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资产上链,全球首发尽在 Gate!
Gate 携手 @xStocksFi 与 @BackedFi,正式上线全球首个股票衍生品市场,开启链上股票交易新纪元!
支持$TSLA, $NVDA, $CRCL, $AAPL 等热门股票:
💥 可加杠杆、做多做空
💰 全USDT计价,轻松管理风险收益
🔒 实物资产 100% 抵押
🔁 多链流转自由无阻
🌐 RWA × Web3,全新交互方式
CeFi 与 TradFi 的边界,已经彻底打破。
了解详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5926
#xStocksOnGate#
香港首批准加密资产投资移民 Web3生态建设提速
香港引发新关注:加密资产正式纳入投资移民方案
市场情绪虽仍显冷淡,但香港近期的一项举措却引起了业界的新兴趣。
近日,一位香港执业会计师在社交平台上透露,香港投资推广署已批准了一项以3000万港元价值以太坊作为资产证明的投资移民申请。该会计师还表示,去年10月他曾成功办理了香港首个以比特币作为资产证明的投资移民案例。
这一消息对加密货币持有者,尤其是华人大户而言,无疑降低了境外移民的门槛。3000万港币在资金雄厚的加密圈并非天文数字,而香港也是许多华人自然而然的选择。
然而,投资移民是否真如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香港是否真的是加密乌托邦?不同人心中自有不同答案。实际上,这项政策属于香港政府2023年推出的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CIES)。该计划面向合格投资者开放,旨在吸引外部投资者和资本,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资产及财富管理中心的地位。
根据计划规定,合资格投资者在香港投资3000万港币获批准的资产后,可获得逗留签证。在香港居住满7年后,有机会申请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虽然政策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中仍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
首先,申请人需自费聘请香港专业会计师,出具本人拥有3000万港币净资产的验资证明。此步骤中,资产所在地和构成并不受限制。申请人只需证明在提出净资产审查申请日期前6个月内,实际拥有市值不少于3000万港元的净资产或净资本。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期限原本为两年,后来被港府优化为6个月。
除了资产证明,港府的核心目的是吸引资金流入香港本土。申请人需在递交申请前6个月内或获批后6个月内,将不少于3000万港币投资于指定的获许投资资产类别。这些资产类别包括:
剩余的300万港币则需投资于"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投资组合",该组合由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主要投资于与香港相关的公司或项目,以支持创新科技行业和其他有助香港长远发展的重点行业。
完成上述投资后,香港移民署会发放2年的逗留签证,后续需要续签。续签通常采用3+3的形式,但每年申请人都需要专业会计师的验资报告,证明投资总额仍不低于3000万港币,且未将资产转移或用于其他用途。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加密货币的参与主要集中在首次验资阶段。比特币和以太坊等加密货币可用作资产认定,可存放于冷钱包或通过大型交易平台证明。然而,并非所有加密货币都能用于该证明,目前仅限于币值相对稳定、流通量大、在香港合法的币种。
对于加密货币持有者来说,最大的挑战不是拿出资金,而是证明资金来源的合法性。在使用加密货币作为资产证明时,相关机构和会计师会要求客户提供资金来源证明,包括购买加密货币的原始资金来源以及购买场所和时间点。考虑到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性和匿名特性,这些问题往往难以回答,成为加密资产移民的真正难点。
无论如何,香港投资移民首次接受加密货币,不仅展现了香港的开放态度,也再次证明了港府对加密货币的包容性。这对华人加密货币圈仍具有一定吸引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香港在加密领域的地位。长期来看,这可能会从人才和资金两个方面形成集聚效应,推动香港Web3产业的蓬勃发展。
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吸引外地人才的措施,包括优化现有的人才入境计划政策和新推出的高才通计划等。这些举措旨在多元化招揽人才,丰富香港的人才库。推出这些政策的原因很简单:香港的人口流失严重。2022年之前,香港常住人口连续5年下滑,从2019年的736.5万人降至2022年的722.4万。离港数据更为明显,从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经机场离港的香港居民达633万人次,其中仅580万人返港。换言之,香港三年净离港人数高达53万人次,几乎占常住人口的7%。
从目前来看,这些引进计划成效显著。根据香港入境处的统计,2024年共有近14万宗各类人才入境计划签证成功批准,比2023年增加了4000宗。截至1月2日,自"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推出以来,香港已成功接收超过750宗申请,预计总投资额超过220亿港元。然而,目前只有2名申请者涉及加密资产的使用。
在近年来经济收缩的背景下,香港本土经济也受到冲击。据报道,去年12月香港零售业销货额为328亿元,同比下降9.7%,连续10个月下跌。值得注意的是,加密货币在年轻群体中的流行,成为了香港消费市场的外部支撑之一。
在这种现实背景下,香港对Web3领域的关注不减反增。仅从去年一年来看,香港在虚拟资产方面兼顾监管与包容,呈现出政策完善、生态支持的局面,在产品创新、平台许可、监管框架延伸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从产品端来看,2024年,香港批准了三家基金公司发行6只香港虚拟资产现货ETF,大大提升了投资者的购买便利性,促进了虚拟资产的合规化和产品化发展。截至目前,三支比特币现货ETF持有比特币总数达到4330枚,总资产净值达到4.25亿美元;以太坊现货ETF持有以太坊2083枚,资产净值达到0.56亿美元。
在交易所方面,虚拟资产新规实施一年半以来,香港已有9家获批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超过31家券商获得虚拟资产1号牌升级,超36家资管获虚拟资产9号牌升级。在备受关注的Payfi领域,香港金管局不仅推出Ensemble项目探索RWA与CBDC,在法规方面也持续从平台向衍生机构延伸,不断完善监管条例。
近日,香港立法会相关法案委员会首次审议《稳定币条例草案》,预计该法案将于今年生效,实现以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规则规管稳定币持牌人,让稳定币有规可循。去年,香港还推出了稳定币发行人沙盒,持续推动传统金融与Web3的体系接入。法规的下一步将聚焦于OTC与托管方向,预计本年度将完成虚拟资产场外交易(OTC)监管的第二轮公众咨询,并推出虚拟资产托管服务提供者发牌制度咨询方案。
有利于Web3发展的环境正在逐步夯实,但从市场角度来看,在有限的市场规模和高昂的成本背景下,香港难以成为全球Web3发展的策源地,对全球加密市场的影响力也相对有限。这一点从虚拟资产ETF的规模就可见一斑:相比美国超过1117.8亿美元的比特币ETF净资产,香港的规模相差甚远。
然而,香港的目标并非在加密市场抢占份额,而是在传统金融基础上尝试构建新的去中心化金融体系,填补虚拟资产的空白。这既巩固了传统金融中心的定位,又从创新角度出发,为未来数字资产交易时代做好准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香港在规范发展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同时,又重点关注稳定币和RWA领域。
尽管香港并非加密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但其"小政府、大市场"的特点意味着安全与稳定。对传统资本而言,安全性往往比其他因素更为重要。在这个背景下,香港正逐步构建一个兼顾创新与稳定的加密生态系统,为未来的金融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