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安:80%的亚洲加密货币用户采用两因素身份验证,但高级安全性滞后

robot
摘要生成中

Binance最近的报告揭示了亚洲加密安全的重大变化,用户正在采用更强的保护措施,如两因素身份验证,并要求更智能、更安全的交易所保障。

币安报告显示亚洲加密用户的安全意识日益提高

加密交易所Binance上周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亚洲用户正在采取更强的安全措施,尽管仍存在一些关键漏洞。该报告基于对近30,000名参与者的调查,概述了加密持有者如何越来越多地掌控自己的安全,特别是通过基础习惯。调查结果的一个部分强调了这一转变:

研究结果显示,80.5%的用户已启用两因素身份验证,表明基本安全措施得到广泛采用。有73.3%的人表示他们在进行转账前会仔细检查收款人地址,显示出对日常风险的关注。

虽然基础安全功能被广泛使用,但更高级的保护措施仍然受到有限的采用。只有21.5%的受访者报道使用了反钓鱼代码,17.6%的人激活了地址白名单。值得注意的是,超过三分之一的用户仍然将他们的私钥存储在连接互联网的设备上——这一数字在东南亚上升至42%。

尽管存在这些差距,Binance表示用户对中心化平台的信任正在增长。根据报告,84%的用户对交易所提供的安全保障表示信心,比如Binance的用户安全资产基金(SAFU),超过一半的用户表示如果在诈骗中被针对,他们会联系交易所冻结自己的资产。

调查还显示,用户的期望不断上升,他们越来越将交易所视为安全合作伙伴,而不仅仅是交易平台。大多数(的用户将实时威胁拦截列为他们的首要任务。其他用户偏好包括恶意软件警报、可疑地址数据库和生物识别身份验证。用户还呼吁提供更好的教育工具,特别是本地化资源和游戏化反诈骗模拟。报告以一个关于加密安全共同角色的明确信息结束:

数字资产领域的真正安全需要共同责任。虽然用户越来越警惕,但交易所必须继续构建更智能、更安全的系统,以满足这些不断增长的期望。

尽管有批评认为中心化平台仍然是攻击者的吸引目标,但行业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Chainalysis报告称,2024年非法加密活动占所有交易的比例降至0.14%,而2023年为0.61%。去中心化的倡导者坚持认为,长期安全还依赖于用户控制和透明度,强调保护数字资产时多样化策略的重要性。

查看原文
本页面内容仅供参考,非招揽或要约,也不提供投资、税务或法律咨询。详见声明了解更多风险披露。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io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