装约200名武装人员(含31名交通指挥员),消耗了胡塞武装价值约为美军拦截成本千分之一的武器装备。
“卡尔·文森”号舰长曾无奈抱怨:“我们每天拦截的无人机比早餐培根还多。”美军还否认自己的舰载机和无人机是被胡塞武装击落,声称全是坠机。至于为什么在胡塞武装攻击后总是因为不明原因坠机,美军发言人沉默良久后只是回答:“……可能是巧合。”对于每天5000万美元的军费消耗以及双方上千倍的成本差距,美国前国防部预算分析师直言:“这不是战争,这是经济自杀。”国会议员更是愤怒地公开宣称:“我们不是在打击恐怖分子,而是在给也门废品回收业输血!”
在舆论场上,美军更是输得一塌糊涂。胡塞士兵发射肩扛导弹击落美军无人机的画面,在TikTok上收获的点赞比白宫发言人多三个数量级。民主党议员对此痛心疾首,称:“我们在TikTok上输掉的点赞数,比在战场上丢的炸弹还多!”
最终,在阿曼的斡旋调和下,美军和胡塞武装在开战1年零7个月后,达成了停火协议,双方口头承诺互不攻击,同时胡塞武装有权继续攻击以色列。对此,特朗普宣布这是美国取得的重大胜利,是迫使胡塞武装做出的巨大退让。从实际情况来看,特朗普的说法并非毫无道理。胡塞武装自成立以来,从未在未取得胜利的情况下与任何一方停战,甚至连口头停战承诺都未曾给出过,要么要求割地,要么要求赔款,否则绝不停战。而此次,胡塞武装白白被美军轰炸了一年半,连一分钱赔款都没让美国给就同意停战,这确实是胡塞武装做出的巨大退让,显然是在美军的压力下被迫做出的决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确实是美国的重大胜利。
尽管美国在此次冲突中抛下了盟友以色列不管,但成为了地球上与胡塞武装开战后第一个全身而退的国家,没有赔款也没有割地,这无疑是一个奇迹般的胜利。胡塞武装承认与美国达成了口头停战协议,这相当于公开承认了美军有能力与胡塞武装打得有来有回,同时也证明了胡塞武装并没有彻底消灭美军的能力。美国此次确实表现得颇为“出色”,居然把胡塞武装都给“逼平”了。从今以后,美国似乎有资格与胡塞武装平起平坐,成为了不亚于胡塞武装的强大势力。而胡塞武装则似乎将从曾经的“霸主”之位上跌落,以后或许只敢对以色列采取行动了。但这场冲突背后的复杂因素和深远影响,远非表面的“逼平”所能涵盖,国际局势依然充满了变数与挑战。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