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生态爆发 链上指标激增 数字抵抗运动引关注

TON与数字抵抗运动

在2024年最受关注的公链中,TON无疑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一个高性能的Layer1区块链,TON与拥有超9亿月活用户的通讯平台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备受资本市场青睐。根据某机构发布的生态研报,TON的链上指标在近半年内呈现爆发式增长:日活跃用户从20万增至50万,钱包数量从不到1000万激增至超4400万。

TON:直面天命

2024年4月,一家知名稳定币发行商与TON整合,铸造了超7亿美元的流动性,使TON成为该稳定币发行量第五大的区块链。同期,$TON单日涨幅超25%,价格触及7美元,市值达237亿美元,超越某知名公链代币,跻身前十大市值加密货币之列。

8月9日,某大型交易平台上架$TON,并出人意料地于13日宣布TON上线新币挖矿,成为首个已流通后又上线该平台新币挖矿的项目,也是目前该平台打新市值最大的项目。

然而,8月25日,某即时通讯平台的CEO在巴黎被法国警方逮捕,被指控对平台缺乏管控,任由不法行为在其中蔓延。由于TON与该平台的密切关系,$TON价格24小时内跌逾14%,TON生态TVL跌逾40%。

事件发生后,多位科技和媒体界的重量级人物公开表示支持。TON官方在社交平台发文"Resistance"以示反抗,并将CEO于2018年手绘的Resistance Dog(REDO)设为头像。

TON的社区账号不仅更换了头像,还在社交平台发起了#DigitalResistance运动,呼吁支持数字抵抗,维护用户隐私和言论自由。值得注意的是,某大型交易平台的官方页面也将TON的Logo更新为Resistance Dog。一场直面命运的反抗运动,正在数字世界中展开。

TON:直面天命

TON的发展历程

TON的故事充满了人事与命运的纠缠。回顾其发展历程,不可避免地要提到一个知名即时通讯平台。该平台由俄罗斯兄弟于2013年创立,旨在提供更安全和私密的通讯服务。

平台采用了名为MTProto的加密协议,支持端到端加密,确保只有对话双方能够读取消息内容。凭借高水平的安全性和用户体验,该平台迅速成长为全球领先的通讯工具之一,也成为Web3社区的重要工具。

2017年,面对庞大用户群体的安全和隐私需求,创始人兄弟开始开发名为Telegram Open Network (TON)的区块链项目,并计划推出原生加密货币Gram。

2018年,通过ICO筹集了约17亿美元,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代币发行之一。然而,这也引起了监管机构的关注。

2019年10月,监管机构指控该项目进行未经注册的证券发行。经过长期沟通和法律斗争,项目方于2020年5月宣布退出TON项目,将开发工作转交给独立的开源开发者社区。项目更名为"The Open Network",代币名称改为Toncoin。ICO筹集的资金被退还。

2021年,TON基金会接管项目,继续推进去中心化和扩展性。

2023年,该即时通讯平台官方宣布将TON区块链作为其Web3基础设施的首选,并将其整合到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中。$TON也被用于与频道所有者的所有交易和支付活动,成为平台实际意义上的"平台币"。

TON:直面天命

TON的经济模型、核心技术和生态叙事

TON的核心设计理念是以"自下而上"的方式重构传统区块链协议,追求极致的性能和扩展性,未来将支撑服务30%的平台用户。

经济模型

$TON初始总量为50亿枚,团队初始拥有1.45%的代币,剩下的98.55%均在早期被PoW挖完。

TON上的挖矿是自发且随机开始的。由于团队与监管机构的诉讼于2020年结束并达成和解,因此被迫停止在TON上的工作。为了退出项目但允许爱好者探索该技术,团队将所有区块链的代币放入智能合约中,任何人都可以平等地开采。

随着PoW的代币分发智能合约耗尽,传统TON挖矿结束。TON进入了PoS阶段,增加了更多的验证者并增加了用于验证的代币,从而增强了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参与网络运营,验证者可以获得新的$TON作为奖励,每年通胀0.6%。目前质押的$TON约为6.5亿枚。

目前$TON总量约为51亿枚,但由于基金会冻结了早期非活跃挖矿钱包约11亿枚$TON,以及TON Believers Fund锁定的约13亿枚$TON(2025年10月开始解锁),因此流通供应量不到27亿枚。

$TON除了能作为TON网络上的Gas代币和质押代币,还能在通讯平台上作为"代币汇集"来增强其价值。例如,平台最近宣布将专门使用$TON进行广告支付。在这种设置中,广告商使用$TON资助其营销活动,收入在平台和内容创作者之间平分。此外,平台已开始接受$TON用于支付高级会员的费用,该服务通过Fragment Store提供,目前拥有500万订阅者。这些举措显示了平台团队确保$TON作为具有实际用途和明确价值积累机制的代币的努力。

TON:直面天命

核心技术

TON最核心的技术是其无限分片范式(Infinite Sharding Paradigm),极大地增强了TON网络的处理能力和可扩展性。

分片是可扩展性三难困境下的一种扩容解决方案,其基本思想是将整个区块链网络分割成多个较小的片段(分片),每个分片可以独立地处理一部分交易和数据。通过将交易和数据分散到不同的分片中,分片机制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吞吐量和性能。

TON的分片架构分为Masterchain、Workchain和Shardchain三层。其中Masterchain仅有唯一一条,负责协调;Workchain是作为Shardchains集合存在的一个虚拟概念,系统最高可容纳2^32条Workchains;Shardchain负责进行实际的交易处理,并且是动态的,能在负载变高时自动分裂、在负载下降时自动合并,每个Workchain最多可以分裂成2^60条Shardchains。

为了解决分片链之间通信的问题,TON采用了基于Actor模型的智能合约,选用FunC作为主要的合约编程语言。在TON中,每个智能合约实例具有地址、代码和数据单元(持久状态),并且智能合约始终具有对其所有持久状态的原子同步访问。但是智能合约实例之间的通信既不是原子的也不是同步的,这和其他智能合约链的开发范式有着巨大的差异,也导致了TON上DeFi的开发困难且缓慢。

TON:直面天命

生态叙事

TON生态中目前拥有超过500个Dapp,主要领域涵盖基础设施、开发工具、DeFi、GameFi、SocialFi、NFT、Meme、铭文等几乎所有热门方向。

不过TON生态真正的叙事还是在通讯平台的Web3版图,主要包含平台Bot和平台Mini Apps(TMA)。

平台Bot是运行于平台的自动化工具,可以通过程序化的方式响应消息、管理数据或与用户交互。开发者可以创建Bot来执行各种任务,如发送通知、提供信息服务、甚至处理复杂的命令。用户通过对话方式与Bot交互,实现自动化功能。目前平台Bot在Web3的社区建设、资产管理、信息聚合、项目宣传、DeFi交易等多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TMA是在平台内部运行的Web应用程序,由TON Foundation推出,旨在满足用户游戏、内容共享、生产力工具等需求,可以从平台聊天或群组对话中轻松访问它们。其中@Wallet是平台的内置非托管钱包TMA,类似MetaMask,允许用户接受、发送和兑换代币,且钱包页面可看到该钱包所持有的NFT资产。

@Wallet、平台Bot/TMA与TON三者的有机结合为平台用户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闭环的Web3体验:从平台group/channel获取消息和交流开始,到通过平台Bot/TMA进行TON上的代币交易和DApp交互,再到使用@Wallet与TON Space参与TON生态项目。

TON:直面天命

总结

TON从诞生时的万众瞩目,再到被监管机构起诉导致计划搁浅,最后再被社区接管并发展壮大,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个磨难,但却一次次克服,一步步提高,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TON背靠9亿月活用户的通讯平台,具备其他公链项目难以企及的用户流量。TON的无限分片技术理论上支持百万TPS,与通讯平台的结合更是为Web3真正大规模采用提供了独特的机会。链上指标的快速增长、头部资本的大力支持以及各种生态系统项目的成功凸显了其潜力。

通讯平台创始人创造了以抗审查强加密而著称的平台,也创造了象征反抗精神的REDO形象。TON似乎已经确立了作为反抗精神继承人的地位,修改社区头像和Logo为REDO,发起DigitalResistance的檄文好似"放马西行,直面天命"。

TON:直面天命

TON:直面天命

TON2.5%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7
  • 分享
评论
0/400
SerumSquirrelvip
· 6小时前
惊了惊了 起飞了!
回复0
闪电鼠标手vip
· 23小时前
溜了溜了 抄底完毕
回复0
SeeYouInFourYearsvip
· 23小时前
起来了起来了
回复0
空投疑惑人vip
· 23小时前
ton牛币啊
回复0
链上小透明vip
· 23小时前
牛啊牛啊 早就看好ton了
回复0
Uncle Liquidationvip
· 23小时前
拉升拉升 牛市要来咯
回复0
UnluckyLemurvip
· 23小时前
牛啤牛啤 成功上车了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